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私立青岛海山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1.与下面描述的特征相符的文化遗存是(   距今约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距今约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仰韶文化遗址,其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A项正确;大汶口文化位于黄河下游一带,排除B项;龙山文化出土了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排除C项;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排除A项。故选A项。2.陶寺遗址发掘的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这种规格的墓葬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这说明本时期(   A.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 B.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C.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 D.生产分工日趋精密细致【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这种规格的墓葬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信息可知,陶寺遗址中规格高、随葬品丰富的大墓数量很少,大多数墓葬内无随葬品,这说明此时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这种墓葬随葬品的种类,并未体现其手工技术水平,排除B项;社会化分工是指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社会分工,体现的是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和专业化,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社会化分工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的生产分工发展情况,题干材料无法说明生产分工日趋精密细致,排除D项。故选A项。3.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排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最重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祠堂供奉祖先体现了对血缘宗族关系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因此B选项正确;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A选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涉及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继承,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礼乐制度规范的是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故选B4.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反映了分封制(   A.使亲贵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C.构架了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看出,分封的诸侯都是周天子本族的子弟,这反映出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原则是宗法血缘关系,故D正确;同等的权利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并不是强调分封制的影响,故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当时没有垂直管理地方,排除C5.公元前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秋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   A.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 B.霸主有尊王的义务C.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 D.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认为诸夏各国是同胞之邦,于是援助燕国攻打山戎,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攘夷而不是尊王,排除B项;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开始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6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   A.社会动荡不安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郡县制已确立 D.蕴含着统一的因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在夷狄的冲击下,华夏各政治势力走向联合,使得中国的雏形出现,意味着春秋时期已经蕴含了统一的因素,D正确;A是春秋时期的社会表象,不是材料主旨,排除;题干涉及的是诸夏的联合,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7.如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   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 A.秦国奠定霸业 B.始皇个人品行 C.秦朝速亡原因 D.秦国制度创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的法律郡县制”“秦的创制立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秦国制度创新,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国创立的新制度,没有强调秦国奠定霸业,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涉及了秦的法律、政治制度和创制的立法,没有涉及秦始皇的个人品行,排除B项;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材料内容没有分析秦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8.汉武帝在位期间,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大规模开疆拓土,汉朝国威远扬。下列与反击匈奴的拓疆举措无直接关联的是(   A.任用卫青、霍去病开展三次反击战 B.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C.颁布推恩令分解削弱诸侯势力 D.召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并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C正确;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打败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开展三次反击战,最终打败了匈奴,使匈奴再也不敢南下而牧马,A与题意不符;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为巩固收复的失地并在河西走廊先后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进行管理,史称河西四郡B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各国攻打匈奴,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D与题意不符。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这一做法(   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 B.开创了科举考试的先河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 D.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答案】C【解析】汉武帝采取考试方式选拔五经博士所教弟子员,合格者授予官职,这种方式不同于当时的察举制,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C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科举制开创于隋朝,排除B;门第观念在魏晋时期较为盛行,排除D10.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控制地方 B.削弱了诸侯的势力C.有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朝时期中外朝的情况,中朝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外朝则由丞相及以下官员组成,由此可见,相权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故选C;中外朝制度与控制地方无关,故排除A;中外朝制度与诸侯势力无关,故排除B;中外朝制度与西汉灭亡无关,故排除D11.东汉时期,察举制依赖乡里清议,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朝廷政府委任,将评议权收归中央。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 B.以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C.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 D.起初意在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至曹魏时,察举制从依赖本乡名士转为依赖朝政政府,可见选官权收归至中央,意在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东汉时期与曹魏时期选官制度的差别,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门第,以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门阀,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题中,唐高宗时宰相资历门槛更低、数量更多,这是弱化相权、强化君权的反映。13.右表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官员月俸表(单位:贯)。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品级京官职官京官月俸外官职官外官月俸从三品御史大夫60刺史80从四品国子司业30别驾55从五品郎中25长史50从六品侍御史25县令40从七品服中侍御史20录事参军40从八品拾遗12博士15从九品诸总监主簿1.917县尉20 A.外官月俸较之以前增多 B.地方势力有所膨胀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 D.政府调整行政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右表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官员月俸表(单位:贯)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表格内容发生在安史之乱(755763年)之后,外官的月俸要比京官多,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方势力做大甚至与中央分庭抗礼,朝廷已经无力很好地控制地方,B项正确;在题干表格内容中仅是述及了唐代宗大历十二年这一时间节点的外官的月俸,并没有述及之前月俸数量,无法进行对比,排除A项;月俸数量的对比说明中央控制地方的力度有所减弱,这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深而不是缓和,排除C项;题干表格内容涉及的是京官俸禄与外官俸禄,既不涉及中央行政体制,也未涉及地方行政体制,调整行政体制与题干表格的内容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 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唐诗中的科技内容情况,这说明唐朝科技的发展渗透到诗歌之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故A正确;统治者的重视、科技体系化和理论化、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CD15.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  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等信息可得出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主张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要求,孔子追求西周的等级制度,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以稳定社会秩序。2)变化,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等信息可得出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极大发展,逐渐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因此这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而进行变法,法家思想适应了这时期各国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也为当时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因而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17.如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林小标等《两汉候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答案】(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解析】(1)特征:据图1中信息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种,但通过图例对比发现以功臣侯为主。成因:结合所学可从楚汉战争时,刘邦为合力击败项羽,陆续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据所学可知。刘邦建汉后为巩固刘姓天下,又陆续分封同姓子侄为王。2)据图1中信息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种,但通过图例对比发现以功臣侯为主。据图2中信息可知,汉景帝晚期到汉武帝晚期侯国类型中功臣侯数量明显减少,而归义侯也明显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此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3)据图3信息可知,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但外戚侯和恩泽侯相比以前增加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晚期到汉哀帝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发生了变化,选官标准不再是品德、才能,已经重视出身门第的现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概括材料中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答案】特点:范围广遍及欧、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长安为中心;既有陆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陆路发达;对外交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设置了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解释: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国力强盛;农耕文明繁荣,文化、技术领先;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唐朝的繁荣,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提升唐朝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解析】根据图示中的交通路线可以看出唐代对外联系的范围广,遍及欧、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长安为中心;既有陆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陆路发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对外交往的内容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设置了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主要和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耕文明繁荣、文化技术领先、统治政策开明、海路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有关。 三、论述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物主要事迹秦始皇(前259—前210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曹操(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北魏孝文帝(467499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针对上述材料的整体或者局部来拟定)。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简洁合理,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说明:请参照如下格式进行回答:话题:……说明:……总结:……【答案】示例:话题:统治阶层致力于国家统一。说明:战国末期,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三国时期,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唯才是举,统一北方,奠定国家再次统一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总之,统治者阶层顺应历史潮流,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历史贡献。 【解析】表中内容可以看出,这些英雄人物都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于是可以从国家统一这个话题开始,如统治阶层致力于国家统一,然后联系表格中所列举的史实进行说明即可。如话题:统治阶层致力于国家统一。说明:战国末期,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三国时期,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唯才是举,统一北方,奠定国家再次统一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整顿吏治,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总之,统治者阶层顺应历史潮流,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关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