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 观察物体(二)精品课件ppt
展开2 观察物体(二)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的简单实物或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例1),进而学习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例2)。这些内容不但是继续学习空间知识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并且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的编写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单个几何体过渡到由多个几何体搭成的简单几何组合体,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表象思辨、空间转换等过程,教师把培养空间观念和提高推理能力这些教学目标融入数学活动之中,是由生活走向数学的逐步推进。教科书中的例1主要强调了学生在不同位置的观察能力,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而例2则是在学生初步体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2的要点在于展示三个完全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从相同的位置去观察它们,使学生认识到从相同的位置去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结果是有不确定性的。他们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关于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或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本单元所观察的对象不再是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是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几何体,学生只能根据图形的形状加以辨认,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本单元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和拼搭活动,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具,还需要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如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和小正方形)。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对几何组合体的整体观察,让学生获得对组合体形状、大小的整体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组合体形状特征的观察,切实将在每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储存在头脑中;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回顾在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在头脑中建立起组合体完整表象。
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动手操作,需要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还蕴涵猜测、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本单元特别需要组织以下操作活动:①运用多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进行拼搭,拼搭过程中体验各种组合体的形状特征;②画图,请学生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帮助学生建立从不同位置看到物体形状的表象;③根据给出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用正方体把它拼搭出来,经历由二维图形到几何组合体的转换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二)(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1,完成P13“做一做”,P15“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从观察到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长方体,学生每人准备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和小方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习题,复习旧知识。
师:当下我们的国家正在飞速发展,小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这不,小明家新买了一辆小汽车,他正和好朋友们仔细观察着呢!(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像他们这样从不同的位置看小汽车,看到的图形会是一样的吗?
【学情预设】不一样。(让学生说说,怎么不一样。)
师:右边图中每个人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同学们尝试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完整结果。
2.揭示课题。
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不同呢?
【学情预设】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说得真好!)
师: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观察物体”。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充分给足学生想象和交流“不一样”的时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1)]
【设计意图】一开始直接呈现小汽车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再呈现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连一连,让学生经历“想象——具体——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系统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操作感悟
1.拼搭图形。
(1)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都很会玩积木吧,请同桌合作进行拼搭。用4个正方体拼搭成1个你们喜欢的几何体。请动手试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2)展示交流。
请学生展示并用语言描述拼搭成的几何体。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拼出下面的图形。
2.观察比较。
师: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一下,说说自己从哪个方位看到了什么图形,并用课前准备的小方片摆给大家看一看。
【学情预设】情况不一,下图是其中的两种可能:
3.全班交流。
请两组学生汇报,大家评议。
4.强化练习。
(1)将教科书P13例1中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上台连线,全班评价。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3“做一做”,并与同桌交流。
教师板书: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改传统授课过程,用“拼搭→观察→交流→连线”把例1的教学落实到数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过程中不断思辨,由立体到平面,在不断的转化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教科书P15“练习四”第1题。
(1)课件呈现第1题。
(2)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并连线,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2.教科书P15“练习四”第2题。
(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摆成图中所示的样子。
(2)学生观察思考:从前面、上面、左面分别看到什么样的图形?
(3)学生连线后集体交流。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观察物体,学生只要拼出一种情况即可,不可求全,不可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在拼图上。
【学情预设】第1、2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有的学生难以正确辨认,可以提供相应的学具供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拼搭的过程中了解组合体的构成,掌握其特征。之后,观察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将自己画的图形与练习题呈现的图形对照,从而确认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
3.教科书P15“练习四”第3题。
(1)摆一摆。学生根据第3题中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为一组,独立拼搭,每人完成其中的一个。
(2)看一看,画一画。学生观察拼搭的组合体,独立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3)学生展示画出的图形,集体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第3题图形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它对观察与想象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先根据看到的图形想象出几何体的实际样子,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几何体想象自己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教学时,可以用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等方式,请学生表达出在某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这样能借助语言、动作使学生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表象更加清晰准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不断经历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之间的转换过程,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看、想、做的活动过程。为此,本节课不仅设计有观察活动,还设计有让学生动手拼搭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推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力求呈现清晰的活动要求与程序。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拼搭出几何组合体,生成观察的资源;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而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图形表象去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教学时要让学生切实经历完整的观察过程,落实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将动手操作与观察相结合,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课时观察物体1pptx、第1课时观察物体1doc、第1课时观察物体1导学案doc、盲人摸象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试讲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匹配版pptx、第一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doc、第一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 观察物体(二)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 观察物体(二)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教案匹配版pptx、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教案doc、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