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月28日,陈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1.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大约是5点多钟 B.再过25天左右就到冬至日了
C.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 D.北京寒冷是因为昼长太短了
2.李老师到达悉尼后,给张老师发微信说,刚才飞机快要着陆时非常颠簸,吓惨了。颠簸的原因可能是( )
A.大雾天气,机长操作失误 B.飞机没有收到降落信号指挥
C.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太强 D.气流垂直对流运动非常剧烈
【答案】1.B 2.D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为北半球的11月份,此时北半球正值冬季,此时北京是昼短夜长的,日出时间是晚于6:00的,A错误;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太阳直射点是处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的,再过25天太阳直射点是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我国标准时间即东八区的北京时间,C错误;北京有点冷不仅仅是因为白天时间太短,此时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小、冬季风的影响等也是重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B。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快要着陆时进入了对流层中,由于对流层的大气对流运动比较剧烈,飞机在飞行时遇到对流的气流会产生颠簸,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对流层的大气运动以对流为主,平流层的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3.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7月最为盛行 B.甲为西北季风,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C.乙风1月最为盛行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4.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3.D 4.D
【解析】3.由图可知,甲为西北季风,应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变为西北季风;该季风在1月最盛行。乙为东南季风,在北半球的夏季,印度为低压,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左偏转,便形成了东南季风;因此乙风在7月最为盛行;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由上一小题可知,甲风1月最为盛行,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此时苔原地带驯鹿应向南迁徙,新疆草原为枯草季节,阿尔卑斯山此季节积雪多,但雪线不随季节变化,亚洲高压势力强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印度洋的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不同,具体的成因是:(1)冬季:东北季风+西北季风①形成:在北半球的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②偏转:东北季风形成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变为西北季风。(2)夏季:东南季风+西南季风①形成:在北半球的夏季,印度为低压,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左偏转,便形成了东南季风;②偏转:东南信风形成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的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南部、欧洲东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欧洲南部、欧洲北部、阿尔卑斯山区
C.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D.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答案】5.D 6.C
【解析】5.欧洲的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均匀,图②中夏季流量明显大,是因有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图③中春季流量大,是因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大;而图①中冬季流量大,是因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图④中流量变化较小,是因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综上分析, D 选项符合题意,ABC 错误。故选D 。
6.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有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河流特征,分布在欧洲南部;②为冰雪融水补给,可能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区;③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其他月份径流量小,最可能位于欧洲北部;④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选 C 。
【点睛】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1、雨水补给: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3、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5、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④指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形成于( )
A.火山喷出物质的持续堆积作用 B.板块边界碰撞挤压作用
C.背斜顶部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 D.上覆岩层差别侵蚀作用
8.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 )
A.两侧岩性差异 B.岩层断裂分割 C.岩浆侵入隔断 D.岩层褶皱变形
【答案】7.D 8.B 9.C
【解析】7.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为石灰岩,不是火山喷出物,A错;从图中看山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易侵蚀,由于上覆岩层砂砾岩易被侵蚀,石灰岩相对难以侵蚀,差别性侵蚀作用形成,与板块边界碰撞挤压无关,BC错、D正确。故选D。
8.从图中看,①花岗岩和④断层都穿过了②③,可判断出①④形成晚于②③;②是石灰岩、③是砂砾岩,两者都是沉积岩,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因此②形成早于③;可判断出最先形成的是②,B正确、ACD错。故选B。
9.从图中看,花岗岩将图示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花岗岩为不透水层,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隔断,C正确;与两侧岩性、断层和褶皱无关,ABD错。故选C。
【点睛】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层新老关系: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
纳米比亚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位于该国斯瓦科普蒙德市郊的中国航天测控站是我国在南半球最早建立的地面卫星测控站。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纳米比亚( )
A.位于非洲大陆西南部,地势低平 B.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制造业发达
C.受沿岸洋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D.热带草原广布,乳畜业商品率高
11.在斯瓦科普蒙德市郊建立航天测控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晴天多,大气能见度好 B.地广人稀,观测干扰少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式多样 D.距离城市近,服务设施配套好
【答案】10.C 11.A
【解析】10.纳米比亚位于非洲大陆西南部,非洲是高原大陆,地势并不低平,A错误;非洲出口初级农矿畜产品,制造业不发达,B错误;沿岸有上升流,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热带草原广布,畜牧业粗放为主,乳畜业商品率低,D错误;故选C。
11.观测星空有利条件主要结合当地自然及人为条件进行分析,题目问的是自然条件,斯瓦科普蒙德市郊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能见度好,有利于航天观测,A正确;而地广人稀,交通方式多样,距城市远属于人为条件,BCD 错误。故选A。
【点睛】天文 观测站的选址: (1) 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 (2)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3)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 (4)远离城市,人为光源影响少; (5)纬度高,星空起落变化小;纬度低,观测天空范围广;此外,还应考虑地质结构等。
索科特拉岛是印度洋西部一群岛的主岛,该岛与大陆板块已经隔绝了约1800万年,岛上终年降水稀少,岛上居民主要从事捕鱼、采珠和小规模农业。下图示意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及洋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洋流( )
①属寒流,对索科特拉岛起降温减湿作用
②属暖流,对索科特拉岛起增温增湿作用
③为向岸流,使海域海平面上升
④为离岸流,导致底层海水上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岛上居民出海捕鱼旺季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C 13.B
【解析】12.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对于该地来说,属于离岸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表层海水降温,属于寒流,对岛屿起到降温减湿作用,①④正确,②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海洋微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汇集,因此夏季是岛上居民出海捕鱼的旺季,B正确。其他季节没有西南风,或者西南风较弱,该地鱼类较少,不是出海捕鱼的旺季,ACD错误。故选B。
【点睛】索马里洋流,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是唯一具有季节性的洋流。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甲乙丙丁中的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四座山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1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B.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移动
C.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
D.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
【答案】14.B 15.B 16.D
【分析】本题以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山地自然带丰富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4.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乙垂直带谱最多,说明纬度最低,B符合题意。故选 B 。
15.读图可知,自①至③,地壳运动导致山地隆起,山地阻挡了水汽的深入,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更加干旱,从而导致背风坡景观类型由森林过渡到草地,再逐步过渡到荒漠,因此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壳运动,而非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山地隆起), B 正确, D 错;图中大气环流以及海陆位置并未发生变化, AC 错。故选 B 。
16.雪线是常年积雪的最下界线,气温升高,雪线升高,随着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 D 正确。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比原来气温升高, A 错误。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北方气温将升高,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移动, B 错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不可能增大, C 错误。故选择D 。
【点睛】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几点注意: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新西兰北岛不同,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其中库克山海拔3764米,为新西兰最高峰。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发育,在峡湾峭壁上,大小瀑布叮咚或者轰鸣,汇成动听的天然交响乐。下图为新西兰地理事物简图。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析新西兰南岛山脉形成的原因。
(2)与北岛相比,分析新西兰南岛冰川广布的主要原因。
(3)推测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布区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新西兰南岛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岩层受到挤压隆起形成高耸的褶皱山脉。
(2)纬度偏高,山地多而海拔高,高山顶部气温低;山脉西坡为印度洋吹来的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积雪深厚,冰川面积大。
(3)位置:西南部沿海板块交界处。理由: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地形破碎;西南部山地降水丰富,冰川发育,许多山谷受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形成峡湾。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为区域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侧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注意设问“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新西兰南岛隆起抬升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
(2)与北岛相比,新西兰南岛纬度更高,气温更低,且海拔较高,同时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降雪量更大,积雪冰川累积多,故和北岛相比,新西兰南岛冰川更为广布。
(3)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板块交界处,原因分析如下:西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地质历史上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明显,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冰川发育,许多山谷受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地形破碎,易受海浪侵蚀和流水侵蚀;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地,形成峡湾地貌;综上,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沿海板块交界处。
【点睛】峡湾地貌的成因:(挪威西海岸、南美洲南部西海岸、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加拿大西海岸)该地地质历史上曾被冰川覆盖,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消退;U型谷下端为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冷干燥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高纬冰雪覆盖的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深厚的云层和强降水,但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越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称为大湖效应。北美五大湖水域面积广,水体储量大,垂直温差显著,湖泊降雪效应强。下图为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1996年11月9日至14日降雪量分布。
(1)简述图示区域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
(2)推测地形因素对图示区域低温的影响_____。
(3)观测发现冬季强风条件下该地区只能产生弱降雪,试分析原因_____。
【答案】(1)降雪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降雪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查尔顿附近降雪量最大,向四周递减。
(2)北部地势低缓,湖面广阔,利于冷空南下;南部地势较高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冷空气滞留时间长。
(3)风速大缩短风在湖面驻留的时间,热量补充少,垂直温差小;风速大水汽补充少,云层薄;风速大,降雪带推移速度快,降雪时间短。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五大湖地区简图及局部降雪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降雪量分布特征、气温的影响因素、降雪的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及调用温度、降水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的能力。
【详解】(1)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总分的方式回答,首先总体上表现为分布不均衡;再由等值线的走向可以看出,等值线呈现为东北西南走向,说明降雪带呈东北西南走向;还需描述图中的特殊地区,查尔顿地区等值线为闭合的高值中心,说明该地附近降雪量最大,由此向四周递减。
(2)首先由该地区为湖泊南岸,可以得出北部为湖面地势较低,南部为湖岸,地势较高,且背靠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地势低缓,湖面广阔,利于冷空气南下;南部地势较高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从而导致冷空气滞留时间长,造成低温。
(3)由大湖效应的形成可以看出,冷空气经过湖面时,经历了增温增湿的过程,风速大缩短风在湖面驻留的时间,从而导致增温时间短,热量补充少,造成垂直温差小;风速大同时造成增湿时间也短,水汽补充少,云层薄;由此造成到达南岸的暖湿气流强度弱,再加上风速大,暖湿气流运动快,造成降雪带推移速度快,降雪时间短。所以造成弱降雪。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高纬度地区关注越来越多。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勒拿沙(下图左)发源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干流西侧是广阔的高原,东侧是雄伟的山地,河流最终注入北冰洋,全长44400公里,水量略少于我国的长江,但近年来其年径流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年内分配更加均匀。研究表明,气温、降水、冻土对勒拿河径流重均有影响。下图右为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
(1)简述勒拿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2)概括勒拿河流域冬季气候特点并推测近年来勒拿河冬季径流量变化。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勒拿河7月径流量低于6月的主要原因。
【答案】(1)①气温低,河流冰封期长;②流域内地形起伏大;③径流季节变化大;④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少,运输需求少。
(2)特点:冬季严寒;冬季气候干燥,降水少,以降雪为主;变化: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冻土消融,冬季径流量增加。
(3)6月份气温回升至0℃以上,流域内积雪迅速融化,通过地表、地下径流汇入河流,径流量较大。7月无积雪,融水补给减少;7月气温较高,流域内蒸发量较大,汇入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流量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勒拿河的航运价值与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考查对知识的调用和运用能力考查。
【详解】(1)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河流冰封期长;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流速变化大;区域降水变化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少,运输需求少。
(2)气候特点: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冬季气候干燥,降水少,以降雪为主;径流量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冻土消融,冬季径流量增加。
(3)读图二可以看出,6月,降水量明显增加,温度也迅速回升至0度以上, 流域内的积雪迅速融化,汇入河流,河流径流量迅速变大。河流流量6月初达到最大;6月后积雪融化殆尽,流量快速下降,到了7月,降水量开始下降,河流补给水源进一 步减少,但此时段气温仍然较高,蒸发量较大,汇入地表、地下的径流量减少,河流经 流量迅速下降。
【点睛】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等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等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