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语文 15《驿路梨花》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语文 16《最苦与最乐》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语文 17《陋室铭》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语文 18《紫藤萝瀑布》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七下语文 19《一颗小桃树》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莲,又名莲花、荷花、芙蕖、水芙蓉、菡萏等,被誉为“中国十大花卉”之一,千百年来它以清丽的外表和高洁的品格为人们所深深喜爱和传诵。李白赞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也曾挥笔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赞誉了满湖荷花清雅绝伦;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对莲花更是情有独钟,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周敦颐笔下莲的无穷魅力。
1、了解作者;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3、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4、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善于断狱,处世超然。生平襟怀开阔,有高趣,常以仙翁自许。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清洁,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借花述志,表明心迹。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比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题目《爱莲说》,意思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 染, 濯 清涟而不 妖,
译文: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中通外直, 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靠近赏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①可爱者甚蕃(……的东西)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的标志)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人)
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④莲之爱(助词,的)
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茎)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②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对于菊花的喜爱”)
这篇短文先后写了哪些花?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菊——陶渊明独爱。(3)牡丹——世人甚爱。(4)莲——予独爱。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人们对各种花的不同爱好,同时以众多的花总衬托莲花。
作者是怎样引出描写对象莲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草木之花→菊→牡丹→莲。 层层铺垫,正面反面映衬,引出描写对象“莲”,使莲的形象更加突出。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菊是本文的正面形象。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莲的,赋予了莲什么品格?完成表格。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质朴、庄重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表现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洁身自好: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
第二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对三种花的评价;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慨。
菊、牡丹、莲这三种花分别比喻哪种人?这些人分别代表了什么处世态度?
菊是隐逸者,代表志向高洁,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 牡丹是富贵者,代表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生活态度; 莲是君子,代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后三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感叹真正的隐士从陶渊明之后就几乎不再有了,作者很是惋惜。应读出惋惜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也感慨知音甚少。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应读出慨叹语气。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视和讽刺。应读出嘲讽语气。
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第一段描述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对莲花的喜爱。 第二段先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
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内容结构层次。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批判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突出莲花的高洁,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独爱莲”与“独爱菊”中的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和陶渊明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他们都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 不同之处:他们虽然都不满现实,但陶渊明采取逃避态度,周敦颐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社会生活中仍保持高洁的情操。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2)巧用衬托手法。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排比、比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比; “同予者何人?” ——反问。
(4)语言精练,骈散结合。 全篇仅119个字,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其中对莲的形象的描写尤为凝练而传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是骈句。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爱莲说》是古代短文中的名篇,全文共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 笔笔传神,句句融情。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本文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牡丹→富贵者→追名逐利→反衬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我同意孟子的观点。因为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2)我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因为我觉得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
依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对出下联。 上联:德馨能居陋室 下联:____________
1、按要求默写。(1)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_______________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_____ 一词形成反照应。(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
2、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表现作者慨叹志同道合的人少(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揭示全文主旨(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5)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 菊,花之隐逸者也。
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恋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4、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涵的君子品质,作者心中的君子有什么样的品质?
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质朴、不同流合污、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特立独行、正直的高贵品质。
5、“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第二段对菊花、牡丹、莲作出评论,表明爱憎,是议论。 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进行对比,以菊、牡丹衬托莲话之美,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菊、牡丹和莲分别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品质。
7、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1)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精品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字音字形,朗读停顿,同“以”,疏通文意,铜钱的边缘,使坚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精品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精品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读音停顿,出名有名,德行美好,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读书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