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单元复习卷 卷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305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单元复习卷 卷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305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单元复习卷 卷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305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单元复习卷 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单元复习卷 卷一
第四章 水的运动 期末单元复习卷 卷一一、单选题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读“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2.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问题。3.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 B.②附近C.③附近 D.④附近4.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5.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6.该河流域最可能( )A.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B.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C.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D.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 下面图甲示意某河流水系,图乙中曲线示意该区域某次上游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8.与P地相比,Q地( )A.流量峰值较高 B.出现峰值时间较早 C.流量变化较小 D.海拔较高9.有助于增加③曲线占降水比重的是( )A.降水强度增大 B.坡度变大 C.植被覆盖变好 D.路面硬化读北美洲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季节变率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M 地有北美洲西岸的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B.远离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C.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D.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多12.根据观察,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C.海拔较高,气候寒冷 D.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吹袭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有“彩虹之国”之美誉,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保。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与西岸相比,该国大陆东岸年降水的多少及原因是A.多,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B.多,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C.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寒流减湿 D.少,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寒流减湿14.南非南部沿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径流汇入 B.上升补偿流 C.大陆架广阔 D.寒暖流交汇15.该国南部的好望角因风浪较大,被称作“好望不好过”。其风浪最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1月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若图中X=22 ℃,等温距为0.5,则Y的值为( )A.20 ℃ B.22 ℃ C.24 ℃ D.26 ℃17.上图所示季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珊瑚对水温、水质和水深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大多死亡,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B.石油运输污染海域C.寒流导致海水变冷 D.板块张裂海水变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20.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增加读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是在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C.③洋流是因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22.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⑤洋流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B.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C.使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④洋流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中国每年从非洲国家安哥拉进口大量原油。读安哥拉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如果装船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石油泄漏,则以下地点可能首先监测到石油污染的是( )A.巴西的圣保罗 B.中国的上海 C.澳大利亚的悉尼 D.印度的孟买24.安哥拉沿岸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下列关于该渔场的成因,不正确的是( )A.沿岸有上升流,饵料丰富B.海区水温季节变化显著C.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D.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苏木吉林湖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左图为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右图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25.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地下水 B.雨水 C.高山冰川融水 D.邻湖湖水26.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于淡水湖泊,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②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沿湖地区植被茂盛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面风速小④纬度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车尔臣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发源于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山系的北坡,属于内流河。下图为阿尔金山北坡夏季0℃层高度与车尔臣河年径流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年径流深是指一年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与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的比值。27.由材料可知,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高山冰川融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28.下列关于车尔臣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下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9.7月驱动索马里洋流的风( )A.为东北风,由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B.为东北风,由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C.为西南风,由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D.为西南风,由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30.图中洋流流向与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①东北一寒流 ②东北一暖流 ③西南一寒流 ④西南一暖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综合题29. 读“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和乙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0.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1.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2.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比较图中②③两海域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原因。(2)③④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第四章 水的运动 期末单元复习卷 卷一参考答案1.B 2.D【解析】1.据图可知,总热量输送值应最大,对应曲线②;在全球热量输送中,低纬地区以海洋输送为主,对应曲线①;高纬地区以大气输送为主,对应曲线③。B正确,故选B。2.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引起了地表冷热不均,产生大气环流;盛行风是大洋环流的原动力。在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中,风和海水会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所以,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D正确。故选D。3.C 4.B【解析】3.根据图中四地的海域位置,①、②纬度低,③附近有从格陵兰岛南下的寒流,根据题干提示“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因而③附近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④纬度最高,但由于其附近有暖流,水温高,不可能出现冰山。故选C。4.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顺流或逆流导致邮船往、返时间不同。故选B。5.C 6.C【解析】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气候类型的判读。5.读图可知,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呈反相关,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都与气温呈正相关,AB错误;径流量变化很大,地下水补给很稳定,排除D;所以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C正确。故选C。6.读图可知,最低月平均气温大于0℃,该地气候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流域7月出现最低温,可判断位于南半球,BD错误;低温期径流量大,雨热不同期,A错误;综合以上条件可确定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正确。故选C。7.C 8.C 9.C【解析】7.地下径流量较小,且流量较稳定,故③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C正确;④曲线的峰值出现最早,为降水量曲线,D错误;结合图甲中河流的水系形状可知,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Q地位于P地和沼泽的下游,而沼泽作为水源地,有储存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故Q地的流量变化较P地小,流量较稳定,河流径流量峰值的出现时间较P地晚,②曲线为P地河流径流量曲线,B错误;①曲线为Q地的河流径流量曲线,A错误;故选C。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P地相比,Q地的流量峰值较低,A错误;出现峰值的时间较晚,B错误;流量变化较小,C正确;Q位于P的下游,海拔较低,D错误;故选C。9.③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降水强度增大,会减小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A错误;坡度变大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会减小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B错误;植被覆盖变好,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增多,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增加,C正确;路面硬化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减小,D错误;故选C。10.D 11.C 12.D【解析】10.②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小。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降水季节变率较小。④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率最大。故选D。11.据图可知,M地沿岸处在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故选C。12.据图可知,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与降水少、气候寒冷没有直接关系AC错误;夏季风影响小则不会发育不良或变形,B错误;由于中央大平原,阻挡少,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影响,导致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D正确。故选D。13.A 14.D 15.C13.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打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南非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并受到暖流的影响,因此降水比西部多。故选A。14.南非南部沿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故选D。15.冬季的南半球,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气压带与风带也随之北移,西风带北移触及非洲大陆的南端,因此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七月风浪最大。故选C。16.C 17.D 18.B16.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向西凸出,说明此时该海区洋流自东向西流动,为逆时针方向流动。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海区为北印度洋海区,该洋流为北印度洋冬季季风洋流,洋流性质为暖流,若X为22℃,计算可得Y为24℃,故C项正确。1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海区盛行东北季风,①②③地盛行风均由陆地吹来,较为干燥,不易产生降水,而④地位于海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北半球夏季该海区盛行西南季风,④地盛行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故D项正确。18.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海区位于北印度洋西部海域,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海上通道,海上石油运输的泄露影响水质是导致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19.D 20.A【解析】19.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说明海冰面积累积,在9月份面积达到最大值,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融化的面积最大,留下来的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9月份海冰面积最大,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结冰速度慢于融冰速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A正确;冰进期,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洋流流速加快,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增加,B错误;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错误;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降水量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海冰如何影响气候的变化:①海冰的隔绝作用和反射作用,世界海洋主要的海面漂流和洋流大面积的海洋结冰时,海冰隔断了海洋与大气的直接接触,影响到海洋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同时,海冰表面将太阳的辐射热量反射回去,影响了辐射平衡。②海冰冻结与消融的作用,通过海冰的形成和消融,推迟季节的变化。21.C 22.B【解析】2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①洋流是在东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A项错误。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洋流纬度低,水温较高,与③洋流的水温不同,B项错误。③洋流是因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C项正确。结合海陆轮廓判断,⑤洋流位于亚洲东部,为千岛寒流,不是季风洋流,D项错误。故选C。22.寒流可以降温减湿,⑤洋流沿岸气候寒冷,蒸发弱,没有形成沙漠,而是形成了亚寒带针叶林带,A项错误。寒、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B项正确。使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秘鲁寒流异常增温有关,④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C项错误。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但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也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D项错误。故选B。23.A 24.B【解析】23.据图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西海岸,安哥拉沿海泄漏的石油,会沿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和巴西暖流向外扩散,故巴西可能首先监测到石油污染,故A正确,BCD错。故选A。24.安哥拉沿岸有上升流,鱼类的饵料丰富;沿岸大陆架海区海水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故ACD不符合题意;该海区位于热带地区,水温季节变化小,故B符合题意。故选B。25.A 26.D【解析】25.由材料“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可推测出,苏木吉林湖的补给水不可能为邻湖湖水和高山冰雪融水,CD错。该地有沙山,可推测出可能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不可能是大气降水补给,B错。从该湖区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中可看出,该湖总补给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出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A正确。故选A。26.由材料“形成局部流域”可知,该湖没有外泄河道,是咸水湖泊,①错。与南方平原地区湖泊相比,该湖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④正确。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蒸发慢,③正确。湖泊周围地区沙山分布,植被少,②错。故选D。27.A 28.C【解析】27.分析图可得出,阿尔金山北坡夏季0°C层高度和车尔臣河多年径流变化大致呈正相关,这说明车尔臣河的流量与当地气温大致呈正相关,高山冰川融水是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故A正确。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故大气降水不是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径流量稳定,湖泊水和地下水不是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BCD错。故选A。28.2.由上题解析可知,车尔臣河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河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该河属于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故下游水量可能比上流小;枯水期,该河年径流量小,挟带泥沙的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该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小于0℃,故该河冬季会出现断流现象,ABD错。故选C。【点睛】河流补给形式:1、雨水补给 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2、冰雪融水补给 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3、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 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和沼泽。4、地下水补给 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河流下切的深度。5、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29.C 30.B31.(1)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3)画图略。 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流。【详解】(1)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2)甲图中海洋等温线凸向低纬,受寒流影响;陆地上等温线凸向高纬,受地势高影响,气温较低。(3)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4)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点睛】等温线弯曲判读规律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侵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浸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32.(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详解】(1)根据图中分布的位置直接判断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区,总结特点.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2)A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寒暖流交汇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B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适合鱼类生长。(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某些因素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或降低,如厄尔尼诺现象或全球气候变暖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使海水温度降低;②某些自然原因是海水受到污染,如酸雨;都会使渔业萎缩。人为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海洋资源大量开采等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依据渔业资源萎缩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海洋资源保护,防治海洋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等。33.(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东北运动。(2)寒流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洋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气候等知识点。【详解】(1)该地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受风力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大致向北运动。(2)图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所以为寒流(3)从鱼类饵料多少分析鱼群的多少。因为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表层为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涌升流,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4)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风向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34.(1)②海域的水温比③海域高。原因:②海域有暖流流经,使得该海域水温较高;③海域有寒流流经,使得该海域水温较低。(2)③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④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类在此聚集,成为重要的渔场。【解析】本题以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海域水温的高低影响因素及渔场的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结合两海域的位置可知,②海域有暖流流经,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③海域有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2)③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与上升流有关,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海域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浮游生物生长良好,吸引鱼类大量集中,形成了渔场。④海域位于温带沿岸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生长良好,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大渔场。
第四章 水的运动 期末单元复习卷 卷一一、单选题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读“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2.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问题。3.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 B.②附近C.③附近 D.④附近4.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5.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6.该河流域最可能( )A.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B.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C.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D.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 下面图甲示意某河流水系,图乙中曲线示意该区域某次上游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8.与P地相比,Q地( )A.流量峰值较高 B.出现峰值时间较早 C.流量变化较小 D.海拔较高9.有助于增加③曲线占降水比重的是( )A.降水强度增大 B.坡度变大 C.植被覆盖变好 D.路面硬化读北美洲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季节变率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1.M 地有北美洲西岸的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B.远离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C.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D.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多12.根据观察,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C.海拔较高,气候寒冷 D.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吹袭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有“彩虹之国”之美誉,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保。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与西岸相比,该国大陆东岸年降水的多少及原因是A.多,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B.多,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C.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寒流减湿 D.少,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寒流减湿14.南非南部沿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径流汇入 B.上升补偿流 C.大陆架广阔 D.寒暖流交汇15.该国南部的好望角因风浪较大,被称作“好望不好过”。其风浪最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1月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若图中X=22 ℃,等温距为0.5,则Y的值为( )A.20 ℃ B.22 ℃ C.24 ℃ D.26 ℃17.上图所示季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珊瑚对水温、水质和水深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大多死亡,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B.石油运输污染海域C.寒流导致海水变冷 D.板块张裂海水变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20.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增加读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是在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C.③洋流是因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22.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⑤洋流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B.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C.使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④洋流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中国每年从非洲国家安哥拉进口大量原油。读安哥拉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如果装船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石油泄漏,则以下地点可能首先监测到石油污染的是( )A.巴西的圣保罗 B.中国的上海 C.澳大利亚的悉尼 D.印度的孟买24.安哥拉沿岸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下列关于该渔场的成因,不正确的是( )A.沿岸有上升流,饵料丰富B.海区水温季节变化显著C.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D.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苏木吉林湖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左图为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右图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25.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地下水 B.雨水 C.高山冰川融水 D.邻湖湖水26.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于淡水湖泊,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②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沿湖地区植被茂盛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面风速小④纬度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车尔臣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发源于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山系的北坡,属于内流河。下图为阿尔金山北坡夏季0℃层高度与车尔臣河年径流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年径流深是指一年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与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的比值。27.由材料可知,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高山冰川融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28.下列关于车尔臣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下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9.7月驱动索马里洋流的风( )A.为东北风,由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B.为东北风,由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C.为西南风,由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D.为西南风,由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30.图中洋流流向与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①东北一寒流 ②东北一暖流 ③西南一寒流 ④西南一暖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综合题29. 读“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和乙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0.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1.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2.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比较图中②③两海域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原因。(2)③④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第四章 水的运动 期末单元复习卷 卷一参考答案1.B 2.D【解析】1.据图可知,总热量输送值应最大,对应曲线②;在全球热量输送中,低纬地区以海洋输送为主,对应曲线①;高纬地区以大气输送为主,对应曲线③。B正确,故选B。2.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引起了地表冷热不均,产生大气环流;盛行风是大洋环流的原动力。在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中,风和海水会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所以,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D正确。故选D。3.C 4.B【解析】3.根据图中四地的海域位置,①、②纬度低,③附近有从格陵兰岛南下的寒流,根据题干提示“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因而③附近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④纬度最高,但由于其附近有暖流,水温高,不可能出现冰山。故选C。4.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顺流或逆流导致邮船往、返时间不同。故选B。5.C 6.C【解析】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气候类型的判读。5.读图可知,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呈反相关,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都与气温呈正相关,AB错误;径流量变化很大,地下水补给很稳定,排除D;所以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C正确。故选C。6.读图可知,最低月平均气温大于0℃,该地气候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流域7月出现最低温,可判断位于南半球,BD错误;低温期径流量大,雨热不同期,A错误;综合以上条件可确定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正确。故选C。7.C 8.C 9.C【解析】7.地下径流量较小,且流量较稳定,故③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C正确;④曲线的峰值出现最早,为降水量曲线,D错误;结合图甲中河流的水系形状可知,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Q地位于P地和沼泽的下游,而沼泽作为水源地,有储存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故Q地的流量变化较P地小,流量较稳定,河流径流量峰值的出现时间较P地晚,②曲线为P地河流径流量曲线,B错误;①曲线为Q地的河流径流量曲线,A错误;故选C。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P地相比,Q地的流量峰值较低,A错误;出现峰值的时间较晚,B错误;流量变化较小,C正确;Q位于P的下游,海拔较低,D错误;故选C。9.③曲线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降水强度增大,会减小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A错误;坡度变大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会减小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B错误;植被覆盖变好,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增多,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增加,C正确;路面硬化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占降水的比重减小,D错误;故选C。10.D 11.C 12.D【解析】10.②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小。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降水季节变率较小。④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率最大。故选D。11.据图可知,M地沿岸处在东北信风带内,东北信风从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故选C。12.据图可知,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与降水少、气候寒冷没有直接关系AC错误;夏季风影响小则不会发育不良或变形,B错误;由于中央大平原,阻挡少,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影响,导致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D正确。故选D。13.A 14.D 15.C13.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打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南非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并受到暖流的影响,因此降水比西部多。故选A。14.南非南部沿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故选D。15.冬季的南半球,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气压带与风带也随之北移,西风带北移触及非洲大陆的南端,因此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七月风浪最大。故选C。16.C 17.D 18.B16.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向西凸出,说明此时该海区洋流自东向西流动,为逆时针方向流动。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图示海区为北印度洋海区,该洋流为北印度洋冬季季风洋流,洋流性质为暖流,若X为22℃,计算可得Y为24℃,故C项正确。1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海区盛行东北季风,①②③地盛行风均由陆地吹来,较为干燥,不易产生降水,而④地位于海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北半球夏季该海区盛行西南季风,④地盛行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故D项正确。18.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海区位于北印度洋西部海域,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海上通道,海上石油运输的泄露影响水质是导致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19.D 20.A【解析】19.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说明海冰面积累积,在9月份面积达到最大值,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融化的面积最大,留下来的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9月份海冰面积最大,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结冰速度慢于融冰速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A正确;冰进期,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洋流流速加快,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增加,B错误;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错误;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秘鲁寒流势力增强,降水量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海冰如何影响气候的变化:①海冰的隔绝作用和反射作用,世界海洋主要的海面漂流和洋流大面积的海洋结冰时,海冰隔断了海洋与大气的直接接触,影响到海洋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同时,海冰表面将太阳的辐射热量反射回去,影响了辐射平衡。②海冰冻结与消融的作用,通过海冰的形成和消融,推迟季节的变化。21.C 22.B【解析】2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①洋流是在东北信风影响下形成的,A项错误。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洋流纬度低,水温较高,与③洋流的水温不同,B项错误。③洋流是因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C项正确。结合海陆轮廓判断,⑤洋流位于亚洲东部,为千岛寒流,不是季风洋流,D项错误。故选C。22.寒流可以降温减湿,⑤洋流沿岸气候寒冷,蒸发弱,没有形成沙漠,而是形成了亚寒带针叶林带,A项错误。寒、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B项正确。使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秘鲁寒流异常增温有关,④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C项错误。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但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也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D项错误。故选B。23.A 24.B【解析】23.据图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西海岸,安哥拉沿海泄漏的石油,会沿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和巴西暖流向外扩散,故巴西可能首先监测到石油污染,故A正确,BCD错。故选A。24.安哥拉沿岸有上升流,鱼类的饵料丰富;沿岸大陆架海区海水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故ACD不符合题意;该海区位于热带地区,水温季节变化小,故B符合题意。故选B。25.A 26.D【解析】25.由材料“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可推测出,苏木吉林湖的补给水不可能为邻湖湖水和高山冰雪融水,CD错。该地有沙山,可推测出可能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不可能是大气降水补给,B错。从该湖区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中可看出,该湖总补给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出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A正确。故选A。26.由材料“形成局部流域”可知,该湖没有外泄河道,是咸水湖泊,①错。与南方平原地区湖泊相比,该湖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④正确。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蒸发慢,③正确。湖泊周围地区沙山分布,植被少,②错。故选D。27.A 28.C【解析】27.分析图可得出,阿尔金山北坡夏季0°C层高度和车尔臣河多年径流变化大致呈正相关,这说明车尔臣河的流量与当地气温大致呈正相关,高山冰川融水是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故A正确。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故大气降水不是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径流量稳定,湖泊水和地下水不是车尔臣河的主要补给来源,BCD错。故选A。28.2.由上题解析可知,车尔臣河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河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该河属于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故下游水量可能比上流小;枯水期,该河年径流量小,挟带泥沙的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该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小于0℃,故该河冬季会出现断流现象,ABD错。故选C。【点睛】河流补给形式:1、雨水补给 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2、冰雪融水补给 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3、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 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和沼泽。4、地下水补给 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河流下切的深度。5、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29.C 30.B31.(1)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3)画图略。 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流。【详解】(1)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2)甲图中海洋等温线凸向低纬,受寒流影响;陆地上等温线凸向高纬,受地势高影响,气温较低。(3)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4)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点睛】等温线弯曲判读规律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侵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浸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32.(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详解】(1)根据图中分布的位置直接判断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区,总结特点.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2)A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寒暖流交汇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B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适合鱼类生长。(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某些因素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或降低,如厄尔尼诺现象或全球气候变暖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使海水温度降低;②某些自然原因是海水受到污染,如酸雨;都会使渔业萎缩。人为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海洋资源大量开采等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依据渔业资源萎缩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海洋资源保护,防治海洋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等。33.(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东北运动。(2)寒流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洋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气候等知识点。【详解】(1)该地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受风力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大致向北运动。(2)图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所以为寒流(3)从鱼类饵料多少分析鱼群的多少。因为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表层为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涌升流,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4)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风向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34.(1)②海域的水温比③海域高。原因:②海域有暖流流经,使得该海域水温较高;③海域有寒流流经,使得该海域水温较低。(2)③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④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类在此聚集,成为重要的渔场。【解析】本题以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海域水温的高低影响因素及渔场的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结合两海域的位置可知,②海域有暖流流经,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③海域有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2)③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与上升流有关,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海域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浮游生物生长良好,吸引鱼类大量集中,形成了渔场。④海域位于温带沿岸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生长良好,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大渔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