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1.温度与水的变化精品课件ppt
展开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 《热》单元 1.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学设计及反思 | |||||||
单元 | 《热》 | 课题 | 1.温度与水的变化 | 课时 | 1 | ||
核心 概念 |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 ||||||
学习内容及要求 |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 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④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
科学观念 1.知道水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形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思维 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开展将水 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 4.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 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探究实践 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开展将水 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 4.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 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态度责任 1.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3.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4.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研讨与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 |||||||
教学 重点 |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 ||||||
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 |||||||
教学 难点 |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 ||||||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 |||||||
教学 准备 |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清水、温度计、记录表等。 | ||||||
学生:本课要求学生学会定量地描述温度,实验中他们能够发现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100℃。此外,温度变化会造成水的形态变化,可什么导致了水的温度变化呢?为什么持续给水加热直到沸腾,停止加热后,水不再沸腾,而且温度下降呢?
| |||||||
教学过程 | |||||||
教学 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思路 | 教学备注 | ||||
上课 仪式
|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 |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
| ||||
一、聚焦温度与热量:(预设5分钟) | 1.教师出示一张烤火的图片,说说为什么会想要把手放在火焰附近呢?(预设:温暖、变热) 2.教师拿出点燃的酒精灯,让学生将手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注意保持适当距离),思考:为什么会感觉到热?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原因引导,提出点燃的酒精灯向周围散发热量,手接收了酒精灯的热量,感觉到热。教师板书:热量 4.在投影机下,教师将一支温度计放置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预设:升高)教师演示并且提问,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然后教师将温度计再靠近酒精灯,学生再次读数。追问:你看到什么现象?能解释一下吗?(预设:温度升高,因为点燃的酒精灯将热量传给了温度计) |
|
| ||||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 1.现在让酒精灯加热这杯水,水会有什么变化?(预设:温度会变高,会沸腾,冒气泡,变成水蒸气) 揭题:温度与水的变化。 2.研讨: 水沸腾时,有哪些现象呢?(预设:冒气泡) 沸腾时,水变成了什么?板书:水→水蒸气。 什么温度时水能沸腾?(预设 生:100℃。PPT呈现,在标准大气压时,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并且补充强调所处的环境不同,水沸腾的温度也略有不同。) 3.设计实验验证: (1)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温会怎么变?为什么会这样变? (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3)水沸腾后,如停止加热,水温会怎么变?还有其他变化吗?怎么验证? (4)设计思路有了,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5)PPT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A.给水加热,开始计时,直至沸腾,记录温度。 B.沸腾后继续加热,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 C.停止加热,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 D.观察、记录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 4.学生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
水的温度变化记录表
|
|
| ||||
三、研讨(预设:4分钟)
| 1.实验结束,请小组上台汇报交流。 2.沸腾前,水温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预设:吸收热量) 3.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停止加热,温度会降低呢?(预设:放出热量) 4.小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水会沸腾。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水不沸腾。 5.观察一下,水沸腾时,温度是怎么变化的?(预设:学生说有变化,追问变化的幅度大吗?你发现了什么?) 6.现在你来说一说,水的沸腾过程和什么有关?为什么?(预设:热量,温度。对啊,温度达到多少水就沸腾了?如何能够让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吸收热量温度能升高。) |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
| ||||
四、拓展(预设:1分钟) |
那么让这杯水热量不断减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补充板书 水变成冰) |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
|
| ||||
五、板书设计 | 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 水在释放热量后,温度下降,形态发生变化。 |
|
| ||||
六、作业设计 | 一、选择题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大约是( ),水结冰时的温度大约是( )。 A.90℃、50℃ B.100℃、0℃ C.37℃、100℃ D.0℃、100℃ 2.小红的妈妈正在烧开水,水沸腾后,对沸水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 A.继续上升 B.不变 C.下降 D.先不变再上升 3.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的温度会( )。 A.基本不变 B.上升 C.下降 D.先上升后不变 4.小林用水壶烧开水,水正在沸腾时不会发生( )现象。 A.冒白汽 B.水翻滚 C.冒大量气泡 D.温度骤降 5.如下面是小明记录的水加热后的折线图,表示水沸腾的温度段是( )。 A A—B B B—C C C—D D A—D 判断题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是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说明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增大 ,但重量不变( )。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 ,受冷时体积缩小( )。 4.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 ”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 )。 5.红液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1.× 2.√ 3.× 4.√ 5.√ |
|
| ||||
七、课堂反思 |
|
| |||||
|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3课,通过对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接触后温度变化的研究,探究热量的转移和平衡。
二、教学反思 请学生回忆生活中加热牛奶的场景,聚焦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变热的?
活动一:预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奶温度如何变化?热水温度如何变化?”,将简单的猜测具体化,形成较完整的假设。
活动二: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在交流实验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为了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验前要提醒学生: 1.分工合作。组内人人有任务,1人计时,2人观察并读数,1人记录。 2.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将试管放入杯子中,开始计时。 3.两支温度计同时读数。 4.看懂折线图。纵坐标的数值要根据实际水温确定,知道图中要画两条线段,一条是热水的温度变化,另一条是冷水的温度变化。 5.等待过程中可画好部分折线图,节省制图时间。 【说明:教师准备材料时,试管中冷水的水量要控制,热水尽量多一些,以提升实验的效率。】
记录单
学生实验照片
研讨环节围绕上图两个问题展开,对本节课起到归纳小结的作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从而发现凉水和热水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考虑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拓展环节通过图片分享,学生了解到更多感知温度的方法,感受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 爱牛器材使用 爱牛材料:温度计、试管、多用夹子、感温粉末、温度变化记录图。
试管:塑料材质,不易损坏。 多用夹子:一头夹温度计、一头夹在杯壁或试管壁,解放学生的双手,使用方便。安装方法如下图: 感温粉末:本节课拓展环节演示时可以使用。 温度变化记录图:我请各组将数据整理到作业本的折线图中,没有使用此图。
|
|
| ||||
|
|
|
|
小学1.温度与水的变化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a href="/kx/tb_c16180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温度与水的变化完美版课件ppt</a>,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课件pptx、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docx、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下册1.温度与水的变化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80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温度与水的变化试讲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课件pptx、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docx、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1.温度与水的变化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80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温度与水的变化习题课件ppt</a>,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