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苏武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
班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学习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知识拓展
1.作者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班固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多年努力,写成《汉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班固也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
2.背景
匈奴,是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的民族。秦末汉初以来,匈奴首领以其控弦之士30余万,东败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灵,使“诸引问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下袭扰。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和亲。后经过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被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武帝后期,战争虽时有发生,但规模已远不如以前。汉朝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以示亲善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苏武出使匈奴,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三、整体感知
1.预习自测
(1)注音
旃(zhān)毛 秩訾(zī)
煴(yūn)火 雨(yù)雪
使牧羝(dī) 纺缴(zhuó)
节旄(máo) 浞(zhuó)野侯
空以身膏(ɡào)草野
稍迁至栘(yí)中厩监
且(jū dī)侯单(chán)于初立
(2)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
今义:差不多。
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对长辈的尊称。
今义:在家庭关系中,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
③召诸贵人议
古义:贵族大臣。
今义: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的尊称。
④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今义:指灾祸。
⑤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四、课堂任务
任务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提示】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著变化。
任务2: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提示】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的爱国者的形象。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和匈奴修好之愿,又不为匈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
(2)苏武对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而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却之。在受审讯时,他自刎对之,义不受辱。匈奴欲以冻饿置其于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对李陵的劝降,苏武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欲以死明志。
(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臣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苏武宁死不降,杖节牧羊最能反映其民族气节、爱国精神。
任务3:联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的。
【提示】①运用典型环境,烘托人物。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件,被匈奴幽禁。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僚、朋友的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在冰天雪地的北海,苏武更是被置于死地。这些典型环境,使人物尽展忠贞不贰、义不受辱的品格。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例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第二次被匈奴救活,单于也钦佩苏武的气节。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被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五、文章解读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
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
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第二次是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三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数十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六、课后练习
1.重点文言知识挖空。
(1)武,字子卿。少以( )父任,兄弟并为郎。稍( )迁至栘中厩监。
(2)武帝嘉( )其义,乃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句式: ),因( )厚赂( )单于,答( )其善意。
(3)阴( )相与( )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 )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 )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 )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 )常。
(4)见( )犯乃( )死,重( )负国。
(5)单于壮( )其节( ),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张胜。
(6)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相坐?
(7)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 )乃得归。别( )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
(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 )常,大臣亡罪夷灭( )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愿勿复再言!
(10)武等实在(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 )降及物故( ),凡( )随武还者九人。武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 )强壮出,及( )还,须发尽白。
2.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及课文所学内容,写一段关于苏武的人物点评,要求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观点鲜明,逻辑合理,不少于80字。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有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答案与解析
1. (1)武,字子卿。少以(凭借)父任,兄弟并为郎。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2)武帝嘉(赞许)其义,乃遣武以(凭借)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句式:定语后置句),因(趁机)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
(3)阴(暗地里)相与(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相熟识,有交情),私候(私下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替)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财物)与(给)常。
(4)见(受到)犯乃(才)死,重(更加)负国。
(5)单于壮(意动,认为……豪壮)其节(气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6)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说什么)相坐?
(7)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动词,生子)乃得归。别(分开、离析)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的处所)。
(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同“无”,没有)常,大臣亡罪夷灭(诛灭,这里指全家杀尽)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还为谁(守节)呢]?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愿为人贡献自己的生命),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遗憾),愿勿复再言!
(10)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同“已”,已经)降及物故(死亡),凡(一共)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在……的时候)强壮出,及(等到)还,须发尽白。
2.①苏武是一位坚守气节、矢志不渝的贤大夫。他出使匈奴,为了不辱使命,宁肯杀身成仁;他滞留匈奴十九年,心系大汉王朝,即使牧羊北海,也一心等待汉朝的使者,等待归乡的机会。
②苏武是一位历尽磨难、顽强生存的勇者。他牧羊于北海边,不仅经受了恶劣环境给他的巨大考验——渴饮雪,饥吞毡,而且承受住了孤独生活对他的煎熬摧残——白发娘,望儿归。
③苏武是一位忠君爱国、名垂青史的贤者。出使匈奴,被虞常事变牵连,他引刀自刺,也不肯屈节辱命;李陵劝降,历数汉武帝无德残暴之举,他不为所动,表示愿意肝脑涂地来报效朝廷。
④苏武是一位思念亲人、心系家乡的孝子贤夫。在那冰天雪地里,穷困愁苦十九年。多少个不眠之夜,陪伴他的只有塞上胡笳。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解析】首先要根据所给的歌词内容及课文中苏武事迹选择合适的点评角度。如:结合“苏武留胡节不辱”“穷愁十九年”“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可以从“守节不移”“矢志不渝”方面点评:苏武是一位滞留匈奴十九年,心系大汉王朝,坚守气节、矢志不渝的贤大夫。
结合“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可以从“历尽磨难”“顽强生存”方面点评:苏武是一位历尽磨难、顽强生存的勇者。北海牧羊十九年,不仅经受了恶劣环境给他的巨大考验,而且承受住了孤独生活对他的煎熬摧残。
结合“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可从“忠君爱国”“名垂青史”角度点评:苏武被虞常事变牵连,他引刀自刺,也不肯屈节辱命;李陵劝降,历数汉武帝无德残暴之举,他不为所动,表示愿意肝脑涂地来报效朝廷。表明他是一个忠君爱国、名垂青史的贤者。
结合“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可从“思念亲人”“心系家乡”角度点评:苏武是一位思念亲人、心系家乡的孝子贤夫。
其次,在点评苏武时,首先要总说苏武的思想性格,然后结合他的事迹简要论述。最后要注意点评观点鲜明,逻辑合理,有理有据。有字数限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回顾重点文言字词句,赏析文本,感悟人格魅力,探究艺术手法,气节名句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导入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应用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导学案及答案,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分析特色,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