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第九单元复习测试卷-九年级化学下册尖子生必备考点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九单元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1.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许,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许,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C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体积都为a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2a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答案】B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一般变小。物质溶于水时,形成溶液时温度可能发生改变,如NaOH固体溶解时,温度升高。故选B
    3.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用进行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答案】C【解析】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要保证温度不同,其他变量相同,故选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答案】C【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但水不是混合物。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搅拌可以加快溶质溶解的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溶液是均一的混合物,故C答案正确。不少学生因没有注意温度而误选D。如20℃KNO3的溶解度是31.6g60℃时它的溶解度是110g。这样在20℃时把31.6gKNO3放到100g水中,却还是不饱和溶液,很显然后者的质量分数比前者的大。因此只有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才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选C 
    5.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答案】B【解析】A.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故A错误;B.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50g×6%=3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合计47mL)故选用50mL量筒,故B正确;C.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故错误;D.俯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得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错误。故选B6.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答案】A【解析】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说明在20 ℃是饱和溶液,但在60 ℃时的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正确;C.根据题意,硝酸钾随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故D正确。故选A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故A正确;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故B正确;C.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二减小,故C错误;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D正确,故选C8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D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31.6 g【答案】A【解析】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共析出10 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 gA符合题意;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M点为2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 ℃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蒸发溶剂不能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C不符合题意;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131.6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 g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选项数据前者后者A同温度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B氮气的溶解度5 ℃101 kPa25 ℃101 kPaC酒精浓度同一瓶白酒上半部分同一瓶白酒下半部分D熔点武德合金(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答案】C【解析】A.同温度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不等于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B.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B错误;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的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稀盐酸Y大理石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要使气球胀大,则烧瓶中的气压一定增大,即有气体生成或放热,符合题意的只有①③。故选B
    11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小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水的质量/g50505050所取NaCl的质量/g15202530剩余NaCl的质量/g027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 ℃时,5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 NaCl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答案】A【解析】A.根据上表可知,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不再溶解达到饱和,故应该是68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A错误;B.蒸发溶剂,溶剂减少,温度不变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正确;C.第二组溶质是18g,溶剂是50g,质量比是925C正确;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水的质量无关,D正确,故选A1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D.从100 mL 25%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 ,则取出的10 mL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5%【答案】D【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不是溶液,故A项推理错误;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B选项推理错误;蔗糖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C选项推理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选D13.已知20 ℃CuSO4的溶解度为32 g20 ℃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uSO4 50 ℃时的溶解度比20 ℃时的大【答案】C【解析】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丙溶液中,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溶液中,而溶剂质量相等,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甲,A不符合题意;丙中有溶质未溶解,是20 ℃时的饱和溶液,故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g100g825B不符合题意;丁中溶质完全溶解,丁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符合题意;升温后,丙中未溶解的溶质完全溶解,说明升温后溶解度增大,CuSO4 50 ℃时的溶解度比20 ℃时的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出; 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 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瓶刷洗后未干燥。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出,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只是溶解速率较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瓶刷洗后未干燥,使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故选C
    15.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X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答案】D【解析】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所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故A错误;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b曲线,所以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B错误;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t3 ℃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故D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16(6)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浓硫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3)3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4)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答案】(1)H2SO4 (2)Ca(OH)2 (3)C2H5OHH2O (4)FeSO4H2O【解析】略17(12)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溶解乳化”)油污。(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3)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__________;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答案】(1)溶解 (2)温度 (3)3425.4% (4)发热;NH4NO3【解析】(1)利用的溶解原理(2)体内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导致的。(3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34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若试管外壁变冷,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则X可能是硝酸铵18(10)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KNO313.320.931.645.863.985.5请回答下列问题:(1)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50 ℃时,将8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20 ℃时,向40.0 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 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D40 ℃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1)45.8 g(2)加溶剂(或升温等)(3)18.5 g (4)ABD【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升温等)3)由图像可知,a点溶液恰好饱和,5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0g,设a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位x,则x=18.5g。(4A.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A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6.5%,所以向40.0 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 g氯化钠,得不到40%的氯化钠溶液,C错误;D.40 ℃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ABD19(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3)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形成________ g溶液,此时溶液是_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4)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5)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要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答案】(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C (3)75;饱和 (4)B>A>C (5)降温结晶【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表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根据图像可知C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根据图像,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形成25g+50g=75g溶液,即有多余的的5g溶质未溶解,仍是饱和溶液;(4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能析出晶体,得到t1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BA故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 ℃C物质的溶解度,故B>A>C5A物质受温度影响较大,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20(8)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一中,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所学知识可知,溶质可以是________(填物质状态)(2)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二是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高于低于”)右侧液面。(4)实验三中,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粒碘和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能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液体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红色;固体或液体或气体(2)洗涤剂能够乳化植物油 (3)高于(4)碘几乎不溶于水,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解析】(1)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故一开始液体分层液体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红色,一段时间后,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2)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3)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瓶内压强减小,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4)碘几乎不溶于水,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21(12)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________(大于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答案】(1)药匙;烧杯 (2)试剂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981 (4)小于;偏大【解析】 (1)仪器的名称:a药匙,b烧杯;(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 g×10%9 g,需要水的质量为:90 g9 g81 g;需量取水的体积为:81 mL(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示数;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偏少,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22(7)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某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打算用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_______ g(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 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水的蒸发)反应时间/min0123456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340.00338.78335.64335.28335.20335.20335.20请回答: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答案】(1)1 000(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3)4.8035 g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2H2O22H2OO2  68             32  x              4.80 gx10.2 g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1%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9.1%【解析】见答案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