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 匆匆教案及反思
展开以“情感”为要素,贯彻习作的基本要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本课选自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出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在展开叙述时,作者思绪万千,先写到曾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再写到八千多的日子已从手中溜去,最后发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叹。整篇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并且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在开头和结尾部分用到了设问句,做到了首尾呼应,这样的句子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与惋惜。文章不论在层次上、文字特点上还是情景融合中都很好的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设计理念】语文要素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准确地把握并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设计教学,并且始终记得要将语文要素落实到实处。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教学资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会写“藏、挪、徘......”等六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之中体现的语言美,同时体会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背诵课文。3.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仿照第三自然段进行练笔,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仿照第三自然段进行练笔,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名句导入,感知新课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用自己的诗文佳作抒发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前不见古人你,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是啊,时光易逝,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走进时间,体会时间的匆匆。(板书:匆匆)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 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设计意图】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表达珍惜时光的名言诗句,使学生感受到时光飞逝的无奈,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感觉难度的句子和词语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读一读:隐藏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徘徊 蒸融(2)写一写:藏 挪 徘 徊 蒸 裸重点明确:挪—左窄右宽,“那”字两横宜短,“阝”竖宜长。 蒸—上下布局要紧凑,“烝”捺舒展,四点底托稳。注意多音字:藏 悄 薄 禁 旋 cánɡ藏身、藏书 qiāo悄悄 、轻悄 báo薄片、脸薄藏 悄 薄 bó薄雾、单薄 zànɡ西藏、藏族 qiǎo悄然、悄声 bò薄荷、薄荷脑 jìn严禁、禁区 xuán盘旋、凯旋禁 旋 jīn不情不自禁 xuàn旋风、旋子出示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聪明—聪慧 确乎—的确 旋转—转动 觉察—察觉 叹息—叹气 徘徊—踌躇 痕迹—印记反义词:蒸融—凝结 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徘徊—果断理解词义 潸潸 涔涔 徘徊 游丝 确乎 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确乎:的确。【设计意图】课前的字词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不那么面面俱到,只要找出重点需要理解的生字词,打好基础便可。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找一找,文章是围绕哪句话进行展开描写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横线画出来。2.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3.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小组讨论,说一说教师明确:1.文章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进行开篇提问,又以此问句进行结尾,在写作方法上做到了首尾呼应。因此,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内容。2.文章的结构层次: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 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师:我们在了解了文章的开头结尾后,想一想作者的中间部分讲的是什么呢?(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写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内容。3.文章主要内容:作者开篇提出问题,接着从不同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最后照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概,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师:写作讲究真实,因此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的一点。文章中,作者在字里行间中表达了自己的对时间的感慨,那又是什么让作者发出如此感叹呢?写作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青年”运动落潮期。当时的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却在冷静的沉思后,继续追赶人生的路。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围绕的中心句是我们在阅读课文时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在找出中心句之后,再根据其位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深入探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与阅读兴趣。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研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分组读(2)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3)重点句子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交流讨论:作者采用排比的句式,将燕子的去与来,杨柳的枯与青,桃花的谢与开和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思考:四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最后几句话,看似在追问,实则表现出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和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4)感悟第一自然段作者的心情明确:无奈、痛苦、茫然、惋惜(5)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要点,同位合作尝试背一背。2.研读第二自然段师: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内心对时间逝去的复杂情感,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重点句式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思考:“泪潸潸”是什么类型的词语?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作者觉得过去的八千多日子像什么?明确:“泪潸潸”属于ABB式词语,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亮晶晶、水汪汪、红彤彤等。作者觉得过去的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板书),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告诉我们时间不等人,在时光飞逝的日子里我们应当更加珍惜时间。交流讨论:“八千多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明确:作者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而《匆匆》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当时的朱自清24岁,可以推断出“八千多日子”应该指的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采用非常新奇的比喻手法,将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将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从而表现出自己对时间逝去的无奈。(2)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留恋、惋惜、无奈之情,学生课下背诵。教师总结:在学习第1、2自然段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重点句氏和修辞,特别是在朗读时,尽量读出情感,与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产生共鸣之处,以此来体会散文的特别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巩固学习检查学生1、2自然段的背诵情况,师随机抽取学生当堂背诵。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情感。重点句子分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板书:跨过、飞去、溜走、闪过)思考:作者认为时间是怎样流走的?明确:作者认为时间很多时候都是浪费在平常的小事上,比如吃饭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沉默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等。延伸:你还认为时间是怎么流走的呢?同桌相互讨论一下。思考:你觉得这些句子写的好吗?(明确:抓住了生活中的细微事例,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写一写,练一练三.感悟时间,体会情感 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如何匆匆逝去的,可是作者愿意看到时间就这浪费吗?为此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对时间流逝出了哪些感慨?重点句子分析: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如薄雾)思考:这几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作者对人生感到彷徨无奈,对自己没有作为感到自责。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想要有所作为的渴望。教师总结:作者虽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但在感慨之于,依然力求上进,不甘虚度光阴。4.“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明确: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五.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匆匆 具体说明 跨过、飞去、溜去、闪过 时光 如轻烟、如薄雾 飞逝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语文匆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匆匆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活动,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