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9257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9257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9257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各地区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以下合成路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
1.(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棉、麻、丝、毛的燃烧产物都只有CO2和H2O
B.塑料、橡胶和纤维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石油分馏产品经过裂解、加成反应可制得乙醇
D.检测新冠病毒的核酸是一种无机酸,属于生物小分子化合物
2.(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乙醇俗称酒精,75%的酒精能用来杀菌消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的球棍模型:
B.酒精的杀菌消毒原理是让蛋白质变性,且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C.酒精可以通过大量喷洒来消毒,也可以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消毒
D.95%的酒精和蒸馏水以体积比75:20混合可配制75%的酒精(忽略体积变化)
3.(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医用口罩一般都是多层结构(如图所示),其液体原料主要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生成聚丙烯的单体是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平面
B.聚丙烯材料难溶于水,也没有固定的熔点
C.丙烯生成聚丙烯的方程式为nCH3CH=CH2
D.医用一次性口罩使用后应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回收
4.(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以下6种有机物 ①异戊烷 ②2,2-二甲基丙烷 ③乙醇 ④乙酸 ⑤油酸甘油酯 ⑥软脂酸甘油酯,沸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⑥>⑤>④>③>①>② B.⑥>④>⑤>②>③>①
C.⑤>⑥>④>③>①>② D.④>⑥>⑤>②>③>①
5.(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二溴乙烷
B. 2—羟基戊烷
C. 2—甲基—3—乙基—1—丁烯
D. 2,4,5—三溴苯甲酸
6.(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为提纯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下列选项所选用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被提纯物质
乙醇(水)
苯(甲苯)
乙烷(乙烯)
溴苯(溴)
除杂试剂
生石灰
硝酸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KI溶液
分离方法
蒸馏
过滤
洗气
分液
A.A B.B C.C D.D
7.(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因果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再加碘水
溶液变蓝
淀粉没有水解
B
将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溶液中
溶液褪色
有乙烯生成
C
向溶液中滴入5滴溶液,再加入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
将乙醇加入浓硫酸中,快速加热到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不能证明有乙烯生成
A.A B.B C.C D.D
8.(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乙醛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酸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9.(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有以下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CH的电子式为
B.M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C.R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有3种
D.①、③对应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10.(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一定条件下,欲实现下列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转化
试剂
A
足量酸性溶液
B
溶液或溶液
C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
D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A.A B.B C.C D.D
11.(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Calanolide A是一种抗HIV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已知: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下列关于Calanolide 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有5种含氧官能团
C.能发生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1molCalanolide A最多消耗2molNaOH或5molH2
12.(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螺环烃是指分子中两个碳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脂环烃。螺环烃A()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螺环烃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5种
C.常温时密度比水小,能溶于水及甲苯
D.与HBr以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生成的产物有2种
13.(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工业上用甲苯合成苯甲醛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苯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 B.苯甲醇与互为同系物
C.苯甲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①②③的反应类型相同
14.(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BHT的合成方法如下图所示(假设原料均能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方法二属于取代反应
C.X与Y均能与、溶液、溴水发生反应
D.在稀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
15.(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某二元醇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名称:5-甲基-2,5-庚二醇
B.催化氧化得到的物质只含一种含氧官能团
C.消去反应能得到6种不同结构的二烯烃(不考虑立体异构)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LH2(标准状况)
16.(2020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轻型、普通型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的一味中药黄芩,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黄芩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
B.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与足量发生加成反应后,官能团种类减少1种
17.(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新醅酒”的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专家指出,“熟鸡蛋返生”为伪科学,是因为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变化
C.新疆长绒棉是制造高档纺织品的原料,其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D.2022年中国运动健儿们将身披“堡垒”战衣出征冬奥,衣服面料成分为聚氨酯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8.(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展示了一面质量为12克的五星红旗,其原料为芳纶纤维。一种芳纶纤维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芳纶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B.属于合成纤维,没有固定的沸点
C.可由对苯二甲酸与对苯二胺缩聚反应制得
D.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耐低温,防电磁辐射等优良性能
19.(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以下5种有机物①正戊烷 ②2-甲基丁烷 ③2-戊醇 ④丙烯 ⑤硬脂酸,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⑤>③>①>②>④
20.(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对有关有机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能发生银镜反应,属于醛类
B.、的二氯代物均有3种
C.乙酸的填充模型可表示为
D.的名称为乙醚
21.(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1-甲基氯丁烷
B.:2,4,6-三甲基苯酚
C.(∶2-甲基-2-乙基-2-戊烯
D.:2,3-二甲基己酸
22.(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16O2
B.该分子与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C.该分子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Ni催化作用下,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3mol H2
23.(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易溶于乙醇
B.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等反应
C.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5mol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89.6L的
24.(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于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B.向乙醇中滴加浓硫酸,并加高锰酸钾固体振荡,以验证乙醇有还原性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导管不可直接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25.(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物质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乙酸(乙醇):蒸发
C.水(苯酚):过滤 D.溴苯():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26.(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向盛有CH3CH2Cl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滴入AgNO3溶液
检验CH3CH2Cl中的氯原子
B
向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中加入适量食盐细粒并搅拌
分离出高级脂肪酸盐
C
向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醛基的存在
D
将苯和液溴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
验证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27.(2021春·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结构决定性质”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醛可被银氨溶液氧化而丙酮不能,体现了碳原子饱和程度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B.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体现了极性键易断裂的特性
C.植物油的氢化反应体现了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化学性质有影响
D.甲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可,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可以改变性质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棉、麻是纤维素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而丝、毛属于蛋白质的燃烧产物不仅仅是CO2和H2O,还有N2甚至还有SO2等物质,A错误;
B.橡胶有天然橡胶和纤维有天然纤维都不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错误;
C.石油分馏产品经过裂解可以等到乙烯,乙烯与水催化加成反应可制得乙醇,C正确;
D.核酸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2.D
【详解】A.由于C原子半径比O原子半径大,而图中乙醇的球棍模型:明显是O原子比C原子更大一些,故该球棍模型错误,A不正确;
B.酒精的杀菌消毒原理是让蛋白质变性,但不是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通常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B错误;
C.酒精易挥发且易燃,故不可以大量喷洒来消毒,同时84消毒液又强氧化性,会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甚至发生自燃或爆炸危险,故也不可以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消毒,C错误;
D.95%的酒精和蒸馏水以体积比75:20(忽略体积变化)混合后酒精的体积分数为,故可配制75%的酒精,D正确;
故答案为:D。
3.B
【详解】A.丙烯分子CH2=CHCH3中存在一个碳碳双键,与之相连的六个原子共平面,另一个甲基上最多增加一个H原子与之共平面,故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A错误;
B.聚丙烯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难溶于水,也没有固定的熔点,B正确;
C.丙烯生成聚丙烯的方程式应该为nCH3CH=CH2 ,C错误;
D.医用一次性口罩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属于有害垃圾,故使用后不能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回收,而要进行专业的无害化处理,D错误;
故答案为:B。
4.A
【详解】①和②均为5个碳原子的烷烃,碳原子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其沸点越低,①异戊烷含有1个支链,②2,2-二甲基丙烷含有2个支链,则沸点①>②;
③乙醇和④乙酸,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大,因此乙酸的沸点更高,则沸点④>③;
⑤油酸甘油酯,其中油酸为C17H33COOH,烃基中含有碳碳双键,则其与甘油形成的油酸甘油酯常温下为液体;⑥软脂酸甘油酯,其中软脂酸为C15H31COOH,烃基为烷基,则其与甘油形成的软脂酸甘油酯常温下为固体,可知沸点⑥>⑤;
①和②常温下是液体,③和④常温下是液体,但是其沸点低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⑤和⑥的沸点,综上沸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⑥>⑤>④>③>①>②,A符合题意;
答案选A。
5.D
【详解】A.二溴乙烷,命名中没有指出溴原子位置,正确命名为1,2-二溴乙烷,选项A错误;
B.主链名称应为醇,名称为 2-戊醇,选项B错误;
C.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5个碳,正确命名为2,3-二甲基-1-戊烯,选项C错误;
D.为羧酸,命名为2,4,5—三溴苯甲酸,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A
【详解】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选项A正确;
B.苯和甲苯均不能与硝酸反应,无法除杂,应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甲苯,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再分液可得苯,选项B错误;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选溴水、洗气,选项C错误;
D.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溴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7.C
【详解】A.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再加碘水,观察到溶液变蓝,只能说明溶液还有淀粉,不能得出淀粉没有水解的结论,A不符合题意;
B. 将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由于乙醇易挥发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溶液中,观察到溶液褪色,不能得出有乙烯生成的结论,B不符合题意;
C.向溶液中滴入5滴溶液,再加入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该实验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因果关系均正确,C符合题意;
D.将乙醇加入浓硫酸中,快速加热到170℃,在170℃温度以下乙醇和浓硫酸反应不可能得到SO2气体,故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观察到溴水褪色,只能证明有乙烯生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C
【详解】A.-OH与苯环相连,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够与NaOH反应;而-OH与-CH2CH3相连,在水溶液中不具有酸性,不与NaOH反应,能够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A不选;
B.-CH3与苯环相连,苯环对甲基的影响使得甲基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而2个-CH3相连,则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能够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B不选;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而乙烷中是碳碳单键,是化学键的不同,而不是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不能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
D.乙醛中,碳氧双键和H原子相连,能发生加成反应;而在乙酸中,碳氧双键和-OH相连,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够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不选;
答案选C。
9.B
【详解】A.乙烯含碳碳三键,乙烯的电子式为,A不符合题意;
B.M中最多有12个原子共平面,甲基处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B符合题意;
C.R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分别为-NH2,-OH,二者有邻间对三种结构,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①是乙炔和CH3CN的加成反应;反应③R中的-CH2OH转化为-CHO,脱去2个H,为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B
【详解】A.甲醛可以被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先氧化成甲酸,继续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中含有官能团为:羧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其中的酚羟基和羧基遇到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会发生反应生成,故B正确;
C.苯可以和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如需制得苯磺酸,需要苯和浓硫酸在75℃-80℃下发生反应,故C错误;
D.CH2=CH−CH3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CH2Br−CHBr−CH3,甲基上H不能被取代,故D错误;
答案选B。
11.B
【详解】A.根据手性碳原子的定义,该物质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将用“*”标识,如图所示,,A正确,不选;
B.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分别为羟基、醚键、酯基,B错误,符合题意;
C.分子中含有羟基,且与其相连的碳原子有相邻的碳原子且与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碳碳双键、羟基等可以被氧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不选;
D.分子中含有酯基,该酯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得到羧基和与苯环相连的羟基,均可与NaOH反应,则1molCalanolide A最多消耗2molNaOH;1mol苯环可与3molH2加成,1mol碳碳双键可与1molH2加成,1molCalanolide A含有1mol苯环和2mol碳碳双键,可与5molH2发生加成,D正确,不选;
答案选B。
12.D
【详解】A.两个碳环共用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其与其他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类似于CH4,不可能都共面,A错误;
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9H12,其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除了苯环外,侧链共有3个碳原子,均为烷基。若只有一个侧链,为丙基,有2种,分别为正丙基(-CH2CH2CH3),异丙基[-CH(CH3)2];若有2个侧链,分别为-CH3和-CH2CH3,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邻间对3种;若为3个-CH3,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则一共7种,B错误;
C.该物质为烃类,不溶于水,C错误;
D.与HBr发生加成时,可生成两种物质,结构简式分别、,D正确;
答案选D。
13.C
【详解】A.甲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氯原子取代在甲基上的H原子有1种,取代苯环上的H原子,有与甲基有邻间对共3种,则一共4种,A错误;
B.苯甲醇中-OH与苯环上的侧链上的C相连,而选项中的物质,-OH与苯环相连,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
C.苯甲醛中含有醛基,-CHO可以被氧化转化为-COOH,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被还原,转化为-CH2OH,因此苯甲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
D.反应①为氯原子取代了甲基上的H原子为取代反应;反应②氯原子被-OH取代,是取代反应;反应③为醇的催化氧化,得到-CHO,为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14.C
【详解】A.方法一为原料X与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只生成产品Y,故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选项A正确;
B.方法二为原料X与反应生成产品Y,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应该还有水的生成,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选项B正确;
C.X与Y均含有酚羟基,均能与、溶液反应,但Y中酚羟基的邻、对位上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也不含有碳碳双键等,故Y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选项C不正确;
D.根据醇的消去反应原理可知,在稀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和水,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5.B
【详解】A.取连有羟基的最长的碳链,有7个碳原子,碳链上连有2个羟基,为二醇,官能团的编号要小,则羟基的编号为2和5,在5号碳上还连有1个甲基,则名称为5-甲基-2,5-庚二醇,正确,A不选;
B.左边的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而右边的羟基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得到羰基,则催化氧化得到的物质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羰基,错误,B符合题意;
C.左边的羟基消去时,形成的碳碳双键的位置有3种;右边的羟基消去时,形成的碳碳双键的位置有2种,则得到的二烯烃,共3×2=6种,正确,C不选;
D.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2mol-OH,与金属Na反应时,提供2molH原子,得到1molH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正确,D不选;
答案选B。
16.B
【详解】A.黄芩苷分子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根据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选项A错误;
B. 分子中有两个苯环,苯环上分别有1种和3种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故一氯代物有4种,选项B正确;
C.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羰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选项C错误;
D.分子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羰基,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后官能团减少羰基和碳碳双键两种,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B
【详解】A.酿酒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属于水解反应,A错误;
B.蛋白质变性的过程中结构发生变化,为不可逆过程,B正确;
C.纤维素和淀粉的均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每个高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不同,所以不属于同分异构体,C错误;
D.聚氨酯纤维是人工合成的材料,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8.A
【详解】A.芳纶纤维为合成纤维,燃烧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A错误;
B.芳纶纤维为合成纤维,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正确;
C.合成芳纶纤维的两个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胺,C正确;
D.根据芳纶纤维的使用环境及条件,可推知其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耐低温,防电磁辐射等优良性能,D正确;
答案为:A。
19.B
【详解】硬脂酸为:C17H35-COOH含碳数最多,且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2-戊醇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于其余3中烃类物质;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碳原子数相同,且大于丙烯,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正戊烷>2-甲基丁烷;丙烯含碳原子数最少,沸点最低,所以沸点由高到低为:⑤>③>①>②>④,答案为:B。
20.B
【详解】A.含有官能团酯基,属于酯类物质,该酯为甲酸酯,里面包含一个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A错误;
B.的二氯代物可以取代位于苯环的邻、间和对位碳上的氢原子,二氯代物有3种,的二氯代物可以取代位于同一条棱上两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取代位于面对角线上两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取代位于体对角线两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二氯代物有3种,B正确;
C.为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C错误;
D.的名称为甲醚,D错误;
答案为:B。
21.B
【详解】A.选择含有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的命名为:2-氯戊烷,A错误;
B.酚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1号碳原子,满足位次和最小原则,其命名为:2,4,6-三甲基苯酚,B正确;
C.选择含有碳碳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近碳碳双键编号,的命名为:4,4-二甲基-2-己烯,C错误;
D.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羧基上的碳原子为1号碳原子,的命名为:4,5-二甲基己酸,D错误;
答案为:B。
22.A
【详解】A.根据布洛芬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3H18O2,A错误;
B.布洛芬的官能团为羧基,且含有苯环,结构与苯甲酸相似,分子组成相差6个CH2,互为同系物,B正确;
C.该分子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C正确;
D.该物质中只有苯环可以与氢气加成,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3mol H2,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3.C
【详解】A.该物质种含有多羟基的结构,可以和乙醇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可能易溶于乙醇,A正确;
B.该物质种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羰基,均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和酚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酯化(取代)反应,B正确;
C.如图所示:,1mol该物质可以和5mol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和1mol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6mol ,C错误;
D.1mol该有机物含有8mol羟基,和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4mol氢气,标准状况下为89.6L,D正确;
答案为:C。
24.C
【详解】A.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不能用浓NaOH溶液清洗,A错误;
B.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乙醇,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可证明乙醇有还原性,B错误;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导管不可直接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这样可以防止倒吸,C正确;
D.酒精密度小于水,酒精燃烧时不能用水灭火,应该用湿抹布覆盖灭火,D错误;
答案为:C。
25.D
【详解】A.乙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将变成CO2,故甲烷中的乙烯杂质不能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杂,而应该通过溴的CCl4溶液,A错误;
B.乙酸和乙醇互溶,沸点相差较大,且乙醇具有可燃性,故要通过蒸馏来除去乙酸中的乙醇杂质,B错误;
C.苯酚可溶于水,只是溶解度不大,则过滤不能分离,C错误;
D.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则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杂,D正确;
故答案为:D。
26.B
【详解】A.滴入AgNO3溶液前应先加入硝酸进行酸化,A错误;
B.油脂皂化反应中生成高价脂肪酸盐,加入食盐细粒可以降低其溶解度,使其析出,B正确;
C.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前应先加入碱中和稀硫酸,C错误;
D.苯和液溴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混有溴蒸气,溴蒸气也能和AgNO3溶液产生沉淀,应先除去溴,再和AgNO3溶液,验证有HBr生成,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7.A
【详解】A.乙醛和丙酮分子中均含有碳氧双键,碳原子饱和程度相同,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是因为醛基中含有碳氢单键,A错误;
B.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一分子乙醇断裂氢氧键,另一分子乙醇断裂碳氧键,体现了极性键易断裂的特性,B正确;
C.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植物油的氢化反应体现了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化学性质有影响,C正确;
D.乙烷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苯甲酸使其褪色,体现了苯环对甲基的活化作用,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可以改变性质,D正确;
答案为: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1-选择题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丙烷的一溴代反应产物有两种,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g水杨酸、10,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2三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