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C
【详解】A、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正确;
B、性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B正确;
C、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C错误;
D、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C。
2.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文: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即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所以黄色纯合致死,短尾纯合子致死,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因此亲本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它能产生YD、Yd、yD、yd四种正常配子,A正确;
B、已知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所以YyDd相互交配产生的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YYDD、YYDd、YyDD、YYdd、yyDD,共5种,B错误;
C、因为YY或DD都导致胚胎致死,所以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YyDd一种,C正确;
D、F1中的灰色短尾的基因型为yyDd(yyDD胚胎致死),它们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有yyDD、yyDd、yydd,比例为1:2:1,其中yyDD胚胎致死,所以只有yyDd、yydd两种,其中灰色短尾鼠(yyDd)占2/3,D正确。
故选B。
【点睛】
3.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哪个细胞所对应时期的变化特点是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B选项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B正确。
故选B。
【点睛】
4.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乙为该动物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中染色体的相对含量出现三次加倍的原因不同
B.图乙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阶段是1~5、8~13
C.该动物为雌性,图甲C细胞不可能源自B细胞
D.图甲A、C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于图乙中11~13阶段、6~7阶段
【答案】C
【分析】1、分析甲图:图中A细胞着丝点(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分析乙图: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
【详解】A、图乙中6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发生着丝粒分裂,图乙中8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发生受精作用,图乙中11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发生着丝粒分裂,三次加倍原因不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1~5,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图乙,8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发生受精作用,之后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即8~13区间,B正确;
C、由于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所以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动物为雌性,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和颜色可判断,C细胞可能源自B细胞,C错误;
D、甲图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图乙中11~13阶段中;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6~7阶段,D正确。
故选C。
5.截止到2000年3月,果蝇基因组1.3万多个基因的测序工作基本完成。如图是科学家们研究证实的果蝇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黄身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白眼基因与紫眼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示基因可同时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D.减数分裂Ⅱ后期图中所示基因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答案】D
【分析】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黄身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白眼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图中为非同源染色体,图中基因在有丝分裂分裂后期,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图中为非同源染色体,图示基因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D。
【点睛】
6.某家族患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1),然后对Ⅰ1、Ⅱ2、Ⅱ3、Ⅲ2的这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 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条带③代表乙病的致病基因
C.对Ⅲ1的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所得的条带应该是①和③
D.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Ⅰ4与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答案】B
【分析】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
第一、确定是否为Y连锁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第二、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
第三、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①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X显性遗传。②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X隐性遗传;④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Ⅰ3和Ⅰ4均不患甲病,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3,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题意"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若乙病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母病子必病",而该家系中Ⅱ1患病,Ⅱ2未患病,由此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
B、Ⅱ2不患甲病而Ⅱ3患甲病,因此电泳带谱中,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中Ⅱ2、Ⅱ3和Ⅲ2均不患乙病,因此条带③代表乙病的显性致病基因,B正确;
C、由图可知,两病皆患的Ⅰ1的带谱含有的条带为①和③,Ⅲ1的带谱应是②③或①②③,C错误;
D、就甲病而言,Ⅰ4、Ⅱ1均未患甲病,但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为杂合子;就乙病而言,Ⅰ4的儿子Ⅱ2未患病,则Ⅰ4为杂合子,Ⅱ1的母亲Ⅰ2正常,则Ⅱ1为杂合子,因此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Ⅰ4与Ⅱ1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概率为1,D错误。
故选B。
7.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答案】D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
B、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
故选D。
8.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
C.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
D.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则n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答案】D
【分析】1、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碱基(A/T/C/G)。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3、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2n-1)×m。
【详解】A、由于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数量关系是A1=T2、T1=A2,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T的比值与每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等,即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A正确;
B、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基团、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碱基构成的,故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B正确;
C、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C正确;
D、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T,所以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则n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个,D错误。
故选D。
9.下图为大肠杆菌的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
B.①过程合成一个RNA分子只能以一条DNA链为模板
C.①②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大肠杆菌细胞中①②过程可以同时进行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且边转录边翻译。图中①是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②是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A错误;
B、①过程进行的是转录,只能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模板进行转录,B正确;
C、①②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①处配对方式为A-U、T-A、G-C、C-G,②处配对方式为A-U、U-A、G-C、C-G,两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
D、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睛】
10.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只有部分细胞能发生过程①
B.DNA上的所有片段都能发生过程②
C.过程③需要三种RNA的共同参与
D.DNA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据此答题。
【详解】人体中只有部分细胞能发生过程①DNA的复制,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的片段才能发生过程②转录,B错误;过程③翻译需要三种RNA(tRNA、rRNA、mRNA)的共同参与,C正确;DNA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下图所示家庭中,1、2号染色体数目正常,3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号不一定有致病基因,但肯定患遗传病
B.若2号为红绿色盲,3号色觉正常,则3号形成的原因为1号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正常情况下,1号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染色体有24种形态
D.3号与一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女性结婚,生一个染色体数目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1、2号染色体数目正常,3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3号形成的原因可能为1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可能为为2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详解】A、3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即使其没有致病基因,也发生过染色体变异,因此肯定患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
B、若2号为红绿色盲,3号色觉正常,假设基因用B、b表示,即1号的基因型为XBY,2号的基因型为XbXb,3号的基因型为XBXbY,可见3号是由性染色体组成为XBY的精子和性染色体组成为Xb的卵细胞组成的,说明3号形成的原因为1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正确;
C、正常情况下,1号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染色体有24种形态,即22种常染色体+X+Y,C正确;
D、3号与一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女性结婚,由于3号形成的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X:XY:XX:Y=2:2:1:1,其中性染色体为Y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6,因此生一个染色体数目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6,D错误。
故选D。
1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低温影响了植物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可以分开,但染色体不能移到细胞两极,可能形成多倍体
B.若有丝分裂间期,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
C.若父母都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子女发生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若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子女一定会患21三体综合征
【答案】A
【解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A、若低温影响了植物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可以分开,但染色体失去了纺锤丝的牵引不能移到细胞两极,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形成多倍体,A正确;
B、若有丝分裂间期,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会导致基因突变使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B错误;
C、若父母都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子女发生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双亲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引起的,C错误;
D、若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开,会产生两种配子,一种配子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另一种少了一条21号染色体,由于两种精子参与受精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子女不一定会患21三体综合征,D错误。
故选A。
【点睛】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自交和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频率不同
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
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BXB∶XBXb∶XBY∶XbY=44%∶6%∶42%∶8%,则Xb的频率为7%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答案】D
【分析】1、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不管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只要基因没有发生突变,选择和淘汰,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改变,所以A的频率=1/2+1/2×1/2=3/4,a的频率=1/4,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
B、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则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60%,a的频率=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种群中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AA=60%×60%=36%、Aa=2×40%×60%=48%、aa=40%×40%=16%,可见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B错误;
C、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BXB∶XBXb∶XBY∶XbY=44%∶6%∶42%∶8%,假设共有个体100个,则XBXB有44个,XBXb有6个,XBY有42个,XbY有8个,所以Xb的基因频率=(6+8)/(50×2+50)=9.3%,C错误;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隐性性状的频率为0.6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隐性基因为0.8,显性基因频率为1-0.8=0.2,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2×0.2×0.8=0.32,D正确。
故选D。
14.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不能为所有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理论上,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重组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同时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能增强其抗药性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
【答案】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染色体变异能为真核生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异,A错误;
B、从理论上分析,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重组仅仅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
C、细菌本身就能产生抗药性突变,生物变异在先,自然选择在后,抗生素没有诱导变异的作用,只有选择作用,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也可通过人工或低温诱导染色体组的加倍在短时间内完成,不需要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15.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花色有紫花(A_bb)、红花(A_Bb)、白花(A_BB、aa_ _)三种。某研究小组成员让红花植株(AaBb)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不考虑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代花色及比例为3紫花:6红花:7白花,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子代花色及比例为1紫花:2红花:1白花,则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C.若子代花色及比例为1红花:1白花,则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D.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子代中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
【答案】ABC
【分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花色有紫花(A_bb)、红花(A_Bb)、白花(A_BB、aa_ _)三种。若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详解】A、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红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其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3:6:7,A正确;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红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1,B正确;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红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C正确;
D、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红花植株(AaBb)自交,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3紫花:6红花:7白花,其中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或aa_ _ ,自交后代均为白花,即子代中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D错误;
故选ABC。
16.在观察果蝇(2N=8)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处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
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和DNA数相同
C.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不含X染色体
D.若该细胞此时出现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中可能有4条X染色体
【答案】AC
【分析】处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有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没有分裂,即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减半后的着丝粒分裂后,即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末期。
【详解】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正在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Ⅰ的后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其染色体数和DNA数不相同,B错误;
C、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是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或末期,如果该果蝇为雄性,则该细胞可能只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正确;
D、若该细胞此时出现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的后期、末期或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末期,只有2条X染色体,D错误。
故选AC。
17.下图①~④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状况,①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下列对图示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④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发生①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
C.②中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但种类不一定减少
D.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或缺失了某一片段
【答案】AB
【分析】根据图示,①中基因d变为了非等位基因K,基因F变为了非等位基因L,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中染色体的结构明显变短,是染色体结构缺失;③中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不能配对的环,是染色体结构缺失或重复造成的;④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
【详解】A、①为易位、②为缺失、③为缺失或者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④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A错误;
B、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易位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所以①染色体变化的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B错误;
C、②中染色体的结构明显变短,是染色体结构缺失。异常染色体所在细胞中基因数量减少,但基因种类不一定减少,C正确;
D、③中“凸环”的形成原因是联会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或另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某一片段,D正确;
故选AB。
1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的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和多倍体生物都必须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
C.单倍体植株的籽粒较小,多倍体植株长得较粗壮
D.多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
【答案】AB
【分析】1、单倍体:含有该物种配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或细胞。单倍体中不一定含有1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植株弱小,生长发育快,表现高度不育;多倍体植株粗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生长发育迟缓。
【详解】A、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一定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例如六倍体植物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就含有3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二倍体和多倍体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也可以由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或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等,B错误;
C、单倍体植株相对矮小,所结果实较小,籽粒较少;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C正确;
D、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都叫多倍体生物,D正确;
故选AB。
三、综合题
19.下图甲所示为某动物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产生的子细胞之一,该动物细胞内两对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如图丙。(不考虑突变)
(1)图甲细胞处于_____期,此时细胞内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个DNA分子。
(2)图乙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此时细胞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伴随该细胞分裂同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_____。
(3)检测发现,该动物产生了少量基因型为AbD的配子,其原因最可能_____。
(4)荧光标记技术常用于研究基因在细胞分裂中的数量变化。用只与A、a基因结合的荧光染料对该动物某一初级卵母细胞进行标记,观察荧光点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化。请在图中绘制一个细胞内荧光点数的变化图像。_____
【答案】(1) 减数分裂Ⅰ后 两 8
(2) 极体 2 abD
(3)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含有 A/a(或 B/b)基因的片段发生了交换
(4)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图乙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中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
(2)图乙为图甲产生的子细胞之一,由于图甲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而图乙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乙所示细胞名称为极体,此时着丝粒分裂,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根据丙图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乙细胞所含染色体的形态和颜色,可知乙细胞含有AABBdd,所以次级卵母细胞含有的基因为aabbDD,故产生的配子(卵细胞)基因型为abD。
(3)若配子中出现了AbD,说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含有 A/a(或 B/b)基因的片段发生了交换。
(4)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Dd,经过DNA复制后,初级卵母细胞含有两个A基因和两个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内只含有两个A或只含有两个a,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子细胞只含有一个A基因或一个a基因,故荧光点数变化为
。
20.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图甲为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的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探究DNA复制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用32P标记DNA,图乙中用15N标记DNA,则DNA被标记的基团依次是_____和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离心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试管的_____中。该实验不能以3H为示踪元素,原因是_____。
(3)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异常的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图乙中,若将子一代DNA完全解旋后再离心,其结果应是_____。
(5)图丙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中心法则。它体现了生命是_____的统一体。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图丙过程③时,启动的起始点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 磷酸基团 含氮碱基
(2) 沉淀物b 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均有H,无法将二者区分开
(3)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DNA,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a中
(4)出现重带和轻带两条带
(5)物质、能量和信息
(6) 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1)DNA的磷酸基团含有P,图甲实验中用32P标记DNA的磷酸基团,DNA分子的含氮碱基含有N,图乙实验中用15N标记DNA,则DNA分子被标记的基团是含氮碱基。
(2)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存在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中,经离心主要存在于试管的沉淀物b中,上清液a含有的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均有H,无法将二者区分开,因此该实验不能以H为示踪元素。
(3)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a处的放射性异常的高,其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末注入DNA,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a中。
(4)图乙中,由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若将子一代DNA (一条链含14N和另外一条链含15N)完全解旋后得到的是含14N的链和15N的链,经离心后得到重带和轻带两条带。
(5)图A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被命名为“中心法则”。中心法则代表了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它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6)由于DNA分子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图A过程③转录时,启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21.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中红花宽叶和红花窄叶作亲本进行杂交,F1中出现红花:白花=3:1,宽叶:窄叶=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1的统计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花色和叶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宽叶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有窄叶基因b,如图所示。
①若该植株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②若该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时,后代部分个体表现为宽叶,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AaBb和Aabb 不能 无法确定F1的表现型比例是否为3:3:1:1 宽叶:窄叶=1:1 该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B(b)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F1中红花:白花=3:1,可知亲本相关的基因组成为Aa×Aa;宽叶:窄叶=1:1,可判断亲本相关的基因组成为Bb×bb。所以,亲本红花宽叶和红花窄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F1中红花:白花=3:1,宽叶:窄叶=1:1,无法确定F1的表现型比例是否是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3:3:1:1,因此不能确定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分析,该植株基因型为Bb,由于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B)不育,故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为b,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B:b=1:1。
①若该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1:1;
②若该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即该植株与基因型为bb的个体杂交,因该植株只能产生基因型为b的花粉,故后代表现型应全为窄叶。而子代出现宽叶,说明该植株产生了基因型为B的花粉,则可能是B、b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少量基因型为B的可育花粉。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回答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问题∶
(1)等位基因通常是由____产生的,它们之间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的意义是___。
(2)已知控制豌豆的皱粒性状的基因是由圆粒基因突变而来的,皱粒豌豆的形成机制说明基因表达的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___。
(3)科学家用X射线对青霉菌进行处理,从经处理的后代中成功筛选出青霉素产量高的优良菌种。该过程中,要进行选择高产青霉素菌种步骤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4)某种蝶细胞中有控制其翅色的复等位基因,A1—灰红色,A2—蓝色,a—棕色,呈完全显性,且Al>A2>a。基因型为ZA1Za的雄蝶的翅膀是灰红色的,可是有时它们的某些翅膀上会出现棕色斑点,出现这一变异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部分翅色细胞中的基因Al突变为基因a,使这些细胞的基因型变为ZZ;部分翅色细胞中带有基因Al的染色体区段缺失了,使基因a表达出来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基因突变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详解】(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某基因的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2)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豌豆中编码淀粉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淀粉合成受阻,从而使细胞中的蔗糖含量升高,造成细胞成熟时吸水能力低水分减少,形成皱粒,该机制说明基因表达的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科学家用X射线对青霉菌进行诱变处理,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需要从经处理的大量后代中进行筛选。
(4)若部分翅色细胞中的基因Al突变为基因a,使这些细胞的基因型变为ZZ;或部分翅色细胞中带有基因Al的染色体区段缺失了,使基因a表达出来,则会使基因型为ZA1Za的雄蝶的翅膀上出现棕色斑点。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23.果蝇的红眼与棕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该对基因的显隐关系及所在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从性遗传及X、Y染色体同源区的情况),某同学用一只雌性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棕眼=1∶1.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不能确定果蝇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_____。
(2)若子一代中红眼均为雄果蝇,棕眼均为雌果蝇,则可得出结论为_____。
(3)若子一代中红眼、棕眼均为雌、雄果蝇均等分布,则可继续选择F1的_____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对所得的大量子代的表现型进行调查,观察棕眼果蝇是否出现以及其在雌雄果蝇中的分布,即可确定遗传方式:
①若子代_____,则红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若子代_____,则红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若子代_____,则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
【答案】(1)不能
(2)红眼为伴X隐(棕眼为伴X显)
(3) 红眼雌与红眼雄 全为红眼(未出现棕眼果蝇) 出现棕眼果蝇,且棕眼果蝇雌雄均有分布 出现棕眼果蝇,且棕眼果蝇只有雄果蝇
【分析】根据题意,一只雌性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棕眼=1:1。由于亲代中表现型既有红眼又有棕眼,而子代中也是既出现红眼也出现棕眼,且比例为1:1,那么显隐性无法判断,子代中由于性别未知,则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也不能判断。
【详解】(1)根据题意,因子代性别未知,故红眼可以是常显、常隐、伴X显、伴X隐均可能使F1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因此不能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
(2)根据题意,若子一代中红眼均为雄果蝇,棕眼均为雌果蝇,子代出现明显的性状与性别关联,雌雄表现的眼色完全不同,说明亲本为显雄隐雌的杂交类型,即棕眼对红眼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3)若子一代中红眼、棕眼均为雌、雄果蝇均等分布,则无法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选择F1的雌雄红眼果蝇继续交配,观察棕眼果蝇在子代中的出现情况即可判断。(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①若红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亲代中红眼雌aa×棕眼雄Aa,则选择F1的雌雄红眼果蝇均为aa,继续交配的后代表现全为红眼,没有棕眼出现;②若红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那么亲代中红眼雌Aa×棕眼雄aa,则选择F1的雌雄红眼果蝇均为Aa,继续交配的后代出现棕眼果蝇,且棕眼果蝇雌雄均有分布;③若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那么亲代中红眼雌XAXa×棕眼雄XaY,则选择F1的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继续交配的后代中出现棕眼果蝇,且棕眼果蝇只有雄果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三10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1,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