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 1 \* ROMAN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凡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欣赏朱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兀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之情。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家书中感叹词“呜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橫流。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李辉《家书的审美风格》)
    材料二:
    首先,家书是一笔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家书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代代相传,积累丰富,特别是近百年来,留下了大量的家书文献。这些文献是人们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证,也是记录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其次,家书也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作为一种信息沟通手段和情感交流方式,家书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文化空间,有着相对固定的书写格式、礼仪称谓、寄递送达等操作规范,符合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会见证一个时代的景象,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五彩斑斓的家书,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全面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家书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情感性,不仅可以丰富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国家历史的细节,而且可以使那些尘封多年的个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浮出水面,还原那些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
    家书从称呼、行文,到祝颂、落款,都体现出较为严格的礼仪规范,是家庭伦理及社会伦理的直接反映。其中的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恭等情感,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优良的道德操守。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体现了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晚辈写给长辈的信,反映了传统的敬老美德;兄弟姐妹同学之间的通信,表现了同辈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相互鼓励和共同进步。
    中国家书史还可以说就是一部书法史。家书是用美丽的中文方块字写在特制信笺上的作品,其书法和信笺的完美结合就是一幅艺术品。与有意写成的书法作品相比,家书里的书法更加率真和自然,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感染力,从而使家书成为有生命的书法作品。家书是集邮的母体。那些带着邮史信息的信封、邮戳和邮票早就成为收藏者的宠儿,其中各个时期经过实寄的家书就更加受到重视。
    (选自张丁《珍惜家书文化》,有删改)
    材料三:
    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刘金祥《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列举朱自清和蔡元培的家书进行对比,就是为了论证家书的风格、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多样性。
    B. 袁枚认为,家书创作既要强调风格的创新,也要强调风格的独特性,后者更能表达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C. 家书的个性风格根据写信人的抒情需求而异,有的语气平淡冲和,有的则是声泪俱下,其中并没有高下之分。
    D. 我们若能整体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能产生共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B. 家书虽然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但同时又具有与端午节、中国书法等文化艺术形式一样的文化遗产属性。
    C. 传统家书在信息时代受到冲击,但其文化熏陶作用依然为时代所需要,我们应倡导手写家书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回归。
    D. 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3.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1954—1966年间,傅雷先生及夫人给自己的孩子傅聪、傅敏写了一系列的家书,教育孩子做人、成家的道理。
    B. 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宇一直和远在云南的同龄小朋友保持着书信往来。两位小朋友通过写信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C. 在外地读书的王华和妈妈每天微信聊天,每月还相互写信深入交流,王华常在一个人的时候反复读妈妈的信件。
    D. 身处都市的小华非常重视亲情。工作再忙,他也会定期挤出时间来,跟家乡的爷爷奶奶视频聊天或者发微信问候。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论述的侧重点。
    5. 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这则家书所蕴含的价值。
    “十八①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②自馁也。”
    【注释】①十八:十八日。②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母亲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砒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却病倒了。
    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都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
    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那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是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了。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展开叙述,便于交代母亲年近五十仍执意要生下她的原因及心理,也便于多角度地塑造父亲的形象。
    B. 仅仅是用药剂量的微小差异,却给两个病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
    C. 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和同仁一起建立中医院,鞠躬尽瘁。
    D. 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7.下列作品中的人物,不能集中体现赵淑萍关于塑造人物“最到位”理论的一项是
    A.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等下水赶鸭子。(《边城》)
    B.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红楼梦》)
    C.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钉住祥林嫂的眼。“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地说。(《祝福》)
    D.林冲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庙面前供桌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水浒传》)
    8.小说以“秋天的梨花”为题,且多次写到“梨花”,请你说说这一意象所起到的作用。
    9.冯骥才认为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赵淑萍的小说是怎样体现这两个要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父,古时称呼祖父,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B. 沛公,刘邦的爵位,比“留侯”的“侯”爵位高一等。
    C. 高帝,开国皇帝谥号“高皇帝”的简称,不同于“高祖”之称。
    D. 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轻财爱国。因父辈做过韩国相,所以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峣关下的秦军,消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刘邦对他高度评价,并想要重赏他。
    C. 张良冷静果断。在秦军将领答应叛秦并打算与刘邦共袭咸阳时,张良冷静分析出其中的危险因素,并果断建议进攻秦军。
    D. 张良善于自全。他婉言谢绝刘邦给他的齐地三万户封赏,一方面是他淡泊名利,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自全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2)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14.张良作为谋臣善于识人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交代双方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 颔联写本望收复失地,却未想春耕时节,人心涣散,三军罢战,暗含批判之情。
    C. 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D. 全诗运用多种手法,有叙有描,有实有虚,还有用典,拓展了诗的内容与境界。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与杜甫诗“心迹喜双清”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人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的壮美。
    (4)《登岳阳楼》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课内文言文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B.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C. 失其所与 与,给予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19.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 以其无礼于晋B. 劳苦而功高如此
    C. 吾属今为之虏矣D.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20.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夜缒而出
    ③三子者出,曾皙后④风乎舞雩
    ⑤是以君子远庖厨 ⑥良庖岁更刀
    ⑦赤也为之小 ⑧而刀刃者无厚
    ①⑧/②④/③⑤/⑥⑦B. ①⑧/②③④/⑤⑦/⑥
    C. ①⑦⑧/③④/⑤/②⑥D. ①⑦⑧/③⑥/⑤/②④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红楼梦》,完成下列小题。
    21.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贾氏宗族的长房是荣国府,次房是宁国府。《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府的罪孽超过荣府。
    B. 紫鹃为了替黛玉试探宝玉的真心,骗宝玉说明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去,宝玉听了如五雷轰顶一般,当天便眼直手冷,死了大半个。
    C.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读《牡丹亭》被黛玉发现,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二人借《牡丹亭》里的词句表白。宝玉自比柳梦梅,黛玉自比杜十娘。
    D. 琪官和宝玉互赠礼物,琪官把北静王送的松花绿汗巾赠与宝玉,宝玉把袭人的大红汗巾送与琪官。
    22.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贾府四姐妹中,元春的父亲是贾政,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珍。其中惜春与探春均是庶出,但性格迥异。
    B.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名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杨妃”指宝钗,在这一回里宝钗误听了芳官和坠儿的谈话,她借口寻找黛玉而“金蝉脱壳”。
    C. 宝玉不愿会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D. 怡红院的芳官和厨房柳嫂子家的五儿要好,芳官问宝玉讨要玫瑰露送给五儿,为后文的玫瑰露失窃案埋下了伏笔。
    23.《红楼梦》常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请复述其中的三个梦境,并至少说明两个梦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媒体做过一个社会实验:一名男子在地铁站在用小提琴演奏巴赫等人的作品,在他面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在45分钟演奏的时间里,大约有一千多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7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7个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没有人知道,这位卖艺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贝尔,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最伟大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3.C、A、C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家书强调个性和自我的艺术审美风格。
    ②材料三侧重论述在信息时代,让家书文化延续并融入百姓生活的原因和方法。
    5.①曾国藩是一位历史名人,其家书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总说);②家书中提到的“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可以帮助我们更细致地了解那段时代、历史的细节;③家书中“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等关怀勉励的语言,充分展现兄长对弟弟的关爱、鼓励之情,也体现了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
    B 7.A
    8.①小说第二段借对秋日梨花的描写交代了故事的缘起,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做了铺垫。
    ②烘托人物情感,作者描写三十年前雨中含泪的梨花,将母亲的悲痛之情移情到梨花上,更好的渲染了人物的情感。
    ③借梨花象征人物的高洁品格,结尾父亲的《误诊记》封面上洁白无暇的梨花恰如他不计个人得失的高洁品格。
    ④以“秋天的梨花”为题,以封面上的梨花结尾,相互呼应,富有诗意且余韵悠长。
    9.①冯骥才先生指出了小说情节设置曲折(或突转)和细节描写(或描写细致)的重要性。
    ②情节示例:父亲临终前嘱托小女儿出版他的误诊病例,这一情节设置曲折令人意外,却也合乎情理,与父亲高大的医者形象吻合,凸显他崇高的医德。(另有情节曲折处亦可承认,或答出运用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可。)
    ③细节示例:父亲病倒后嘴里说着“黄芪”“白术”等,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医学工作者形象。
    父亲要求出版误诊病例的时候看着她,眼神明亮坚定,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心造福于人的医者形象。
    C 11.B 12.A
    (1)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容易用利益去动摇(他的)心志。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
    (2)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显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①判断峣下军秦将是屠户之子,易于被利诱。②判断项王对汉王有疑虑、猜疑之心。③判断黥布、彭越、韩信为可用之人。④韩信要求自立为齐王时汉王发怒,判断汉王对臣下有忌惮之心。
    B
    16.①谪居之时与朋友告别,而产生的加倍伤感的别情;②通过对收复故地、停战春耕情景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并祝福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17.(1)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2)表里俱澄澈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4)老病有孤舟
    18.C 19.D 20.C 21.B 22.D
    23.①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开篇点明此书的来历是由女娲补天弃用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块顽石引起的,引出既梦幻又真实的红楼故事。
    ②第5回贾宝玉在侄媳妃秦可卿华丽的卧室中所作的那场太虚幻境的绮梦,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总写了全文,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第13回,秦氏将死,临终的时候,向凤姐儿托梦,所说的预言,起到危机预警的作用,告诫贾府需警惕乐极生悲,应早做准备,同时也预告即将发生的元妃省亲一事。
    ④第36回,宝玉在梦中骂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ˈ?我偏说是‘木石姻缘ˈ!”,借此表明了宝玉的爱情选择,宝钗也由此了解了宝玉的心思。
    ⑤第56回,贾宝玉梦遇甄宝玉,表现了宝玉乖张、痴迷的个性。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