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能导电的是:
A.Fe B.熔融的NaCl C.NaCl晶体 D.NaCl溶液
【答案】C
【详解】A. Fe是金属单质,能导电,A错误;
B. 熔融的NaCl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B错误;
C. NaCl晶体中存在不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导电,C正确;
D. NaCl溶液中NaCl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D错误;
故选C。
【点睛】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根据选项的物质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分析是解答关键。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属于氧化物 B.属于酸
C.纯碱属于碱 D.液氯属于纯净物
【答案】C
【详解】A.水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A正确;
B.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属于酸,B正确;
C.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C错误;
D.液氯为氯气的液体形式,为单质,属于纯净物,D正确;
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
C.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可以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
D.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某一具体的离子反应
【答案】B
【详解】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的化合物称为碱,故B正确;
C.电解质的电离是自发的,电离不需要外加电场,故C错误;
D.离子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反应的实质,不但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属于混合物
B.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C.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加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详解】A.胶体属于分散系,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所以胶体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当一束可见光通过溶液、胶体和浊液时,溶液是透过,胶体是形成光亮的通路,浊液是反射,故B正确;
C.分散系的微粒直径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故C错误;
D.向沸水中逐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可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C.铝制餐具不适宜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铁强化酱油可以减少缺铁性贫血问题的发生
【答案】B
【详解】A.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显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正确;
B.可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反应产生氧气,常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而不能用于供氧剂,B错误;
C.铝制餐具表面的氧化物薄膜为氧化铝和铝,均可与酸、碱发生反应,所以不适宜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C正确;
D.铁强化酱油中含亚铁离子,可为人体适宜补充亚铁离子,防止缺铁性贫血,D正确;
故选B。
6.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制 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29.25g
B.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来配制此溶液
C.在转移操作中不慎将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会引起最终溶液浓度偏小
D.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答案】A
【详解】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所以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29.25g的NaCl固体,A错误;
B.配制 溶液应该选用500mL的容量瓶来配制此溶液,B正确;
C.在转移操作中不慎将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质量会减小,根据公式c=可知,最终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C正确;
D.定容操作: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正确;
故选A。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与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与会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与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关于和两种物质有关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和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均变红
B.固体中含有少量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向等质量的和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较多
D.常温下,的溶解性大于
【答案】C
【详解】A.Na2CO3和NaHCO3溶液都显碱性,向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均变红,故A正确;
B.NaHCO3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因此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故B正确;
C.根据Na2CO3~CO2,NaHCO3~CO2,向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设质量为mg,Na2CO3的物质的量,NaHCO3的物质的量,因此NaHCO3生的气体较多,故C错误;
D.常温下,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故D正确;
故选C。
9.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 B.50 C.86 D.222
【答案】B
【详解】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是86,质量数是222,所以中子数是222-86=136,则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136-86=50,故选B。
10.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型分子O4。关于O4和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等质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相同
C.它们的摩尔质量相同 D.都含有共价键
【答案】C
【详解】A.O4和O2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不选;
B.O4和O2均有氧原子构成,则等质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相同,故B不选;
C.O4的摩尔质量是64g/mol,而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则它们摩尔质量不相同,故C选;
D.O4和O2均由共价键结合成分子,故D不选;
故选:C。
11.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为 P
C.CO2分子的结构式为O=C=O 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A
【详解】A.H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错误;
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质量数为16+15=31,所以符合为,B正确;
C.CO2分子中含2个碳氧双键,其结构式为O=C=O,C正确;
D.S2-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其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
故选A。
1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答案】C
【详解】A.C、N、O属于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原子序数C<N<O,非金属性O>N>C,C、Si属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原子序数C<Si ,非金属性C>Si,则非金属性O>N>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A正确;
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
D.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质子数为118,核外电子数为11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
答案为C。
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 ②Na2O和Na2O2 ③CO2和CS2 ④HCl和NaOH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判断。
【详解】①CaCl2和Na2S中都只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②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③CO2和CS2中都只有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④HCl中只有共价键,NaOH中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①③,答案选B。
1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目为
B.的溶液,其中含有为
C.与足量反应,生成和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
D.在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小于
【答案】B
【详解】A.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则32g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1×NAmol—1=2NA,故A正确;
B.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2mol/L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的物质的量和含有氯离子的数目,故B错误;
C.1mol钠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mol×1×NAmol—1=NA,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氮气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mol—1=0.5NA,故D正确;
故选B。
15.在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A.A-x+n+48 B.A-x+n+24 C.A-x-n-24 D.A+x-n-24
【答案】B
【详解】在中,质子总数=核外电子总数x-n,质量数=A+3×16=A+48,则的中子总数=A+48-(x-n)=A+48-x+n,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A+48-x+n-3×8= A-x+n+24,B正确;
故答案为B。
16.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 B.沸点:
C.非金属性: D.碱性:
【答案】B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减小,A正确;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 F2<Cl2<Br2,B不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非金属性F>O>S,C正确;
D.同周期元素,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碱性NaOH>Mg(OH)2>Al(OH)3,D正确;
故答案为:B。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与过量溶液反应:
B.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溶液与溶液反应: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反应:
【答案】A
【详解】A.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A正确;
B.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离子方程式中碳酸氢根不能拆,应为,B错误;
C.CH3COOH是弱酸,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该离子方程式应为,D错误;
故答案为:A。
18.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化学反应:①SO2+2Fe3++2H2O=SO+2Fe2++4H+;②Cr2O+6Fe2++14H+=2Cr3++6Fe3++7H2O。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Cr2O>Fe3+
B.标准状况下,若有6.72LSO2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molK2Cr2O7
C.反应②中,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
D.由上述反应原理推断:K2Cr2O7溶液也可以将SO2氧化成SO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可得,①中是三价铁做氧化剂,②中重铬酸根做氧化剂
【详解】A.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A项正确;
B.标况下6.72LSO2为0.3mol,完全反应后生成氢离子1.2mol,二价铁0.6mol,根据②可知消耗重铬酸根小于0.2mol,B项错误;
C.Cr从+6到+3转移3个电子,则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C项正确;
D.根据②可得氧化性:Cr2O> Fe3+,故K2Cr2O7溶液也可以将SO2氧化成SO,D项正确;
故选B。
19.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A.Cl2(HCl)用NaOH溶液
B.Na2CO3(NaHCO3)固体用HCl溶液
C.溶液NaHCO3 (Na2CO3)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D.CO2(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C
【详解】A.Cl2和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A不选;
B.Na2CO3和NaHCO3都能和HCl溶液反应,应该用加热法除杂,故B不选;
C.在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选;
D.CO2和HCl都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D不选;
答案选C。
20.下列叙述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①的溶解度比大 ②的酸性比强 ③的稳定性比强 ④还原性:
⑤的酸性比弱 ⑥与铁反应生成,而S与铁反应生成
⑦能与反应生成S ⑧在周期表中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
A.③④⑤⑦⑧ B.③⑥⑦⑧ C.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C
【详解】①不能根据氢化物的溶解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所以HCl的溶解度比H2S大,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①错误;
②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所以HCl的酸性比H2S强,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②错误;
③元素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HCl的稳定性比H2S强,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③正确;
④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还原性Cl-<S2-,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④正确;
⑤硫酸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但是次氯酸不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ClO的酸性比H2SO4弱,不能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⑤错误;
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⑥正确;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⑦正确;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⑧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⑥⑦⑧正确,故选C。
21.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
T
X
Y
Z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T
B.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Z
C.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IVA族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答案】C
【分析】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设T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5x−1 =24,则x=5,则T为N、R为C、X为Si、Y为P、Z为S。
【详解】A.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3>PH3,故A错误;
B. 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X(Si),故B错误;
C. 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IVA族,故C正确;
D. 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布条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B
取少量FeCl2试样加水溶解,滴加高锰酸钾
紫红色褪去
该FeCl2试样已经变质
C
向CaCl2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为CaCO3
D
CO还原Fe3O4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黑色固体中可能有Fe3O4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布条褪色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故A错误;
B.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则紫红色褪去只能说明溶液中存在氯化亚铁,无法判断氯化亚铁是否变质,故B错误;
C.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CO还原Fe3O4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为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加入盐酸溶解时,铁可能与四氧化三铁溶解生成的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导致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显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23.向一定量的、、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标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无。若用足量的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详解】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无Fe3+,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1mol,质量为0.1mol×56g/mol=5.6g;
故选B。
24.已知aAn+, bB(n+1)+, cCn-, dD(n+1)-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b>a>c>d
C.离子半径:Cn->D(n+1)->An+>B(n+1)+
D.单质还原性:A>B>C>D
【答案】B
【分析】aAn+,bB(n+1)+,cCn-,dD(n+1)-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阳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大,阴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A>B>D>C,故A错误;
B.aAn+,bB(n+1)+,cCn-,dD(n+1)-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阳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大,阴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小,所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c>d,故B正确;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D(n+1)->Cn->An+>B(n+1)+,故C错误;
D.A、B在周期表中同周期,原子序数:b>a,金属性:A>B,对应单质的还原性:A>B;C、D在周期表同周期,原子序数c>d,非金属性C>D,对应单质的氧化性C>D,所以还原性C<D,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的差异。
25.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浓度为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了共存体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与反应的氯气为
B.可能为10:5:1
C.与溶液反应的产物会随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取值范围是
【答案】D
【详解】A.由氯原子和钠原子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n(Cl2)=n(NaCl)+n(NaClO)+n(NaClO3)=n(NaOH)= 10mol/L×0.03L,解得n(Cl2)= 0.15mol,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氯气为0.15mol,故A正确;
B.设氯化钠、次氯酸钠、氯酸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mol、5mol、1mol,则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1=10mol,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1+1mol×5=10mol,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则氯化钠、次氯酸钠、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比可能为10:5:1,故B正确;
C.由氯气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少许时间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氯酸钠可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正确;
D.若氯气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反应所得生成物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L×0.03L×=0.15mol,若氯气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反应所得生成物为氯化钠和氯酸钠,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L×0.03L×=0.25mol,所以反应得到的氯化钠、次氯酸钠、氯酸钠混合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取值范围是0.15mol<n(Cl—)<0.25mol,故D错误;
故选D。
26.向和混合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原混合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D
【详解】A.0-a范围内,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A错误;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已知生成CO2为2mol,则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消耗HCl2mol,则a=4,C错误;
D.根据前述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有2mol,a=4,滴加的4molHCl中2mol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2mo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则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正确;
故答案选D。
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7.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⑦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①、④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②与⑧按原子个数比为1∶2组成的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
(2)④⑥⑨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⑧和⑨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⑤单质在④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元素④、⑧的氢化物组成结构相似,二者在相同条件下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O=S=O
(2)
HClO4
(3) 离子键和共价键
H2O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P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Mg元素、⑦为Al元素、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1)元素⑦为Al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为H元素素、④为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的分子为H2O2;②为C元素、⑧为S元素,②与⑧按原子个数比为1:2组成的分子为CS2;
故答案为: ; ;S=C=S;
(2)④为O元素、⑥为Mg元素、⑨为Cl元素,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HClO4,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故答案为:;HClO4;
(3)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为Na2O2,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④为O元素、⑧为S元素,与H元素组成的氢化物为H2O、H2S,因为H2O中具有氢键,故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H2O。
三、填空题
28.I.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中做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
①碱性条件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3∶2发生反应,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II.将某铁铝合金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5∶4。
(3)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氧化剂和还原剂
(2) 0.15
(3)3:8
【详解】(1)根据分析,Fe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到+6,过氧化钠中的O由-1升高到0,由-1降低到-2;
故答案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①ClO-中的Cl元素化合价为+1,生成Cl-,Fe元素化合价由Fe(OH)3中的+3价升高到+6价,根据氧化剂:还原剂=3:2;
故答案为:;
②根据分析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则当有0.3mol电子转移时,生成的Cl-为0.15mol;
故答案为:0.15;
(3)不管是和酸反应还是和碱反应,铝产生的氢气的量是相等的,假设第一份中,Al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为4mol,则Fe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为1mol,,反应的;
故答案为: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第九中学高一阶段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