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语文试题(解析版)01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语文试题(解析版)02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八句写诗人看见新葵,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人看古代经典,有两种看似很不相同的态度。一种表现在一般的读者中,以为经典很玄奥。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则认为,如果经典说的都是大白话,那不读也罢。这两种立场预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经典必定很深奥。其实,人类文明中,有些伟大的经典,内容就很平实,例如《论语》。
    如果我们承认儒学是中国文化主流,而孔子是儒家宗师,那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第一经典。其内容平实的程度,从宋儒朱熹的评论可见一斑:“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说来说去,合来合去,合成一个大物事。”而黑格尔态度却不一样:“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谈话的《论语》,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黑格尔刻薄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上述专业人士意见的原始版本。
    表面上,这是对同一经典的对立评价,而实情是,黑格尔对经典概念的理解有失偏颇。不过,这一对立提示我们,经典是应分为实践和理论两类的。实践应当平实,理论则可深奥。《论语》是关于实践的,黑格尔则期待它是理论的,阅读方式错位了。但黑格尔式的思路,今日在哲学专业人士中仍大有市场。
    现代人读《论语》,很容易认为自己与《论语》处于同一水平。可是他并未细想,我们的这些观念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从文化中传承来的,而经典正是塑造我们文化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中引经据典的套语是“子曰”“诗云”,子曰的内容绝大部分便引自《论语》。如果对比《论语》以前的典籍就能发现,中国人关于道德人格的基本观念,是在《论语》中成形的。它由于在文化中的渗透性,变成社会生活的价值坐标,结果才“百姓日用而不知”。说《论语》内容平实,是因为它是孔子与学生以及相关政治人物问答的记录,是片段式的日常叙事。这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它提供的是孔门道德实践的各式案例。同时,这种教化的基本形式也符合人类道德生活的普遍经验。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觉悟不是靠读伦理学理论,而是在教化中获取与提高的。一般道德经验的形成都从童年开始,亲友与老师则是道德启蒙者,而教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讲述各种道德典范的故事,以及教育者通过行为示范即言传身教,从而慢慢让儿童形成应该或不应做某类事情的意识。在这一意义上,《论语》是实践的,而非理论的。
    当然,儒家经典并非只有平实故事一个类型,也有很深奥很哲学的文本,除《易》外,如宋儒极重视的“四书”之一的《中庸》。其实,所有伟大的价值系统,其论述都既有切近经验的内容,也有抽象精巧的理论。朱熹有鉴于此,所以选“四书”,深浅搭配,成“四书”系统。儒学是实践的学问,变高深为平实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什么要把浅显引向深奥呢?背后是理性的倾向在起作用。孔子施教,并非随时随地提供系统的理由,常常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对朝夕相处且景仰导师人格与学识的弟子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导师略加点拨,自己也就心领神会了。但是,对于后世读者来说,没有对话者的背景,有些言论理解起来就异常困难。这种跨世代阅读的困难包含两方面,一是知识的,二是道理的。知识方面,主要由汉儒的训诂注释来解决,而讲道理,正是宋儒的功夫所在。这样做,才能满足理性追求系统普遍理解的需要。朱熹等人努力讲道理的结果,便是形成了以理为核心范畴的义理系统。这自然变得深奥,不过这是解释的深奥,它与西式哲学体系的建构不一样,而更类似于解释学通过深入的解读、阐明而表现出来的义理的深奥,如《四书章句集注》等。
    换句话说,经典的深奥,有时是读出来的。这种深奥可以是有价值的创造,但对经典的深奥解读不能离开其平实的经验。朱熹一面用藏之名山的抱负注“四书”,一面结合日常道德生活的经验教学生读“四书”。无论是《朱子语类》还是王阳明的《传习录》,对现代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如何读经典,都有深刻的启示。
    (摘编自陈少明《经典的平实与深奥——以〈论语〉为例》)
    材料二:
    我们今天仍然要读《论语》,因为《论语》是一本历经千百年的考验及评价而流传下来的书。我每次叫学生读《论语》,都注重让学生自己去重新发现《论语》,去体会《论语》的话。经典本身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认识经典,亲自去体验经典的话。
    儒家的论述中,有许多预设的条件。由此看来,孔子强调道德的行为应该是出于自愿的行为,而且是基于人们自然的情感。人在家庭生活中所产生的自然情感之流露,即成为伦理的基础。初期儒家主张亲情的重要性高于个人对国家之责任。后来孟子进一步阐释,认为人的良知是人的本性,而且主张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父子之间的亲情,而不是基于子女对父母孝顺的责任。孟子亦认为父子之间的亲情,应该用义理去涵养。
    《论语》对话形式的论述使读者可以参与这个对话。所有用对话形式写的经典,都有这个力量。所以读者被对话带入时,会思考他们的日常生活。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处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必须认识善恶的义理。
    (摘编自狄百瑞《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材料三:
    《论语》是博大精深的,虽然它呈现为零散的语录体形式,但孔子的思想脉络却贯通其中。孔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孔子思想的完备结构,在《论语》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这就像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使得儒学在后来的两千余年历史中,成为屹立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心的大厦。
    《论语》是浅近生动的。亲切的交谈口吻,具体的对话环境,还时有对人物音容笑貌的记叙,这使得孔子和他的弟子栩栩如生地跃现于文字中。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他的形象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能读到孔子的理论,也读到了孔子的个性和孔子的人格。性格鲜明的孔子形象,使孔子的理论产生直观的效果。可以这么说,阅读《论语》,会获得思想的启悟,但也会获得文学的享受;阅读《论语》需要思索,但也会受到情志的感动和鼓励。
    (摘编自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的读者或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认为经典必定很深奥,他们在读之前预设了这样的观点,其实经典未必都是深奥的。
    B. 孔子施教,常常就事论事,点到为止,所以这些与孔子朝夕相处且敬仰孔子的人格的弟子,一经点拨就全恍然大悟了。
    C. 教读《论语》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认识并亲自体验《论语》中的语言,《论语》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D. 《论语》充分展现了孔子完备的理论体系与思想结构,为儒学在2000多年中处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读深奥的理论经典离不开平实的经验,比如,解读《传习录》《论语》是这样的,朱熹也是边注边结合日常道德生活经验教学生读“四书”的。
    B. 用对话形式写的经典作品,能让读者参与对话,譬如《论语》,读者被对话带入对话者的背景,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言论。
    C. 孔子认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基于自然的情感,家庭生活流露的自然情感是伦理的基础,并主张父子关系中亲情高于责任。
    D. 《论语》集博大精深与浅近生动于一体,有亲切的交谈口吻、具体的对话环境、对人物音容笑貌的记叙,也有完备的思想体系。
    3.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著述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易》 B. 《中庸》 C. 《四书章句集注》 D. 《论语》
    4. “经典的深奥,有时是读出来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B 2. D 3. D
    4. 经典有实践和理论两类,实践类经典一般是平实的,如《论语》。但这些平实的经典经过儒学大师的不断解读,形成了以理为核心范畴的义理系统。这就变得深奥了。如朱熹等人在对经典的解读中进行有价值的创造,进行深奥的解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所以”强加因果,原文是“孔子施教,并非随时随地提供系统的理由,常常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对朝夕相处且景仰导师人格与学识的弟子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导师略加点拨,自己也就心领神会了”;另外,“一经点拨就全恍然大悟了”错,材料一原文是“大多数情况下导师略加点拨,自己也就心领神会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解读深奥的理论经典……解读《传习录》《论语》是这样的”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其实,人类文明中,有些伟大的经典,内容就很平实,例如《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第一经典。其内容平实的程度……”可知,《论语》并非“深奥的理论经典”。
    B.“读者被对话带入对话者的背景,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言论”说法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对于后世读者来说,没有对话者的背景,有些言论理解起来就异常困难”。
    C.“并主张父子关系中亲情高于责任”是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并非孔子的主张。原文在材料二“初期儒家主张亲情的重要性高于个人对国家之责任。后来孟子进一步阐释,认为人的良知是人的本性,而且主张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父子之间的亲情,而不是基于子女对父母孝顺的责任。孟子亦认为父子之间的亲情,应该用义理去涵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运用能力。
    根据“当然,儒家经典并非只有平实故事一个类型,也有很深奥很哲学的文本,除《易》外,如宋儒极重视的‘四书’之一的《中庸》”“解释学通过深入的解读、阐明而表现出来的义理的深奥,如《四书章句集注》等”可知,《论语》是侧重实践性的著述,而其他三项则是侧重理论性的著述。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说“经典是应分为实践和理论两类的。实践应当平实,理论则可深奥”,也就是经典有实践和理论两类,实践类经典一般是平实的,如《论语》。
    材料一第五段说“儒学是实践的学问,变高深为平实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什么要把浅显引向深奥呢?背后是理性的倾向在起作用”“对于后世读者来说,没有对话者的背景,有些言论理解起来就异常困难。这种跨世代阅读的困难包含两方面,一是知识的,二是道理的。知识方面,主要由汉儒的训诂注释来解决,而讲道理,正是宋儒的功夫所在。这样做,才能满足理性追求系统普遍理解的需要。朱熹等人努力讲道理的结果,便是形成了以理为核心范畴的义理系统。这自然变得深奥”以及第六段“换句话说,经典的深奥,有时是读出来的。这种深奥可以是有价值的创造”,出于理解经典的需要,后世的儒学大家们要“讲道理”,于是这些平实的经典经过儒学大师的不断解读,形成了以理为核心范畴的义理系统。这就变得深奥了。如朱熹等人在对经典的解读中进行有价值的创造,进行深奥的解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半塔的慢时光
    罗光成
    半塔是皖东来安县的一个古镇,很有些规模,也很有些超预想的繁华,街巷长且纵横,人流多而喧闹。
    半塔的街道,说不上那种刻意模式化的整治,但横看竖看,满是人情味与烟火气。这是一种带有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场景与氛围,对半塔人,具有天然的认同与亲和;对我们这些懵懂的初来者,释放的是素面相对的坦诚与妙意。两位大妈,一位小媳妇,围坐在街边一棵行道树下,从大大的纸箱里,挑拣出一朵一朵小小的塑料花,插接到另一只手握着的塑料花茎秆上。仿佛有什么开心事,两位大妈突然笑得前俯后仰,手里的插花,也似乎听懂了什么秘密,应着大妈开怀的笑声,颤得忘了羞涩与腼腆。只有小媳妇手里的花,低着头,红着脸,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大妈,什么事这么开心?”“哈哈……”大妈看我一眼,未及回答,又是一阵哈哈哈。“你们就住在这镇上吗?”“没呢。”大妈终于停住笑,“我们是大刘郢村的,离这有二十里地呢。”“哦,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做插花啊。”大妈朝身后的胡同那边努努嘴,“是为扶贫车间做的,镇上的扶贫项目。”“那怎么不在车间做呢?”“这个由着我们,阴雨天,把材料领回家里做,平常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到车间做,今儿个天晴,又没风,就搬到这里,边做边瞅街上热闹。”说话间,大妈的花茎上又多上了几朵红灿灿的桃花。“一天能赚多少钱呢?”大妈把又一朵粉白的桃花,插在红花之间,“这个不固定,按做的多少,一天能赚个一百来块钱吧。喏——”大妈冲小媳妇伸伸下颌,“她最灵巧,一天能赚一百五十块。”小媳妇抬起头,剜一眼大妈,又迅速瞟我一眼,小声嘟哝着,又红着脸,低头忙着插花去了。
    一条胡同,窄窄的巷口,幽幽的进深。从窄口踱进去,竟如桃花源般“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胡同里的烟火味更加浓厚,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真实与趣味。剃头匠,烧饼摊儿,缝纫店,中药铺,老茶馆,大澡堂……几位老人,胳膊肘支拄在黑黢黢的木桌上,拿着大壶茶。一位老人,掰一截麻花,塞进嘴里,从瘪瘪的左腮,嚼到瘪瘪的右腮,半天也没有打败坚强的麻花,只能用手托捏着腮,一边继续咀嚼,一边含混着说“不中用喽,不中用喽”。对面老人也用手托捏着腮,一边把麻花从瘪瘪的左腮,嚼到瘪瘪的右腮,一边含混着说“不中用喽,不中用喽”。忽然,门外一道光影倏地一闪,一个脑后留着细胎辫儿的男孩儿已飞奔至木桌,“太爷爷,太爷爷!”老人还未来得及调顺嘴里的麻花说话,小男孩儿已抓起一根麻花,咯嘣一声,咬掉一半,麻花在小男孩儿嘴里被咀嚼得咕喳咕喳。光影倏地一闪,小男孩儿已蹿向门外。“别跌倒破了相!”老人终于从嘴里含混出满是怜爱的叮咛,叮咛跌落在门口,那道光影早已不知了去向。“重孙都这么大了,你说怎能不老,那不成老妖怪了,是他们的天下喽,是他们的天下喽!呵呵呵!”
    胡同的底部,有些像气球一样膨胀开来,一块沙土地上,两个老太太扶站在绿漆已有些斑落的健腿器上,大步走路一样前后反复甩动着双腿。“你看,又睡着了。”“没呢,人家在听京戏呢。”两个老太太向对面瞄一眼,私语嘁嘁。对面,一张积满时光包浆的桌子,突兀地横立在门洞外的廊檐,因虫蛀或腐蚀而短了一截的那根桌腿下,塞垫着一块厚厚的黑砖,黑砖上又加塞进一块老旧的瓦片。一块黄纸板,用墨汁画着一把大大的钥匙,钥匙的前半部分,伸进一个鲜红的心形图案,边上用墨汁写着“修钟表、配钥匙,用心服务、老少无欺”。一位精瘦的黑衣老人,双手拢袖,仰靠在高背竹椅上,闭着眼,嘴微张。桌上一个巴掌大的橘红收音机,正放着京剧《秦香莲》:“这一脚踢得我昏迷不醒,秦香莲未开言珠泪淋淋……我母子千里迢迢来寻你,你不该狠了心不认为妻。”一个不知年头的小闹钟,蹲踞在收音机旁,红色的秒针“嘎嘎、嘎嘎”,为秦香莲打着节拍,麻白的钟脸下方,绘着一只芦花公鸡,一边啄着地上永远也不见啄完的几颗米粒,一边不停地为秦香莲的咿咿呀呀点头叫好。又换成包大人了,一声断喝:“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芦花公鸡听见换成了包大人,似乎片刻一愣,随即又一边啄着地上永远也不见啄完的几颗米粒,一边不停地为包大人的啊啊呀呀点头叫好。老人依旧闭着眼,嘴微张,入定般声色不动。从树枝间穿过的阳光,把一团光斑,趁老人不注意,悄悄从老人的脚面,潜移到短损的那只桌腿上。
    (有删改)
    文本二:
    余光中对现代散文蓝图的构想是:“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余光中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质,具体体现在余氏散文所具有的——对中华文化传统无限孺慕之底色美、对时空流转画面定格之流光美,以及对汉语音韵节奏丰富创造的乐声美三方面。这种对散文声、光、色的审美追求,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摘编自刘莉《声、光、色里的追求美——论余光中散文写作的审美特质》)
    5.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塔对我们这些初来者,释放出坦诚与妙意,其坦诚表现为半塔人的热情淳朴、毫无掩饰。
    B. 文章第二段以扶贫行动为大背景,选取半塔妇女做插花这一生活片段,具有时代气息。
    C. 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如“小声哪哝着,又红着脸”表现了小媳妇的羞涩与腼腆。
    D. “光影倏地一闪”运用比喻手法,“叮咛跌落在门口”运用拟人手法,都写出小男孩速度之快。
    6. 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通过对半塔慢时光的多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的生活方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 文本一第二段中,两位大妈的形象与小媳妇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妈是小媳妇的陪衬。
    C. 余光中运用联想方式,从味觉、听觉和视觉角度形象地描述了优秀的散文应该具有的特点。
    D. 文本二中余光中的散文创作构想以及对余氏散文的分析,对文本一的理解具有借鉴意义。
    7. 文本一是通过哪些场景来表现“半塔的慢时光”的?请简要概括。
    8. 文本二中说,余光中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请结合文本一举例说明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答案】5. D 6. B
    7. ①半塔人悠闲的生活场景:如妇女们聊天插花、老太太们锻炼身体等。②半塔幽静的街景:如桃花源般的半塔胡同,古老的钟表钥匙铺,不知年头的小闹钟,悄悄移动的阳光等。
    8. ①如对胡同底部的描写,黑砖、黄纸板、墨汁画的钥匙、鲜红的心形图案、红色的秒针等,色彩丰富;②收音机播放的京剧、钟表的“嘎嘎”声等,又使描写具有了声响;③最后写到“树枝间穿过的阳光”,具有动感。声、色、光交融在一起,很好地写出了半塔镇上闲适从容的生活。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比喻”“拟人”错,前一句没有运用比喻,后一句非拟人。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大妈是小媳妇的陪衬”错,文中大妈和小媳妇地位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是谁的陪衬。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半塔人的生活场景方面:由文本一中“两位大妈,一位小媳妇,围坐在街边一棵行道树下,从大大的纸箱里,挑拣出一朵一朵小小的塑料花,插接到另一只手握着的塑料花茎秆上。仿佛有什么开心事,两位大妈突然笑得前俯后仰,手里的插花,也似乎听懂了什么秘密,应着大妈开怀的笑声,颤得忘了羞涩与腼腆。只有小媳妇手里的花,低着头,红着脸,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这个由着我们,阴雨天,把材料领回家里做,平常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到车间做,今儿个天晴,又没风,就搬到这里,边做边瞅街上热闹”可见,妇女们聊天插花的悠闲生活方式;由文本一中“一块沙土地上,两个老太太扶站在绿漆已有些斑落的健腿器上,大步走路一样前后反复甩动着双腿。‘你看,又睡着了。’‘没呢,人家在听京戏呢’”可见,老太太们悠闲地锻炼身体的生活方式,表现了“半塔的慢时光”。
    半塔的街景方面:由文本一中“一条胡同,窄窄的巷口,幽幽的进深。从窄口踱进去,竟如桃花源般‘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位精瘦的黑衣老人,双手拢袖,仰靠在高背竹椅上,闭着眼,嘴微张。桌上一个巴掌大的橘红收音机,正放着京剧《秦香莲》”“一个不知年头的小闹钟,蹲踞在收音机旁,红色的秒针“嘎嘎、嘎嘎”,为秦香莲打着节拍,麻白的钟脸下方,绘着一只芦花公鸡,一边啄着地上永远也不见啄完的几颗米粒,一边不停地为秦香莲的咿咿呀呀点头叫好”“老人依旧闭着眼,嘴微张,入定般声色不动。从树枝间穿过的阳光,把一团光斑,趁老人不注意,悄悄从老人的脚面,潜移到短损的那只桌腿上”可见,桃花源般的半塔胡同,古老的钟表钥匙铺,不知年头的小闹钟,悄悄移动的阳光等,都突出了半塔街景的幽静,表现了“半塔的慢时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有色方面:文本一中“一张积满时光包浆的桌子,突兀地横立在门洞外的廊檐,因虫蛀或腐蚀而短了一截的那根桌腿下,塞垫着一块厚厚的黑砖,黑砖上又加塞进一块老旧的瓦片。一块黄纸板,用墨汁画着一把大大的钥匙,钥匙的前半部分,伸进一个鲜红的心形图案,边上用墨汁写着‘修钟表、配钥匙,用心服务、老少无欺’”“ 一个不知年头的小闹钟,蹲踞在收音机旁,红色的秒针“嘎嘎、嘎嘎”,为秦香莲打着节拍,麻白的钟脸下方,绘着一只芦花公鸡,”等处写了黑砖、黄纸板、墨汁画的钥匙、鲜红的心形图案、红色的秒针等,色彩丰富。
    有声方面:文本一中“正放着京剧《秦香莲》:‘这一脚踢得我昏迷不醒,秦香莲未开言珠泪淋淋……我母子千里迢迢来寻你,你不该狠了心不认为妻’”“红色的秒针‘嘎嘎、嘎嘎’,为秦香莲打着节拍”等处,写了收音机播放的京剧、钟表的“嘎嘎”声等,使描写具有了声响。
    有光方面:文本一中“老人依旧闭着眼,嘴微张,入定般声色不动。从树枝间穿过的阳光,把一团光斑,趁老人不注意,悄悄从老人的脚面,潜移到短损的那只桌腿上”写到“树枝间穿过的阳光”,具有动感。文本一有声,有色,有光的描写,使声、色、光交融在一起,很好地写出了半塔镇上闲适从容的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上常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
    陈豨以宾客盛,为周昌所疑。高祖使案其客,始反耳。未必素有逆谋。韩信处嫌疑之地,轻与一陈豨出口言反,此亦非人情。信以淮阴侯家居,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上自出,关中虽虚,未能全无备,亦不可信也,论者却未及此……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
    (节选自[清]冯班《〈史记〉会注考证》)
    9. 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B.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C.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D.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报告
    B. 相国绐信曰 绐:欺骗
    C. 秦之纲绝而维弛 弛:松懈
    D. 高祖使案其客 案:查办
    1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可与言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 人言公之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且喜且怜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陈豨以宾客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2)虽赦诸徒奴,合而使之,未易部勒也。
    13. 冯班认为“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现”,请说明选文(一)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韩信的“冤”。
    【答案】9. A 10. A 11. B
    12. ①况且天下磨利兵器、手执利刃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情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能达到而已。
    ②即使赦免了各位囚徒和奴隶,聚合一起驱使他们造反,也不容易统领约束啊。
    13. ①韩信与陈豨辟人挈手之语,无人听闻,说明是诬告;②韩信诈诏赦诸官徒奴来攻袭吕后、太子,不合情理,表明韩信可能有冤;③韩信被斩时的后悔,说明他没有造反之心;④高祖“且喜且怜之”的心理,暗示韩信可能被冤;⑤蒯通痛骂韩信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被诛,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之意。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权力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善将”的意思是“普于带领”,应带有宾语,在“善将将”后断开,排除B;
    “此……也”表判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何为”正常语序为“为何”,与后面“为我禽’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疑问句,意思是“多多更好,为什么被我擒住”,排除D。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报:回复。句意:部署已定,等待陈豨的消息。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和、同/连词,和、同。句意:你可以和我谈谈吗?/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
    B.都是助词,取独。句意:如果有人说你反叛。/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C.连词,又/副词,将。句意:又高兴又怜惜。/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
    D.连词,因为/介词,拿。句意:陈豨因为宾客众多。/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且”,况且;“所为”,所字结构,所做的事情;“顾”,只是。
    ②“虽”,即使;“合”聚合;“使”,驱使;“部勒”,统领约束。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能力。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韩信与陈豨辟人挈手之语,无人听闻,说明是诬告;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韩信诈诏赦诸官徒奴来攻袭吕后、太子,不合情理,表明韩信可能有冤;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韩信被斩时后悔,说明他没有造反之心;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高祖“且喜且怜之”的心理,暗示韩信可能被冤;
    “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蒯通痛骂韩信不用自己的计策导致被诛,表明韩信没有造反之意。
    参考译文:
    (一)
    高祖曾经随口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才能高下,(韩信对他们的评论)各有不同。高祖问韩信:“像我能统率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高祖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高祖笑着说:“既然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况且陛下(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了左右随从人员和他在庭院里散步,仰天叹气说:“你可以和我谈谈吗?我有些话想和你谈谈。”陈豨说:“将军只管吩咐。”淮阴侯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处,而你,是陛下亲信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有人去告你,陛下就会产生怀疑;第三次有人去告你,陛下一定会愤怒地亲自率兵来讨伐你.我为你从这里起兵响应,就可以夺得天下。”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也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定听从你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起兵反叛.高祖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从出征。韩信偷偷派人到陈豨的住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韩信于是和家臣谋划,乘黑夜假传诏书赦免在官府服劳役的罪人和奴隶,要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太子。部署已定,等待陈豨的消息。他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打算把他杀掉。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召韩信来,又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合谋,派一个人假装从高祖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列侯群臣都来庆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虽然你有病,但还是要勉强去庆贺一下。”韩信进了宫,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杀了他。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岂不是天意么!”于是诛灭了韩信三族。
    高祖从平定陈豨的战场回来,到都城,看到韩信已经死了,又高兴又怜惜,问:“韩信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说:“韩信说他后悔没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此人是齐国的辩士。”于是诏令齐国缉拿蒯通。蒯通被抓来,高祖说:“是你教唆淮阴侯反叛的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的确教他反叛,小子没用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假如那小于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杀得了他呢?”高祖很生气地说:“烹杀他。”蒯通说:“哎呀,烹杀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王朝法度废弛而政权瓦解,山东六国大乱,各诸侯国纷纷自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纷纷聚集,秦王朝失去了统治权,天下的人都来追逐帝位,于是才能高行动快的人才能抢先得到,盗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并非尧不仁,狗因为他不是自己的主人而叫。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并不知道陛下。况且天下拿着兵器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业的人很多,只是他们能力不够罢了。难道你可以把他们全部烹杀光吗?”高帝说:“放了他。”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二)
    陈豨因为宾客众多,被周昌所怀疑。高祖派人查办他的宾客,他才谋反的。未必平素就有谋反之心。韩信身处嫌疑之地,轻易地和陈豨从口中说出要谋反,这也不符合人之常情。韩信以淮阴侯的身份居家,即使赦免了各位囚徒和奴隶,聚合一起驱使他们造反,也不容易统领约束啊。皇上亲自出兵,尽管关中形势虚弱,但完全不做准备,这也不可信,主张者却没有谈到这一点……太史公根据汉廷狱案依据,将其冤屈写入传言中,他的冤情自然就呈现出来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刘柴桑①
    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②周。
    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墉,嘉穟③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注]①此诗写于409年,陶渊明约44岁。②四运:即春、夏、秋、冬四时。③穟,同“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诗人告诉朋友刘柴桑自己的居所鲜有人事应酬,自己时而会忘记四季变迁。
    B. 三、四句和《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样,写出了居所的清幽娴雅。
    C. 七、八句写诗人看见新葵、嘉穗心生感慨,不知道来年是否还能看见像这样的盛景。
    D. 全诗有多处矛盾之处,如“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精微地传达出诗人的多重人生感慨。
    15. 明代黄文焕《陶诗析义》中评此诗“知苦趣乃益添乐趣”,请结合全诗谈对这句评论的理解。
    【答案】14. B 15. ①“苦趣”是穷居的孤寂落寞和岁月流逝的慨叹。②“乐趣”是生命繁盛的欣喜和良日远游的达观。③体味苦趣,并不意味着被苦压倒,而是超越苦趣,获得生命的达观之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清幽娴雅”错误。三、四句“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写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这两句写出了居所的萧瑟凄凉,显然与《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不同。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是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
    三、四句“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写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诗的前四句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写出了诗人的“苦趣”,那就是他穷居的孤寂落寞和岁月流逝的慨叹。
    (2)体味“苦趣”,并不意味着被苦压倒,而是超越苦趣,获得生命的达观之乐。事实上,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乐趣”。
    “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意为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意为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诗人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意为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所以,诗的后六句写出了诗人的“乐趣”就是对生命繁盛的欣喜和良日远游的达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后,从胸中涌出的无限哀怨。
    (2)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了势。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循循善诱,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良辰美景奈何天 ②. 赏心乐事谁家院 ③. 渺渺兮予怀 ④.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⑤. 极天云一线异色 ⑥. 须臾成五采 ⑦.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⑧. 毋吾以也 ⑨. 千里澄江似练 ⑩. 翠峰如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辰”“渺”“予”“采”“毋”“簇”等。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课内基础(10分)
    17.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谦让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
    C.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办、准备 D.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陷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置:放弃,丢下。句意:刘邦就放弃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
    故选C。
    18. 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风乎舞雩 ②赤也为之小 ③三子者出,曾皙后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
    ⑤良庖岁更刀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⑦而刀刃者无厚 ⑧夜缒而出 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A. ①③⑥/②⑦/④⑨/⑤⑧ B. ①②④/⑦⑤⑥/⑧/③⑨
    C. ①③⑨/④⑤⑦/②⑥/⑧ D. ①②⑧/④⑥/③/⑤⑦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②“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句意: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
    ③“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句意: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④“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句意:因此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⑤“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句意:厨工每年换一把刀。
    ⑥“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句意: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
    ⑦“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句意: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
    ⑧“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夜里烛之武缒绳而出。
    ⑨“老”,形容词做动词,尊敬、敬爱。句意: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
    ①③⑥名词作动词/②⑦形容词作名词/④⑨形容词作动词/⑤⑧名词作状语。
    故选A。
    19.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B. 沛公安在 C. 不吾知也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有何厌”。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B.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句意:沛公在哪里。
    C.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不知吾也”。句意:不了解我啊。
    D.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故选D。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 B. 依乎天理 C. 吾不忍其觳觫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古今异义,古义,出行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B.古今异义,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句意:顺着牛体天然的结构。
    C.古今同义,指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句意: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
    D.古今异义,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故选C。
    2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B.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孝弟,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同“悌”,指敬爱兄长。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D. 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就是古人称的“六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错,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传》是对《春秋》的注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故选B。

    (二)整本书阅读(10分)
    《乡土中国》由费孝通所著,虽然篇幅不长,但提炼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谓 A ,其视野宏大,见解精辟,颇多独到之处,令人 B ,很能见出学术气魄。文字不以气势压人,反而平易晓畅、简洁明快。能做到这些,缘于费孝通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超的写作功力外,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学习作者观察社会、透视社会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可以通过研读文本,学习作者缜密的思维,生动的表达,严密的论证,提升语文素养。
    我们阅读《乡土中国》要有阅读的方法,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正在重读”而不是“正在读”的那一类书。“重读”不是再读一遍, ① ,甚至是终身的阅读。有学者喜欢《三国演义》,每三年都要买一套新的《三国演义》来“重读”。重读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纳”(钱钟书语),消化吸收, ② ,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重读”学术著作的主要“目标”在于 C ,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作品中汲取营养,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缘于费孝通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还有他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超的写作功力。
    B. 除了费孝通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超的写作功力外,还缘于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
    C. 除了费孝通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还缘于他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超的写作功力。
    D. 不但缘于费孝通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情感与了解,而且在于他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超的写作功力。
    23. 请在文中ABC填入恰当的成语。
    ______ ______ ______
    24. 请在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2. B 23. ①. 短小精悍 ②. 耳目一新 ③. 学以致用
    24. ①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②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1)搭配不当。“缘于”与“外”搭配不当。应是“除了……外”。
    (2)成分残缺。应在“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前加上“还缘于”,才能与前一个分句语意连贯。
    只有B修改正确。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提炼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及后文“其视野宏大,见解精辟,颇多独到之处”可知此处作者想要表达《乡土中国》这本书虽然篇幅短,但内容精炼,见解独到。A中可以填“短小精悍”。“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第二空,从前文“见解精辟,颇多独到之处”可知,《乡土中国》这本书让读者觉得其与其他类似书籍不一样,有新鲜感,B中可以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第三空,从后文“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C中可以填“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从前文“不是再读一遍”和后文“甚至是终身的阅读”可知,“重读”应该是多次阅读,同时根据前文“不是”判断,句子前面应该有连词“而是”连接。故可以填入“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第②空,从前文“消化吸收”可以推知,后面填入内容应该也是一种比喻,表达将重读所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故可以填入“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
    四、写作(6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不需要死板的计划,因为这样就缺少无法估计的刺激与意外之喜。”
    《礼记·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①,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注】①跆,jiá,绊倒。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规划人生,行稳致远
    朋友,假如你正在参加一场限时走迷宫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到迷宫的出口儿,你会选择走一步算一步,碰了南墙,再回头,还是做好规划,行稳致远地前进?我的答案是后者。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做好规划,方能行稳致远。
    规划人生,确定前进的方向。“年轻的我们不是平庸,不是失败,而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年幼的柴静早已立下目标,确定方向,立志成为一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记者。初入《东方时空》柴静便连连受挫,困难不断,但她没有“眼空蓄泪泪空垂”,而是昂起头,向着确定好的方向前进,最终斩获“最美记者” 的荣誉称号。柴静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前路荆棘满地,长路漫漫,也要向着心中的方向前进,因为规划好人生方能行稳而致远。
    规划人生,确定前进的路径。“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迷茫地走在路上,找不到前进的道路;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苟安于当下生活,没有前进的动力。”倘若人人都如行尸走肉一般,过一天是一天,虚度光阴,那社会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可悲景象?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一生兀兀穷年,走遍高原的每一处角落,寻遍高原生存的新物种,边探索边前进,将研究的汗水撒满高原。还有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科技领航人朱光亚,还有坚守祖国孤岛三十二年的王继才夫妇,他们或走科研之路,或怀爱国之情,都以个人的坚定执着,向着确定好的路径前进,虽艰苦,虽艰难,但仍能沿着规划好的人生方向前进,行稳而致远。
    规划人生,坚定向前。朋友,你可以永远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时时刻刻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让你每次抬头时,都能有鼓舞自己前进的动力。而这座山,将由你自己亲手设计,亲自孕育,并坚定自我,坚持向前,相信终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
    林徽因曾说:“最容易伤害到别人和自己的,是那些对距离边缘模糊不清的人。”这正如我们之前的提到的走迷宫游戏,那些走一步算一步,没有规划好方向和道路人,往往是对距离边缘模糊不清的人。人生亦如此,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正确的目标,向着前方,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行稳而致远。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朋友,让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行动起来,规划好人生,行稳致远,在有限生命中发热发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指出,有人认为“生活不需要死板的计划”,如果按照死板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推进人生,那么人生就缺少了惊险的刺激和意外的惊喜,变得索然无味。材料第二段则指出,凡事都要有准备,讲话前有所准备就能言之有据,不然就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前有所准备就能水到渠成,不然就会陷入困境;行动前有所准备就能及时化解风险,不然就会追悔莫及。
    从以上分析可知,两则材料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人生是否需要提前规划。从第一段来看,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生活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或刺激;而死板的计划既无法适应人生的不确定性,也无法培养我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更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少了许多探索和创造的乐趣。从第二段来看,做任何事情,预先有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则会一事无成。两段话的观点相左,考生可以认可其中一种观点,也可以运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还可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从“体验和思考”“看法”等词语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谈人生不需要提前计划;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的结构,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方面谈凡事都要有规划;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谈凡事需要适度的计划,以便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但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要灵活变通,修正计划,让我们的人生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写这类意见相左或相对的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注意,认可什么否定什么,观点必须明确,切忌含混不清。
    立意:
    1.规划人生,行稳致远。
    2.人生因规划而臻于圆满。
    3.人生多元,精彩无限。
    4.人生多彩,且行且规划。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类,选择题,简答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长春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长春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学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长春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三学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