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二(含答案),共13页。
    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是诗的时代 ,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 .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读甲文后,你认为作者 ________ (人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乙文中的诸葛亮称他是 “________” 20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 21 .乙文 ①② 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 1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每空不超过五字) 2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 B .第 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经具备的语句是 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C .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先帝 临崩寄臣以大事 ,所以诸葛亮上表出师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情。 23 .翻译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有学生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2、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首联抓住了 “________” “________” 两个形容词,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3、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概括作者笔下 沧海 的两个特点。 (2) 作者借 观沧海 ,请写出所咏之 的含义。 4、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选自《陈子昂集》) 9 前不见古人 古人 指谁? 后不见来者 来者 又指什么人? 10 .诗人为什么 怆然涕下 ?从诗中找出理由。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 ”“ 两字的妙处。 9 .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 有何不同。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首联 风烟望五津 改成 ,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7 .人们常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 另外选用 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7、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6 .从 空山不见人 ”“ 深林人不知 ”“ 涧户寂无人 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7 .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 诗画 之境?请简要分析。 8、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 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 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5 .下面对诗歌理解 有误 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 .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 .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 .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6 .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详解】 A.“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的意思是: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故诗人是离开蜀地去往楚地,并非选项所说 离开楚地去往蜀国 故选 A 二、文言文阅读1、 19 . 曹操 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贼 20 .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21 .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22 D 23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瞧不起我),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解析】 【分析】 19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及诗文内容、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甲】诗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诗人以景托志,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乐观进取精神; 【乙】文第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意思是: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可见诸葛亮称曹操是 20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甲】诗 水何澹澹 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表现了大海一望无垠,广阔浩荡之势;【甲】诗 洪波涌起 意思是: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表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的澎湃之势;共同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 21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乙】文第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可知,诸葛亮本来在南阳亲自耕田,先帝多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征询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可概括为 三顾茅庐 根据【乙】文第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可知,诸葛亮在兵败、国家危难之时接受任务;可概括为 临危受命 根据【乙】文第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可知,先帝知道诸葛亮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可概括为 临崩寄大事 22 D .根据【乙】文第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可知,诸葛亮上表出师即为了报答先帝,也是为了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本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 D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以,因为;卑鄙,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顾,拜访。 【点睛】 【甲】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乙】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 , 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三、诗歌鉴赏1、 (1)C (2) 合适,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从 杨花落尽子规啼 可知,本诗所写的时间是暮春时节。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写的是初夏季;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的是秋季;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写的是暮春季;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冬季; 故选 C 2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劝勉和宽慰之情。因此是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以此来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 (1) 破 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 (2) 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析】( 1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和诗句描绘的景象。 首联写春望所见,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长安沦陷,国家破碎,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春望》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 (1) 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2) 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展现海水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体现其气势雄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中的 的意思是汹涌之意;表达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银河里的灿烂群星都从浩瀚的海洋中涌现,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与胸怀,表现其胸襟开阔。据此概括即可。 2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能够体现作者所咏之 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为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而奋发进取,永不懈怠。 4、 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明君(或 圣人 )。 10 明君不见(不见古贤), 壮志难酬(不见今贤), 人生短暂(天地悠悠), 孤独寂寞(独自孤单)。 【解析】 9 .本题考查诗句中的字词理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 幽州台 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表现了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见 古人 指的是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 来者 指的是明君、圣人。 1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怆然涕下 形容诗人倍感凄凉而落泪;联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可知,本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而发, 幽州台 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诗人渴求明君的赏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现实是诗人屡遭贬谪,可见诗人因不见古贤,不见今贤,壮志难酬而悲伤落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人登楼眺望,看到空间的辽阔无限,联想到世事的沧桑易变,天地浑然一体,唯独自己独立于幽州台上,作者因天地悠悠,人生短暂,自己孤独寂寞而悲伤落泪。 5、 ”“ 两字赋予了白雪人的情态,将白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春二月白雪纷飞,在庭院洋洋洒洒的情景,富有情趣。 9 .示例一: 景:本诗写的是初春之景,《江南逢李龟年》则是写暮春之景。 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示例二: 景:本诗是具体写景,例如 草芽 ”“ 白雪 ”“ 庭树 。《江南逢李龟年》是概括式写景,只有 落花时节 几个字简要描述。 情:本诗写初春雪景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对春雪的喜爱;《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之景表达对李龟年和自身颠沛流离、国家丧乱的感慨。 【解析】 8 .本题考查炼字。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赏析。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 ”“ 穿 赋予春雪以人的情绪与姿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天里白雪纷纷扬扬下落的情景,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且以冬雪喻花,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据此作答。 9 .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题目要求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入手,赏析两首诗中 的不同之处。 《春雪》句句有景,句句有情。由诗句可知,诗人具体写了 草芽 ”“ 白雪 ”“ 庭树 。作者借 草芽 这一初春之景,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 春色 的萌芽的惊喜神情,借 白雪 穿 庭树 这一景象,表达诗人对春意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春意的热切期盼,。 《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写景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意为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由 落花时节 可知写的是暮春之景,但却没有具体描写的词语与诗句,只是一带而过,结合诗人经历可知, 落花时节 又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诗人用 江南好风景 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据此作答。 6、 不好。 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7 [ 示例一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 示例二 ] 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示例三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 【解析】 6 .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风烟望五津 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 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五津 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7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 7、 孤独落寞(淡泊闲适) 7 .示例 1 :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景;三四句由声及色,描写落日余晖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 示例 2 :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 幽篁 ”“ 深林 ”“ 明月 独坐 ”“ 弹琴 ”“ 长啸 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 示例 3 :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寂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 【解析】 6 .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概括。 《鹿柴》: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结合关键词 空山 ”“ 深林 ”“ 复照 可知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竹里馆》: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 独坐 ”“ 人不知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辛夷坞》: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短短四句诗, 发红萼 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 寂无人 ”“ 开且落 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故横线上可填 孤独落寞 淡泊闲适 7 .此题考查诗歌画面。 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图之中;画中有诗,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画里富有诗趣。此题只需结合诗作,分析诗中体现的画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又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仿佛得见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诗歌的画卷感十足。 8、 C 6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 根据文题 初秋行圃 ,诗文首句 落日无情最有情 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 夜晚 故选 C 6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 有情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 落日 ”“ 万树 是所见, 蝉鸣 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一(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五(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五(含答案),共1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四(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