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ppt
展开1、了解北宋的建立方式、时间、建立者、都城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其影响。3、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宋史.太祖纪》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
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其都城,史称北宋,即宋太祖。
1、时间:2、建立者:3、过程:4、定都: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5、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上,宋太祖在宫中举行酒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喝酒。酒过三巡,宋太祖叫太监退下,端起酒杯开始叹气:“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会有今天的位置?干杯!谢谢你们!” 石守信忙喝酒:“陛下不必多谢!” 宋太祖接着说:“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夜整夜都睡不着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为何难以入眠?” 宋太祖继续说:“皇帝就一个,谁不想争这个位置呢?” 石守信等人面面相觑,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天下虽已安定,但朕还是有些事情放心不下。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地方的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调兵权;
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①在中央:
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任用文臣担任各地周线长官——知州;
行政权-------知州监督权-------通判 中央集权财政权------转运使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2、由 政事堂、枢密院 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1、设 参知政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二、北宋政治的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制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战场上的临阵指挥,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作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改革时弊 :王安石行变法
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政策执行不力。 变法派内部分裂,保守派强烈反对。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1085年,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
思考: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走向失败?这对北宋的历史发展会有何影响?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1.赵匡胤建立北宋是在( )A.10世纪初 B.10世纪中期 C.9世纪初期 D.9世纪中期2.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权力,设置的是( )A.刺史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
3. 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 )通判 B.知州 C.枢密使 D.转运使4.北宋政府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增加了财政支出 ②导致效率低下③强化了武将权力 ④削弱了军队行政的战斗力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配套课件ppt
初中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整版ppt课件,共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质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杯酒释兵权,政治上,经济上,重文轻武的政策,一变法之因,宋神宗,政治上对立,生活中仰慕,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