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项汇编(长沙专用)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2023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项汇编(长沙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2023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项汇编(长沙专用),文件包含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答案版长沙专用docx、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长沙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阅读
长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初三年级 语文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日:“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官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②,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③,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④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tì)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孤独:少无父母和老而无子的人。③帑(nú):古同“孥”,儿女。④侔(móu):比得上。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召匠计之,直百金”和“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中的“直”都作通假字“值”,是“价值”的意思。
B.字典中“先”有“在……之前”“表率”“从前的”等意思,文章中“以示敦朴,为天下先”的“先”应为“表率”之意。
C.“以愧其心”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D.见,金文的“临”,整个字的形象是人俯视器物的样子,可引申为“监察”,文中“孝文皇帝临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也可引申为“面对”,如“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答案】C【解析】“以愧其心”的“以”理解为“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理解为“因为”。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B.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C.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D.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答案】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
【解析】“奉”“羞”“何以台为”三个点各1分)
13.孝文帝之所以引领国家走向繁荣,为历史所铭记,你觉得靠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3分)
【答案】①节俭克己。孝文帝穿着用度都比较简朴,不修高大的墓冢。②以身作则。他杜绝各种嗜好,不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求一己私利。③宽厚仁爱。取消肉刑,收养抚恤贫苦人,不诛罚无罪之人等。
【解析】“每点1)
【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利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孝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昂贵。文帝说:“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孝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敦厚淳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孝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孝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违背约定入侵劫掠,而(孝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孝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诏给御史:“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关卡桥梁,处处畅通无阻,边远地区也是一样。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赏赐老人,收养抚恤少无父母和老而无子的贫苦人,以此来养育天下众生。(他)杜绝各种嗜好,不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求一己之私利。处治罪犯不株连家属,不诛罚无罪之人。废除宫刑,放出后宫美人,对使人断绝后代的事看得很重。我不聪敏,不能认识孝文皇帝的一切。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②,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③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④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⑤。’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选自刘向《战国策·赵策》,有删减)
【注释】①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②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③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⑤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错的一项是( C )(2分)
A.古汉语,“乃”有“是”“你”“才”等意思。文中“兵乃出”的“乃”应为“才”之意。
B.“媪之送燕后也”中的“之”的用法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中“之”的用法相同。
C.“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句中“以”的用法一样。
D.“念”,从心,今声。有思念之意,引申为考虑,惦念等。“念悲其远也”中“念”有“惦
念”之意。
【答案】C项。
【解析】C.“以卫王宫”的“以”,连词,来,表目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介词,因为。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B.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C.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D.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答案】B项。
【解析】“谓”这个动词前面的主语是太后,左右是“谓”的对象,所以第一处停顿:太后明谓左右;结合全文,齐国是要长安君为人质而非老妇,所以第二处停顿: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者,也是停顿的一个标志词;第三处停顿为:太后对待复言者的态度与方式。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答案】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左师公)回答说:“比妇人还(疼爱得)厉害。”
【解析】省略句式1分;关键词“丈夫”,1分;表意通达1分
13.“家是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文中哪一件事的选择关系到赵国的安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文中左师公为什么说赵太后爱长安君不如爱燕后?(3分)
【答案】第一问:赵太后是否答应让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1分)
第二问:①赵太后不愿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长安君对于国家就没有什么贡献。(1分)②赵太后在女儿嫁到燕国以后,希望她永远不要回到赵国,是为燕后长久考虑。(1分)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左师公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左师公回答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才疼爱得更厉害。”左师公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祷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工之侨①思得良琴,乃觅于深山巨谷中。居数月,卒得一良桐②,乃携之归,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为断纹于其上;又谋诸篆工,为古窾④于其下。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⑤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太常。太常熟视之,叹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国已如此,若不早图之,吾其与之亡矣。”遂亡,入于宕冥之山,太常闻之,大惭而欲谢,使吏入山寻之,终不知其所终。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有改动)
【注释】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桐:树木,制作古琴的材料。③太常:太常寺,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乐的官。④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⑤期年:满一年。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本词语的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成语“良辰美景”中的“良”是“好的,美好的”的意思,由此推断,“卒得一良桐”中的“良”也可以解释为“好的,美好的。”
B.“不知其踪”的“踪”是形声字,从足,宗声。本义是脚印,“不知其踪”的“踪”引申为“踪迹,行踪”的意思。
C.“贵人过而见之”的“而”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的“而”字用法相同,都表示顺承。
D.“易”在古文中的义项有“交换”、“改变”、“轻视”等。文中“易之以百金”中的“易”和“大举加惠,以大易小”中的“易”都为“交换”之意。
【答案】C项。
【解析】“呼尔而与之,的“之”表修饰。
1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D.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答案】: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
【解析】判读句式1分;关键词“以为”,1分;表意通达1分
13.文中写了两次“叹曰”,一为太常之叹,二为工之侨之叹,两人分别感叹什么?从他们的感叹中你领悟到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案】太常感叹工之侨所献的琴是一把绝世好琴;工之侨感叹社会可悲,只会看琴的外观,而不会看它的本质。
道理: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太常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惭愧,想要道歉,派官员进山去找他,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1分)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③。独嫉时文士④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⑤,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注释: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汲引如不及:就想举荐提携,唯恐来不及。④时文士:写八股文的读书人。⑤悢悢(liàng):惆怅,悲伤。
1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B )(2分)
A.“素不习治生”与成语“素不相识”中的“素”意思相同,都是“素来、向来”之意。
B.“不数年而产尽矣”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中的“而”意思用法一样。
C.“则以书易米”中的“以”字表示“用”,“不以物喜”(《岳阳楼记》)中的“以”字表示“因为”。
D.“穷”有“穷尽”“贫穷”“不得志”等含义,“穷极文士情态”中的“穷”应为“穷尽”的含义。
【答案】B【解析】 B项,“不数年而产尽矣”中的“而”字,表示承接关系。“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中的“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翻译为但、却。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B.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C.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D.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答案】D【解析】独,唯独;嫉,痛恨;时文士,写八股文的文人;尤,特别;工:擅长;则,就。句意为,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以此断句。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才之,以博学鸿词荐。
【答案】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
【解析】赵公国麟,赵国麟;闻,听说;其,他的;名,名声;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之,代词,指吴敬梓;以,把;荐,推荐。(直译:把博学鸿词考试推荐给他,意译: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
14.文木先生性格特点丰富,文中哪些事例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至少概括两个事例)(4分)
【答案】(1)他不吝惜钱财,遇到贫困的人慷慨施舍;(2)就算被人举荐也不愿意做官,更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3)即使家道中落,家徒四壁,也看书自乐;
【解析】(1)“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他不吝惜钱财,遇到贫困的人慷慨施舍;(2)“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就算被人举荐也不愿意做官,更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3)“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即使家道中落,家徒四壁,也看书自乐。
参考翻译: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先生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2021-2022-1九上一中系期中考试
语文问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咧,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同年①友魏君用晦②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③。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④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昊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节选自归有光《呈山图记》,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同时被录取的人互称同年。②魏君用晦:即魏用晦,人名。③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因为考核优异而被召入京中做了给事中。给事中,官职。④扳;通“攀”,牵,引。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 D )
A.成语“诚惶诚恐”中的“诚”为“实在,的确”的意思。文中“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中的“诚”也为此意。
B.《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读“wéi”的读音时,有“做”“变成”“是”“治理”“被”等意思,文章中“君之为县有惠爱”中的“为”应为“治理”之意。
C.“君今去县已三年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中的“去”的含义一样,都是“离开”的意思。
D.“而不知人之乐”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中的“而”的用法一样,都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答案】D
【解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而”的都为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承接关系。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B.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C.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D.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于是让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句中的“出示”“展玩太息”“命”是三个不同的动作,故应在“展玩太息”的前后分别断开。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答案】 如果县令贤能,那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受到他的恩泽,荣耀一方。
【解析】“令”“其泽”各1分,语意流畅1分)
13.甲、乙两文分别写了欧阳修、魏用晦在做地方官时深受人民喜爱。其中《醉翁亭记》中这一点体现在_________的事情上。《吴山图记》中这一点体现在_________的事情上。(3分)
【答案】.甲,乙两文分别写了欧阳修、魏用晦在做地方官时深受人民喜爱。其中《醉翁亭记》中这一点体现在滁州人民追随欧阳修出游玩乐(1分)的事情上。《吴山图记》中这一点体现在吴县人们对离任吴县县令的魏用晦依依不舍(2分)的事情上。
湘一立信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①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②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③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④,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⑤,犹能忆识⑥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⑦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⑧,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注]①适:女子出嫁。②归宁:女子回到娘家。③没:这里指被迫出嫁。④相矜:这里指蔡文姬和董祀夫妇。⑤坟籍;泛指古书。“坟”指“三坟”,传说中的古书。古书典籍。⑥识:通“志”。⑦真草:楷书和草书。⑧悲愤:指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文言文中,“使”的常见注释有以下几个:①使臣;②派遣;③让;④岀使;⑤如。文中“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和"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加点的“使”)中的“使”都是“派遣”的意思。
B.“众皆为改容”“为宫室之美”中的“为”,前者是介词"因为、由于"的意思,后者是介词“为了”的意思。
C.成语“家徒四壁”中的“徒”意思是"只,仅仅"的意思,以此推断,"蓬首徒行"中的"徒"也可以解释为"只,仅仅"。
D."济"的古体字形像一条河,本义是水名,后引申为渡,又引中为救助。"而不济垂死之命乎"中的"济"就是救助的意思。
【答案】C. 【解析】“"蓬首徒行"中的"徒"是“赤足”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B.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C.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D.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答案】(您)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快马,却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
【解析】“而”“济”各1分,语意流畅1分)
13.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请结合文章与材料分析,蔡文姬的才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材料】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曰:"第四弦。"不差谬。——《幼童传》
【答案】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记忆超群;文学才华很高,会作诗。(结合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人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学识广博,才华出众,善于论辩而又精通音律。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子女,便回到了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的变乱,蔡文姬被胡人的骑兵掳掠,被强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便派遣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重新改嫁给了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触犯法律将判死罪。蔡文姬为这件事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这时朝堂上 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蓬头散发,赤足而行(一说“步行”,见《辞海》)。又俯身叩头请罪,说话时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之意,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又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匹好马,手下有数不清的勇士,为什么要吝惜派出一匹快马,而不去救助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的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她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不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呢?”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来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下来了,现在我能忆诵的,才不过四百余篇罢了。”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吏给您,让他们帮助您把这些书抄写出来。”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于是就把所记诵的典籍抄写好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
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
2021年星沙中学期中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科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题至第13题。
工之侨①思得良琴,乃觅于深山巨谷中。居数月,卒得一良桐②,乃携之归,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为断纹于其上;又谋诸篆工,为古窾④于其下。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⑤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太常。太常熟视之,叹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国已如此,若不早图之,吾其与之亡矣。”遂亡,入于宕冥之山,太常闻之,大惭而欲谢,使吏入山寻之,终不知其所终。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有改动
【注释】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桐:树木,制作古琴的材料。③太常:太常寺,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乐的官。④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⑤期年:满一年。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本词语的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成语“良辰美景”中的“良”是“好的,美好的”的意思,由此推断,“卒得一良桐”中的“良”也可以解释为“好的,美好的。”
B.“不知其踪”的“踪”是形声字,从足,宗声。本义是脚印,“不知其踪”的“踪”引申为“踪迹,行踪”的意思。
C.“弦而鼓之”的“而”和“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的“而”字用法相同,都表示顺承。
D.“易”在古文中的义项有“交换”“改变”、“轻视”等。文中“易之以百金”中的“易”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的“易”都为“交换”之意。
【答案】C. 【解析】“泉香而酒洌”的“而”表并列,所以C错。
1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D.复思之良久/遂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答案】: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
【解析】判读句式1分;关键词“以为”,1分;表意通达1分
13.文中写了两次“叹曰”:一为太常之叹,二为工之侨之叹。两人分别感叹什么?从他们的感叹中你领悟到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案】太常感叹工之侨所献的琴是一把绝世好琴;工之侨感叹社会可悲,只会看琴的外观,而不会看它的本质。
道理: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太常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惭愧,想要道歉,派官员进山去找他,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周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1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B.行者休于树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C.醒能述以文者 以荒远小邑
D.起坐而喧哗者 宽简而不扰
【答案】B 【解析】B.“于”都 是在的意思。A。“归”回去/归依。C“以”是用/凭借,D.“而”表修饰/转折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C )(2分)
A.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B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C.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D.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树林树叶茂密成荫,鸟到处鸣叫,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解析】判读句式1分;关键词“耳”,1分;表意通达1分
(2)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答案】: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13.甲文中欧阳修能“与民同乐”,这与他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请从乙文中找出能证明这种思想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分)
【答案】:从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不做繁琐的事,对百姓不苛刻、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让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与百姓和乐相处。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欧阳修,自幼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人,更是超然出众,卓有声誉。在废书箱里得到唐代韩愈的遗稿,一边细细阅读,一边心中暗暗思慕。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本来可以知道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欧阳修)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明德教育集团九年级期中考试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死,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①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注解】①镞:箭头。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成语“一见如故”中的“故”是“老朋友”的意思,以此推断,“何乃故也”中的 “故”也可以解释为“老朋友”。
B.“居无何”中的“居”有“居住”“担任”“经过”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经过”之义。
C.“至军而斩之”和“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中“而”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表顺承。
D.“及”,从又,从人。本义是从背后追上并抓捕,后引申为“达到”、“赶上”、“比得上”等。文中“及居右北平射虎”的“及”为“到了……时候”之意。
【解析】A.“何乃故也”中的“故”可解释为“以前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B.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C.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D.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解析】该句意思为: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误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箭,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近前一看,才知道是石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示例:(李广)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
(补充主语“李广”,1分;第一个“从”:带着/使……跟从,1分;第二个“从”:和/跟,1分)
13.人物传记常常通过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特点。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李广列传
典型事例
特点
为报霸陵亭之辱,斩杀霸陵尉
(1)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有仇必报)
(2)任右北平太守,匈奴不敢来犯
威名远播,震慑敌人
射杀老虎,箭镀没石
臂力过人,英勇无畏
得到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共饮食
(3)为人清廉,体恤下属。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广家和已故颍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蓝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经过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解释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安国)。又过了不久,朝廷调任右北平太守的韩安国呕血死了,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误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箭,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近前一看,才知道是石头。于是又重新再射,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里了。李广驻守过各郡,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到驻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但最后李广还是射死了老虎。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的喝的也都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文学性文本阅读- 2022-2023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项汇编(长沙专用),文件包含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文学性文本阅读原卷版长沙专用docx、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文学性文本阅读答案版长沙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古诗赏析- 2022-2023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项汇编(长沙专用),文件包含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古诗赏析原卷版长沙专用docx、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古诗赏析答案版长沙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2022-2023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项汇编(长沙专用),文件包含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非文学性文本阅读答案版长沙专用docx、2023九上期中考试复习专题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原卷版长沙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