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下列仪器及对应名称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i-28 S-32 C1-35.5 Cr-52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尿素—有机物 B. 云—气溶胶 C. 纤维素—纯净物 D. 硝酸—共价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属于有机物,A正确;
    B.云和雾分散制粒径均在1~100纳米之间,属于气溶胶,B正确;
    C.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6)n,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分子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且不含铵根离子,属于共价化合物,D正确;
    故选C。
    2.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Na2CO3 B. Mg(OH)2 C. HCOOH D. CH3CH2OH
    【答案】A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只有少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详解】A.Na2CO3溶于水全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是强电解质,A正确;
    B.Mg(OH)2溶于水部分电离生成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弱电解质,B错误;
    C.HCOOH溶于水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甲酸根离子,是弱电解质,C错误;
    D.CH3CH2OH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离子,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3. 下列仪器及对应名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球形冷凝管 B. 图乙坩埚
    C. 图丙圆底烧瓶 D. 图丁分液漏斗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图甲是球形冷凝管,A正确;
    B.根据图示,图乙坩埚,B正确;
    C.根据图示,图丙蒸馏烧瓶,C不正确;
    D.根据图示,图丁分液漏斗,D正确;
    故选C。
    4.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 硬脂酸:C17H33COOH B. 芒硝:Na2SO4•10H2O
    C. 碱石灰:Ca(OH)2 D. 氯仿:CCl4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硬脂酸是分子中含有18个C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其结构简式是C17H35COOH,A错误;
    B.芒硝是硫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SO4•10H2O,B正确;
    C.碱石灰是CaO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得到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因此碱石灰无化学式,C错误;
    D.氯仿是三氯甲烷的俗称,化学式是CHCl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Ar]3d6 B. 氯乙烷的结构简式:ClCH2CH2Cl
    C. 1-丁醇的键线式: D. NH3的VSEPR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元素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故A错误;
    B.氯原子取代乙烷分子中中1个H形成氯乙烷,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l,故B错误;
    C.1-丁醇的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OH在1号碳原子上,键线式为,故C错误;
    D.NH3中N原子孤电子对数==1,价层电子对数为3+1=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即,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是同系物
    B. HCOOCH3与CH3OCHO是同种物质
    C.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同素异形体
    D. 异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且化学式相差正整数个-CH2-的一类有机物,两者的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A错误;
    B.两者均为甲酸甲酯,是同一种物质,B正确;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都是碳的单质,但是是不同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C正确;
    D.两者的化学式均为C5H12,是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A。
    7. 工业制硅第二步反应为SiHCl3+H2Si+3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HCl3中的Si呈+4价,分子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
    B. 该反应中SiHCl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该反应说明在该温度下氢气的还原性强于硅单质
    D. 当1 mol H2完全反应时,该反应转移2 mol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Si与H原子和3个Cl原子形成共价键,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l>H>Si,所以SiHCl3中的Si呈+4价,由于分子在键长:Si-Cl>Si-H键,因此该物质分子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而不是呈正四面体,A正确;
    B.在该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由SiHCl3中+4价变为反应后Si单质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SiHCl3为氧化剂;H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SiHCl3中-1价变为反应后HCl中的+1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SiHCl3为还原剂,B正确;
    C.在该反应H2将Si元素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说明在该温度下氢气的还原性强于硅单质,C正确;
    D.当1 mol H2完全反应时,S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SiHCl3中+4价变为反应后Si单质的0价,降低4价,因此该反应转移4 mol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海水提溴过程中鼓入热空气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氯气
    B. 接触法制硫酸,用98.3%H2SO4吸收SO3,而不是用水吸收
    C. 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有效成分为Ca(ClO)2的漂白粉
    D. 合成氨反应的原料气必须经过净化,目的是防止混有的杂质使催化剂“中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提溴过程中鼓入热空气的目的是使溴从溶液中挥发出来,A错误;
    B.工业接触法制硫酸时,用98.3%H2SO4吸收SO3,能够使三氧化硫吸收完全,防止形成酸雾,B正确;
    C.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可制得有效成分为Ca(ClO)2的漂白粉,C正确;
    D.若合成氨反应的原料气不纯,催化剂易“中毒”,因此原料气必须经过净化,防止混有的杂质使催化剂“中毒”,D正确;
    答案选A。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硫酸亚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并通入空气:4Fe2++8HCO+2H2O+O2=4Fe(OH)3↓+8CO2↑
    B. 向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Ba2++2OH-+2HCO=BaCO3↓+CO+2H2O
    C. 氯化银沉淀溶于氨水:AgCl+2NH3=[Ag(NH3)2]++Cl-
    D. 用硫酸铜溶液吸收H2S气体:Cu2++H2S=CuS↓+2H+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亚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并通入空气,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A正确;
    B.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反应为Ba2++OH-+HCO=BaCO3↓+H2O,B错误;
    C.氯化银沉淀溶于氨水生成氯化二氨合银溶液,C正确;
    D.硫酸铜溶液吸收H2S气体生成硫化铜沉淀和氢离子,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 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则H2、N2、O2的沸点也逐渐升高
    B. CH3CHO与H2可发生加成反应,则相同条件下CH3COOH也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 向Na2CO3中加入少量水,伴随放热现象,则向NaHCO3中加入少量水,也伴随放热现象
    D. 乙醇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酸,则乙二醇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二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Cl2、Br2、I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结构相似,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所以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结构相似,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所以H2、N2、O2的沸点也逐渐升高,A正确;
    B.CH3CHO分子中含有醛基,那个与H2可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3CH2OH,而CH3COOH分子中的-COOH具有独特的稳定性,在相同条件下CH3COOH不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向Na2CO3中加入少量水,会伴随放热现象,而向NaHCO3中加入少量水,则伴随的是吸热现象,C错误;
    D.乙醇具有还原性,当其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时会被氧化生成乙酸,而乙二醇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CO2,不能反应达到乙二酸,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1. 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在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高能级中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对数的2倍,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其在周期表内的相邻元素,Z元素的焰色为砖红色,R2+的一种配合物在人体内起运输氧气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温条件下,W单质能置换Z的氧化物中的Z
    B. R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B族
    C. 存在某种Y的氧化物的熔点高于Z的氧化物的熔点
    D. X元素对应的单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在同一周期,即W位于第一周期,W为H,X位于第二周期,X原子的最高能级中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对数的2倍,X为O,Y位于第三周期,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其在周期表内的相邻元素,Y为Mg或P,Z位于第四周期,Z元素的焰色为砖红色,Z为Ca,R2+的一种配合物在人体内起运输氧气的作用,R为Fe。
    【详解】A.钙的冶炼需采用电解法,用氢气还原法得不到单质钙,A错误;
    B.R为Fe,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族,B错误;
    C.Y为Mg或P,存在熔点:MgO>CaO,C正确;
    D.X为O,氧气是非极性分子,但臭氧是极性分子,D错误;
    答案选C。
    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gSiO2中的Si-O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B. 1molI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2NA
    C. 1mol苯乙醛分子中含π键的数目为4NA
    D. 25℃时,1L pH =12的氨水中含有OH-数目为0.0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60g SiO2物质的量为1mol,1mol SiO2的Si-O共价键的数目为4NA,故A错误;
    B. 以其中一个I原子为中心原子,I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故1molI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4NA,故B错误;
    C.苯乙醛分子中的苯环含有一个大π键,醛基含有一个π键,故1mol苯乙醛分子中含π键的数目为2NA,故C错误;
    D. 25℃时,pH =12的氨水中OH-浓度为0.01mol/L,则1L pH =12的氨水中含有OH-数目为0.01NA,故D正确;
    故选D。
    13. 关于紫草素(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平面
    B. 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产物之一为丙酮
    C. 1mol该物质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Br2
    D. 1mol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Na、NaOH、NaHCO3之比为3∶2∶2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与苯环共面,碳碳、碳氧双键两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碳碳单键可以旋转,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最多有16个碳原子共平面,A错误;
    B.酸性KMnO4溶液能使碳碳双键断裂,发生反应而褪色,结构中 部分可以生成丙酮,B正确;
    C.苯环中酚羟基的邻位氢可以被溴取代,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加成,故1mol该物质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Br2,C错误;
    D.羟基、酚羟基不和碳酸氢钠反应,分子中没有羧基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种由M原子(顶角和面心)和N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图①所示,它的化学式为MN
    B. 若图①为NaCl晶胞,则Na+周围紧邻的Na+数目是12个,Na+周围紧邻的Cl-数目是8个
    C. H2S和H2O分子结构相似,但在H2S晶体中一个H2S分子的配位数为12,而冰中H2O的配位数为4,是因为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 磷化硼(BP)晶体结构(如图②)与金刚石相似,都是共价晶体,由晶胞结构可知B和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①为气态团簇分子,该分子中M原子数为14、N原子数为13,它的化学式为M14N13,故A错误;
    B.若图①为NaCl晶胞,则Na+周围紧邻的Na+数目是12个,Na+周围紧邻的Cl-数目是6个,故B错误;
    C.H2S和H2O分子结构相似,但在H2S晶体中一个H2S分子的配位数为12,而冰中H2O的配位数为4,是因为H2O分子间含有氢键,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故C错误;
    D.磷化硼(BP)晶体结构(如图②)与金刚石相似,都是共价晶体,B原子与周围4个P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P原子与周围4个B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可知B、P价电子对数为4,所以B和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选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都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B. 蛋白质受某些因素影响,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一级结构不变),引起其理化和生物活性变化,此时蛋白质发生变性
    C. 在较高压力和温度,引发剂作用下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含有较少支链的聚乙烯
    D. “杯酚”分离C60和C70,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分别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和分子识别的特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蛋白质受某些因素影响会发生变性,变性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变,但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会导致理化和生物活性变化,故B正确;
    C.乙烯在较高压力和温度,并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含有较多支链的聚乙烯,故C错误;
    D.“杯酚”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的特征,人体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的特征,故D错误;
    故选B。
    16. 丙烯酸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可用甘油催化转化如下:甘油(C3H8O3)→丙烯醛(C3H4O)→丙烯酸(C3H4O2)。
    已知:反应I:C3H8O3(g)C3H4O(g)+2H2O(g) △H1>0 Ea1(活化能)
    反应II:2C3H4O(g)+O2(g)2C3H4O2(g) △H2c(HA-)>c(A2-)>c(OH-)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pH=1.2时,c(H2A)=c(HA-),pH=4.2时,c(HA-)=c(A2-),随着pH的增大,c(H2A)逐渐减小,c(HA-)先增大后减小,c(A2-)逐渐增大。
    【详解】A.pH=1.2时,c(H2A)=c(HA-),H2A的,则pKa1=1.2,A正确;
    B.由图知c(HA-)=c(A2-)时pH=4.2,20.0mL0.1mol·L-1的H2A溶液与30.0mL0.1mol·L-1NaOH溶液混合得到等量的NaHA和Na2A混合液,此时c(HA-)≠c(A2-),则混合液的pH≠4.2,B错误;
    C.由溶液的电荷守恒,一定存在:c(Na+)+c(H+)=c(HA-)+2c(A2-)+c(OH-),C正确;
    D.NaHA溶液中由于HA-发生部分电离,c(Na+)>c(HA-),且c(HA-)>c(A2-),则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HA-)>c(A2-)>c(OH-),D正确;
    故选:B。
    24. 某催化剂催化烯烃醛基化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配合物HCo(CO)3的配体CO中提供孤对电子的是C原子
    B. 烯制备醛的总反应:RCH=CH2+H2+CORCH2CH2CHO
    C. 如图循环转化过程中既存在π、σ及配位键的断裂,也存在π、σ及配位键的形成
    D. 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制得的产物RCH2CH2CHO中是否含有未完全转化RCH=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形成碳氧叁键后,两原子均有孤对电子,其中C原子半径更大,更易提供电子,故配合物HCo(CO)3的配体CO中提供孤对电子的是C原子,A正确;
    B.根据图示催化过程可知,烯制备醛的总反应:RCH=CH2+H2+CORCH2CH2CHO,B正确;
    C.过程①碳碳双键变为单键、Co-H键断裂生成Co-CO,有σ及配位键的断裂及形成,过程②碳氧叁键变为碳氧双键,断裂σ键,过程③+④则Co-C键变为Co-H键和C-H键,有配位键的断裂和形成,整个过程没有π键断裂或形成,C不正确;
    D.RCH2CH2CHO没有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而RCH=CH2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相同大小两支试管,各加2mL0.1mol/LNa2S2O3溶液,再同时加入浓度、体积相等稀硫酸,然后分别置于冷水、热水中,观察现象
    置于热水中试管比冷水中先出现沉淀.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验证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NaOH乙醇溶液、1-溴丁烷和几片碎瓷片,加热.将产生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1-丁烯
    C
    确定Mg、Al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分别将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MgCl2、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观察现象
    两者均出现白色沉淀:然后AlCl3溶液中沉淀逐渐溶解,MgCl2溶液中沉淀不溶.说明Mg比Al金属性强
    D
    检验阿司匹林中的酯基()
    取2mL阿司匹林溶液,滴入2滴硫酸,加热,振荡。再向反应液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入FeCl3溶液,反应液变为血红色。证明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酯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方案中首先将两溶液混合,反应迅速发生、溶液中会出现浑浊,导致实验现象没有区分度,A错误;
    B.由于乙醇在加热下成为蒸气混在1-丁烯中,乙醇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产生了1-丁烯,B错误;
    C.由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而溶解,则过量NaOH溶液与AlCl3溶液反应不产生沉淀,而氢氧化镁不能溶于NaOH溶液,则说明Mg比Al金属性强,C正确;
    D.滴入2滴稀硫酸,酯基发生水解生成酚羟基,再滴入2滴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色,D错误;
    故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
    26. 蛋氨酸铬(III)配合物是一种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1,请回答:

    (1)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铬元素属于周期表的____区。
    (2)该配合物中心铬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
    (3)某种铬单质可看做由若干个等径圆球堆积而成,其晶体俯视图如图2所示(层内铬原子非密置,相邻两层相互错开堆积)。

    ①请在图3中画出该铬单质的晶胞示意图(用表示铬)____。
    ②该立方晶胞的边长为apm,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密度为_____g•cm-3。
    【答案】(1) ①. ②. d
    (2) ①. 6 ②. sp3、sp2
    (3)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铬为24号元素,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铬元素属于周期表的d区。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配合物中心铬形成6个共价键,故铬离子的配位数为6;饱和碳原子的杂化为sp3,碳氧双键中的碳原子的杂化为sp2;
    【小问3详解】
    ①层内铬原子非密置,相邻两层相互错开堆积,由俯视图可知,我们可以认为方框中4个角上原子位于的上面4个顶点,则中心的原子位于的体心,故铬单质的晶胞示意图为:;
    ②晶胞中铬原子位于顶点和体心,一个晶胞中Cr原子数目为,则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所以密度为g/cm3。
    27. M为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实验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相关实验:

    已知:气体A是由两种常见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一种为无色气体,另一种为黄绿色气体。
    (1)组成M的三种元素____(填元素符号);M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2)气体A中黄绿色成分与硫单质反应,生成结构与H2O2相似的产物G,G的电子式____,G遇水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E→F的离子方程式____。
    (4)设计实验证明B→C过程中,加入的BaCl2溶液已经过量____。
    【答案】(1) ①. Al、Cl、O ②. 4Al(ClO3)3Al2O3+6Cl2↑+15O2↑
    (2) ①. ②. 2S2Cl2+2H2O=3S↓+SO2↑+4HC1↑
    (3)AlO+CO2+2H2O=HCO+Al(OH)3↓
    (4)静置,向上层清液继续加入BaCl2溶液,若没出现浑浊现象,则说明BaCl2溶液已经加过量
    【解析】
    【分析】气体A是由两种常见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均能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说明两种单质气体均有氧化性,又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可确定一种为无色气体应为氧气,另一种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白色沉淀C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为0.36mol,设氧气物质量为Xmol,氯气物质量为Ymol,得到方程X+Y=0.21,氧气和氯气分别与亚硫酸钠发生的反应为:2Na2SO3+O2=2Na2SO4,Na2SO3+Cl2+H2O=Na2SO4+2HCl,根据氧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钠的量可得方程:2X+Y=0.36,联立两个方程可解出:X=0.05mol,Y=0.06mol。固体D加上氢氧化钠,得到溶液E,溶液E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F,可确定出F为Al(OH)3,D为Al2O3。可以求出Al(OH)3的物质的量为3.12g÷78g/mol=0.04mol。
    【小问1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M中含有的三种元素分别为铝、氧、氯,铝元素含0.04mol,氧元素含0.36mol,氯元素含0.12mol。可确定出M的化学式为:AlCl3O9,即:Al(ClO3)3,所以其分解方程式为:4Al(ClO3)3Al2O3+6Cl2↑+15O2↑。
    【小问2详解】
    硫和氧同主族生成结构相似的产物为Cl2S2电子式为:;遇水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硫单质,气体为二氧化硫,反应方程为:2S2Cl2+2H2O=3S↓+SO2↑+4HC1↑。
    【小问3详解】
    E为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偏氯酸钠, F为氢氧化铝,所以离子方程式为:AlO +CO2+2H2O=HCO +Al(OH)3↓。
    【小问4详解】
    氯化钡已经过量时,则说明硫酸根已完全沉淀,再滴加氯化钡则不会再出现白色沉淀,所以操作为:取适量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继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若不再产生沉淀,则证明所加氯化钡溶液已经过量。
    28.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探索绿色化制氢是化学界一个热门话题。(本题反应中涉及△H、△S、△G均为298K条件值)。
    (1)传统制备氢气方法之一为水煤气法:C(s)+H2O(g)=CO(g)+H2(g) △H=+132kJ·mol-1,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
    (2)利用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乙醇制备氢气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乙醇在Ni-MgO催化下,制取氢气有如下方法:
    方法a:水蒸气催化重整CH3CH2OH(g)+H2O(g)4H2(g)+2CO(g) △H1=+257kJ·mol-1△S1=+459J·mol-1·K-1△G1=+122.9kJ·mol-1
    方法b:部分催化重整CH3CH2OH(g)+O2(g)3H2(g)+2CO(g) △H2△S2=+400J·mol-1·K-1△G2
    己知: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1。

    ①依据图1数据,计算方法b反应的△H2=_____kJ·mol-1。
    ②已知体系自由能变化:△G=△H-T△S,△Ga>b
    D.方法c相当于方法b与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的优化组合水醇比对乙醇平衡转化率有较大影响
    ②已知:常压、800K,反应在Ni-MgO催化下,测得乙醇平衡转化率与水醇比关系如图。请在图2中画出相同条件下,添加纳米CaO强化下的乙醇平衡转化率曲线____。

    【答案】(1)高温 (2) ①. △H2=+15kJ·mol-1 ②. 在298K下,△G1=122.9kJ·mol-1>0,方法a不自发;△G2=-104.2kJ·mol-10,方法a不自发;△G2=-104.2kJ·mol-1c>b,故C错误;
    D.对于方法c:CH3CH2OH(g)+2H2O(g)+O2(g)5H2(g)+2CO2(g),增加水的物质的量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乙醇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D;
    ②反应在Ni-MgO催化下,相比Ni-MgO催化乙醇的转化率更高,则图像可以画为:。
    29. 某研究小组用印刷电路板的腐蚀废液(主要含CuCl2、FeCl2、FeCl3)制备Cu(NH4)2SO4•H2O和FeCl2•4H2O。
    I.制备流程图

    已知1.所加试剂均足量,且部分步骤有省略。
    II.Cu(NH4)2SO4•H2O晶体纯度测定
    ①取a g Cu(NH4)2SO4•H2O晶体,加入适量1 mol·L-1稀疏酸,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配制成250 mL溶液。
    ②取25.00 mL溶液,加水50 mL,调节溶液至弱酸性(pH=3~4),加入过量20%KI溶液,避光静置几分钟。
    ③用c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变浅蓝色,再加入一定量10%KSCN溶液,蓝色变深,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
    ④平行滴定三次,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 mL。
    已知2:①2Cu2++4I-=2CuI↓+I2;I2+2=+2I-。
    ②CuI和CuSCN均为白色固体;Ksp(CuI)=1.1×10-12,Ksp(CuSCN)=4.8×10-15。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操作2通过蒸发至出现晶膜后趁热过滤,快速冷却滤液结晶,可得较大FeCl2•4H2O晶体
    B. 可用KSCN或K3[Fe(CN)6]溶液检验FeCl2•4H2O晶体中是否存在杂质Fe3+
    C. 溶液C中加入乙醇可以降低Cu(NH4)2SO4•H2O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促进晶体析出
    D. 溶液B中逐滴滴加试剂C至过量的过程中先出现蓝色沉淀后变为深蓝色溶液,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与Cu2+结合能力大小为:NH3>OH->H2O
    (2)测定晶体纯度时,步骤②用KI溶液测定铜含量时,需在弱酸性(pH=3~4)溶液中进行的原因____。
    (3)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 加入过量20%KI溶液可以增大I2的溶解性,减少实验滴定误差
    B. Na2S2O3标准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C. 滴定时,眼睛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D. 若滴定恰好完全时,滴定管尖端悬半滴未滴下,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4)结合离子反应方程式并用必要的文字说明滴定过程中加入KSCN溶液的作用____。
    (5)Cu(NH4)2SO4•H2O(M=246 g•mol-1)晶体样品的纯度为____%(用含a、c、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CD (2)pH过小(或强酸)溶液中I-被氧气氧化,pH过大(或碱性)溶液中Cu2+易水解同时I2与碱反应 (3)AB
    (4)Ksp(CuI)>Ksp(CuSCN)发生反应:CuI+SCN-I-+CuSCN;将难溶的CuI转化为更难溶的CuSCN,将CuI固体表面吸附的I2释放出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5)
    【解析】
    【分析】印刷电路板废液主要含CuCl2、FeCl2、FeCl3等物质,向其中加适量的铁粉,发生Fe+2Fe3+=3Fe2+、Fe+Cu2+=Fe2++Cu,过滤得到溶液A为FeCl2,固体为Cu。向溶液A中加入Fe粉,并经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FeCl2·4H2O;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O2并加热,得到CuO,然后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反应得到CuSO4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NH3·H2O,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就得到Cu(NH4)2SO4溶液,向其中加入乙醇,可降低Cu(NH4)2SO4•H2O的溶解度而结晶析出,然后蒸发至出现晶膜后,冷却过滤,得到Cu(NH4)2SO4•H2O晶体。
    【小问1详解】
    A.操作2是过滤,通过蒸发至出现晶膜后趁热过滤,要得到较大FeCl2•4H2O晶体,应该缓慢冷却降温,A错误;
    B.若FeCl2•4H2O晶体中含有杂质Fe3+,将晶体溶解后,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为红色,说明含有Fe3+,而K3[Fe(CN)6]溶液是检验Fe2+的试剂,不能用于检验Fe2+离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B错误;
    C.乙醇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向溶液C中加入乙醇可以降低Cu(NH4)2SO4•H2O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因而可促进Cu(NH4)2SO4•H2O晶体从溶液中析出,C正确;
    D.溶液B是CuSO4溶液,Cu2+在溶液中以[Cu(H2O)4]2+形式存在,向其中逐滴加入NH3·H2O,首先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u(OH)2沉淀,后来Cu(OH)2与过量氨水反应产生Cu(NH4)2SO4,这说明与Cu2+结合能力大小为:NH3>OH->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D;
    【小问2详解】
    测定晶体纯度时,步骤②用KI溶液测定铜含量时,需在弱酸性(pH=3~4)溶液中进行,这是由于若溶液pH过小,(或强酸)溶液中I-易被氧气氧化为I2,若溶液的pH过大,(或碱性)溶液中Cu2+易水解,同时I2与碱反应;
    【小问3详解】
    A.在溶液中I2与I-会发生反应:I2+I-,因此加入过量20%KI溶液,增大c(I-),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而可以增大I2的溶解性,从而可更好的测定Cu(NH4)2SO4•H2O晶体纯度,以减少实验滴定误差,A正确;
    B.Na2S2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此Na2S2O3标准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B正确;
    C.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应一直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便确定滴定终点,C错误;
    D.若滴定恰好完全时,滴定管尖端悬半滴未滴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由此计算的待测Cu(NH4)2SO4•H2O晶体纯度将会偏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小问4详解】
    在滴定过程中加入KSCN溶液,这是由于溶度积常数Ksp(CuI)>Ksp(CuSCN),加入KSCN溶液时,会发生反应:CuI+SCN-I-+CuSCN;将难溶的CuI转化为更难溶的CuSCN,将CuI固体表面吸附的I2释放出来,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小问5详解】
    根据方程式①2Cu2++4I-=2CuI↓+I2;I2+2=+2I-,可得关系式:2Cu2+~I2~2,根据实验可知:25.00 mL溶液滴定消耗c 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V mL,则a gCu(NH4)2SO4•H2O晶体反应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n(Na2S2O3)=c mol/L×V×10-3 L×=cV×10-2 mol,则n(Cu2+)=n(Na2S2O3)=cV×10-2 mol,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其中含有Cu(NH4)2SO4•H2O晶体质量m[Cu(NH4)2SO4•H2O]= cV×10-2 mol×246 g/mol=2.46cV g,故该晶体的纯度为。
    30. 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药物莫扎伐普坦。

    已知:甲磺酰基;Et3N:三乙胺。
    请回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A的分子式为C11H10NO3S
    B. A中引入甲磺酰基的作用是保护氨基
    C. B→C为还原反应,产物C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D. H在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2种钠盐,在足量盐酸中反应生成2种铵盐
    (2)A→B过程涉及两步反应,其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____。
    (3)写出F→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①分子中含2个6元环,一个为苯环,另一个为六元含氮杂环:
    ②1H-NMR谱显示分子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比例为6:1:1:1
    (5)设计以甲醛和甲苯为原料合成有机物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____。
    【答案】(1)A (2) ①. 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②.
    (3)+3H2+2H2O
    (4)、 (5)
    【解析】
    【分析】有机物H圈中结构()与 相似,推断G的结构为。比较G和F的分子式发现G比H多2个氢原子,而少2个氧原子,同时结合反应条件可知G为F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据此推断F的结构为。有机物F圈中结构()与相似,推断E的结构为。
    【小问1详解】
    A. 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1H13NO3S,A错误;
    B. 起始物中的氨基先参与反应后重新生成(起始物到E),再参与后续反应(E到F)。这一过程说明起始物到E的过程是为了氨基能参与E到F的反应,即起始物到E的过程是保护氨基的作用。B正确。
    C.B→C(→)是碳氮双键转变为碳氮单键的过程,是加氢还原的过程。手性碳原子应为饱和碳原子,且连4个不同基团。符合要求的碳原子以星号标记,如图:。C正确。
    D. H与氢氧化钠或盐酸反应可认为H先水解,再与NaOH或HCl反应。H水解的产物有、和。与NaOH反应产物有和2种。氨基有碱性可以HCl反应。与HCl反应的产物有和2种。D正确。
    答案为:A
    【小问2详解】
    A→B过程涉及的反应为+CH3NH2→和→+H2O(省略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和消去。
    E与D相比少1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这些原子组成与Ms相似,据此推断D的结构为。
    答案为: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F和G的结构分别为和,F→G的反应方程式为+3H2+2H2O。
    答案为:+3H2+2H2O。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E结构为,分子式为C12H18N2。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比例为6:1:1:1,每种氢个数分别为12、2、2和2。12个相同环境氢说明有4个-CH3基团,且处在相同位置。能组成环的原子包括12个C原子和2个N原子,共14个原子。甲基用去4个C原子,则剩余的8个C原子和2个N原子组成2个六元环,且一个为苯环,另一个为六元含氮杂环。于是,其可能结构为、、和。其中能出现1:1:1结构的有和。于是,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是和。
    答案为:、
    【小问5详解】
    C→D()的过程是在C的氨基上引入甲基的过程,也就是说苯环上存在氨基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甲醛作用形成甲基。于是,流程如下:

    答案为:。

    相关试卷

    2024浙江省Z20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Z20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Z20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浙江省Z20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Z20第一次联考·化学卷pdf、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Z20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下列仪器及对应名称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