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3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3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题型解密】2023年春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0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梳理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位的作用名 称作 用图 示目 镜接近眼睛的镜头放大标本和成像说明: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筒→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物 镜接近玻片的镜头镜 筒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转换器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通光孔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 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粗准焦螺 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调节焦距细准焦螺 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二、显微镜的相关知识题序内 容1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倒翻、左右相反的放大虚像】如:玻片上的字母为“b”字,而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则是“q”字。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过暗时,应调大光圈和凹面镜。若光线过强时,应调小光圈和平面镜。3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如果物像是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其物像将被移出视野外。【这是因为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4判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可先移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是在玻片上,其他与此类推。【污点存在部位有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5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将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地放下,以免产生气泡。三、显微镜观察的细胞结构实验题序内 容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清水】→撕洋葱表皮→展开洋葱表皮→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注: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撕、展、盖、染、吸。】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0.9%生理盐水】→ 刮口腔上皮细胞→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吸。】模拟演练一、单选题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此时双眼睛注视物镜B.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此时双眼睛注视目镜C.发现镜头有污物时,不要用手绢等擦拭,应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D.看到物像不清晰时,再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更清晰【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详解】A.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此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避免物镜镜头被污染或压碎玻片,A正确。B.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此时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直到看见物像,故B错误。C.镜头有污物时,应该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故C正确。D.看到物像不清晰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D正确。故选B。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到清水中,目的是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答案】B【解析】0.9%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组织液的浓度相当,这样不会因为过浓或过淡而引起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对细胞造成损害,能够保持细胞的形状,且细胞不死亡,便于实验的观察。【详解】A.0.9%的生理盐水中细菌也能生存,起不到杀菌的作用,A错误。B.0.9%的生理盐水与细胞内部的渗透压相等,可以保持细胞在体外的正常形态。大于0.9%,细胞就会失水,萎缩;小于0.9%,细胞就会吸水胀破,都不利于显微镜下的观察,B正确。C.0.9%的生理盐水是杀不死细胞的,C错误。D.生理盐水没有粘住细胞的作用,D错误。故选:B。3.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观察视野里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8×、10× B.10×、10× C.10×、40× D.16×、40×【答案】A【解析】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详解】A.该显微镜中,细胞被放大了:8×10=80倍,放大倍数应是最小,观察视野里细胞数目最多,A正确。B.该显微镜中,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B错误。C.该显微镜中,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C错误。D.该显微镜中,细胞被放大了:16×40=640倍,D错误。故选A。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目镜,物镜 B.目镜,物镜C.目镜,物镜 D.目镜,物镜【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4═2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40═4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10═50(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最大的是C400倍。故选C。5.欲将显微镜视野中物像放大500倍,已选用下图中左侧的目镜,则物镜应选用(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欲将显微镜视野中物像放大500倍,已选用12.5X目镜,物镜=500÷12.5=40.故选C。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反光B.在低倍镜下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楚,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下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等。①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②分别安上物镜和目镜;③在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④放置玻片标本。⑤观察标本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毫米为止;⑥注视目镜的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尝试通过移动玻片的位置,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地清晰。⑦收放。【详解】A. 凹面镜聚光,所以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让更多光线进入镜筒,A正确。B.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幅度小,故在低倍镜下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楚,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C.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故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下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C错误。D. 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进入镜筒的光线变少,视野变暗;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变大,D正确。故选C。7.生物小组同学想了解蚂蚁通常在什么时间外出取食,他们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文献法【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等。【详解】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因此生物小组同学想了解蚂蚁通常在什么时间外出取食,他们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A正确。故选A。8.如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③一端有螺纹,④、⑤一端无螺 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①和⑤ B.①和④ C.③和⑤ D.②和④【答案】B【解析】观图可知:④⑤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③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详解】根据图示中放大倍数的标识,可判断看到视野范围最大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镜头组合,因此因选择④和①的组合。故B符合题意。故选B。9.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想视野中观察列的细胞数量最多,可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③和⑤ D.①和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单个细胞越大,视野的明亮度越暗。【详解】A.组合①和④的放大倍数=5×40=200。B.组合②和⑥的放大倍数=10×4=40。C.组合③和⑤的放大倍数=12.5×10=125。D.组合①和⑥的放大倍数=5×4=20。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A.修改实验数据 B.认真分析原因C.重新进行实验 D.继续查找资料【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故选A。二、综合题11.小明去超市买洗手液,发现洗手液种类繁多、价格不一,但都标明“本产品能有效抑制细菌”,那么这些品牌的洗手液确实有抑菌功能吗?抑菌的效果有差异吗?他决定和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洗手液的抑菌功能。实验流程如下: ①制备培养基并高压灭菌后倒入4个培养皿中;②在冷却后的固体培养基上各涂布0.5 mL大肠杆菌培养液;③将A、B、C三种不同品牌的洗衣液用无菌水稀释至相同倍数;④将20片相同大小的滤纸片灭菌后平分成四组,分别在上述洗手液稀释液和无菌水 中浸湿;⑤将这四组滤纸片分别放在上述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48小时;⑥测量抑菌圈(见下图)直径,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单位:毫米):组别抑菌圈直径平均值品牌A7. 207. 307. 547. 306. 257. 12品牌B9. 528. 566. 858. 538. 558. 40品牌C3. 553. 407. 314. 255. 104. 74无菌水0. 0100. 0400 (1)在固体培养基上,每个菌落都是由大肠杆菌经过繁殖形成的,大肠杆菌进行____________生殖,繁殖速度块。(2)实验步骤①②可否颠倒一下,即能否先将大肠杆菌放入培养基中再进行高压灭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无菌水”一组起____________作用。(4)计算无菌水组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为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从实验结果看,_______品牌洗手液的抑菌功能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性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5)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其中一个培养基上长出一个“独特”的菌落,该菌落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有毛绒绒的丝状物,这个菌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几个大肠杆菌的菌落连接在一起了B.某种真菌的菌落C.病毒的菌落 D.其他细菌的菌落【答案】 分裂 不能 这样灭菌时就会杀灭大肠杆菌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 对照 0.01 B 抑菌圈的直径最大 (多次或多组)重复实验 B【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实验步骤包括配置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结果。【详解】(1)大肠杆菌是细菌,进行分裂生殖。(2)该实验步骤包括配置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结果。实验①②不能颠倒,否则接种的细菌也高温消灭了。(3)据表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品牌的洗手液。其中无菌水一组起对照作用。(4)据表可见:无菌水一组的平均值:(0.01+0+0.04+0+0)÷5=0.01。据表中数据可见:B品牌洗手液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最大,可见B品牌洗手液的抑菌功能好。要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性还需要进行重复试验。(5)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干燥粗糙的是细菌的菌落,体积较小;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的是真菌的菌落。故B符合题意。12.柳州螺蛳粉是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笋。腌制酸笋时常加入食盐,为探究食盐含量对酸笋发酵和保存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第一步将新鲜竹笋洗净,切丝第二步控制食盐含量A组B组C组食盐含量1%食盐含量7%食盐含量12%第三步对发酵罐进行X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现腐臭酸化不明显第60天出现腐臭(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2)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选填“密封”或“敞开”)。(3)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其他细菌、真菌在笋中__________。(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盐含量会影响酸笋的发酵时间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__________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__________以延缓酸笋腐败。【答案】(1)食盐含量(2)密封(3)大量繁殖(4) A 食盐【解析】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1)实验中控制不同的食盐含量,食盐含量1%、食盐含量7%、食盐含量12%形成对照,因此该实验变量是食盐含量。(2)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处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进行无氧发酵。(3)食物腐败的原因是杂菌大量繁殖。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其他细菌、真菌在笋中大量生长繁殖。(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2细胞的分裂、分化,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2细胞的分裂分化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2细胞的分裂分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