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线上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上期高2020级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西方,解释学大体上说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成为一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这就是说,解释学成为一种“学” 也有一个多世纪了。
在中国,本来也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并且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对经典注释的方法。例如在汉朝多用所谓“章句”的方法注释经典,分章析句,一章一句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細解释。据《汉书•儒林传》说:当时儒家的经师对五经的注解,“一经之说,至百余万 言”。至魏晋注释经典的方法为之一变,玄学家多采取简明带有思辨性的方法。王弼释《周 易•系辞》“言不尽意,书不尽言",提出“得意忘言"的玄学方法,而开一代新风。
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些佛教名词概念很难翻译,因此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如“般若”“涅槃”等等,但“音译”的名词概念如不加以解释很难懂,于是在佛经后面常常有“音义”或 “音训”之类为之解释。其时并有僧人提出某些翻译的原则,如隋彦琮建“八备之说",齐大亮立“五不翻之义”。这些有关翻译方法和原则的资源如加以利用,或亦对中国之“解释" 理论有重要意义。
自魏晋以来,我国代有“类书"之编纂。《辞海》说:“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 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证引的一种工具书。”《太平御览》的“天部”列“元 气” “太初”“太极”等条,没有对“天”作专门解释,但对“元气”引用了二十几种古书作 了说明。《渊鉴类涵》的“天部”,引用了几十种古书对“天”的解释,而对“太初”等未列 条目。对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及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 释,能否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有一定意义?
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往往是和当时西方流行的其他哲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历史 上对“经典”的解释当然和西方解释学发展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经典的解释往往也是和当时的哲学思潮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我们应在传承前辈学者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借鉴西方解释学,以便我们对今后中 国哲学的发展提倡某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后,我必须再说一下,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 力气了。
(摘编自汤一介《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
材料二:
我在《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一文最后说:“我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如果是这样,那至少可以起一个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必再花时间从这个方面费力气了。”现在我想,我这个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一分析。
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与《左传》不同,这里暂不讨论。据杨伯峻推 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経典进行解释的书。《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对这句话有很长一段叙述注释。《左传》的叙述单独也可以成为一完整历史事件的叙述,但它确确实实又是对《春秋》经文 的注释。像《左传》这种对《春秋》的解释,对中国各种史书都有影响。
《易经》本来是古代作为占卜用的经典,虽然我们可以从它的卦名、卦画、對序的排列 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但我们大概还不能说它已是一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系辞》把《易经》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它作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这种 对古代经典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对后世有颇大影响,如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如此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
如果说《左传》对《春秋》是一种叙述事件型的解释,《系辞》对《易经》是一种整体性哲学的解释,那么《韩非子》对《老子》的解释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在 《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其主要部分是为其“法、术、势" 的法家思想作论证的。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 子》。《喻老》则是更为鲜明地对《老子》作社会政治运用型的解释,篇中大都是用历史故事说明统治者的成败、国家兴衰之故等等来解释《老子》。
如果我们再从先秦典籍中找其他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也许还可以找到若干不同的解释形式,但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最后,我必须再次作点说明,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 以掲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梳理的工作对建立“中国解释学”或有若干意义,或无甚意义,有俟贤者之批评了。
(摘编自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解释学大致发端于对《圣经》的解释,但起初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直到一百多年前才成为重要理论。
B.某些僧人提出的“八备之说”“五不翻之义”等有关翻译佛教名词的方法和原则,对中国的“解释”理论有重要的意义。
C.《系辞》对《易经》的解释,《老子旨略》对《老子》的解释,丰富了经典的内涵, 使之成为完备的哲学体系。
D.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解释与西方解释学发展情况不同,但它们往往与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密不可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名词概念难寻汉文对应词汇,便釆用音译法翻译,并常常在佛经后面附上注释类文字以帮助理解。
B.分析研究不同“类书”的编纂原则和方法,并从中探索对名词概念的选取和解释,对中国的“解释理论"的建立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C.《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为对《春秋》的解释,《左传》的成书年代更早一些, 《公羊传》《谷梁传》的解释不如《左传》。
D.我们之所以还不能说《易经》已是一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是因为我们只是从它的卦名、卦画、卦序的排列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章句”之法注释经典,一章一句甚至一字一字解释,过于繁杂,研究意义不大,而对魏晋“得意忘言”注释经典的玄学之法评价较高。
B.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受到《易经》对《系辞》作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的影响才对《老子》作出系统的整体性解释的。
C.《韩非子》以“法” “术” “势”等法家思想解释《老子》之“道”,这是中国传统注释经典的一种重要方式。
D.历史事件的解释、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和社会政治动作型解释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种解释形式,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具有“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唐文人唱和频繁,白居易与刘禹锡牵头的诗人群体唱和活动跨度长达十九年之久。
B.《毛诗序》对《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注曰:“关关,和声也。雎鸠, 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
C.孔子以《诗》《书》《礼》《乐》等经典教导学生,并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D.《三国志》有裴松之注,其注博引典籍,广增异闻,丰富了后世对三国历史的认识。
5.下列说法对汤一介先生就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材料一中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对“经典”进行解释的现象,明确提出了中国也能创建起自成体系的解释学的观点。
B.作者指出“中国解释学”的目标是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时的有效,并考虑了从传统经验的分析研究里探索对概念的选取和解释。
C.材料二里作者在材料一观点的基础上,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以中国古代对经典注释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例,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解释方法。
D.两则材料初步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现了汤一介先生“中国解释学”探索过程研究的发展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节选)
鲁迅
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跑进厨房里,道: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注】,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耸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怅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慕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对“他”进行动作描写,然后接之以语言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既设置了悬念,又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B.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这反映了他摩顶放踵的精神。
C.小说写墨子推测宋国人“大约”“也许”知道了楚国将要来攻的消息,但并没有求证。是因为他在处事上不擅交际,处事不周。
D.文中有意描写了曹公子的街头演讲,并写聚集的人好像在听故事,这与鲁迅在其他作品中的“看客”一样,都是批判的对象。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鲁迅善于描写人物语言,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饭碗敲碎"募捐救国队”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C.写楚人衣服干净衬托墨子的旧衣破裳,写楚人活泼精悍体现出墨子急于阻止公输般助楚国攻打宋国行动的紧迫感和义勇精神。
D.作为故事新编,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很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极具力量。
8.关于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募捐队影射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欺骗行为。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前,国民政府既卖国投降,又以“救国”名义让所谓的“民众团体”对人民强行募捐搜刮。
B.墨子劝说公输般成功,在返回宋国时反遭检查,既点明这是宋国现有的战略防范,又讽刺为国操劳的国家脊梁反而遭受驱逐,使墨子形象更加鲜明。
C. 文章结尾语调冷静、平和、舒缓,这与前文墨子的温文尔雅及劝说公输般胜利后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让读者回味无穷。
D. 从主题表现上看,该情节设置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突出强调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无助的。
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请谈谈本文把墨子塑造成了一位怎样的英雄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①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注释】①呴:通“吼”。②涓人:养兽官。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而致千里
B.隗且见事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天下闻王朝其贤臣 逮奉圣朝
D.冯几据杖 冯虚御风
11.下列各组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因孤国之乱 因利乘便
B.不足以报 反以报君
C.必趋于燕矣。 有复于王者
D.齐城之不下者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自称的谦辞,意为寡合之人,即与之志同道合的人很少的人。
B.“三晋”是春秋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立庙仪制不同,天子五庙、诸侯三庙、大夫一庙,士无庙。
D.“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义相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郭隗讲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很多千里马送上门来。
D.燕国富裕起来后,士兵们尽管追求享乐轻视战争,但是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变得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4分)
(2)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4分)
(二)古诗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8题。
西平乐
周邦彦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馀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与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①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①驿,时倒融③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 翻令倦客思家。
【注释】①东陵:秦东陵侯召平,秦破后,隐于长安城东,种瓜为生。②郑:指郑当时,西汉人,以好客爱友著名。③融:指孔融,东汉人,好客。
16.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稚柳苏晴”三句,描绘了初春雨后天晴的景致,交代了词人写作的时节。
B.“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两句,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C.“乔木依前”句与上文“曾到处”相照应,巧妙呈现出诗人想象的故地之景。
D.“临路敧斜”句中“敧斜”有“不平”之意,既可指景物,也可指人的心境。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叹事与孤鸿尽去”句中“叹”字语调深沉,饱含多年后故地重游的感慨。
B.“何况风流鬓未华”句,意思是才干尚在,两鬓尚未白,还有机会建功立业。
C.本词因情布景,词人选用了“轻阴”“孤鸿”等景物将自己的心境呈现出来。
D.“翻令倦客思家”句与上文所写故人盛情挽留之意形成反转,蕴含无穷意味。
18.这首词情感深沉复杂。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9.根据原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①】,【②】”表达的感慨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类似。
(2)李白《蜀道难》中的“【③】”和“【④】”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烘托蜀道之难。
(3)《阿房宫赋》中从“取”和“用”两方面来写秦因掠夺奢靡丧失民心的句子是“【⑤】,【⑥】”。
(4)在《扬州慢》中,姜夔用“【⑦】,【⑧】”两句,借扬州的昔日繁华反衬如今的荒凉景象。
(5)《荀子·劝学》中说“【⑨】”,也不能超过十步;“【⑩】”,能走到终点是因为不舍弃,所以学习要持之以恒。
(6)司马迁《报任安书》中“【⑪】,【⑫】”两句阐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9分)
在中国城市教育母职兴起和“拼妈”现象( )的背景下,家庭形成了教育合力但也制造出了新的矛盾。首先是挑战了传统的父亲教育角色。在不少城市家庭,在育儿阵地上节节败退的父亲正不断成为一个负面的角色。尤其随着一些博人眼球的流量媒体的( ),“丧偶式育儿”“爸爸去哪儿了”成为深受女性读者热捧的流行词。而父亲们也一肚子苦水苦处,很多时候只是对育儿工作不感兴趣甚至不负责任,而是在以母亲为养育标准的家庭中,他们感觉做什么都是错的。其实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影响常常是更具有长远价值的,但这与功利化的教育消费时代显得( ),因此不受妻子待见,多数情况下,除了为家庭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接受诸如接送小孩去辅导班之类的分工外,父亲们在育儿上似乎都显得有些( ),很多人也就因此干脆放手不管了。而母亲则常常以“教育经纪人”的角色出现在家庭教育当中,以职业化的标准来追求子女在教育市场中的经营业绩,以帮助子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多数的城市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理想路径是在接受四个“一流”教——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一流中学、一流大学,然后再换来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直升机式父母”,尤其是母亲几乎是如影随形,为孩子进行各种教育安排。
2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变本加厉 推波助澜 格格不入 进退两难
B.愈演愈烈 兴风作浪 不合时宜 进退两难
C.愈演愈烈 推波助澜 格格不入 无所适从
D.变本加厉 兴风作浪 不合时宜 无所适从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父亲们也一肚子苦水,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对育儿工作不感兴趣甚至不负责任,
B.而父亲们也一肚子苦水,很多时候他们不是对育儿工作不感兴趣甚至不负责任,
C.而父亲们也一肚子苦水苦处,很多时候不是对育儿工作不感兴趣甚至不负责任,
D.而父亲们也一肚子苦水苦处,很多时候只是对育儿工作不感兴趣甚至不负责任,
22.下列句子与文中加点词所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耕读传家孝义风,门规肃穆立苍穹。”孝义传家900年的郑义门,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B.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日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人参、贝母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9分)
如果说2020年我国研制的量子计算机“九章”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那么,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在此基础上 ① ,又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自从198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提出了量子计算机构想, ② ,就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目前,( ),这种技术可通过特定算法产生超越传统计算机的算力,解决目前世界上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因此,研制量子计算机成为世界科技前沿重大挑战。
潘建伟团队迎接这一挑战,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概念和技术创新,于近期成功构建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 ③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九章二号”的算力已经实现了巨大提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最优经典算法,“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问题的处理速度,比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比“九章”快100亿倍。
2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认为量子计算可能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
B.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已被认可
C.人们认为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可能是量子计算
D.量子计算已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
2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拟题。(5分)
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到:“大圭廉不割,利创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销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状似剑叶。廉即棱角。大圭有棱而不能伤物,利剑之用则在于剑刃锋利无缺。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同在炉中铁易销而玉不热。作者于是由此联想到人的才与德的关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为你就此而构思的文章拟写一个直接反映中心论点的题目。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