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郎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城市林地斑块降温幅度,此时,北半球正处于,形成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夕节是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蓝本设定的节日,其中男主角所寓意的牛郎星是七夕节天空中格外耀眼的星座,七夕节时,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下图示意某年七夕节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牛郎星(   )
    A.属于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 B.由炽热气体组成
    C.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 D.其光芒来源于太阳的反射光
    2.牛郎星比太阳明亮很多,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答案】1.B    2.A

    【解析】1.牛郎星在天空中格外耀眼,说明其自己发光发热,为恒星,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AD错误、B正确;恒星的质量远大于行星地球,C错误。故选B。
    2.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即适宜的温度,A正确;地月系天体系统、与地球相似的可见光均不是存在生命的必备条件,BD错误;牛郎星比太阳明亮很多,说明牛郎星的光、热和太阳不同,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会温度较高,不适宜生命生存,C错误;故选A。
    【点睛】恒星能自己发光,主要由炽热的气体组成,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为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D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⑤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A.①⑤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④各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A    4.C

    【解析】3.图中D圈层包含ABC圈层的一部分,内部圈层中地核深居地下,和其它圈层没有交集;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属于岩石圈,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岩石圈涉及地幔和地壳两个圈层;质量最大的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D圈层应该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有机圈层,但不是全部由生物组成。①⑤正确,②③④错误。A正确。故选A。
    4.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紧密联系,①正确。外部圈层能量一般来自太阳辐射,内部圈层能量地球内部热能,②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③正确。各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外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各圈层之间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实现联系。
    城市林地“冷岛效应”是指城市林地具有降低局部地区气温的作用,其强度受城乡区域差异、林地斑块面积大小、林地类型及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17年8月某日上海市不同区域林地斑块“冷岛效应”强度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城市林地斑块降温幅度(   )
    A.小斑块大于大斑块 B.郊区大于城区 C.灌木林大于乔木林 D.晴天大于阴天
    6.中心城区林地斑块降温幅度最大的原因是(   )
    A.雨岛效应强 B.大气散热快 C.热岛效应强 D.林地比重大
    7.研究发现崇明岛没有明显的林地“冷岛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①阴雨天气多②水域影响大③城市用地少④大气质量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D    6.C    7.B

    【解析】5.由图可知,大斑块的降温幅度大于中等斑块大于小斑块,城区降温幅度大于郊区,A、B项错误。“冷岛效应”强度与林地(植被)类型和天气状况有关,具体表现为:大乔木绿地的降温幅度大于灌木绿地大于草坪,C错误。晴天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林地降温幅度大于阴天,D正确。故选D。
    6.由第1题可知,降温幅度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热岛效应最明显,温度最高,因此中心城区林地降温幅度最大,C正确。中心城区林地的降温幅度与雨岛效应强 、大气散热快慢关系不大,AB不对。中心城区的林地比重一般来说不会大,D不对。故选C。
    7.由图信息可知,崇明岛位于上海远郊区,四面环水,相对湿度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热岛效应不明显,温度较低,因此没有明显的“冷岛效应”(降温幅度不明显),②③正确,B正确。没有证据表明崇明岛阴雨天气多,①错误,AD错误。大气质量与“冷岛效应”无关,④错误,C错误。故选B。
    【点睛】大斑块的降温幅度大于中等斑块大于小斑块,城区降温幅度大于郊区。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时,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形成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   )
    A.受冬季风影响,①地气温低 B.受夏季风影响,②地风力大
    C.受西风带影响,①地降水多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地气压高

    【答案】8.D    9.C
    【解析】8.由图可知,此时陆地上被高压控制,说明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此时为冬季,故本题选D。
    9.①地东侧有山地,位于来自极地的冷气团的背风一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A错误。②地冬季南北温差大,风力更大,B错误。①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C正确。②地纬度高,副热带高气压带不影响该地区,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分析气候差异时可具体分解为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   )
    A.甲为背斜山 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 C.丙为火山岛 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
    11.图中①岩石(   )
    A.经冷却凝固形成 B.为沉积岩 C.由变质作用形成 D.有气孔

    【答案】10.D    11.A
    【解析】10.甲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故选D。
    11.据图,根据所学知识,①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是液态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地下压力巨大,该类岩石致密坚硬,花岗岩是该类岩石典型代表,A正确;该岩石为岩浆岩,A错误;该类岩石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C错误;该类岩石是侵入型岩浆岩,致密坚硬,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分背斜向斜技巧: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甲地盛行风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13.图示季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丁

    【答案】12.A    13.B
    【解析】12.甲地盛行风为澳大利亚北部夏季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在1月份随直射点南移,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形成的,所以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东北信风,A正确。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等无关,BCD错误。故选A。
    13.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夏季,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丁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所以图示季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乙与丙,B正确。故选B。
    【点睛】巧记: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和出现的时间与我国东南部的季风气候特点相同,但风的性质和形成原因不同。如:7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东南风(性质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7月,澳大利亚西北部也为东南风(东南信风,性质干燥);1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西北风(性质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1月,澳大利亚西北部也为西北风(性质湿润,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
    贵州某村落历史悠久,建筑物密度高,内部道路系统互不相通(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村落建筑物密度高,内部道路系统互不相通有利于(   )
    A.保温 B.防火 C.御敌 D.排涝
    15.据图推测该村落道路的走向布局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地形 B.减少占地
    C.增强通风 D.改善采光

    【答案】14.C    15.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影响城市交通布局的因素及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综合思维。
    14.贵州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村落布局对保温考虑较少,A项错误;建筑物密度高不利于防火,B项错误;道路互不相通不利于顺利排涝,D项错误;村落建筑物密度高、内部道路系统互不相通,当遭遇外部人侵时容易躲藏,且外敌难以直接进人内部,容易迷路,御敌作用明显,C项正确。故选C。
    15.图中未显示耕地的位置,该村落道路布局与农耕关系不大,也未体现房屋的占地面积与道路走向的关系,B项错误;贵州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主要道路走向不利于通风,C项错误;贵州多山地,村落依山而建,道路系统布局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与采光关系不大,A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A。
    【点睛】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山西省运城市(35°N,112°E)的李老师每天北京时间上午7:00上班,11:30下班,下午14:00上班,17:30下班。下图是李老师上下班必经路口的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北京(40°N,116°E)相比,夏至日运城市(   )
    A.白昼较长 B.日出时刻较早
    C.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D.日落方位较偏南
    17.太阳光从人的正前方照射过来时人感觉最刺眼,最需要戴墨镜。李老师冬季上、下班途中最需要戴墨镜护眼的时间是(   )
    A.下午下班时 B.上午上班时 C.下午上班时 D.上午下班时
    18.11月1日北京时间12:30时,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车道中被楼房影子完全遮挡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6.D    17.B    18.A
    【解析】16.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日出时间也越早。运城市纬度35°N,北京纬度40°N。运城市白昼比北京短,日出时间较晚,A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纬度距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运城市35°N距离北回归线近,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选项错误;运城市夏至日白昼时间更短,日落时间较早,日落方位较偏南,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17.下午上班时北京时间14:00,运城市地方时13:28,阳光从西南方照过来,李老师向东上班,阳光从右后方照过来,不需要配戴墨镜,C选项错误;上午下班时北京时间11:30,运城市地方时10:58,阳光从东南方照过来,李老师向西回家,阳光从左后方照过来,不需要佩戴墨镜,D选项错误;下午下班时北京时间17:30,运城市地方时16:58,阳光从西南方照过来,李老师向西回家,阳光从左前方照过来,而且距离地方时18:00阳光从正西方照过来相差62分钟;上午上班时北京时间7:00,运城市地方时6:28,阳光从东南方照过来,李老师向东上班,阳光从右前方照过来,而且距离地方时6:00阳光从正东方照过来相差28分钟,因此上午上班时比下午下半时更需要佩戴墨镜,B项正确,排除A选项。综上所述,本题选B。
    18.太阳直射点一个月大概移动8个纬度,秋分日直射0°,此后向南移动,秋分日至11月1日大概相差39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约10个纬度,因此判断11月1日太阳直射10°S。北京时间12:30时运城市地方时接近12:00,正午太阳高度=90°-(35°+10°)=45°。楼高28米,影子长也为28米,因此判断机动车道①②③都会被遮挡,④车道会被遮盖1米但没有完全遮挡,故A正确,排除BCD选项,本题选A。
    【点睛】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日出时刻越早、日落时刻越晚、日出方位越偏北、日落方位越偏南。冬季35°N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地方时6:00时太阳位于正东方位(但不一定在地平面以上)。地方时18:00时太阳位于正西方位(但不一定在地平面以上),地方时12:00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正午太阳高度角=90°-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在上面的气候与植被相关性示意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分布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在我国境内南移到50N左右。导致泰加林在我国分布的纬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形 C.季风 D.洋流

    【答案】19.C    20.B
    【解析】19.由材料“泰加林就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C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可知,判断出泰加林是寒带针针叶林带,泰加林生长的条件是气候湿润和纬度高或海拔高地区。根据图中温度和降水量判断,丙处气温在5℃~-5℃之间,降水量是500mm~2000mm之间,比较适合泰加林的生长环境,所以C正确;甲处和丁处年均温大于20℃,气温高,不符合泰加林生长条件,AD错误;乙处降水量在2000mm~3500mm之间,降水量丰富,不符合寒温带针叶林生长条件,B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20.我国境内泰加林分布主要原因是50°N左右,是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可知,我国泰加林分布位于山地地区,海拔较高,因此气温相对于同纬度地区较低,适合泰加林生长,导致在我国泰加林的分布纬度偏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近年来经过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岛后,当地发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淡水资源。永暑岛出现地下淡水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即因咸、淡水的密度差异导致地下淡水漂浮在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图为“淡水透镜体”的原理。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21.吹沙填海对当地出现淡水资源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陆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当地降水量②提供了足够大的集水面积
    ③砂石的集中堆砌减弱了海水渗入④砂石可过滤海水中的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虽然有“淡水透镜体”的作用,但当地淡水资源仍然非常缺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面积小,储存淡水条件较差
    C.植被茂密,蒸腾强 D.重化工业发达,水污染严重

    【答案】21.C    22.B
    【解析】21.据图文材料可知,大规模吹沙填海扩大了陆地面积,提供了足够大的集水面积使大气降水下渗增多,从而引发“淡水透镜体”作用,②正确。集中堆砌的砂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海水渗入程度,但是无法过滤海水中的盐分,③正确,④错误。当地降水量不会因陆地面积扩大而增加,①错误。故选C。
    22.永暑岛位于南沙群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A错误;近年来经大规模吹沙填海后,永暑岛的面积也仅仅约3平方千米,缺乏足够的淡水储存空间,B正确;C、D都不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故选B。
    【点睛】永暑礁位于我国南海海域,开发程度较低,用水少,但降水较多,因此水资源短缺多与当地的储水条件不利有关,面积较小,河湖缺乏,无法有效蓄积水资源是主要方面。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雨异常会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严重的旱涝灾害。研究发现,梅雨期雨带的位置与下图中A气压中心密切相关,而降水强度往往与B气压中心的发展有一定联系。A气压中心是一个永久性存在于太平洋之上且自下而上的深厚气压系统,范围一般采用588百帕等压线包围的区域为代表。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下图为梅雨期B气压中心形成后部分区域的平均气压分布图和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

    (1)解释A气压中心形成原因。
    (2)描述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3)说明B气压中心活动影响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的过程。
    【答案】(1)A地所在纬度分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温度较海洋高,形成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保留在海洋上,即A气压中心。
    (2)B气压中心形成后,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变化小(小幅增加),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随后降水量逐渐减少。
    (3)B气压中心形成后,利于北方干冷空气南侵,约两天后到达江淮地区;增强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强度,利于暖湿气团抬升,降水强度增大;随着B气压中心强度减弱,冷气团势力减弱,降水强度减弱。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过程,重在考查地理过程的推演以及地理事物规律的阐述,难度较大,解题中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抓住B气压中心的特点,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解析】(1)A为气压中心,且为高气压中心,结合图示纬度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地所在纬度上分布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气压应呈带状分布,但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较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热低压,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气压中心,即是图中的A气压中心。
    (2)注意对右图信息的解读。读图可知,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有小幅度的增加,但变化不是很大,但是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再之后降水逐渐减少。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首先,该气压中心为暂时性冷气柱,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冷高压势力增强,推动北方冷空气南下,而B气压中心与江淮地区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冷空气到达江淮地区需要一定的时间,结合图示信息推断该时间大约2天左右,这期间江淮地区降水变化幅度不大。当冷空气到达江淮地区后,江淮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势力强,有利于抬升南侧的暖湿空气,暖湿空气抬升,降水强度增大,所以江淮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由于B气压中心为暂时性冷气柱,其持续时间不长,随着其势力减弱,冷气团的势力减弱,降水强度也逐渐减弱。
    【点睛】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坪石盆地位于南岭山脉南麓,武江的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武江在坪石盆地附近切入深厚的红色砂页岩系(砂页岩具有层理明显,节理、裂隙发育等特征),把盆地分为西南和东北两部分。武江的东北岸为海拔350m左右的丹霞地貌(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丹霞景观突兀直立,悬崖峭壁;西南岸形成6级基座阶地,已被剥蚀。下图为坪石盆地武江河谷地貌剖面图。

    (1)说明武江西南岸多级阶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武江东北岸在T4-T6阶地形成时期未形成阶地的可能的原因,
    (3)指出武江东北岸丹霞地貌的成因。
    【答案】(1)地壳稳定期流水侧蚀河岸﹐枯水期泥沙沉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壳抬升期,流水下切侵蚀,原来的河漫滩平原成为河谷两侧的阶地;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2)T4-T6阶地形成时期,武江呈明显的曲流状,东北岸一直位于凹岸一侧;可能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而未能形成河漫滩平原,缺少形成阶地的前提条件,或者曾经形成的阶地后来被侵蚀掉了。
    (3)红色砂页岩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当地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沿垂直节理、裂隙进行;重力崩塌显著,最终形成悬崖峭壁的丹霞地貌。

    【分析】本题以武江两岸地貌形态为背景,涉及河流阶地及丹霞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1)结合图中阶地形态可知,河漫滩相对抬升,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可知该地经历过多次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原来的河漫滩平原成为河谷两侧的阶地,西南岸的河漫滩平原形成于地壳稳定时期流水侧蚀,枯水期泥沙沉积作用,为阶地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
    (2)T4~T6阶地形成时期,武江东北岸未形成阶地,而图中两岸岩性一致(皆为红色砂页岩),考虑阶地形成必须有稳定的泥沙沉积,未形成阶地只能是处于曲流凹岸(即侵蚀岸)一侧,长期受流水侵蚀而未能形成河漫滩平原,缺少形成阶地的前提条件。
    (3)丹霞地貌是流水下蚀切割砂岩形成的,结合题干信息红色砂页岩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当地降水丰富,流水易沿垂直节理、裂隙进行,岩层稳定性遭到破坏,受重力作用发生崩塌、后退,最终形成悬崖峭壁的丹霞地貌。
    【点睛】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相对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材料二:下图示意加里曼丹岛位置和末次冰期及其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化情况。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加里曼丹岛森林破坏后自然恢复慢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3)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答案】(1)该岛全年高温、降水多,森林破坏后,地表没有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缺少土壤,树木生长困难。
    (2)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3)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食物相对不足。

    【分析】本题以加里曼丹岛位置和末次冰期及其以后东南亚海陆分布变化情况为载体,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水循环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里曼丹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一旦森林破坏后,地表没有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树木生长困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根据海地间大循环的原理,海洋水蒸发后,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通过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而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根据材料,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随着大陆桥消失,动物的生存空间较小;根据材料,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因此动物食物相对不足。
    26.[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最美乡村”“醉美民宿”。乡村民宿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游客的出游方式。“住一天是观光游,住一个星期是度假游,住一个月是养生游”,游客从仅仅是“看”乡村的“观光客”,转变为“体验”风情民俗的“度假客”。继看花、赏枫、晒秋之后,民宿成为江西婺源的又一张全城旅游名片。据悉,目前婺源民宿总数超过900家,其中中高档130余家,呈现以九思堂为代表的古宅度假型、以厚塘庄因为代表的徽文化生活体验型、以花田溪为代表的乡间野趣型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说明乡村民宿在婺源旅游开发中的意义。
    【答案】民宿体现了当地文化特色,有助于对外传播当地文化;增强当地居民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宿与山水风光和文化背景的融合能带给游客舒适的旅游体验;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吸引有情怀、有能力的投资商到乡村投资,振兴乡村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婺源民宿为背景,考查乡村民宿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可以从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以及对资源开发等角度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解析】乡村民宿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游客的出游方式,直接延长了游客在旅游地的逗留时间,增加了游客的消费,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同时,婺源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观念更新;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民宿一般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方式,有助于对外传播当地文化;乡村民宿的发展,旅游开发的主体是当地村民,有助于增强当地居民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某废弃矿山由于多年露天开山采石,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修复系统退化。地形整治和植被恢复工程可有效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下图为坡脚复绿及挡土墙示意图。


    据材料分析该整治工程对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降低坡度,可减少水土流失;坡面喷播种草,保持水土;平整土地,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建挡土墙,加强边坡及场地自身稳定性;增加反滤包和泄水孔,修建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水质。
    【分析】本大题以废弃矿山整治为材料,涉及矿山整治的措施、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综合素养。
    【解析】废弃矿山由于多年露天开山采石,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修复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排水系统差,水质不好,要通过修建挡土墙,可以降低坡度,可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坡面复绿工程,坡面喷播种草,保持水土;在修建挡土墙的过程中,进行地形整治,平整土地,植被恢复工程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建挡土墙,可以加强边坡及场地自身稳定性;通过增加反滤包和泄水孔,修建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滞留泥土,提高水质,减少对下游的污染,对矿山生态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该省工业中主导产业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