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等七校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重庆市铜梁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我国某市M中学(如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3:30为一天中最短。冬至日这天,M中学的地理实践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中学位于北京(40°N,116°E)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冬至日这天上午九点,M中学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旗杆影子指向( )
A.操场球门A B.篮球场 C.操场球门B D.排球场
【答案】1.C 2.D
【解析】1.北京时间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北京时间13:30,M中学中午12:00,据此可知,M中学在120°E以西,与120°E经度相差1.5*15=22.5°,故M中学为97.5°E;M中学位于我国某市,故可依据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X+23.5°)=35°,求出当地的纬度为北纬31.5°,因此M中学的地理坐标为(97.5°E,31.5°N),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因此M中学位于北京的西南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上题可知,M中学的地理坐标为(97.5°E,31.5°N),M中学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上午北京时间9:00,即当地地方时7:30,太阳大致位于M中学的东南方向,因此旗杆影子应该指向西北方向,根据图示指向标方向,排球场位于旗杆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影长短变化变化规律:(1)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最长,正午时的日影最短。(2)一年中,6月22日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全年最短。12月22日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短。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达全年最短。
如图为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景观及其示意图,这种热水器非顶层用户也可以安装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适合在大中城市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在我国北方使用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纬度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增大 B.随楼层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增大
C.随楼层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 D.随纬度增高,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
4.若太阳能集热器可随时移动,则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做法是( )
A.夏至日,海口(20°N)安装在北面 B.冬至日,北京(40°N)安装在北面
C.春分日,洛杉矶(34°N)安装在北面 D.秋分日,堪培拉(35°S)安装在南面
【答案】3.D 4.A
【分析】3.我国北方随纬度增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集热器与墙面夹角β减小,可使集热器获取更多太阳能,故A错误,D正确。楼层高度不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影响热水器与墙壁的夹角。BC错误。故选D。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所以夏至日时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海口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该安装在北面,A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40°N)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应安装在南方,B错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洛杉矶(34°N)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安装在南面,C错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堪培拉(35°S)正午太阳位于北面,应安装在北面,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方位和直射点位置有关,除极昼极夜区外,当某地位于直射点南(北)方时,正午太阳位于当地北(南)方;当某地位于直射点时,正午太阳位于正上方。
世界奇观“棋盘滩”分布在广西田东县东田山村,“棋盘”分布于河道中,长约210米,宽150米,由一块块整齐的浮出水面的方块岩石组成,石块之间由水沟分隔,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棋盘滩”是由较坚硬的石英砂岩经过长期内外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奇观”。左图为“棋盘滩”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石英砂岩的直接地质作用是右图中的( )
A.① B.③ C.④ D.⑤
6.推断石英砂岩逐渐演化成“棋盘滩”的地理过程是( )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水平挤压一剪切节理一流水侵蚀
B.沉积作用一水平挤压一地壳抬升一剪切节理一流水侵蚀
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水平挤压一剪切节理
D.沉积作用一水平挤压一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剪切节理
【答案】5.C 6.A
【解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地壳抬升,岩层出露;③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所以形成石英砂岩的直接地质作用是④, C正确。①③是形成沉积物的过程,不是形成石英砂岩的直接地质作用,AB错误。⑤为变质作用,D错误。故选C。
6.石英砂岩逐渐演化成“棋盘滩”的地理过程是:首先经沉积作用形成石英砂岩,后石英砂岩被地壳抬升,经过水平挤压,形成许多剪切节理,后经流水侵蚀形成“棋盘滩”景观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某邮轮从丹麦出发开往中国。下图为该邮轮途经各地的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图中甲是某著名海域,完成下面小题。
7.该邮轮沿途分别在英国-意大利-巴基斯坦-越南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季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
D.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
8.图示月份该油轮流经印度洋时(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答案】7.B 8.A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航线依次经过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季雨林,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8.根据图示温度信息可知,此时气温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海域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油轮由亚丁湾向东航行,顺风顺水,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北印度洋海域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为顺时针流向;冬季北印度洋海域盛行东北季风,洋流为逆时针流向。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10.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9.D 10.C
【解析】9.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故选D。
10.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可以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区。
图为某区域图,纬度跨度不超过10度。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谷剖面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该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 B.图中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
C.该地区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该地区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12.下列对图中Q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Q湖最大湖面b出现在七月 B.Q湖湖水的盐度最高季节出现在一月
C.1月份Q湖对甲河源头起到主要补给作用 D.Q湖北部水面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答案】11.A 12.C
【解析】11.乙河谷东侧水深较深,西侧水深较浅,结合图中纬度、山脉等信息可知,乙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河流向东侧侵蚀更强,表明河流向河岸的左岸侵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流向左偏,表明位于南半球,A正确;河谷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B错;区域位于南半球,再结合图中40°纬度、纬度跨度不超过10°以及海陆分布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为地中海气候,天然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控制,CD错。 故选A。
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Q湖虽然位于甲河源头附近,但湖泊蓄水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地夏季蒸发量大,湖泊水位低,难以对河流的源头起到补给作用,A错;该区域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1月为南半球夏季,当地受副高的控制,多晴天,蒸发旺盛,湖泊蓄水量最小,盐度最高。7月为南半球冬季,当地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Q湖蓄水量最大,B错,C对;在同一时期,湖面海拔差异不大,所以可将图中不同时期的湖面的湖岸线看作等高线,北部湖岸线更为密集,南部湖岸线更为稀疏,可推测湖泊北部地势相对较陡,南部地势起伏和缓,湖泊北部的水深更深,深度变化更大,D错。故选C。
【点睛】地球上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意思是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赤道不发生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显著。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14.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
A.从外地运沙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植树种草
【答案】13.D 14.B
【分析】13.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故排除选项A;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故排除选项B;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故排 除选项C;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D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故选项B正确,鸟取沙位于沿海,有丰富的沙源,不需要从外地运沙,A错误,鸟取沙丘的海拔在40米以上,受海浪的影响较小,C错误,植树种草会使沙丘绿化,不利于沙丘的景观,D错误,故选择B。
【点睛】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图1),因盛产珊瑚而得名,水质洁净,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西岸海域适合珊瑚虫生存。珊瑚虫与虫黄藻相互依赖生存(图2),珊瑚海及其洋流为大堡礁珊瑚的正常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珊瑚海水质洁净的原因是( )
A.过往渔船多,产生的水流带走污染 B.周围多河流,注入的洁净淡水多
C.过往船舶少,向海域排放的污染少 D.周围多河流,带走的海域污水多
16.珊瑚海西侧水温高于东侧的原因是( )
①西侧海域水浅,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幅度更大
②东北信风将东侧海域的热水吹往西侧
③西风漂流为东侧海域带来大量水温较低的海水
④东侧海域海水上升,底层冷海水上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珊瑚海洋流对大堡礁自我修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流流经,调节珊瑚海的海水温度 B.洋流带来大量虫黄藻,利于珊瑚生长
C.暖流流经,及时带走了死亡的珊瑚 D.洋流带来大量珊瑚,利于珊瑚群繁衍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15.过往渔船多,产生的污染较多,A错误,C正确; 珊瑚海周围入海河流较少,BD错误。故选C。
16.由材料可知,珊瑚海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东倾斜,西侧海域水浅,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幅度更大,①正确;地处南半球低纬,受东南信风控制,②错误;西风漂流位于中纬度,不会为珊瑚海东侧海域带来大量水温较低的海水,③错误;受东南信风影响,东侧海域海水上升,底层冷海水上泛,水温较低,④正确。故选D。
17.珊瑚海海域应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A错误; 洋流带来大量虫黄藻,利于珊瑚生长,B正确;由材料可知,死亡的珊瑚并没有被海水带走,C错误;洋流不会带来大量珊瑚,D错误。故选B。
【点睛】 珊瑚礁的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珊瑚虫的体内有一种单细胞藻类,叫做虫黄藻。虫黄藻不但提供珊瑚养料,而且还能产生珊瑚生存必须的氧气。虫黄藻还能促进珊瑚骨的形成,加速珊瑚的造礁过程。
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其发育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建造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距今7万年时,该剖面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的原因是( )
A.岩层断裂下陷 B.河流侵蚀 C.向斜槽部凹陷 D.海浪侵蚀
19.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的移动方向是( )
A.持续向海 B.先向海后向陆 C.持续向陆 D.先向陆后向海
20.距今0.8万年时,该剖面处( )
A.以河流侵蚀为主 B.以海浪侵蚀为主 C.以河流沉积为主 D.以海浪沉积为主
【答案】18.B 19.C 20.D
【解析】18.距今7万年时,图中未显示海平面,表明海平面位于该地下游地区,该地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流侵蚀强,下切侵蚀海相沉积物1,导致海相沉积物1部分缺失,B正确。该地是海相沉积遭受外力侵蚀,与岩层下陷以及向斜凹陷等无关,AC错。如果受海浪侵蚀,图中应显示有海平面,D错。故选B。
19.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2,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故选C。
20.距今0.8万年时,海平面位置达到最高,海相沉积物2相对于距今0.9万年继续增多,表明该剖面处以海浪沉积为主,海浪继续携带泥沙沉积,D正确,C错。剖面处若以河流侵蚀或者海浪侵蚀为主,不会导致图中海相沉积物2继续增多,AB错。故选D。
【点睛】在高中地理中,常以河口三角洲区域的堆积物等去考查海进海退现象,因为这里受入海径流流水作用和海水作用双重作用影响。河流入海口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以下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自然原因:(1)内力作用: 陆地和海洋的上升或下沉 ;(2)外力作用: 河流作用(侵蚀和堆积)、海水作用(侵蚀和堆积)。 2、人为原因:(1)围海造陆;(2)上游修大坝或者改变植被状况等。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析】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特点: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2)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3)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水侵蚀为主。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西侧受海水侵蚀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海岸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差异主要从侵蚀外力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沙坝西侧直临楚科奇海,直面海洋,海面宽阔,海水的流动性强,受海浪以及潮汐的影响大,所以沙坝西侧主要受海水侵蚀。而沙坝东侧靠近陆地,有多条河流注入,沙坝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而沙坝东侧的河流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动,沙坝走向与河流流向基本垂直,所以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较强。
(2)根据材料可知,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且沙坝原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所包围。由此可以推测,在北半球夏季,气温升高,海冰融化,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沙坝西侧主要受海水侵蚀,由于海冰融化,海冰对沙坝的保护作用减弱,沙坝西侧受海水侵蚀较强。同时,北半球夏季,区域降水偏多,陆地冰雪融量大,沙坝东侧河流径流量较大,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且北半球夏季,冻土层易融化,土层松软,易被外力所侵蚀,所以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是北半球夏季。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形成于1亿多年前。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面积达660万平方千米,厚度3000米,向南覆盖到48°N的广大欧洲地区,古冰川作用显著。距今12000-8000年时,冰川消退,波罗的海形成。现今,半岛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凉冷湿润,但自然环境的区内差异较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位置和地形。
(1)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西两侧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及原因。
(2)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的自然原因。
(3)从冰川作用的角度,推测第四纪以来波罗的海的形成过程。
【答案】(1)西侧年降水总量较东侧丰富。半岛西临大西洋,沿岸有暖流流经,水汽较丰富;地处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或:东侧年降水总量较西侧少。半岛东侧离大西洋较远,受暖流影响较小,获得水汽较少;地处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降水)
(2)东南坡较西北坡纬度低,热量足;为阳坡,光照强;地势较西北坡缓,土层较厚。
(3)第四纪时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冰川消退,低地(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形成海洋。
【分析】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森林覆盖率高低的原因、波罗的海形成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取和应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读图看图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差异:西侧年降水总量较东侧丰富。降水总量原因的分析要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雨等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东坡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读图,西侧临近大西洋,水汽充足,且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使西坡降水多于东坡,而东坡受暖流影响小,降水总量小。
(2)森林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和深厚肥沃的土层。读图,可知东南坡较西北坡纬度低,热量足,利于森林生长;读图可知西北侧海拔较东南侧高,可推知东南侧地势较西北坡缓,发育土层较厚,利于林木生长。
(3)根据材料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面积达660万平方千米,厚度3000米,向南覆盖到48°N的广大欧洲地区“可推知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发源地,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根据材料”距今12000-8000年时,冰川消退“推知随着气温回升,冰川消退,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到低地中,形成海洋,波罗的海形成。
28,重庆市铜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8,重庆市铜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3页。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3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等七校高二上学期第十四周(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等七校高二上学期第十四周(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