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中学一栋六层教学楼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三楼阳台,图中①②③④为该校地理兴趣小组设立的地理观测点。某睛天,该兴趣小组在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为5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图中②地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所处季节为夏季 B.该日此地日出方位为东南
C.该日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9时 D.该日所处季节运城盛行东南季风
【答案】1.B 2.B
【解析】1.该日,我国东部平原某中学教学楼的俯视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5小时,即从日出到正午时间是5小时,说明日出东南方向、昼长为10小时。故此时是冬半年,日落应是西南方向。图中②地位于南侧,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从日出到日落都能看到太阳,故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10小时。故选B。
2.结合上题分析,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是冬半年,所处季节不可能为夏季,A错误,B正确;冬半年我国昼短夜长,日落时间早于地方时18时,我国东部平原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无几,C错误;秋冬季运城盛行西北季风,D错误。故选B。
【点睛】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4.C点近地面吹( )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答案】3.D 4.C
【分析】3.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高度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故选D。
4.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区,结合前面分析,近地面风由A吹向B,在北半球向右偏,根据指向标判断,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位于马耳他戈佐岛(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西北角,但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下左图为马耳他简图,下右图为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蓝窗”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海水侵蚀
C.海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作用
6.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5.A 6.D
【解析】5.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蓝窗”所在的戈佐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戈佐岛的西北角,由图可知,其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故“蓝窗”形成过程中最先受到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再经地壳抬升出露海平面,后受到海水侵蚀。故选A。
6.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蓝窗”坍塌最可能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蓝窗”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景点,该地区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海浪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雨量多,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因此冬季破坏最强。春秋季节属于过渡季节,海水侵蚀无冬季强,故选D。
【点睛】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风力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风力较大,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为沉积物,②~⑧为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地质构造 B.图中乙处对应的地表形态为山谷
C.岩石⑧中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图中岩层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⑤⑧
8.上图中①代表的沉积物和②⑤⑧所代表岩石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 )
A. B. C. D.
【答案】7.D 8.D
【解析】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质构造。甲处为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错误。乙处对应的地表形态是平地,不是山谷,B错误。⑧岩石为变质岩,不可能有生物化石存在,C错误。读图可知,此处岩层基本是水平的,下老上新,岩浆侵入,最后形成变质岩,岩层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⑤⑧,D正确。故选D。
8.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三大岩石的转化。读图可知,①为沉积物,②为沉积岩,⑤为岩浆岩,⑧为变质岩。结合图中的箭头方向,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形成,和变质岩和沉积岩之间的箭头是单向的,即变质岩和沉积岩不能转化为岩浆岩,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综上,D正确。故选D。
【点睛】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是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各种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如下所示:
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右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强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10.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喷出作用
【答案】9.A 10.C
【解析】9.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正确;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错误;甲地为沙漠地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A。
10.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C正确,风化、沉积作用为外力作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喷出岩,均与材料所述的石棉形成的地质环境不符,A、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化作用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不均匀膨胀与收缩,使岩石产生裂隙,崩解为碎块。化学风化是指岩石碎屑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接触,经氧化、碳化和水化作用,改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形成新的矿物(次生矿物),生成的土为细粒土、黏性土。生物风化是指由动物、植物和人类对岩体的破坏而产生的风化作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1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答案】11.B 12.A
【解析】11.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且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12.7.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大气活动中心。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
读图“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4.丙地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13.B 14.A
【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判断。
1.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2.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
13.由图可知,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故A错误;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故B正确;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所学知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终年温和多雨,故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熟记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即可推测气候类型。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气候类型按成因归类记忆。比如,全年受一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等。
陕西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示意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榆林以北地区的主要自然带最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6.下列选项中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 )
A.陕南地区 B.关中平原 C.陕北地区 D.无法判断
【答案】15.B 16.A
【解析】15.从图中城市降水量信息可知,榆林以北地区海拔较高,降水偏少,年降水量≤400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自然植被最可能发育为温带草原,因此榆林以北地区的主要自然带最可能是温带草原带,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陕南地区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交界处,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且陕南地区有高大山脉分布,垂直地带性丰富,故其植被类型相对丰富,A正确。关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陕北黄土高原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C错误;可以判断,D错误。故选A。
【点睛】陕西省各地理单元自北向南分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岭山地。陕北黄土高原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关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南秦岭山地由于其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但由于其纬度相对较低,地势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水热组合类型多样,因此其植被类型最丰富,
“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下图为2021年1月7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海面云雾主要由冰晶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此次“海浩”现象的发生条件是( )
A.冷锋过境前;水温高于气温 B.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
C.冷锋过境前;水温低于气温 D.冷锋过境后;水温低于气温
18.与“海浩”现象的产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
A.低空水汽量多 B.海面气温低 C.天气晴朗微风 D.昼夜温差小
19.从水循环角度看,“海浩”现象( )
A.发生在海水蒸发环节 B.改变了水汽输送方式
C.促进了海上内循环 D.减弱了海陆间循环
【答案】17.B 18.D 19.A
【解析】17.据材料“下图为2021年1月7日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海面云雾主要由冰晶组成)”可知,此次“海浩”奇观是经历寒潮天气时,出现的水汽凝结成冰晶的现象,因此该现象发生的条件应该是气温较低,且水汽充足,故应该是冷锋过境后,AC错误;“海浩”是指海面上方气温突降至零度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中温度,海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凝结为小水珠或冰晶的现象。因此“海浩”现象是因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气温越低,越有利于形成“海浩”现象。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水温高于气温,有利于形成“海浩”现象,B正确,D错误。故选B。
18.由上题分析可知,形成“海浩”现象需要充足的水汽,海面气温低等条件。天气睛朗,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海面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充足,夜晚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微风不利于水汽扩散,因此天气睛朗微风利于形成“海浩”。“海浩”形成条件应该是昼夜温差大,因此与“海浩”现象的产生关联性最小的是昼夜温差小,D符合题意。故选D。
19.“海浩”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小冰晶,所以属于海水蒸发受冷形成的,发生在海水蒸发环节,A正确;该现象对水汽输送方式、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没有影响,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大气河是指大气低层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其水汽含量与气温成正相关。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下图示意(北半球盛行西风)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20.根据材料推测,图中M、N的走向为( )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东—西 D.南—北
21.受全球气候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大气河的强度可能会( )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增强 D.减弱
【答案】20.B 21.C
【分析】20.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图示北半球中纬度水汽运动,由此可知,图中的中纬西风进行水汽输送,北半球西风吹西南风,图示锋面线上是暖空气,锋线下是冷空气,水汽输送方向是西南-东北;图示北半球中纬度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即图中M、N的走向应是垂直于西南-东北,可判断MN走向是西北-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大气河是指大气低层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其水汽含量与气温成正相关;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可知大气河水汽含量增加,所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河的强度可能会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图2中区域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图1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23.下列有关图1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B.乙区域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少
C.丙区域河流有结冰期 D.丁区域植被覆盖率高但土壤贫瘠
【答案】22.C 23.D
【解析】22.图1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误;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C正确;图2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B错误;图2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都是国家,D错误。故选C。
23.甲区域位于非洲北部,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A错误;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错误;丙区域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丁区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盛,覆盖率高,但热带雨林气候区淋溶作用较强且生物分解作用强烈,土壤较为贫瘠,D正确。故选D。
【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占全球比例十分稀少,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迥异于其他类型气候,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长季无法与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农业区的作物种类往往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统十分发达,亦为其一大特色。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24.B 25.D
【分析】考查风沙地貌与生态保护。
24.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相对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故选B。
25.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样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下图为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
(3)简述白银市产业转型可能面临的困境。
(4)请为白银市这一国家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等。
(2)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增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3)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修复和治理周期长;长期受单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思想和理念;缺乏技术人才等。
(4)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政策扶持等。
【详解】(1)开发矿产资源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资源的储量、开采难易程度与水源等。结合材料即可。
(2)影响类问题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有利影响应从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就业、促进工业和和城市化、加速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3)白银市为资源密集型城市,今后应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转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以及人才短缺等方面。
(4)本题解答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或中国陕西能源基地的发展经验,从完善交通、优化产业结构、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发展科技、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考虑。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下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对“穿堂风”的影响。
(2)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3)在下图中绘出背景风较小时夜晚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空气环流方向和近地面等压线走向。
【答案】(1)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增强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2)常绿阔叶林。理由: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树木四季常绿才能“夏遮阳,冬挡风”。
(3)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相关知识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石质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前石质后林木)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从而导致房屋前地面气压降低,屋后气压升高,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气流由屋后向屋前的运动增强,即增强了“穿堂风”。
(2)房屋后的山林既要在夏季遮荫,又需要在冬季挡风,则要求四季常绿,应该为常绿阔叶林。
(3)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林木降温慢,故石质地面垂直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高空气压降低;林地垂直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近地面气流由石质地面流向林地,高空由林地流向石质地面。如图: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尔改错(下图)是长江北源梦玛尔河流域内最大的咸水湖,湖水季节性流出到楚玛尔河。湖水深度呈现东北部深、西南部浅的特点。近年来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形成新的新月形沙丘。
(1)指出多尔改错湖水流出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分析多尔改错是咸水湖的原因。
(3)从上图中找出新形成的新月形沙丘集中分布的位置,从 中选用合适的符号在相应虚线框内画出沙丘,并分析此处新月形沙丘形成的过程。
【答案】(1)夏季。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补给量大。
(2)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湖水季节性流出,排出盐分有限;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3)画在西南部的虚线框内,开口朝东。
形成过程:湖泊萎缩,较浅的西南部湖床大面积出露;在盛行风的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新月形沙丘。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北源梦玛尔河流域内最大的咸水湖多尔改错为背景材料,涉及湖泊的水源补给、湖水盐度、湖岸滩的地貌景观和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多尔改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长江北源附近,该地降水少,湖水主要靠入湖的河水补给,而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入湖水量就多,河流补给湖泊的水量大,因此湖泊面积最大、水位最高的季节是夏季,此时多尔改错湖水水位高出梦玛尔河最多,湖水流出量也最大。
(2)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多尔改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长江北源附近,湖水主要靠周围河水补给,河水汇入,带来大量的盐分;湖水季节性流出到楚玛尔河,只有水位高时才会有湖水流出,排出盐分有限;湖泊地处高原内陆,湖水蒸发强烈,湖水中盐分积累,导致盐度不断升高,形成咸水湖。
(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西南部有河流注入,河水携带的泥沙在入湖口沉积形成湖口三角洲,西南部湖底沉积的泥沙多;近年来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周围部分区域会露出水面,由于湖水深度呈现东北部深、西南部浅,西南部出露的面积较大,西南部裸露出来的湖底泥沙多,在盛行风的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新月形沙丘。该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冷高压东部,加上东西延伸的地形,因此当地盛行偏西风。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开口朝东。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马夸兰位于南非偏远的西北角,中部分布着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是一块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区被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于早地区。仅植物就有3500多种,以多肉植物著称,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该地属于冬雨区,雨量少但极其稳定,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雾天。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水分。右图示意纳马夸兰区域位置。
(1)说出纳马夸兰沿岸水平洋流的流向,并简述该水平洋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沿岸洋流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据材料说明该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条件。
(4)1、2月份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试从气候条件解释其原因。
【答案】(1)向北(西北)或向低纬。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受非洲陆地形状阻挡,(一部分)转向低纬.形成向北的洋流。
(2)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了当地干旱的气候;低纬度地区寒流流经,形成多雾的天气;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渔业资源丰富。
(3)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冬雨稳定)雾天多,为植物成长提供水分;地形复杂多样,垂直地域分异(及非地带性)较显若:纬度跨度较大,有一定的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4)此时正值当地夏季,气温高、蒸发强,而降水又非常少(1、2月雾少);进入休眠状态,生长减缓,减小水分的耗费,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以维持生命。
【分析】本题以纳马夸兰地区地理特征为背景材料,考查洋流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该区域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西侧,因此区域内的洋流应为本格拉寒流,该寒流自南向北流(或由高纬流向低纬)。成因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在流动过程中受非洲陆地形状阻挡,(一部分)转向低纬,形成向北的洋流。
(2)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西侧,因此区域内的沿岸洋流应为本格拉寒流。当本格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加剧了当地干旱的气候;且该地西侧有大西洋暖湿气流,其遇到寒流时,在沿岸的海面上形成多雾天气。东南信风为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走,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带来丰富的营养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3)由材料可知,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偏远的西南角,纬度范围在20°S到32°S,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且纬度跨度较大,有一定的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该地区地形类型多样,生存环境多样,垂直地域分异(及非地带性)较显著,适合多种生物的生存;该地属于冬雨区,雨雨量少但极其稳定,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雾天,因此虽然气候干旱,但是雨量稳定,且雾天多,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有利于植物生长。
(4)1、2月份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当地气温高、蒸发旺盛,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特别干旱,因此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以维持生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蕨类植物高度繁盛时期, 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运城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2023级新高一学生学科素养测试卷地理-远航-A4-教师用卷pdf、2023级新高一学生学科素养测试卷地理-远航-A4-学生用卷pdf、2023级新高一学生学科素养测试卷地理-远航-A4-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