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四下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件+教案+导学案
展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这五条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有余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它的基础作用。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探究和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2.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2)加法的简便计算 (1课时)
(3)减法的简便计算 (1课时)
(4)练习课 (1课时)
(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6)乘法分配律 (1课时)
(7)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1课时)
(8)练习课 (1课时)
(9)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迁移,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题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出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本节内容先安排加法交换律。再教学加法结合律,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 ||||
学习目标 | 1.探究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 ||||
学习重点 |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 ||||
学习难点 | 1.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 ||||
学前准备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5分钟) | 1.游戏引入:换位子。 ①师举左手,左右换位子; ②师举右手,前后换位子。 2.在交换位子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 1.根据老师手势的变化交换位子。 2.发现:位置发生了变化,班级总人数没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1)38+29=29+( ) (2)( )+25=( )+42 (3)a+( )=20+( ) 答案:(1)38 (2)42 25 (3)20 a 2.下面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在( )里画“√”。 96+14=70+40( ) 55+95=95+55(√) a+30=40+a( )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33+647= 308+426= 答案:780734 验算:647+133=780 426+308=734 4.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2+25)+65=32+(□+65) 287+182+118=287+(□+118) 答案:25182 5.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定律? 73+19=19+73 ( ) 32+65+18=32+18+65 ( ) 54+27+73=54+(27+73) ( ) 34+42+66+58=(34+66)+(42+58) ( ) 答案: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
二、探究体验,总结定律。 (20分钟) |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第17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寻找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生独立解答,示不同算法。 4.观察比较两种算法和结果,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举例观察,发现规律。 6.讨论交流汇报,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板书:a+b=b+a 二、教学例2: 1.示例情景图,引导生寻找有用信息。 2.指导学生用线段表示数量关系。 3.生尝试解答示不同方法。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5.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等式? 6.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69+172)+28○69+(172+ 28) 155+(145+269)○(155+ 145)+269 7.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 1.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画出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 3.列式: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发现: 40+56=56+40 5.举例: 31+15=15+31 46+17=17+46 6.汇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7.A+B=B+A ★+▲=▲+★ 甲+乙=乙+甲 明确a+b=b+a 二、1.生看图,寻找数学信息。 2.画图,理清关系 3.展示不同方法。 (1)88+104+96 =192+96 =288(千米) (2)88+(104+96) =88+200=288(千米) 4.生分组讨论交流。 5.生发现并回答:用等号连接。 6.先计算,后汇报。 发现:三个数相加,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7.观察等式,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12分钟) | 完成教材第19 页练习五第2题。 |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注意分析计算过程。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四、课堂总结。(3分钟) |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五、教学板书 | |||||
六、教学反思 |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进一步促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