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9284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微专题 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9284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微专题 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9284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微专题 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
展开微专题:等差数列的性质
【考点梳理】
1. 等差数列的性质
(1)与项有关的性质
①等差数列{an}中,若公差为d,则an=am+(n-m)d,当n≠m时,d=.
②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m,n,p,q∈N*),则am+an=ap+aq. 特别地,若m+n=2p,则am+an=2ap.
③若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数列{λan+b}(λ,b为常数)是公差为λd的等差数列.
④若数列{an},{bn}是公差分别为d1,d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λ1an+λ2bn}(λ1,λ2为常数)也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λ1d1+λ2d2.
⑤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从数列中抽出项ak,ak+m,ak+2m,…,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md.
注:利用等差数列项的性质解决基本量的运算体现了整体求值思想,应用时常将an+am=2ap(m+n=2p,m,n,p∈N*)与am+an=ap+aq(m+n=p+q,m,n,p,q∈N*)相结合,可减少运算量.
(2)与和有关的性质
①等差数列中依次k项之和Sk,S2k-Sk,S3k-S2k,…组成公差为k2d的等差数列.
②记S偶为所有偶数项的和,S奇为所有奇数项的和.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n∈N*),则S2n=n(an+an+1),S偶-S奇=nd,=(S奇≠0);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1(n∈N*),则S2n-1=(2n-1)an(an是数列的中间项),S奇-S偶=an,=(S奇≠0).
③{an}为等差数列⇒ 为等差数列.
④两个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Sn,Tn 之间的关系为= (bn≠0,T2n-1≠0).
2. 关于an的结论
(1)在等差数列{an}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表示为an+1=,等价于an+an+2=2an+1,以及an+1-an=an+2-an+1.
(2)若an=pn+q(p,q为常数),则{an}一定是公差为p的等差数列.
3. 关于Sn的结论
(1)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与{an}的单调性有关.
①若a1>0,d<0,则数列的前面若干项为正项(或0),所以将这些项相加即得Sn的最大值.
②若a1<0,d>0,则数列的前面若干项为负项(或0),所以将这些项相加即得Sn的最小值.
③若a1>0,d>0,则{Sn}是递增数列,S1是{Sn}的最小值;若a1<0,d<0,则{Sn}是递减数列,S1是{Sn}的最大值.
(2){an}是等差数列⇔Sn=An2+Bn(A,B是常数). 若Sn=An2+Bn+C且C≠0,则{an}从第2项起成等差数列.
【题型归纳】
题型一:等差中项的应用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则( )
A.42 B.56 C.63 D.70
2.在等比数列中,各项都是正数,且,,成等差数列,则等于( )
A. B. C. D.
3.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满足,则( )
A. B. C. D.
题型二: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计算
4.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公差为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当时,取得最小值
C. D.使得成立的最大自然是n是17
5.等差数列 的前项和为, 则( )
A.42 B.56 C.63 D.70
6.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
A.40 B.45 C.80 D.90
题型三:等差数列片段和的性质及应用
7.在等差数列中,其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10 B.-20 C.-120 D.-110
9.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
A. B. C. D.
【双基达标】
10.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若,且与的等差中项为,则的最大值为( )
A.5 B.512 C.1024 D.2048
11.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则的值是( )
A. B. C. D.
12.已知等差数列的第5项是展开式中的常数项,则( )
A.20 B. C.40 D.
13.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且,则等于( )
A. B. C. D.
14.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a2=7,am+am-1=73(m≥3),Sm=2020则m的值为( )
A.100 B.101 C.200 D.202
15.若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玩具计数算盘的三档上各有7个算珠,现将每档算珠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的每个算珠表示数2,右侧的每个算珠表示数1(允许一侧无珠),记上、中、下三档的数字和分别为a,b,c.例如,图中上档的数字和a=9.若a,b,c成等差数列,则不同的分珠计数法有( )种.
A.12 B.24 C.16 D.32
17.设等差数列前项和为,等差数列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18.已知等差数列为递增数列,若,,则数列的公差等于( )
A.1 B.2 C.9 D.10
19.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且,则m的值是
A.7 B.8 C.9 D.10
20.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该数列第项( )
A. B. C. D.
2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成等差数列,则( )
A.27 B.3 C.1或3 D.1或27
2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公差d≠0,.记b1=S2,bn+1=S2n+2–S2n,,下列等式不可能成立的是( )
A.2a4=a2+a6 B.2b4=b2+b6 C. D.
2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
A.0 B.10 C.15 D.30
24.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的值为( )
A.15 B.16 C.17 D.18
25.《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通用规格有五种.这五种规格党旗的长(单位:cm)成等差数列,对应的宽为(单位: cm),且长与宽之比都相等,已知,,,则
A.64 B.96 C.128 D.160
【高分突破】
一、 单选题
26.在数列中,若,,,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27.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公差为d(不为0),数列满足,若对任意的都有,则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29.已知为等比数列,若,且与的等差中项为,则( )
A.35 B.33 C.16 D.29
30.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28 B.32 C.16 D.24
31.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是方程的两根,则( )
A.8 B.52
C.45 D.72
3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且单调递减的等比数列满足、、成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且,则( )
A. B. C. D.
33.在正项等比数列中,若依次成等差数列,则的公比为
A.2 B. C.3 D.
3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此数列中绝对值最小的项所在的项数为( ).
A.第5项 B.第6项 C.第7项 D.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35.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为.已知,,,则( )
A.数列的最小项为第项 B.
C. D.时,的最大值为
3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是等差数列
B.若,则是等比数列
C.若是等差数列,则
D.若是等比数列,则成等比数列
37.(多选)等差数列{an}中,a1=3,a1+a2+a3=21,则( )
A.公差d=-4
B.a2=7
C.数列{an}为递增数列
D.a3+a4+a5=84
38.首项为正数,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现有下列4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
A.若,则
B.若,则使的最大的n为15
C.若,,则中最大
D.若,则
三、填空题
39.已知是的等差中项,是,的等比中项,则等于___________.
40.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___________.
41.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有下列结论:
①;②;③;④.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42.已知数列满足:,,,(),则_______.
43.在等差数列中,若,则该数列的前2021项的和为_______.
44.等比数列{an}各项为正,a3,a5,-a4成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则=______.
四、解答题
45.设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已知,,成等差数列.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记和分别为和的前n项和.证明:.
46.已知实数成等差数列,求证:成等比数列.
4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为等差数列;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前n项和;
(2)若对于,总有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48.在正项等比数列中,,且,的等差中项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49.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记,其中[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如[0.7]=0,[1.9]=1.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前101项和.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的值,代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
因为为等差数列,
所以,解得,
所以.
故选:C
2.D
【解析】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即可完成相应的计算.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题意,,即,
,则,,
则,所以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中项的性质可求得结果.
【详解】
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则,因此,.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求和公式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对于A,因为等差数列中,,,
所以,所以公差,所以A正确,
对于B,由于,,,所以前9项均为负数,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所以B正确,
对于C,,所以C正确,
对于D,因为,所以,, ,,所以使得成立的最大自然是n是18,所以D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
因为为等差数列,
所以.
故选:C
6.B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计算.
【详解】
.
故选:B.
7.D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由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可得,成等差数列,设,则,即成等差数列,故,解得,故即,故,,故
故选:D
8.C
【解析】
【分析】
利用数列的运算性质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
,则.
故选:C
9.A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由,得,设,则,
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
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选:A
10.C
【解析】
用和表示出和代入求得,再根据,求得,进而求得到的值,即得解.
【详解】
,
故,
所以,
所以数列的前4或5项的积最大,且最大值为.
故选:C
【点睛】
结论点睛:等比数列中,如果,求的最大值,一般利用“1交界”法求解,即找到大于等于1的项,找到小于1的项,即得解.
11.B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的性质分别求得、的值,然后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出结果.
【详解】
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
由等比中项的性质可得,,
因此,.
故选:B.
12.D
【解析】
【分析】
根据二项式定理求得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然后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结论.
【详解】
由二项式定理,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即,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
故选:D.
13.A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定条件,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结合等差数列性质计算作答.
【详解】
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且,
所以.
故选:A
14.B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再由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列式可算出结果.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
故
故
故选:B
【点睛】
解答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问题的处理策略:
1、利用基本量,根据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列出方程组,虽有一定量的运算,但思路简洁,目标明确;
2、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15.D
【解析】
【分析】
对选项A,令即可检验;对选项B,令即可检验;对选项C,令即可检验;对选项D,设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然后作差即可.
【详解】
若,则
可得:,故选项A错误;
若,则
可得:,故选项B错误;
若,则
可得:,故选项C错误;
不妨设的首项为,公差为,则有:
则有:,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
【分析】
,,的取值范围都是从,可以根据公差的情况进行讨论.
【详解】
解:根据题意,,,的取值范围都是从共8个数字,故公差范围是到3,
①当公差时,有种,
②当公差时,不取7和14,有种,
③当公差时,不取7,8,13,14,有种,
④当公差时,只能取10或11,有种,
综上共有种,
故选:D.
17.B
【解析】
本题首先可令,得出,然后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得出以及,代入中,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所以,
因为是等差数列前项和,是等差数列前项和,
所以,,
则,,
故选:B.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以及等差中项的应用,若等差数列前项和为,则,当时,,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档题.
18.A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定条件结合等差数列性质计算出,进而求出与即可得解.
【详解】
在等差数列中,依题意,,
解得,而,且为递增数列,即,则,,
所以数列的公差.
故选:A
19.C
【解析】
由等差数列性质求出,由等差数列前n项可求得m.
【详解】
∵是等差数列,∴,,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前n项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是解题基础.
20.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下标和的性质得,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所以.
故选:B
21.A
【解析】
【分析】
根据,,成等差数列,由,求得公比即可.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因为,,成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化简得,
所以(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
故选:A.
22.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而,即可表示出题中,再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判断各等式是否成立.
【详解】
对于A,因为数列为等差数列,所以根据等差数列的下标和性质,由可得,,A正确;
对于B,由题意可知,,,
∴,,,.
∴,.
根据等差数列的下标和性质,由可得,B正确;
对于C,,
当时,,C正确;
对于D,,,
.
当时,,∴即;
当时,,∴即,所以,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应用,属于基础题.
23.C
【解析】
【分析】
利用,结合求得结果.
【详解】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4.D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利用等差数列的下标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即①
②
且等差数列满足
①②两式相加得
代入求和公式可得
解得
故选:D.
25.C
【解析】
【分析】
设等差数列公差为,求得,得到,结合党旗长与宽之比都相等和,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五种规格党旗的长(单位:cm)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因为,,可得,
可得,
又由长与宽之比都相等,且,可得,所以.
故选:C.
26.A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中项可得为等差数列,即得结论.
【详解】
因为,
所以,又,,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公差,
所以,
所以.
故选:A.
27.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构造函数,解不等式可得到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当距离最近时,取得最小值,根据为最小值可得距离最近,建立绝对值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令,构造函数,
,
∴当时,,单调递增,
当时,,单调递减;
则对于,当,即时,单调递增,
当,即时,单调递减,
所以当距离最近时,取得最小值,
根据题意知,为最小值,所以距离最近,
而等差数列满足,,所以,所以是递增数列,
∴,解得.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核心是利用函数导数思维根据的表达式求出当距离最近时,取得最小值,根据题意可得距离最近,再根据已知可得是递增数列,且两个数值之间的距离问题可以使用绝对值思维,所以可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
28.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及下标和性质得到、,即可得到方程,计算可得;
【详解】
解:由,有,得.
故选:A
29.C
【解析】
【分析】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结合题意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可得出,再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可求出,进而可求出,最后由,即可求出的结果.
【详解】
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所以,
由与的等差中项为,知,所以,
所以,则.
故选:C.
30.B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可得,,,成等差数列,结合题干数据,可得解
【详解】
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可得,,,成等差数列,
∴,解得.
∴ 2,6,10,成等差数列,
可得,解得.
故选:B
31.B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韦达定理可得,由等差数列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即可得解.
【详解】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则,
故选:B.
32.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成等差数列以及单调递减,求出公比,再由即可求出,
再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以及前项和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
解:由,,成等差数列,
得:,
设的公比为,则,
解得:或,
又单调递减,
,
,
解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故选:C.
33.A
【解析】
【分析】
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又为等比数列,所以,化简整理可求出q的值.
【详解】
由题意知,又为正项等比数列,所以,且,所以,
所以或(舍),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等差中项的性质,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题.
34.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且,从而可求得答案
【详解】
因为,,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所以,所以该数列的公差,
所以绝对值最小的项在0附近的项中取得,
因为,所以,
所以绝对值最小的项为,
故选:C
35.ABC
【解析】
【分析】
利用数列的单调性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选项的正误;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 的不等式组,求出的取值范围,可判断B选项的正误;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等差数列下标和性质可判断C,D选项的正误.
【详解】
对于C选项,由且,可知,故C正确;
对于B选项,由 ,可得 ,故B正确;
对于D选项,因为,,
所以,满足的的最大值为,故D错误;
对于A选项,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且时, ;
当且时,,
所以,当且时,,
当且时,,
当且时,.
由题意可知单调递减,
所以当且时,,
由题意可知单调递减,即有,
所以,
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从而可得,
因此,数列的最小项为第 项,故A正确.
故选:ABC.
36.BC
【解析】
【分析】
根据;即可判断选项A,B;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易判断选项C;易举反例判断选项D.
【详解】
对于A,当时,;
当时,;
经检验:不满足,数列自第二项起为等差,A错误;
对于B,当时,;
当时,;
经检验:满足,,
数列是等比数列,B正确;
对于C,,C正确;
对于D,当时,,,,此时不构成等比数列,D错误.
故选:BC.
37.B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公式及基本量计算,对选项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析:∵a1+a2+a3=21,∴3a2=21,∴a2=7.
∵a1=3,∴d=4.∴数列{an}为递增数列,a4=a2+2d=15.
∴a3+a4+a5=3a4=45.
故选:BC
38.B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运算计算可判断A,再由求和公式,利用下标性质可判断CD,再由可判断D.
【详解】
对于A,若,则,
那么.故A不正确;
对于B,中若,则,
又因为,所以前8项为正,从第9项开始为负,
因为,
所以使的最大的为15.故B正确;
对于C,中若,,
则,,则中最大.故C正确;
对于D,中若,则,而,不能判断正负情况.故D不正确.
故选:BC
39.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和等比中项的定义求出得值,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是的等差中项,所以,
因为是,的等比中项,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40.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化简得到,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由题意在等差数列中,设公差为d,
则
所以,于是,
故答案为:10
41.②④
【解析】
【分析】
构造函数,可知是奇函数,且是上的增函数,由,,可得,且,再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判断
【详解】
令函数,因为,所以是奇函数,且是上的增函数.
由题可知,,,
所以,且,即,,所以①错误,②正确,
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④正确,
又因为是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③错误.
故答案为:②④
42.
【解析】
【分析】
利用已知条件推出数列为等差数列,可得,进而求得,求得结果.
【详解】
∵,
∴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1,
∴,即,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中项的应用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数列递推关系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43.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等差数列中,,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等差数的前项和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44.
【解析】
【分析】
由等比通项公式,结合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2q2+q-1=0,求得公比,再由即可求值.
【详解】
∵等比数列{an}各项为正,a3,a5,-a4成等差数列,
∴a1q2-a1q3=2a1q4,即2q2+q-1=0,解得q=或q=-1(舍去),
∴.
故答案为:
45.(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得到,解方程即可;
(2)利用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分别求出,再作差比较即可.
【详解】
(1)因为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
即,解得,所以,
所以.
(2)[方法一]:作差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
,
.
设, ⑧
则. ⑨
由⑧-⑨得.
所以.
因此.
故.
[方法二]【最优解】:公式法和错位相减求和法
证明:由(1)可得,
,①
,②
①②得 ,
所以,
所以,
所以.
[方法三]:构造裂项法
由(Ⅰ)知,令,且,即,
通过等式左右两边系数比对易得,所以.
则,下同方法二.
[方法四]:导函数法
设,
由于,
则.
又,
所以
,下同方法二.
【整体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求和,涉及到等差数列的性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中档题,其中证明不等式时采用作差法,或者作商法要根据式子得结构类型灵活选择,关键是要看如何消项化简的更为简洁.
(2)的方法一直接作差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其部分和,进而证得结论;
方法二根据数列的不同特点,分别利用公式法和错位相减法求得,然后证得结论,为最优解;
方法三采用构造数列裂项求和的方法,关键是构造,使,求得的表达式,这是错位相减法的一种替代方法,
方法四利用导数方法求和,也是代替错位相减求和法的一种方法.
46.见详解.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证明:即可,注意各项均不为零.
【详解】
因为成等差数列,所以,即且,
又,
所以成立且各项均不为零,
所以:成等比数列.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证明,难度一般.注意说明各项均不为零.
47.(1).
(2).
【解析】
【分析】
(1)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继而有,两式相减得,由此得数列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得,,再由此求得,运用分组求和法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得.
(2)由(1)将不等式转化为,再令,作,判断出当时,取得最大值,由此得,求解即可.
(1)
解:因为,,为等差数列,所以,所以,两式相减得,
即,所以数列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所以,解得,所以,,
所以,
所以
,
所以;
(2)
解:由(1)得不等式为,整理得,
令,则,
所以当,时,,即,
当,时,,即,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
所以,即,解得.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48.(1);(2).
【解析】
(1)设出公比,根据条件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分组,利用等差等比的求和公式求和.
【详解】
解(1)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题意可得,解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基础题.
49.(1)
(2)192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基本量计算出首项和公差,求出通项公式;
(2)解不等式得到,当时,,当时,,当时,,从而求出前101项和.
(1)
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
又,故 ,即,
所以,解得:或0(舍去),求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令得:,
令,解得:,令,解得:,
当时,
故
当时,,
当时,,
当时,,
设的前n项和为,所以.
微专题 分段函数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 这是一份微专题 分段函数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共3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题型归纳,双基达标,高分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微专题 反函数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 这是一份微专题 反函数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题型归纳,双基达标,高分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微专题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 这是一份微专题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 学案——2023届高考数学一轮《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题型归纳,双基达标,高分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