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展开7.我们的“过山车”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物体运动为研究主题,前六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及运动的快慢等。本课基于“过山车”这一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工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过山车”——设计“过山车”——搭建“过山车”——测试“过山车”一系列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实践,学生不仅应用了本单元前几课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在斜面上的运动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针对一个具体项目——建造“过山车”,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知识,提高交流和评价能力,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体会“做”和“思”的成功和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过山车”是比较熟悉的,很多孩子都曾经坐过“过山车”,或者在书本和视频中看过“过山车”,对它的整体结构是有所了解的。因此,简单的画图设计“过山车”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难。但是三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同时缺乏实际经验容易在设计时加入过多的想象。由于以上两点,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中容易出现设计不符合要求或者制作的“过山车”与设计不相符的情况。这就要求在设计前引导学生明确设计要求,制作时要及时调整设计与制作间偏差,以期顺利通过初试并优化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科学思维]用发散和聚合思维的方式参与技术设计项目,能够了解和领悟技术工程的一般方法。
[探究实践]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态度责任]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要求合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一座过山车。
[难点]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铺设及曲线轨道的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学生]塑料底板、固定夹、金属杆和 2 米长的塑料管、小球、设计图纸(带小方格)、软尺、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创设项目场景(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过山车的图片
1.课件出示过山车的图片,多张图片呈现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和斜坡。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或玩过过山车吗?过山车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让学生知道我们自己设计的“过山车”也要有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同时底座要稳固)
2.创设项目化场景:看来同学们对过山车都很熟悉啊!游乐园要修建一个过山车,想邀请同学们作为建筑师,设计和修建过山车模型,他们将从中选出最适合的模型作为最终修建的标准。
3.明确设计要求:
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4.同学有信心完成这个项目吗?揭示课题:我们的过山车(板书)。
[设计意图]“过山车”本身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过山车的特点。教师创设游乐场需建设“过山车”这一情境,激发学生设计建设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设计建设过山车要求,让学生的设计能够落地。
二、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尺子、铅笔、橡皮、“过山车”轨道设计图
出示“过山车”轨道设计图(设计图为方格形式,每一格对应模型比例为
1格=2cm×2cm),提示“过山车”要有起点和终点;路线要保持封闭和连续;同时规定轨道上下交叉时下方画虚线表示。
“过山车”轨道设计图
2.提问: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过山车”,你们设计的“过山车”有什么特点?
3.小组进行讨论,明确设计方案,选出一名工程设计师。根据小组内的意见,由工程设计师来绘制小组内的“过山车”。
4.学生反馈交流:对自己小组设计的“过山车”图纸进行说明。由工程设计师介绍设计情况,其他成员补充说明。这一环节要求:小组间可以相互进行提问或设计情况解释,并针对其他组提出修正建议。
5.小组根据其他小组的建议修正设计,让设计的过山车轨道更合理、更科学、更稳定。
[设计意图]设计是项目的核心环节,而对于制作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是必要的,而且考虑得越周到,越有利于制作的顺利进行。设计图的绘制是学生思维设计的反映,画设计图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师合适地引导。用小组+班级研讨的方式,集思广益,可以更好地促进团队的设计完善。
三、制作我们的过山车(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过山车搭建材料、过山车评价单、软尺、小球
1.了解“过山车”轨道拼接的技巧。
教师通过图片配合讲解指导学生掌握金属管的安装、轨道组装和辅助夹安装方法。(教师也可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指导,同时建议提前将轨道支架和金属管安装完毕,这样降低了学生安装的难度,又不影响搭建的灵活性。)学生熟悉材料,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拼接技巧。
2.提问:制作“过山车”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有什么制作顺序呢?
(预设:让学生知道“过山车”的制作从低到高拼搭,即从位于“过山车”最低处的终点开始,沿着设计的轨道路线,搭建到“过山车”的起点,这样的搭建操作会更规范、更科学。)
3.学生搭建制作自己的“过山车”,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具体搭建,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时告知设计师调整设计。
4.制作完成“过山车”轨道后,我们小组可以进行初步测试,我们需要测试“过山车”轨道的哪些方面呢?(预设:要按照制作“过山车”的要求进行,测量长度、检查轨道情况、坡度等。)
5.教师提供小球和软尺,检验“过山车”整体的稳固性,并尝试用小球进行检测。小组完成评价表自评部分内容。
“过山车”轨道测试评价表
小组
| 轨道的总长在2米以上 | 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 轨道的坡度有变化 | 小球能通过全部轨道,不脱轨 | 过山车的稳定性强 | 总评 |
小组自评 | ☆☆☆ | ☆☆☆ | ☆☆☆ | ☆☆☆ | ☆☆☆ | ☆☆☆☆☆ |
组间互评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制作中,团队的合作很重要,制作中、测试中如何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改进设计,这体现团队的敏锐性。其实,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设计是自始至终的存在的,没有完美的设计,只有更好地设计,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白,教师需要发挥激励动员作用。
四、评价“过山车”及调整修正(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制作完成“过山车”
进行“过山车”轨道展示交流环节,各组派一名同学将“过山车”放到展示台并负责本组“过山车”的讲解,其他同学作为评委团参观并评价感兴趣小组的过山车,过程中可提出疑问和修正建议,并填写“过山车”轨道测试评价表。
2.小结:通过初步测试结果和其他同学的建议,小组内成员讨论并进行优化调整,为下一课准备真正测试做准备。
[设计意图]“过山车”的展示环节十分重要,设计与制作的迭代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小组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做出更好地改进,为下节课的进一步测试“过山车”打下坚实的的基础。但需注意本次的测试和评价较为简单,旨在帮助每个小组的“过山车”轨道都能达到要求,无需区分优劣。
【疑难解答】
“过山车”轨道制作的材料如何选择?
“过山车”轨道制作的材料十分重要,既要符合学生设计中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灵活多变的特点,有需要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符合要求的材料并不多,教师在课前寻找并准备适合的材料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和重要环节。
本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是爱牛科教的整套材料,优点在于很多学校都有配备,不需要额外准备,并且轨道有塑料管制成方便形成学生设计中的“过山车”轨道。缺点在于轨道支架的组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困难且费时。本课在设计时为克服这一问题,采用教师提前组装好多个轨道支架和金属管的方式,这样学生只需要将金属管安装到底座、根据设计组装轨道、安装辅助夹和调整即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操作难度。
除了爱牛科教中的配套材料外,常见的还有乐高式的材料,这种材料的优势在于学生比较熟悉,拼装便利。缺点是需要另外购置材料,一整套价格比较昂贵。教师也可尝试替代方案:收集学生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个学具袋中有两个直线轨道和两个曲线轨道,八个正方形乐高块用作高度的改变。收集一个班的材料后再让学生按需选择。替代方案解决了另外购置材料的问题,同时操作也比较方便。缺点在于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固定缺乏灵活性,容易与学生的设计脱节。
另外扑克牌、泡沫保温管、纸筒等配合铁架台使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条件允许的话,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进行选择更好,因为工程设计的一个要素就是选择材料和成本控制。
【教学后记】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1.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1.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