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三(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四(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五(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一(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公文类二(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共13页。
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 唐代是诗的时代 ” ,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 .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读甲文后,你认为作者 ________ (人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乙文中的诸葛亮称他是 “________” 。 20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 21 .乙文 ①② 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 1 ) _______________ ( 2 ) _______________ ( 3 ) _______________ (每空不超过五字) 2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 B .第 ② 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经具备的语句是 “ 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 。 C .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 “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 D .先帝 “ 临崩寄臣以大事 ” ,所以诸葛亮上表出师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 23 .翻译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有学生将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2、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首联抓住了 “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个形容词,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3、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概括作者笔下 “ 沧海 ” 的两个特点。 (2) 作者借 “ 观沧海 ” 以 “ 咏 ” 其 “ 志 ” ,请写出所咏之 “ 志 ” 的含义。 4、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选自《陈子昂集》) 9 . “ 前不见古人 ” 的 “ 古人 ” 指谁? “ 后不见来者 ” 的 “ 来者 ” 又指什么人? 10 .诗人为什么 “ 怆然涕下 ” ?从诗中找出理由。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 “ 嫌 ”“ 故 ” 两字的妙处。 9 .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 “ 景 ” 和 “ 情 ” 有何不同。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首联 “ 风烟望五津 ” 的 “ 望 ” 改成 “ 看 ” ,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7 .人们常用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 另外选用 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7、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6 .从 “ 空山不见人 ”“ 深林人不知 ”“ 涧户寂无人 ” 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7 .苏轼说: “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 “ 诗画 ” 之境?请简要分析。 8、 初秋行圃 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 ② 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 ① 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 ②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5 .下面对诗歌理解 有误 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 .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 .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 .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6 .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详解】 A.“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的意思是: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故诗人是离开蜀地去往楚地,并非选项所说 “ 离开楚地去往蜀国 ” 。 故选 A 。 二、文言文阅读1、 19 . 曹操 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贼 20 .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21 .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22 . D 23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解析】 【分析】 19 .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及诗文内容、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甲】诗中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诗人以景托志,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乐观进取精神; 【乙】文第 ③ 段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意思是: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可见诸葛亮称曹操是 “ 贼 ” 。 20 .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甲】诗 “ 水何澹澹 ” 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表现了大海一望无垠,广阔浩荡之势;【甲】诗 “ 洪波涌起 ” 意思是: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表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的澎湃之势;共同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 21 .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乙】文第 ① 段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可知,诸葛亮本来在南阳亲自耕田,先帝多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征询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可概括为 “ 三顾茅庐 ” ; 根据【乙】文第 ① 段 “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可知,诸葛亮在兵败、国家危难之时接受任务;可概括为 “ 临危受命 ” ; 根据【乙】文第 ② 段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可知,先帝知道诸葛亮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可概括为 “ 临崩寄大事 ” 。 22 . D .根据【乙】文第 ② 段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可知,诸葛亮上表出师即为了报答先帝,也是为了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本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 D 。 23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以,因为;卑鄙,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顾,拜访。 【点睛】 【甲】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乙】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 , 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三、诗歌鉴赏1、 (1)C (2) 合适,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 )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从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可知,本诗所写的时间是暮春时节。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写的是初夏季;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写的是秋季;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写的是暮春季;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写的是冬季; 故选 C 。 ( 2 )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诗句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劝勉和宽慰之情。因此是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以此来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 (1) 破 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 (2) 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析】( 1 )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和诗句描绘的景象。 首联写春望所见,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 破 ” 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 深 ” 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长安沦陷,国家破碎,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 2 )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春望》中,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 (1) 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2) 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析】( 1 )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展现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体现其气势雄伟;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中的 “ 涌 ” 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表达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银河里的灿烂群星都从浩瀚的海洋中涌现,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与胸怀,表现其胸襟开阔。据此概括即可。 ( 2 )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能够体现作者所咏之 “ 志 ” 的诗句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其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为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而奋发进取,永不懈怠。 4、 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明君(或 “ 圣人 ” )。 10 . ① 明君不见(不见古贤), ② 壮志难酬(不见今贤), ③ 人生短暂(天地悠悠), ④ 孤独寂寞(独自孤单)。 【解析】 9 .本题考查诗句中的字词理解。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 “ 幽州台 ” 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表现了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见 “ 古人 ” 指的是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 “ 来者 ” 指的是明君、圣人。 1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 怆然涕下 ” 形容诗人倍感凄凉而落泪;联系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 可知,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 “ 幽州台 ” 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现实是诗人屡遭贬谪,可见诗人因不见古贤,不见今贤,壮志难酬而悲伤落泪;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登楼眺望,看到空间的辽阔无限,联想到世事的沧桑易变,天地浑然一体,唯独自己独立于幽州台上,作者因天地悠悠,人生短暂,自己孤独寂寞而悲伤落泪。 5、 “ 嫌 ”“ 故 ” 两字赋予了白雪人的情态,将白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春二月白雪纷飞,在庭院洋洋洒洒的情景,富有情趣。 9 .示例一: ① 景:本诗写的是初春之景,《江南逢李龟年》则是写暮春之景。 ② 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示例二: ① 景:本诗是具体写景,例如 “ 草芽 ”“ 白雪 ”“ 庭树 ” 。《江南逢李龟年》是概括式写景,只有 “ 落花时节 ” 几个字简要描述。 ② 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解析】 8 .本题考查炼字。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赏析。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 “ 嫌 ”“ 穿 ” 赋予春雪以人的情绪与姿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天里白雪纷纷扬扬下落的情景,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且以冬雪喻花,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据此作答。 9 .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题目要求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入手,赏析两首诗中 “ 景 ” 和 “ 情 ” 的不同之处。 《春雪》句句有景,句句有情。由诗句可知,诗人具体写了 “ 草芽 ”“ 白雪 ”“ 庭树 ” 。作者借 “ 草芽 ” 这一初春之景,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 “ 春色 ” 的萌芽的惊喜神情,借 “ 白雪 ” 穿 “ 庭树 ” 这一景象,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 《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写景句是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意为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由 “ 落花时节 ” 可知写的是暮春之景,但却没有具体描写的词语与诗句,只是一带而过,结合诗人经历可知, “ 落花时节 ” 又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诗人用 “ 江南好风景 ” 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据此作答。 6、 不好。 “ 望 ” 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 看 ” 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7 . [ 示例一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 示例二 ] 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示例三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 【解析】 6 .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风烟望五津 ” 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 “ 望 ” 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 望 ”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 五津 ” 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 看 ” 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7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 7、 孤独落寞(淡泊闲适) 7 .示例 1 :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景;三四句由声及色,描写落日余晖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 示例 2 :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 “ 幽篁 ”“ 深林 ”“ 明月 ” 与 “ 独坐 ”“ 弹琴 ”“ 长啸 ” 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 示例 3 :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寂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 【解析】 6 .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概括。 《鹿柴》: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结合关键词 “ 空山 ”“ 深林 ”“ 复照 ” 可知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竹里馆》: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 “ 独坐 ”“ 人不知 ”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辛夷坞》: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短短四句诗, “ 发红萼 ” 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 “ 寂无人 ”“ 开且落 ” 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故横线上可填 “ 孤独落寞 ” 或 “ 淡泊闲适 ” 。 7 .此题考查诗歌画面。 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图之中;画中有诗,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画里富有诗趣。此题只需结合诗作,分析诗中体现的画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又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仿佛得见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诗歌的画卷感十足。 8、 C 6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 根据文题 “ 初秋行圃 ” ,诗文首句 “ 落日无情最有情 ” 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 “ 夜晚 ” ; 故选 C 。 6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 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 “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 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 “ 有情 ” 和 “ 催 ”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 ,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 “ 落日 ”“ 万树 ” 是所见, “ 蝉鸣 ” 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一(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五(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四(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