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单元作文课】七年级语文下册对标教材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
第5单元 文从字顺-【单元作文课】七年级语文下册对标教材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5单元 文从字顺-【单元作文课】七年级语文下册对标教材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共15页。
七下第五单元·文从字顺序很多中考作文题目就来源于课本单元作文,有的稍作变形,有的就是原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抓住课本学好语文,同时也是为了和教师同仁交流探讨作文教学,本号推出“教材单元作文”栏目,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每单元作文进行写作指导。这些文章和教材教学同步,一定在单元教学结束前推出,目的是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也可供语文教师教学借鉴。这些文章多举实例,重视示范,链接中考,对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对中考一定大大有益!希望同学们、老师们从中受益。【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清楚明白,行文通顺流畅。这是写文章的基本功,也是需要反复修炼的功夫。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课本单元作文指导中说到了三条,概括如下:首先,表达准确,避免歧义。其次,注意语句间的连贯。最后,反复修改,臻于完善。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这需要一个长期慢慢积累磨砺的过程,多多练笔,然后,才能臻于完善。当然,对于广大中学生,我们不是专业作家,也不必要求太高。在这里,建议大家从朗读开始——张口朗读名家名作。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课文都是名家经典力作,应该经常拿过来大声念。通过多朗读,大声朗读,可以形成很好的语感。有了很好的语感,提笔写文章,就很容易文从字顺。这可能看来很慢,但是,慢工出细活,在长期的坚持中就会不知不觉提高。通过长期朗读,形成了一定的语感积累,在此基础上,再按照课本中讲到三条走,效果才会更好。【写作实践】(一)【写作指导】这是作文片段训练,写作提示告诉我们,“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为此,可以把课文《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翻过来看看。琢磨一下,文章是如何写景的。略加琢磨就可以发现:(1)仔细观察,熟悉景物。对所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写好。(2)按照一定顺序条理写。比如《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一树花→一穗花→一朵花。(3)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当然,文章中写景技巧并不只是上面这几条,我们能做到这几条,写一个片段基本就成功了。【精彩范例】下雨了,学校大门到教学区的柏油路像涂了一层橄榄油,乌黑光亮。(总写)路上有一黄二白三道线,衬着乌黑的路面色彩更鲜艳。路两旁行道树都是高大的樟树,树冠已经合拢,和下面的路一起形成一条“隧道”,无数的落叶满布在路上。这些叶子大小不一,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花花绿绿地铺展在路上。又有很多细碎的花瓣飘落下来,青青绿绿,密密麻麻,分布在落叶的空隙里。(以上分写)在雨的滋润下,路、树、叶子全都有了不一样的精神,是那么清新,那么美!(总写)【点评】本段文字抓住雨中校园甬路上的景物,写得生动而有条理。第一句话总写:雨中甬路特点乌黑油亮。接下来几句话分别写路上的景物:黄白线(略)、行道树(详)、落叶(详)、落花。最后一句话再总写。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虽然是个片段,也注意条理,做到了文从字顺。【写作实践】(二)【审题指导】本题要求在题目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写成一篇作文。因为题目一只要求“写一个片段”,只要做到“连贯、顺畅”,而要扩展成一篇作文,不得不考虑文章的主题、结构等等。正如本题题目要求那样,在进行扩展时,必须“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还要写成“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抓住了以上这些要求,再参考写作提示中的几个建议,就很容易写好本题了。【佳作示例】校园的行道树走进我们的校园,从大门到教学区,是一条笔直的宽阔的柏油路,足有100多米。路两旁站立着高大的行道树,全都是樟树。最喜欢这条路,路面笔直平坦光滑,路两边的行道树已经有很多年头了,每一棵都是那么高大。路两边的树冠已经完全合拢,从大门往里看,整个一条路就像一个深深的隧道。樟树四季常青,无论什么时候走在这条路上都是满眼的绿意。春天,樟树开了花。还没走进大门,就能闻到那扑鼻的香气。鸟雀们在树丛筑巢,唱歌。真是鸟语花香。走进大门,香气陪伴着我们一直走进校园深处,走到教学楼上还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樟树花香。最喜欢春天下点小雨。毛毛细雨落下来,柏油路被雨打湿,像涂了一层橄榄油,乌黑光亮。路两边和中间,有一黄二白三道线,衬着乌黑的路面,色彩对比鲜明,非常鲜艳。路两旁默默站立的樟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更青更旺更显得生机勃勃。无数的落叶满布在路上,这些叶子大小不一,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花花绿绿地铺展着,有的地方疏,有的地方密。樟树的花朵细小而稠密,一串一串的,就像刚刚落了花,结出的葡萄粒,密密麻麻一树都是。颜色虽不鲜艳,香气却是逼人。在雨中,有很多细碎的花瓣飘落下来,青青绿绿,密密麻麻,分布在落叶的空隙里。这样,整个一条路就变得色彩缤纷,花香袭人了。在雨的滋润下,路、树、叶子全都有了不一样的精神,是那么清新,那么美!夏天,这些高大的樟树能为我们遮阴,鸟雀们在树冠中啁啾唱歌。秋冬时节,樟树果成熟,成为很多鸟雀的美食,因此,一年四季总能看到鸟的身影,在树叶间闪现。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这些高大的樟树都是笔直地站立着,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地守护着校园,让我们在这条隧道般的校园甬路路上安然通过,在树下的石凳上休息看书玩耍……望着这些樟树树,我常常不由自主想,它们不就是校园里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吗?【点评】文章抓住校园行道树——樟树的特点,写它的美好。既写色彩碧绿,又写香气怡人,还写出精神(四季常青,默默奉献)。在景物描写中能适当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写,做到了文从字顺。结尾点题,借物喻人,抒发了对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的赞美,深化文章主题。【写作实践】(三)【审题指导】本题目看起来很具体,其实很宽泛。围绕“月亮”这个题材,可以向不同方向拓展延伸。比如,月亮的美,月亮传说,月亮知识,月亮引人遐思,古诗文中的月亮……因此,本题虽然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其实更像话题作文——以“月亮”为话题写作文。因此,要写好本题,也要按照话题作文一般的方法处理。题目已定,我们要围绕“月亮”这个话题进行构思,确定写月亮的某方面,以缩小范围。这样才便于选材构思,顺利写出文章。【佳作示例】【佳作一】月 亮今晚的月色格外的美丽,我放下笔,走上阳台,抬头一望,便看到了那如明灯般高悬在天幕上的月亮。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每当十五十六,明月高悬的夜晚,奶奶总会带我来到院子里,把我抱在怀里,給我讲各种关于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听得津津有味,情不自禁浮想联翩。也就是从那时,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爱幻想的种子,想象着天空的神奇,月亮时圆时缺的倩影常常令我着迷,遐想悠悠。此刻眼前,周围一片银白,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将周围全部染上了淡淡的银色光辉。我又望向了那是圆盘一般的月,上面仿佛有人影攒动,仿佛是在跳舞,又仿佛是在诉说着某些美好的故事。耳边又回响起奶奶苍老的声音,声音中饱含月光般的温柔。月亮如此美好,古往今来,月亮曾经引起人们多少遐思?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诗作赋歌颂月亮的美好?古今中外,恐怕数不胜数。依稀记得曾在故乡见过“‘江’上生明月”的宏大场景。那是一个傍晚,当时,我们一家坐船到江对岸去看望亲戚。太阳刚落山不久,我们登上了船。我兴奋地爬上了船的顶层。刚爬上去,我便看到了在江的远边露出一个淡淡白色的弧线,一弯朦胧的月亮正从林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很快,圆圆的月亮就升起来了,那么美,那么亮,那么大,光彩照人。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脊背发酥,过了好一会儿,才从这震撼的场面中缓过来。那月亮是如此的巨大,如此明亮,如此迷人,至今依然在我头脑中栩栩如生。想到这些,便又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站在天台,望着这洁白无瑕的圆月,不禁怀念起了往事。不知在我的故乡,是否也有人望着这一轮明月,思念着我这个故人?【点评】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举头望月,产生遐思,时空变换,思绪飘舞,写出了月下所思所感。全文没有一件贯穿始终的事件,却能如此娓娓道来,借月抒怀,写景叙事自然而然,对于一个七年级孩子真的弥足珍贵。【佳作二】月 亮中秋节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一家人边吃月饼,边聊天,边赏月。我想,今晚的月亮肯定是最美丽的。果然不出所料!看,那带着一圈金环儿的月亮,终于出来了!它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云层,向上,再向上。它那圆圆的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静静地照亮了一幢幢房屋,照亮了村头挺拔的木棉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突然,空中飘来了一朵云,遮住了月儿秀丽的面容。月儿用她的清辉给云朵罩上了一层浅浅的银边。银色的云,迷人的月,镶嵌在黑色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和谐。天空中露出了月亮的影儿,浅浅的,羞答答的月亮正探出小脑袋,以为没有动静,便一扭身,出现在了天空。瞬间,黑暗的天空似乎挂上了一盏明亮的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我望着那悬挂在天空的月亮,畅想着……可是没过一会儿,月亮在乌云的簇拥下,不见了。多扫兴啊!可我依旧等待着月亮的出现。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月亮再次出现了,这次比上一次更晶莹透亮,更皎洁清明。几朵银灰色的薄薄的云朵萦绕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薄纱翩翩起舞。后来,月亮周围的云朵渐渐散去,青黑色天空中的月亮宛如银盘,那轻柔的银环轻轻缭绕着。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夜空正中央。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洒向人间。我眯起双眼,定神看去,隐隐约约,看到月亮中有个朦胧的影儿。是树?是山?是云雾?是玉兔?是我的身影?真是想什么就像什么。忽然,天空又飘来朵朵淡云遮住了月亮,月亮挤啊,挤啊,使劲地想钻出来。一阵凉风吹散了云雾,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额头上的乌发,向世人露出灿烂笑靥。顿时那穿行于云层的月亮更富有诗意了。十五的圆月还在继续升起,它把光亮,把温柔,把恬静洒向人间,洒向大地,是那么清朗,那么纯洁,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啊!这迷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点评】(1)条理清晰,描写细腻。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月亮移动的路径,条理清晰地描写了满月的天空和大地的景象。其中,对云朵下和无云时的月光、月亮的描写尤其生动细膩。(2)多种手法,想象丰富。作者借助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丰富了观月时的想象,如“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额头上的乌发,向世人露出灿烂笑靥”等,写出了月光的美丽、温柔,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佳作三】月 亮晚饭过后,我和妈妈出去散步,行走在夜间寂静的小路上。虽是夜晚,但夜空并不显得昏暗,银纱似的光芒铺洒在大地上,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静谧之中。禁不住仰头一望,一轮明月高挂在夜空,使这夜晚平添了许多美丽……漫步在这样的夜晚,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久久凝视着这如水般素雅的明月。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轻声地说:“瞧!这月亮纯洁、温秀、高雅、宁静,多美啊!”那语气中分明透着对月的几分偏爱。“既然月亮这么美,为何只在夜晚的时候偷偷出来,而不在白天在人们口口称赞下去与太阳一争高下呢?是害羞,是不敢,是不自信吗?”幼稚的我低声问道。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心里确有对月亮的诸多不理解。沉默,几秒钟的沉默,如这静寂的夜晚一般的沉默。妈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月亮的光虽然没有太阳光亮耀眼,但在夜晚的衬托下却显得如此皎洁,如此明亮。她把展示的机会无私地让给了太阳,却默默地等到夜晚来临了,才悄无声息地接下太阳的工作。在走夜路的人需要亮光时,月亮把自己力所能及的月辉洒向大地,没有月亮,天空将多么单调啊!”是啊!没有月亮,天空将多么单调啊!也许这天空本来就不能缺少月亮的,虽然有时候我们经常忽略了她的存在。“这么说,月亮从来不图虚荣,却只为了人类的便利,从来不索取任何夸赞。”我一蹦一跳地说。妈妈只是点点头,笑而不语。但从那笑容中我明白了很多。我骄傲地接着说:“做人也要做像月亮一样的人,不能只想着虚荣,应该默默地奉献。”说罢,我再次仰头望了望纯洁无私的月亮,月亮也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慈祥地对我笑,我在月亮的呵护下继续向前方走去。很长时间过去了,那个夜晚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一日,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偶然看到不停忙碌着的清洁工人,维持交通的协管员们,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夜晚的月亮——那个夜晚,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点评】本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和明亮的特点,并运用丰富的联想突出了小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流畅,过渡自然,情感真挚。是一篇很不错的习作。【佳作四】月 亮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我猛然记起,快到中秋节了,现在该是满月的时候,这时的月儿一定很美吧!于是,我下楼来赏月。好圆好丰满的月啊!远处还有几颗闪闪烁烁的星星,更给这月夜增添了几分诗意。沿着通往花园的小路,我漫无目的地走着,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的光海中,烘托着充满温馨静谧的夜。我也置身在这月光之海中了。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月光浸染着整个大地,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世界完全笼罩在圣洁的气氛里。我的感官模糊了,心灵也在这圣洁中升华。我已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花园的门口,顺着园中小路,走到一个池塘前。池塘很小,平时活泼的金鱼儿,现在却静静地呆在那儿,可能是睡着了吧?池塘中间是一座鬼斧神工的山石,在月光的洗涤下,更加情趣盎然,如画一般。月儿映在墨绿色的池底,被水一洗,显得分外明澈、高远,就像蒙娜丽莎迷人般的眼睛令人心驰神往。一阵风拂过,在平静的池水上划出一道浅淡的波痕,池水微微漾起,轻吻着山石,发出轻轻的金属般的撞击声,这声音在宁静的夜中显得分外清幽……小道旁,大朵大朵的菊花沐浴在月光里,被风儿吹得睡梦中也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转过池塘,我坐在蘑菇亭下。抬起头来,仰望着无尽的苍穹和那苍穹中的明月。思绪便如脱缰的野马飞驰在无际的原野——这纯洁的月光啊!我今夜终于体会到了你博大的自然气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远在异地的朋友啊,此时也一定在这美丽的夜里,遥望着月儿吧?不知不觉中,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也在月夜中不断弥散,仿佛已融化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一缕清凉的风送来,我蓦地被惊醒,这才忆起——该回家了。【点评】这篇写景散文写的月亮,绝不仅止是自然之景,更是人文之景、心灵之景、性灵之景。“月儿映在墨绿色的池底,被水一洗,显得分外明澈、高远,就像蒙娜丽莎迷人般的眼睛令人心驰神往”。【佳作五】月 亮儿时记忆中的月亮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听老人讲月妈妈的故事,讲玉兔的故事,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总是那么的向往,那么得神秘不可测,似乎人间的事情也都融入到月亮中去,心中始终憧憬着月亮的美妙。懵懂时代,坐在大人的怀抱里,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月光飒飒,稀疏的云彩,随风飘动,真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啊。此时的月亮犹如“咕咕”叫的大厘花母鸡,星星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鸡苗,一起行走在旷野上,四处觅食,好一幅闲情优雅的牧禽图画。小学里老师布置写一篇描写月亮的作文,直白的我把月亮写成了玉盘,她闪闪的光线,普撒在大地,指引着伙伴们行走在上学的巷子里、小道上,为山里劳作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和祝福。圆圆的月亮代表着耕耘和收获,孕育着希望和幸福。中学里的月亮是友谊和理想的象征。月光下同学们手捧课本,漫步在月色下的操场和林荫小道上,同学的友谊象撒落着的月色,晶莹透明,清纯隽永,无拘无束。沐浴月色,仰望夜空,五彩斑斓的星星,如放飞着的年轻的心情,随着月色飘舞。畅谈理想,憧憬未来,世界变得那么唾手可得,未来我们是主人。如今的月亮在我的心目中更代表着团圆与和美。圆圆的月亮,犹如家一样的完美与温馨。在那月光皎洁的夜晚,千千万万个家庭沉浸在团聚的欢乐气氛中,尽情地享受着团圆的快乐。篝火边,炉灶旁,席地而坐的人们,绕漆俏皮的孩子,远方归来的游子,举杯的双手,微笑的脸庞,欢笑的语言,悦耳的歌声,畅快的心情,处处流露着人生的美好和快意。高挂夜空的圆月,欣赏着人间优美的景致,恣意地露出欣慰的笑脸。或圆或缺是月亮周而复始的运行周期,它演示着人间的酸甜苦辣,代表着在杂芜的世界中不断拚争事业的人们,写实着人生轨迹。成功的事业就像满月的光亮,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得到的是掌声、赞美、鲜花,收获着成功、金钱、幸福。而此时往往也是危机四伏的时刻,事业的顶峰之后,面临着的就是低谷和挑战,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摆正心态,克服浮躁,把握机遇,接受挑战,勇于创新,希望和胜利永远属于不言放弃的人。啊,心中的月亮,你唯美唯缺,不正演示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吗!【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回忆了小学、初中年代有关月亮的趣事。叙事条理,娓娓道来,富有丰富的意蕴。结尾点明主题,升华了文章主旨。【链接中考】本单元写作实践题一、二两题都要求“写景”,其中题目一要求写片段。这种片段作文在中考非常多见。比如,2021年中考,杭州题就非常典型:【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6分)【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好题目要求。要求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设置一个场景展开描写,学生在写作时这三个要素每一个都不能缺少。夏天的树林,可以让人想象出很多画面,夏天河边的行行柳树,夏天老屋后的排排榆树,夏天山中密密的古树,夏天原野上一排排的杨树林……夏日的风也是难得的好物,有轻柔的给人清凉,有畅快的消去热意的,学生抓准这三个关键因素,自由组合场景进行描写即可。语言要求生动,要注重细致描写,注意词语选用和语句的推敲。还有要求运用一种修辞,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意识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修辞用到文字表述中。再注意字数要求即可。【答案】【例文】炎热的夏天,最喜河边那一排排杨柳,愈加茂盛的枝条遮挡了烈日,为穿行其中的我搭出一片阴凉。随手抚起一弯柳枝细看,那绿油油的叶子如一叶叶小舟,长长的,窄窄的,精致极了。这时偶来一丝清风,柔却清凉,两岸柔软的枝条随风飘摇,已由嫩绿变为深绿的这片树林,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大作文要求写景的也多。比如2021年中考,浙江嘉兴、舟山要求“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叙事或抒情,表达对水文化的理解”;浙江台州卷要求写“神往之境”……都要用到景物描写。【2021年浙江省舟山、嘉兴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成果构筑我们的项目活动到了呈现成果的时候,根据项目的方案,我们要完成《水——让生活更美好》 成果集的制作。本集设“智者乐水”“源远流长”两个篇章。请你根据活动体验,任选一个篇章,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或者,可以为本书写一个“序言”。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这本书的制作。目录要求序言说明本书编写意图、内容重点及特色,提出阅读建议等。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智者乐水篇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叙事或抒情,表达对水文化的理解。源远流长篇运用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解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一、审题立意。阅读题干可知,关键词是“水”,水是什么,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题干要求根据项目的方案,完成《水——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给出了两个写作方向:“智者乐水”和“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智者乐水”,指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水是多变的,它柔和而又锋利,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因此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二、文体选择。可以写记述文,从生活中取材,写自己身边亲人朋友同事或者亲身经历过的因为水发生了什么事,从这次事件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写作时内容要充实具体,主题要明确突出,结构要合理,注意字数要求。【答案】【例文】水在江河中汩汩地流淌,匆匆而过那一年,稻田披上了一衣奢侈的雪白外衣,显得格外美丽,凛冽的寒风拍打着颓废的田野,孤寂落寞的天空落下无数的白色,透过一扇窗一位老农深情地望着田野,微笑着,点着头。幸福爬满了他的脸庞。后来白色一点一点地消逝留下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天下雨了,水带着希望划破长空洒向田野沁入稻田的心扉,田间的农民绽开了阳光般的笑颜,绵绵的细雨中弥漫着农民们的音容笑貌,一幕幕丰收的景象一闪而过。太阳微微地探出了头,那团夺目的光芒刺穿了大地沐浴着稻田,夹杂着泥土的稻香激荡在空气中。水一丝一缕地孕育着稻田呵护着生命,烈日炙烤着大地,炙烤着稠密而又忧郁的稻田。灰尘偎依在稻叶上,久久不愿离去,乌云压住了太阳的光芒,劈头盖脸的雨滴砸向田野,洗礼着稻田,灰尘已不见踪迹,青翠的绿色在空气中奢侈地呼吸着。雨后的太阳,把一缕缕金色的热传递到稻田的每一处。金风瑟瑟地吹着,飘零的落叶漫天飞舞,落在田野,飘弋在河里,天空是赤裸裸的蓝,稻田在金风中摇曳,是那么得一丝不苟,水汩汩地流淌宁静得让人心碎。田间的农民低着腰,忙忙碌碌地为丰收而努力着。远处,一位老农默默地凝视着金色的稻田,热泪在眼眶中翻滚,心中溢满了感恩,默默地祈许着来年的丰收。丰收的金秋随风而逝,隆冬再度来临,为颓废的田野再次披上雪白的衣衫,老农依旧透过那扇窗,微笑着,点着头。是谁造就了这一切?是水。水造就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圆满,水创造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奇迹,水孕育了这一切发生的可能,爱水,节水,护水,我们必须付诸行动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后天甚至更远的未来。【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学校校刊有两个栏目正在征文。请你根据对栏目名称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个,参与投稿。可以讲述经历,可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阐述观点。【栏目二】神往之境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解析】本题考查情境作文。第一,审题。题干设置具体情境,审题时要注意题干设置的限定:学校校刊有两个栏目,提示写作对象,是写给同学和老师看的,同时也对内容进行限定,要求“涉世之初”和“神往之境”两个栏目中选择一个。“神往之境”的“境”以“神往”修饰,就指向了美好、惬意、梦幻、理想等含义。涉世之初,应该是侧重于对社会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在自身经历中表达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神往之境,侧重于理想的世界。第二,立意。“神往之境”的“境”可以是物境、情境、意境、心境或境界等。可以是成长或旅游的见闻,如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也可以是读书所达到的境界,如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还可以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甚至可以是想象的太空与地心的奇境,如《带上她的眼睛》……第三,选材。可以写成记叙类文章,如写自己的见闻、成长故事;可以写成抒情类散文,表达对“神往之境”的感叹;可以写成科幻小说,赋予“神往之境”神秘而空灵的色彩;可以写成议论文,就两个栏目的话题谈自己的认识,在涉世的准备、要点和成败等方面发表看法;可以写成演讲稿,设置一次班会课上的演说;可以写出一封信,表达对某个同学的劝慰或告知……【答案】【例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会在心底留一方寸之地存放自己的神往之境,这是人生的追求和梦想,也是人生在世的价值向度,人不能没有梦。但普通人穷其一辈子也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境界,故而一直在路上。而明代大儒王阳明却能将心学传承并发扬光大,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神往之境,不由不让人感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王阳明在少年求学期间有一段与老师关于读书理想的对话,他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王阳明立刻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老师惊叹不已。立志做圣贤的王阳明很早就确立了他的神往之境,孔子的儒学、朱熹的道学,如莹莹灯火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好友湛若水在王阳明的墓志铭里有“五溺”之说,说王阳明在年轻时,“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经过重重波折和艰辛,王阳明才重回儒学正道。为了格物,他曾一连七天对着一丛竹子枯坐,结果病倒在竹前,从此决定开辟新的儒学门径。为达到神往之境,有些弯路必须走,有些困境必须跨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得罪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后又被贬谪贵州龙场。真是在龙场的居夷处困、动心忍性,把自己躺进石棺里的王阳明才有了“龙场悟道”: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宇宙光明,我心光明。于是阳明心学开始大行其道,弟子络绎不绝而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学说才能在华夏流传以至远播海外。“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天下第一流”,少年阳明的神往之境终于在成年后达成。这一思想的提炼是从生死的边缘悟道的,于是,“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真圣贤。神往之境是由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浸染的,是从生活的百转千回得来的啊!阳明的临终遗言余音不绝,传扬千古:“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不就是神往之境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了吗?湖北荆门作文题目则是一篇规规矩矩的写景作文。请看真题:【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真题】作文(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目一:微微山风,像月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秋日薄暮,像菊花点缀的香茗,恬美而芳醇。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如山泉欢唱,似细竹声声。心中有爱的人,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好。请以“美好,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可用化名代替)。【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美好,从未缺席”这个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就要求我们从点滴的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而把它转化成文字。题目有两个信息:“美好”“从未缺席”,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给我们提供了选材的自由性。“从未缺席”,要求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美好”比较虚幻,要化虚为实,由虚到实,虚实结合。写作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而选好写作角度,如“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等。第二,思路。“从未缺席”,要求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美好”比较虚幻,要化虚为实,由虚到实,虚实结合。写作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而选好写作角度,如“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等。第三,选材。选材上要能挖掘生活积累,撷取自己感受最深最为熟悉的人、事、物入文,要尽可能凸现个性,写出波澜,要有细节描写,真实感人。写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记事时,要抓住最具有特征的环境来进行烘托等。不要矫揉造作,要抒自然情,写真情文。在文体的选择上,比较合适写记叙类、抒情类文章,写作议论文容易空泛。【答案】【例文】美好,从未缺席轻轻合上手中的书本,揉揉干涸的已挤不出一滴眼泪的眼睛,望向窗外,冥冥之中,我与它相见——一棵挺拔的郁郁葱葱的小树,嫩黄色的花粒隐在一片青翠中,娇羞地垂着脑袋,似一身素衣作一曲惊鸿之舞的翩翩舞女,又似一群扇翅欲飞的蝴蝶。一阵夹杂着淡淡花香的清风轻轻拂过脸颊,风中那甜而不腻的清香,充斥了心扉。我索性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整个人都沐浴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哦,从未发现,原来,一阵淡淡的花香里也隐藏着如此甜蜜的美好。回到家,如往常一样,爷爷正坐在阳台上,轻轻地晃着他那把陈旧的太师椅,惬意地晒着阳光。我悄悄放下手中沉重的书包,同时也放下了学校里经历的所有不快,与爷爷一起,享受这温馨一刻。我顺手拿起一份报纸,静静地阅读。不知何时,“吃饭啦!”奶奶在厨房里大声呼唤道。我正看得入迷,爷爷也似乎没有听见,继续闭着眼假寐。奶奶见没人应她,便跑到阳台上,看我和爷爷都没反应,不禁笑骂道:“你们爷俩还真是一个德性,吃个饭也要别人催促几遍。”爷爷调皮地睁开了眼,我与爷爷相视一笑。哦,从未发现,原来,一句平常的话语里也隐藏着如此温暖的美好。吃罢晚饭,想起今天没什么作业,便陪着爷爷奶奶出去散步。走在小路上,两旁高大的枫树,有些叶子已经泛黄,有的已经落在地上。无意中踩到一片枯叶,脆脆的声音真让人心生欢喜。我于是找到另一片枯叶,然后踩下去。玩够后,抬头忽然发现爷爷奶奶已经渐渐走远。我没有追过去,而是静静地跟在他们后面。两个老人相携着向前走去,夕阳为他们镀上一层金边,似真似幻,那两个蹒跚的影子似乎溢满了醉人的幸福与温馨。哦,从未发现,原来,一对相携的背影里也隐藏着如此令人心安的美好。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只要用心去感受,去发现,美好,从未缺席,一直就在我们身边。至于题目三要求写话题作文就更多了。本号其他单元作文训练多次提到,这里就不再罗列了。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多多重视课本单元写作实践题的训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4 单元作文导写-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改写前后文章风格保持一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综合训练题,共14页。
这是一份第6单元 语言简明-【单元作文课】七年级语文下册对标教材单元作文指导+链接中考,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