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湖北省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2022-2023学年
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西域商货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城。古都规划有宫殿区,坊和市,市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里坊制是指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是居住单位之一,朱熹对唐代的里坊制度甚为赞赏:“唐宫殿制度正当甚好,居民在墙内,官街皆用墙,民出入处皆有坊门,坊中甚安。”下图为唐长安城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域商人进入长安城进行贸易的城门最可能为( )
A.金光门 B.明德门 C.春明门 D.玄武门
2.推测我国古代城市设置“里坊”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商品交换,繁荣经济 B.便于人口流动,交流文化
C.强化城市管理,防范盗窃 D.巩固军事防卫,歼灭外敌
3.宋代城市用街巷制(取消坊墙,临街设铺)取代里坊制利于( )
A.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 B.繁荣商品交易
C.集聚贸易场地 D.改善城市的内部交通
【答案】1.A 2.C 3.B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西域位于长安城的西侧;结合图片可知,金光门是西门,因此西域商人进入长安城应是通过金光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材料中朱熹对“里坊”制度的评价“坊中甚安”可知,“坊”有利于当时的社会治安管理及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坊”位于城邑内部,在军事防卫和歼灭外敌方面作用不大,C正确,D错误;“坊”由墙与外界隔离,不利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集中在“市”)和人口流动,A、B错误。故选C。
3.“临街设铺”会导致集中于“市”的商业活动趋于分散,有利于繁荣商品交易,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B正确,C错误;宋代“临街设铺”对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改善内部交通状况影响小,A、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古代城市区位选择强调天地人和,依山傍水,城市与大自然的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高度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都城往往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柳村位于河北省西部山区,曾为国家级贫困县,常住人口以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至今保留着传统种养结合的小农农业形态。“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最先在当地发起。巢状市场以小农户生计资源为基础,在农村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之间直接对接,形成具有一定认同和信任的市场,在带动贫困小农户脱贫增收、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下图为巢状市场和主流无限市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河北省柳村最先成为“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区的原因可能是当地( )
A.距市场近 B.产品多样 C.劳动力丰富 D.耕地丰富
5.巢状市场相较于主流无限市场的优势在于( )
①长期稳定②产品更天然③交易更便捷④获得更多附加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巢状市场小农扶贫”直接面对消费者,最适宜的对接方式是( )
①面对面现场交易②建立固定配送点③专职配送通道④利用已有快递配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B 5.D 6.B
【解析】4.结合材料可知,河北省柳村位于河北省西部山区,远离市场,A错误;结合材料和图片可知,该地以种养结合为生产形态,产品类型多样,B正确;结合材料,当地以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劳动力较缺乏,C错误;该地位于山区,耕地资源短缺,D错误。故选B。
5.巢状市场是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渠道较为单一,因此并不稳定,①错误;巢状市场直接来自于生产者,因此产品更加天然,②正确;主流无限市场渠道较多,交易更加便捷,③错误;巢状市场减少了中间商阶段,因此附加值较高,④正确。故选D。
6.面对面现场交易效率较低,不适合进行巢状市场交易,①错误;建立固定配送点有利于稳定交易,有助于推动巢状市场发展,②正确;建设专职配送通道有助于促进巢状市场交易的发展,适合进行对接,③正确;利用已有快递配送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效率低下,④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等。
1771年1月17日深夜土尔扈特17万族人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举国东归之路,5月为躲避沙俄追兵,土尔扈特人选择了绕道巴尔喀什湖西部的大沼泽,7月最终只有6万余人回到祖国怀抱并得到乾隆帝妥善安置。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7.土尔扈特人选择1月启程归国是由于( )
A.躲避夏季洪水 B.便于辎重渡河 C.避开酷暑高温 D.利用冰雪取水
8.5月巴尔喀什湖西部形成大沼泽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地势低平 B.冻土未完全解冻 C.降水丰富 D.积雪融水多
9.土尔扈特人东迁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答案】7.B 8.C 9.D
【解析】7.该地区河流以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A错误;冬季河流结冰,便于人马及物资渡河,B正确;该地区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都是不利条件,C错误;选择最冷的1月是考虑结冰厚度大利于渡河,水源不是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8.5月份是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量大,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冻土未完全融化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易形成大沼泽,ABD包括;该地降水少,C不包括。本题选择不包括的选项。故选C。
9.据土尔扈特人在1月深夜举国东归,走危险地带,伤亡惨重,受到沙俄政府的围剿,祖国欢迎他们归来并得到妥善安置,可知影响他们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D正确;自然、 经济、 文化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淡水资源分布、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2、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婚姻和家庭等,人类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满足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会进行迁移。3、政治因素。如: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引江济淮工程(下图)是我国继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之后的又一项壮举。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按照国内输水工程的经验通过地下隧洞“下穿”输水,而是将原淠河总干渠载弯取直,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输水线路经过巢湖的主要目的是( )
A.接受巢湖补水,增加输水量 B.利用既有水道,减少建设难度
C.提高巢湖水流通性,改善水质 D.连接沿岸城市,发挥供水作用
11.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采用“下穿”方式的原因是( )
A.技术难度大 B.地质条件复杂 C.建设成本高 D.航运受限
【答案】10.C 11.D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水量大,巢湖存在水污染,输水线路经过巢湖不是为了接受巢湖补水,也不是利用巢湖净水,是可以加快巢湖水流通,可以提高巢湖净水能力,A错误,C正确;利用巢湖既有水道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经过巢湖,不是连接沿岸城市,发挥供水作用,D错误。故选C。
11.由材料“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可知,输水线路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采用“下穿”方式的原因是既保证输水,又发挥航运功能,因此是航运受限,D正确;下穿方式是传统技术,技术难度小,A错误;沿线经过地区为平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是原因,B错误;凌空而过需要修建渡槽水桥,而且还要裁弯取直,工程量巨大,建设成本高,“传统“下穿”隧洞方式相对成本较低,C错误。故选D。
【点睛】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未受到干扰的山地苔原带内,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规律。一地理科考队在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内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苔原带受到干扰最大的坡向和海拔是( )
A.阳坡2000米 B.阳坡2300米 C.阴坡2000米 D.阴坡2300米
13.海拔2600米处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小的原因主要是( )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较小 C.坡度差异较小 D.坡面相互影响小
【答案】12.A 13.B
【解析】12.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CD错误;读图可知,阳坡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A正确,B错误。故选A。
13.结合图片可知,其他海拔相同的位置,生物多样性相差较大,因此海拔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海拔2600米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变差,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因此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小,B正确;从材料中并看不出坡度的差异,C错误;阴阳坡相互影响小并不会导致植物多样性差异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大才会导致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 )
A.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 B.大西洋板块持续性俯冲
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 D.加勒比板块持续性俯冲
15.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
A.海岸曲折度增大 B.平均高度减降低 C.面积变小 D.长宽比增大
【答案】14.A 15.D
【解析】14.从图中火山锋的移动方向来看,是由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从形成的三次火山锋的位置来看,应属间歇性运动, BD错误;根据图片中的箭头,板块移动的方向是从大西洋板块移动向加勒比板块,是大西洋板块主动俯冲到加勒比板块的下方,因此导致该地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是大西洋板块且板块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A正确, C错误。故选A。
15.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大西洋板块俯冲至加勒比板块下方,该岛屿不断被抬升,其面积会扩大,BC错误;受板块俯冲挤压影响,马提尼克岛会沿火山锋方向变长,但其宽度受板块挤压影响会变窄,故岛屿长宽比会增大, D正确;海岸线的曲折程度受外力作用影响较大,受板块挤压作用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D。
【点睛】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使大陆板块抬升,在陆地形成皱褶山脉,在海洋形成海沟和岛弧,海岸山脉等。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来自东北方鄂霍茨克海气流的极大影响。下图为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
(1)从移动方向及雨区分布两方面简述倒暖锋与我国一般暖锋明显不同的特点。
(2)说出倒暖锋影响期间东北地区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倒暖锋对东北地区降水形成过程的影响。
【答案】(1)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降水区集中在锋面附近,锋后范围大于锋前。
(2)特点:北部气温高于南部。
原因:在倒暖锋形成之前,东北地区经历寒潮过境,陆地气温迅速降低;鄂霍次克海气温高,形成强暖中心;暖湿空气随着东北方向气流进入东北北部地区,造成北部迅速增温;南部仍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出现了北部气温比南部高的反常现象。
(3)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倒暖锋的水汽),由东北向西南输送与冷空气相遇,产生自北向南的降水。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倒暖锋为命题情境,考查倒暖锋的突出特征、倒暖锋影响区域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倒暖锋对东北地区降水形成过程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倒暖锋箭头指向前进方向,所以倒暖锋移动的方向为自北向南,与我国一般暖峰移动方向(自南向北)相反;再结合图中的雨区判断,倒暖锋降水区集中在锋面附近,且锋后的降水大于锋前,而我国一般暖锋的降水多形成于锋前。
(2)倒暖锋具备暖锋特征,应是暖空气向冷空气移动,而其移动的方向是自北向南,因此北部增温幅度大、气温高于南部。结合“每次过程的前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东北地区"分析,受寒潮影响,东北地区自北向南普遍降温;再结合示意图中的低压中心判断,外围形成的东北风会将鄂霍次克海的暖湿气流吹向陆地,使北部增温明显,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的现象。
(3)据材料“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倒暖锋自北向南移动,使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与前两天寒潮带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带来自北向南的降水。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利枢纽建于1973年,水库蓄水后,改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导致河道形态演变。
材料二:图1为“汉江中下游河道示意图”。图2为“汉江仙桃段两处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示意图”。
(1)与黄家港水文站相比,丹江口水库建成后仙桃水文站河流含沙量减少幅度较小,试推断其原因。
(2)河道演变主要受水、沙变化和河岸物质组成等影响。简述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演变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仙桃水文站距离水库更远;从水库到仙桃水文站间的汉江支流多,建库后仍然能携带泥沙流入;(水库建成后),受到水库调节,枯水季节水位上升,河流对两岸侵蚀增强,产生的泥沙更多。
(2)河床略有加深;凸岸侵蚀后退,凹岸变化不大
原因:蓄水后,清水下泄,河流下蚀增强;凸岸物质组成松散,受侵蚀容易后退;洪水期水位下降,凸岸淤积减弱;凹岸抗蚀能力强,变化不大;
【分析】本题以汉江中下游河道示意图和汉江仙桃段两处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泥沙含量和河流形态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图分析,仙桃水文站距离丹江口水库比黄家港水文站更远,受丹江口水库影响小;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水库到仙桃水文站间的汉江支流多,建库后这些支流仍然能携带泥沙入汉江干流;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受到水库调节,丹江口水库以下河段枯水季节水位上升,河流对两岸侵蚀增强,产生的泥沙更多。
(2)仙桃段河道断面形态演变受到河流流量、泥沙量和流速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凸岸为堆积岸,物质组成较为松散,受到河流的侵蚀容易后退;洪水期水位下降,流水作用变弱,因此凸岸淤积减弱;凹岸抗蚀能力强,变化不大。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巷古村始建于南宋,其形成之初,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古村选址于东山后山湖滨一带,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洞庭红橘是陆巷古村的传统特色经济作物,电视剧《橘子红了》曾在此取景,剧中"万千绿中点点红"的迷人秋景唤起了人们前往观橘、品橘的欲望。古村旅游开发始于2000年前后,旅游开发绩效不高,村民收入仍较大程度依赖经济作物。近年来,陆巷古村茶果产业蓬勃发展,但是洞庭红橘却大多被枇把树替代,面临传承危机。下图示意陆巷古村位置。
(1)说明古代陆巷古村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的原因。
(2)分析近年来陆巷古村洞庭红橘大多被枇杷树替代的原因。
(3)阐述保护和传承陆巷古村洞庭红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陆巷古村选址于东山后山湖滨,依山傍水,(便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优美;受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气候温和;靠近苏州,生产生活物资获取便利;位于太湖之中的岛屿,相对封闭(防御条件较好),使之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
(2)陆巷古村自然条件优越且适合枇杷树生长,为枇杷树种植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古村旅游开发绩效(收益)不高,洞庭红橘未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枇杷单位面积经济收益高于洞庭红橘,改种枇杷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3)积极宣传洞庭红橘所蕴含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增强村民情感认同;制定和出台保护洞庭红橘政策,鼓励村民积极种植;加快洞庭红橘种植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提升古村旅游质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分析】本大题以陆巷古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乡村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发展变化、传统农业振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古村选址于东山后山湖滨一带,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说明陆巷村选址于苏州市东山镇后山,与太湖西山隔湖相望,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位于太湖附近,气候宜人,冬暖夏凉;靠近苏州,物资获取便利,生产生活方便;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使之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
(2)枇杷喜光、稍耐阴、稍耐寒、不耐严寒。陆巷古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受太湖影响,冬季温暖,不易出现严寒,适合枇杷树生长,为枇杷树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由于古村旅游资源单一,旅游业发展不景气,传统农产品洞庭红橘未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且单位面积产值低;而枇杷单位面积产值高于洞庭红橘,改种枇杷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丰富乡村旅游资源。
(3)充分挖掘红橘独特优势和价值,加大宣传洞庭红橘所蕴含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加强乡村社会的情感认同,引导村民树立红橘文化自信与保护;制定和出台保护洞庭红橘政策、补贴种植红橘政策,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户实现了“订单农业”生产,激发种植红橘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红橘的文化和旅游综合效应,提高红橘在农旅融合方面的知名度,提升古村旅游质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点睛】
2023届湖北省天门市高考信息卷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天门市高考信息卷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三校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东风高中、天门中学、仙桃中学)三校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