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图文ppt课件
展开课标摘录:1.1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具体要求:1.结合教材P2-3,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2.结合教材P3-4,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3.结合教材P5,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从而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4.结合教材P6,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理解民法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议学任务: 有人利用微信朋友圈谩骂我,我该怎么办?
议学任务: 遭受校园欺凌的我,我该怎么办呢?
议学任务: 面对高铁“霸座”,我该怎么办?
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文包含“权利”二字。民事权利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贯穿人的一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追问: 什么是民法呢?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适用公法:刑法、行政法、治安管理条例等)
思辨训练: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吗?1.张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 2.李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3.小米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4.某老师因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被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案件:15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次日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网店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购买游戏账号及付款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被告不同意全额退款。议学任务:(1)此案件调整的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此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李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有效吗?为什么?
议学任务(1)此案件调整的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此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5周岁的李某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
李某、李某父母与某游戏平台负责人
民事主体:民事客体:民事内容:
李某及李某父母与商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购买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
议学任务(2)李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有效吗?为什么?
李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李某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李某某父母不同意其民事法律行为,故原告李某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无效,判决被告向原告全额返还购买游戏账号款36652元。
1.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含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1)民事主体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②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①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民事权利: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要通过参与民事活动才能获得)民事义务: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民事权利能力: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 →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民事行为能力: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自然人受年龄、智力限制)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小女孩甲(9岁)与小男孩乙(11岁)放学后常结伴回家,一天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需要经过的王家昨天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答:“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时都被狗咬伤住院。对该案赔偿责任的承担,理解正确的是( )①乙自行承担责任,乙的家长和王家共同赔偿甲的损失②王家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③甲和乙明知有恶犬而不绕行,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④本起伤害属于无过错侵权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列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 )A.7个月的胎儿B.满月的婴儿C.会画画的猩猩D.英雄烈士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议学任务: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评析:⑴“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体现了《民法典》要求。⑵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材料中的失主主动提出悬赏,领取遗失物时应按承诺支付给拾得者一定报酬。所以,小林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也是合法的。
(1)依据: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表现:①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法中有德)②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德中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该规定( )①体现了权利和责任的统一②维护了英雄烈士的生命权和身份权③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④维护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议学任务:请你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案例中的取名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理由: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的“姓”,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父母仅凭个人喜好、愿望创设姓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
此案例说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那么,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甲、乙双方连续几年都签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在一次合同中,双方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C.平等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公序良俗绿色
欢迎关注与交流!本人小程序码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a href="/zz/tb_c400350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背景图ppt课件</a>,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民事法律关系,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民法,二民事法律关系,NO1主体,NO2客体,NO3内容,p4名词点击,即学即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解析民法基本原则,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