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开展合作,力图在火星上建造一个火星基地。科学家们计划在几十年内建造出一座人类宜居、可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但很多人认为这个计划很难实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属于河外星系
    C.临近小行星带 D.属于远日行星
    2.很多人认为该计划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火星(   )
    ①液态水短缺②温度过高③氧气不足④无大气层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1.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误。火星属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火星临近小行星带,C正确。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包括火星,D错误。故选C。
    2.火星距离太阳较远,火星表面温度较低,因此水无法以液态形式存在,不适合人类居住,①正确,②错误。火星上以二氧化碳为主,氧气不足以满足人类生存需求,③正确;火星有大气层,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④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1、 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近年来,浙江省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校园+光伏”应用场景,塑造“双碳”时代新能源应用场景新标杆。下图为某校的屋顶光伏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校园光伏发电的优势主要有(   )
    ①太阳能清洁、可再生
    ②太阳能发电稳定,能量集中,受天气影响小
    ③学校用电量稳定,且拥有较广阔的屋顶,可利用空间大
    ④可强化学生建设绿色低碳环保校园的意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下列能源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潮汐能 B.核能 C.地热能 D.石油

    【答案】3.B    4.D

    【解析】3.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可再生且清洁,①正确;太阳能发电受天气状况影响大,不稳定,②错误;学校用电量稳定,且拥有较广阔的屋顶,可利用空间大,③正确;光伏发电可增强低碳环保的理念,强化学生建设绿色低碳环保校园的意识,④正确,故选B。
    4.潮汐能通过潮水涨落生产的能量发电,潮汐主要与太阳、月球运动有关,A错误;核能是原子裂变而产生,B错误;地热能由地球内部产生,C错误;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是太阳通过核聚变向外放射的能量,是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主要动力,对地球至关重要。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图中所示地层中,最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层①形成于新生代 B.地层②所属的年代是主要的成煤期
    C.地层④所属的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安第斯山脉形成于地层⑤所属的时期

    【答案】5.D    6.B

    【解析】5.根据地层上新下老的层序规律,图中②、③、④、⑤四组地层中,位于④下方的⑤最早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地层①中含有恐龙化石,说明其形成于中生代,A错误;地层②中含有裸子植物化石煤层,而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为中生代,故地层②所属的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B正确;地层④中含有三叶虫化石,故所属地层为古生代,该时期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错误;由上题可知,地层⑤早于地层④(古生代),而安第斯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剖面图新老关系中一般遵循两个规律:层序律(连续地层上新下老)和切割律(被切割的地质体形成更早)。
    科拉超深井是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地下科研钻探工程,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至今在科拉半岛上还保留着这项工程的旧址(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钻孔达到的深度(   )
    A.已经穿透莫霍界面 B.一定位于岩石圈
    C.地震波速发生突变 D.即将到达软流层
    8.在科拉半岛上向地球内部的深度结孔,其主要目的是(   )
    A.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成分 B.释放地球内能,避免地震发生
    C.引出地下岩浆,避免火山喷发 D.寻找和开发地下矿产

    【答案】7.B    8.A

    【解析】7.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5-10千米。科拉超深井深度仅12.263千米,该井位于陆地,当地地壳厚度应远大于12千米,因此钻孔达到的深度没有穿透地壳的下界面——莫霍界面,A错误;由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而此钻孔达到的深度仅12千米多,因此一定位于岩石圈,B正确;地震波速只会在一级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发生突变,而此钻孔达到的深度没有到达这两个界面,C错误;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之下,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因此此深井最深处离软流层还很远,D错误。故选B。
    8.在科拉半岛上向地球内部的深度结孔,获得到达之处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成分,A符合题意;该深井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不能大量释放地球内能,更不能避免地震发生,排除B;该深井最深处离岩浆发源地——软流层还很远,不可能引出地下岩浆,更不可能避免火山喷发,排除C;该深井涉及的范围较小,对寻找和开发地下矿产意义不大,排除D。故选A。
    【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该层气温垂直分布是①,总体下冷上热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C左右
    10.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CO2气体 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答案】9.C    10.C

    【解析】9.图示大气层为平流层,没有电离层,电离层在高层大气,A错误;平流层上热下冷,天气晴朗,对流不旺盛,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错误;根据图中大气层高度分析,该大气层处在12千米—50千米之间,主要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③④曲线不符合;受臭氧层浓度影响,所以平流层上部升温快,下部升温慢,①曲线符合,C正确;根据图中图像,平流层顶部与底部的气温在-50℃到0℃,相差约50℃,D错误。故选C。
    10.读图可知,该大气层高度为12~50km,故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该层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日照金山”是指在阳光很弱,太阳高度较低的时候,山体呈现金黄色的壮观景象,多出现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日照金山”形成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属于长波辐射的是(   )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④⑥

    【答案】11.C    12.D

    【解析】11.分析材料可知,“日照金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所致。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④表示大气逆辐射。故选C。
    1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因此,①②③属短波辐射;⑤为地面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因此⑤为短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⑥为地面辐射,因此④⑥为长波辐射。故选D。
    【点睛】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向外辐射的波长与其温度成反比,一般温度愈高其最强辐射的波长愈短,温度愈低辐射的波长愈长。这个短波辐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太阳辐射能量的绝大部分在0.15到4微米波段之间,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475微米;地面辐射能主要集中在4到8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对流层中大气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3到12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的波长要长得多,故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的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寒冷的冬季里,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早上起来时往往会发现窗户玻璃上结满了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下图)。神奇的冰窗花纯洁高雅,充满了诗情画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易形成冰窗花的有利天气条件及窗花的位置是(   )
    A.阴天的窗外 B.阴天的窗内 C.晴朗的窗内 D.晴朗的窗外
    14.冰窗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 B.②强 C.③弱 D.④弱

    【答案】13.C    14.D

    【解析】13.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天的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水汽与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接触,造成水汽凝结在玻璃上;晴朗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气温低造成玻璃温度低,室内玻璃上易形成窗花。故选C。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窗花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冰窗花。读图可知,①是大气反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冰窗花与①②③没有直接关联性。故选D。
    【点睛】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玻璃表面温度低,容易造成室内温暖的空气遇冷形成冰窗花。
    下图为莱芜雪野湖沿湖区域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处右侧彩旗随风飘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观测时为夜晚 B.②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C.①处为湖风,观测时为夜晚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16.对①、③两处风力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风力大,因为①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B.①处风力大,因为①处摩擦力小
    C.③处风力大,因为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D.③处风力大,因为③处摩擦力小

    【答案】15.D    16.D

    【解析】15.读图根据彩旗随风飘扬的方向,判断出风是由湖面吹向陆地,吹湖风。应为白天,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可能为阴雨天气;而湖面增温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可能为晴天。D正确。故选D。
    16.①③是同一地点的近地面和高空的风,①是近地面的风,会受到地面和空气之间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间的摩擦力的影响,而③是高空的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③处风力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18.对于台北的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向发生明显变化 B.风速明显减小
    C.无法判断风向的变化 D.风速基本没有变化

    【答案】17.D    18.B

    【解析】17.据图可知,在6日14时,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在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30-45度,最终吹东南风;在7日02时,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南,在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30-45度,最终吹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结合等压线可以判断出,台北风向都是东北风,没有变化,AC错误;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可知,等压线变得比较稀疏,风速变小,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风向的判断主要分三步骤,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二步判断南北半球,第三步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度。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
    A.②环节加强 B.④环节减小
    C.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D.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
    20.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9.C    20.C

    【解析】19.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的⑤环节即地表径流环节的季节变化变大,C对。②环节是大气降水,受其影响小,可能减弱,A错。不影响④环节即海水蒸发量的大小,B错。③环节为植物蒸腾环节,季节变化变大,D错。故选C。
    20.首先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故ABD说法正确,C说法不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人们用温度、盐度和密度来表示海水的物理性质。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21.图中的三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以上都不对
    22.影响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海水运动 C.太阳辐射 D.大气运动

    【答案】21.B    22.C

    【解析】21.两极地区水温低,表层海水的密度较大,曲线①是海水密度分布规律;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曲线②是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由较低纬向较高纬递减,曲线③是海水温度分布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由上题分析可知,曲线③是海水温度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C正确;与海陆分布、海水运动以及大气运动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在副热带海域,因为副热带海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全球盐度最高的海域为红海。
    下图表示我国某港口2021年11月11日(农历初七)的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B.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
    C.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一次大潮,一次小潮
    D.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24.具备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以下进港时间最合理的是(   )
    A.3时 B.5时 C.10时 D.18时

    【答案】23.B    24.A

    【解析】23.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为潮,夜间的称为汐,总称“潮汐”,所以并不是海水简单的上升和下降,A错误;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的形状会使钱塘江大潮时水位增高,所以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状有关,B正确;一月内,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大潮,两次小潮,C错误;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D错误。故选B。
    24.一般情况下,船舶都会选择涨大潮时,进港停泊作业,可以增加助航的力度。结合表格中判断,3时潮高的水位较高,且3时到4时潮高继续升高,有利于最大吨位船舶进港作业,A正确;5时以后潮高下降,不利于进港作业,B错误;10时潮高水位最低,不利于大吨位船舶进港作业,C错误;18时以后潮高下降,不利于进港作业,D错误。故选A。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26.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一东南向 D.东北一西南向

    【答案】25.B    26.C

    【解析】25.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由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故选B。
    26.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型,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的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故选C。
    【点睛】】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煎来煎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8.图中山地的走向大致为(       )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27.C    28.D

    【解析】27.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大部分地区在500米以下,所以地形主要以丘陵、平原为主,①正确,③错;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和数值可以判断地势为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②正确,④错。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C。
    28.将图中几处山顶连线即为山地的走向,故图中山地的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为陡崖;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等高线呈闭合圈状,等高线的数值中心低,四周高为盆地。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30.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答案】29.D    30.C

    【解析】29.从图示三种植物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热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雨林,所以形态差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地形平坦,无法通过骆驼刺体现出来,A错误。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贫瘠,B错误。沙漠地区,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C正确。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水源短缺,D错误。故选C。
    【点睛】骆驼刺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 余天,结荚果,总状呈花序,根系 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新疆各地均有分布。骆驼刺有花 内和花外两种蜜腺,花外蜜腺泌汁凝成糖粒,称为刺糖,群产量可达30—40公斤。骆驼刺是骆驼的牧草,所以又称骆驼草 ,是一种矮矮的地表植物。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宠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根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二、综合题
    31.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判断①②两支洋流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图示海域可能存在一大型渔场,用⊗标出,并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4)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分析原因。
    【答案】(1)①是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②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
    (2)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3)如图所示。

    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
    (4)A路线是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分析】题目通过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环境影响等问题的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①是从高纬水温低的海域流向低纬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为寒流。②是从低纬水温高的海域流向高纬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为暖流。
    (2)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3)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扰动强,营养物质多,浮游生物多往往形成渔场,图示区域主要是北美洲大陆东岸的纽芬兰游渔场;是东格凌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成为世界著名大渔场。标注在③①交汇处。
    (4)A路线是逆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而行,是逆洋流航行,逆风逆水,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东北信风带和北赤道暖流而行,顺洋流航行,顺风顺水,速度较快。
    【点睛】
    3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
    (2)分析乙地貌的主要特点____。
    (3)指出甲乙两地共同的地貌景观特征及甲乙两处地貌的分布有何不同?
    【答案】(1)     河口三角洲     冲 (洪)积扇     ①     ②
    (2)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其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3)外观呈扇形(三角形),比较平坦; 甲形成于河口地区,乙形成于河流出山口。

    【分析】该大题以河流地貌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的判断及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甲呈现多条河道,为三角形状,为河口三角洲;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为冲(洪)积扇。由地貌特征可得,在丙图中,河口三角洲分布在入海口①处,而冲积扇分布在出山口②处。
    (2)乙为冲(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离开山谷后,河道突然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开始堆积,并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其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3)甲乙地貌均为河流河流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形成的堆积地貌,外观呈扇形,地势比较平坦。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口地区,而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6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等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等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