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选考科目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选考科目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选考科目测试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了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月球上适宜生物存在,主要是改变了哪一条件( )
A.地月距离 B.日月距离 C.光照条件 D.大气条件
【答案】D
【详解】月球由于体积和质量远小于地球,因此,在月球表面重力小,缺少厚厚的大气层;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是缺少生物所必需的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四个选项中只有大气条件和生命存在密切相关,因此改变了月球上大气条件,就适宜生物生存,D正确。地月距离、日月距离、光照条件不易被改变,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下图为我国成都(平均海拔约500m)和乌鲁木齐(平均海拔约800m)两地太阳总辐射(单位:0.01MJ.m-2)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能源中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核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生物能
3.导致两地7月太阳总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①太阳高度②日照时间③海拔高度④天气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D 3.D
【解析】2.核能来自于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A错误。潮汐能来自于月球的引力做功,B错误。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C错误。生物能来自于太阳辐射,所以下列能源中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的是生物能,D正确。故选D。
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乌鲁木齐七月份太阳总辐射较大,而成都七月份太阳总辐射较小,由于乌鲁木齐地处内陆,所以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并且乌鲁木齐纬度较高,所以日照时间较长,所以乌鲁木齐太阳总辐射较多,导致两地7月太阳总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天气状况与日照时间,②④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乌鲁木齐与成都的海拔高度相差不大,并且乌鲁木齐和成都太阳高度相差不大,所以太阳高度与海拔高度不是两地7月太阳总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①③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下图示意某地含化石地层分布,其中①地层舍恐龙化石,②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③地层和④地层分别含鱼类化石与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属于中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根据图示地层分布,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答案】4.A 5.B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和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恐龙繁盛的时期为中生代,①含有恐龙化石,故正确;裸子植物是中生代的代表性植物,②正确;鱼类和三叶虫都出现在古生代,故③④错。故A选项正确。
5.图中具有动物化石的地层中,④地层在最下面,地层最老,则其化石代表动物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③地层居中,地层年龄居中,其中化石代表动物原始鱼类属于水生脊椎动物;①地层在最上面,地层最新,其中化石代表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根据图中化石可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本题选B。
【点睛】地球生物演化的顺序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古登堡界面位于( )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
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
7.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 B.⑤圈层的密度与压力比②圈层小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答案】6.D 7.D 8.C
【解析】6.古登堡界面位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读图可知④⑤为地核,因此古登堡界面位于④圈层上方。故选D。
7.水循环不只存在于①圈层,A错;由图可知⑤圈层密度和压力比②圈层大,B错;③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C错;④圈层为地球的外核,呈液态。故选D。
8.软流层是岩浆的来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对应图中的③圈层。故选C。
街谷由街道两侧建筑群和路面构成,研究街谷的空气运动和热力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北京选择一街谷开展研究,该街谷为东西向街道,宽26m,南北两侧为长、宽、高40m×14m×20m的均质、长方体建筑,建筑物和街道都是正向排列。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该街谷在夏至日13:00沿南北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位温分布(下图),其中位温表示同一标准气压时的温度,图示范围内位温数值大,则示意温度越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时刻,街谷中①②③④四地温度从大到小的是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10.只考虑热力条件,关于图中③⑤两处相对方位及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③处偏南,气流下降 B.③处偏北,气流上升
C.⑤处偏北,气流下降 D.⑤处偏南,气流上升
【答案】9.C 10.B
【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位温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根据图中位温分布可知,①位温范围为10~12,②位温范围为8~10,③位温范围为18~20,④位温范围为2~4。所以温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C。
10.图中街谷呈东西走向,该地位于北京,因此街谷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强,位温更高,街谷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弱,位温更低,所以③位于街谷偏北侧,⑤位于街谷南侧,即③处偏北,⑤处偏南,排除AC;③处位温高于附近周边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⑤处位温低于附近周边地区,温度低,气流下沉,B正确,D错,故选B。
下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近些年,为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很多地区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主要改变的是( )
A.③增加 B.①增加 C.④减少 D.⑤减少
12.砂田西瓜是指在耕地上先铺设一层砂石,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西瓜种植。经研究发现,砂田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普通的土壤,主要是因为砂田导致( )
A.⑦减少 B.⑧减少 C.⑥减少 D.⑤增加
【答案】11.D 12.B
【解析】11.海绵城市主要是通过工程设施,增加城市地区存水量。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增加了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了⑤地表径流,D正确;对③海洋水蒸发、①水汽输送、④大气降水没有影响,ABC错。故选D。
12.铺设砂石,主要是增加水的⑦下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⑧水分的蒸发,A错、B正确;由于⑦下渗增加,⑥指地下径流增加,⑤地表径流减少,CD错。故选B。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 B.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C.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D.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
14.影响②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流 B.气压 C.经度 D.太阳辐射
15.关于图中①、②、③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能影响③,③也能影响① B.②能影响③,②不能影响①
C.②不能影响③,也不影响① D.②能影响③,③不能影响①
【答案】13.C 14.D 15.A
【解析】13.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②表示海水温度;副热带海区温度高、蒸发大于降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③表示海水盐度;一般情况下,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①表示海水密度。C正确。故选C。
14.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正确。洋流只能小范围影响海水温度,气压、经度对海水温度影响小。故选D。
15.一般情况下,海水温度高,蒸发大,盐度大;海水盐度的变化,又会导致海水密度的变化,因此②能影响③,③能影响① ,A对。BCD错误。故选A。
“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平安地段谷风的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17.关于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风大于谷风 B.谷风大于山风 C.正午风速最大 D.傍晚风速最小
【答案】16.A 17.B
【解析】16.根据所学知识,夜晚盛行山风,白天盛行谷风。据图可知,湟水大致晚北京时间1个小时,日出前该地以偏西风为主,应该是山风,日出后一定时间转为以偏东风为主,所以该地谷风的风向应为偏东风。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依据上题结论再结合图示,此地偏西风为山风,偏西风盛行时,风速较小;偏东风为谷风,偏东风盛行时,风速较大,说明该地的谷风风速大于山风风速,A错误,B正确;据图可知傍晚时风速最大,日出前后风速最小,CD错误;故选 B。
【点睛】谷风的形成过程:白天山谷和山坡都升温,在同一水平面上,山坡升温快,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相同海拔处离地面较远,升温慢,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下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 )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水汽输送
19.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 )
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
B.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5、30、60 cm
C.强降雨2小时后,5、15、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D.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
【答案】18.D 19.B
【解析】18.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影响降水,不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水分,D正确。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强,可以补给土壤水,ABC错误。故选D。
19.由图可知,土壤含水率增长滞后于降雨,A错误。收降水影响,各土层含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5、5、30、60厘米,B正确。强降雨2小时后,5、15、30厘米土层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C错误。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快,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21.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 )
A.西北风—东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南风—北风 D.东风—西风
【答案】20.A 21.B
【分析】20.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该地区主要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沙脊等,这些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A。
21.读图可知,该地新月形沙丘链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根据新月形沙丘链方向与主导风向是垂直关系,可知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可能为东北风---西南风,故选B。
【点睛】本题组以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综合思维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如下图)后记录到: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和洼中矗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的外力主要来自
A.海浪 B.冰川 C.风力 D.流水
23.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
①风化的速度 ②侵蚀的速度 ③搬运的速度 ④基岩的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22.D 23.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22.A. “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说明此地距海远,不受海浪影响。故A错误。
B. 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是“U”形谷,与羚羊谷的形态不符,故B错误。
C.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干燥地区的地表。故C错误。
D. “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沙粒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光滑的砾石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宽度仅有20-50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这些信息都在提示该地形成原因为流水作用。而且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3.①“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光滑,说明四壁风化作用非常微弱,故①错误
②峡谷的进一步增大、增深,首先与侵蚀的速度呈正相关:侵蚀作用越强,增大增深得速度越快。故②正确。
③搬运的前提是侵蚀作用,所以搬运不是主要因素,故③错误。
④基岩的岩性如果比较软,峡谷就容易被侵蚀而增大增深,如果岩性比较坚硬,就不容易被侵蚀。故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是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能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像机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关于该区域地形与河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乙处能看到甲和丙 B.在戊处陡崖可进行跳伞
C.已处可形成冲积扇 D.河流流向大体自北向南
【答案】24.A 25.D
【分析】考查地图中方位判断,等值线判读。
24.由图可知,左图中甲处前方有西南—东北流向的河流,北方等高线闭合,为山岭,西北方向也是山岭,其中乙己之间等高线凸向高值方向,为谷地,所以甲处和照片中的景观一致。故选A。
25.由图可知,乙与丙之间无明显的障碍物,从乙处可以看到丙处,而甲的海拔明显高于乙,并且两者之间有一个山脊阻挡视线,所以从乙处无法看到甲,A错误;图中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河流虽然曲折,但大致是由北向南流的,D正确;己处距离河流较远,不是河流出山口位置,不会形成冲积扇,C错误;戊处虽然是陡崖,但戊处陡崖高度只有10米左右,且陡崖下面是河流,不能进行跳伞,B错误。故选D。
26.下图是“我国某地附近等高线图及某绳降照片”。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185米 B.110米 C.55米 D.25米
【答案】B
【详解】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为安全考虑,绳长应略大于100米较合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甸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是影响藏波罗花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示①②③④四个自然区中,藏波罗花最可能广泛分布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
A.风化作用减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答案】27.A 28.B
【分析】27.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甸状灌丛的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青藏南部山区和山谷中,①自然区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其生长环境,A正确。②③是林区,④是高寒灌丛草甸不适合藏波罗花生长,BCD错误。故选A。
28.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其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生产量提高,B正确;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故选B。
【点睛】注意“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甸状灌丛的山坡上”,据此判断其生长位置。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下图为迂回扇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致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
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
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减少顺序
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 )
A.匀速坍塌 B.间歇坍塌 C.减速坍塌 D.加速坍塌
【答案】29.A 30.B
【解析】29.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①正确;河道弯曲处,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因流速减缓导致排水不畅,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②正确;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弯曲度变大,结合材料“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可知,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数字增大顺序,③错误;河道变长,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由材料“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较为弯曲河段,因侧向侵蚀作用,导致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弯曲度变大。
二、综合题
31.图1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图2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画出热力环流图。
(2)此时,图1中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
(3)图2中虚线表示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
(4)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的____(时段)。
(5)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图1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比50年前____(填“更大”或“更小”),该季节最可能是____季。
(6)图3中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
(7)图3中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
(8)D点比B点的气温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答案】(1)
(2) 西北 干燥
(3)海洋
(4)16~8时
(5) 更小 冬
(6) A A B
(7)B>A>C>D
(8) 低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示意图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为材料地质试题,涉及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压面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面,a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b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高压b为低压,近地面的风向由a吹向b,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其气流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干湿状况是干燥。
(3)图2中虚线气温日较差小,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所以虚线表示海洋的气温变化。
(4)图1中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此时为夜晚,吹陆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的16~8时。
(5)若图1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说明气压梯度力减小,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小;该季节陆地气压高,最可能是冬季。
(6)图3中等压面表示高空等压面,根据“凸高凹低”原理,可知C点气压大于D点,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近地面的 A地气压低于B点。A地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地。B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B地。
(7)结合上题分析,高空气压C>D,近地面气压B>A;再根据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ABCD 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 。
(8)依据空气垂直递减率,结合图示可知D点比B点的气温低,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2.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QR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甲处上风向河谷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时,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主要考查河谷地形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如图所示,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QR段河谷较宽阔,为宽谷,R处下游河谷又变窄,形成两段河谷地形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
(2)图中QR段上游河谷较窄,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泥沙量大。QR段河谷展宽,流速缓慢,河水挟带泥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由题干可知,冬季,该地盛行偏北风。如图所示,甲地上风向紧邻河流宽谷。冬季枯水期,河谷中的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时,受南侧山地阻挡,风速减小,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