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压轴题考点训练(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
展开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压轴题考点训练
1.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运动到点,第二次运动到点,第三次运动到,…,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观察图象,结合动点P第一次从原点O运动到点P1(1,1),第二次运动到点P2(2,0),第三次运动到P3(3,﹣2),第四次运动到P4(4,0),第五运动到P5(5,2),第六次运动到P6(6,0),…,结合运动后的点的坐标特点,
可知由图象可得纵坐标每6次运动组成一个循环:1,0,﹣2,0,2,0;
∵2022÷6=337,
∴经过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是0,
故选: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我们把点叫做点的好点.已知点的好点为,点的好点为,点的好点为,这样依次得到,若点的坐标为,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点P1的坐标为(2,0),则点P2的坐标为(1,4),点P3的坐标为(-3,3)
点P4的坐标为(-2,-1),点P5的坐标为(2,0),…,而2019=4×504+3,
所以点P2019的坐标与点P3的坐标相同,为(-3,3).
故选:C.
3.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 2020 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5,44) B.(4,44) C.(4,45) D.(5,45)
【答案】B
【详解】解:跳蚤运动的速度是每秒运动一个单位长度,用的次数是次,到是第次,到是第次,到是第次,到是第次,到第次,依此类推,到是第2025次.,
故第2020次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故选:B.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的坐标分别为,,,,,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则的坐标为()
A.(2,25) B.(2,26) C.(,) D.(,)
【答案】B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A2的坐标(2,1),A6的坐标(2,2),
A10的坐标(2,3),…,
∵102=25×4+2,∴A102的纵坐标为(102+2)÷4=26,
∴A102的坐标(2,26).
故选:B.
5.在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已知点,在坐标轴上确定点,使得为直角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C
【详解】解:如图所示:
①当为斜边时,过分别作轴和轴的垂线,垂足即为点,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
②当为斜边时,过作的垂线,与轴和轴的交点即为点,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
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共有4个,
故选:.
6.如图,,,,…均为斜边在轴上且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的顶点坐标分别是,,,则按图中所示规律,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各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顶点的纵坐标的长度为斜边的一半,
,,,,,,,,,,,,,
由上可知,当脚码是1、5、时,横坐标是脚码加3和的一半,纵坐标为0;当脚码是2、6、时,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脚码的一半的相反数;当脚码是3、7、时,横坐标是脚码减3差的一半的相反数,纵坐标为0;当脚码是4、8、时,横坐标是2,纵坐标为脚码的一半.
,
点在轴正半轴上,横坐标是,纵坐标是0,
∴的坐标为.
故选:B.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A2(3,0)、A3(6,0)、A4(10,0)、……,以A1A2为对角线作第一个正方形A1C1A2B1,以A2A3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A2C2A3B2,以A3A4,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A3C3A4B3,……,顶点B1,B2,B3……都在第一象限,按照此规律依次下去,则点Bn的坐标为____.
【答案】,
【详解】解:分别过点,,,作轴,轴,轴于点,,,
,
,,,,可得出,
,
,,,,可得,,
同理可得出:,,,,
,,,的横坐标分别为:,,,,点的横坐标为:,
,,,的纵坐标分别为:1,,,,,点的纵坐标为:,
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8.如图,已知点.规定“把点先作关于轴对称,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化.经过第一次变换后,点的坐标为_______;经过第二次变换后,点的坐标为_____;那么连续经过2019次变换后,点的坐标为_______.
【答案】
【详解】点A原来的位置(0,1)
第一次变换: ,此时A坐标为;
第二次变换: ,此时A坐标为
第三次变换: ,此时A坐标为
……
第n次变换:点A坐标为
所以第2019次变换后的点A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移线段至线段,点在四边形内,满足,,则点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详解】如图,
设,∵,,,
∵平移线段至线段,∴,,,∴,
∵
,
∵,∴,∴,∴点
∵,∴
∵解之: ,∴点
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长方形ABCD的顶点坐标:A(-4,-4),B(12,6),D(-8,2),则C点坐标为______.
【答案】(8,12)
【详解】解:设点C的坐标为(x,y),
根据矩形的性质,AC、BD的中点为矩形的中心,
所以,=,
=,
解得x=8,y=12,
所以,点C的坐标为(8,12).
故答案为:(8,12).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A(0,4),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当m=3时,则点B的横坐标是_____.
【答案】3或4
【详解】解:如图
当点B为(3,0),(4,0)记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为(1,1),(1,2),(2,1)共三个点,
故当时,则点的横坐标可能是3,4.
故填3,4.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已知△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AB=90°,若点A的坐标(3,1),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
【答案】(2,4)或(4,﹣2)
【详解】如图,当点B在第一象限时,过A作AC⊥x轴于C,过B作BD⊥AC于D,则AC=1,OC=3,
易得△ABD≌△OAC(AAS),
∴AC=BD=1,AD=OC=3,
∴B(2,4);
当点B'在第四象限时,过A作AE⊥y轴于E,过B'作B'F⊥AE于F,则OE=1,AE=3,
易得△AOE≌△B'AF(AAS),
∴AF=OE=1,B'F=AE=3,
∴B'(4,-2),
故答案为(2,4)或(4,-2).
13.已知都在y轴上,若是线段的中点,且,,若,求的值.
【答案】14.
【详解】解:∵在y轴上,
∴,
∴,
∴,
∴,
∵是线段的中点,
∴,
∴,
∵,,
∴
∵,
∴,
∴,
∵,,
∴.
14.如图,在长方形中,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且、满足,点在第一象限内,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的线路移动.
(1)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当点移动5秒时,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2)在移动过程中,当点到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时,求点移动的时间;
(3)在的线路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使的面积是20,若存在直接写出点移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8,12),(0,10);(2)2秒或14秒;(3)存在,t=2.5s或
【详解】解:(1) ∵a,b满足,∴a=8,b=12,∴点B(8,12);
当点P移动5秒时,其运动路程为5×2=10,∴OP=10,则点P坐标为(0,10),
故答案为:(8,12)、(0,10);
(2)由题意可得,第一种情况,当点P在OC上时,
点P移动的时间是:4÷2=2秒,
第二种情况,当点P在BA上时.
点P移动的时间是:(12+8+8)÷2=14秒,
所以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时,点P移动的时间是2秒或14秒.
(3)如图1所示:
∵△OBP的面积=20,
∴OP•BC=20,即×8×OP=20.解得:OP=5.∴此时t=2.5s
如图2所示;
∵△OBP的面积=20,
∴PB•OC=20,即×12×PB=20.解得:BP=.∴CP=.∴此时t=,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时间t=2.5s或
15.如图1,以直角的直角顶点为原点,以,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并且满足.
(1)直接写出点,点的坐标;
(2)如图1,坐标轴上有两动点,同时出发,点从点出发沿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点从点出发沿轴正方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到达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线段的中点的坐标是,设运动时间为秒.是否存在,使得与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若,点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平分,点是线段上一动点,连接交于点,当点在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答案】(1)(0,6),(8,0);(2)存在t=2.4时,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3)∠DOG+∠ACE=∠OHC
【详解】解:(1)∵,
∴a-b+2=0,b-8=0,
∴a=6,b=8,
∴A(0,6),C(8,0),
故答案为(0,6),(8,0);
(2)由(1)知,A(0,6),C(8,0),
∴OA=6,OB=8,
由运动知,OQ=t,PC=2t,
∴OP=8-2t,
∵D(4,3),
∴S△ODQ=OQ×|xD|=t×4=2t,
S△ODP=OP×|yD|=(8-2t)×3=12-3t,
∵△ODP与△ODQ的面积相等,
∴2t=12-3t,
∴t=2.4,
∴存在t=2.4时,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
(3)∴∠GOD+∠ACE=∠OHC,
理由如下:
∵x轴⊥y轴,
∴∠AOC=∠DOC+∠AOD=90°,
∴∠OAC+∠ACO=90°,
又∵∠DOC=∠DCO,
∴∠OAC=∠AOD,
∵y轴平分∠GOD,
∴∠GOA=∠AOD,
∴∠GOA=∠OAC,
∴OG∥AC,
如图,过点H作HF∥OG交x轴于F,
∴HF∥AC,
∴∠FHC=∠ACE,
同理∠FHO=∠GOD,
∵OG∥FH,
∴∠DOG=∠FHO,
∴∠DOG+∠ACE=∠FHO+∠FHC,
即∠DOG+∠ACE=∠O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