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第1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第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共24页。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实验综合探究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更换试剂,将____________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__溶液。
    2.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1)观察与讨论
    【观察与讨论1】
    乙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
    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2)成分探究
    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甲同学的结论是④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为了让废液不污染环境(使其只含NaCl),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 g)和CuO(2.0 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______→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位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壁
    烧杯壁发热
    ___________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有Ca(OH)2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CaCO3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同学提出实验③结论也不正确。她改进实验③,并通过实验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他改进实验③的操作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应用】 (1)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2)设计和分析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等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3)要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还需要学习更多化学知识才能解决。
    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
    小李对这瓶久置NaOH溶液进行如下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实验1:探究久置NaOH溶液变质情况
    【查阅资料】 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 猜想1: 久置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 久置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久置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步骤一
    取少量久置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
    色沉淀
    步骤二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填序号)成立。
    实验2:测定久置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aCl2固体可以干燥CO2气体。

    【实验操作】小李试图通过测定生成的CO2质量,粗略确定久置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久置NaOH溶液,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1。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旋塞,逐滴加入稀硫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关闭旋塞,称出装置总质量为m2。
    【反思交流】 若用NaOH固体来代替球形干燥管中的CaCl2固体,测得Na2C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3:久置NaOH溶液的再利用
    小李将剩余的久置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
    6.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资料卡片】 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甲同学根据固体的描述确定样品中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步探究】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交流讨论】 (2)同学们认为:无色溶液M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溶液后变红色,说明溶液M显碱性,需对溶液M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 使溶液M显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 :是碳酸钠;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
    (3)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与结论】 (4)乙同学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无色溶液M中含有碳酸钠,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为进一步证明无色溶液M中的成分,取乙同学实验所得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三成立。
    综合分析,乙同学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作用:①证明无色溶液M中含有碳酸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6)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7.火神山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具有良好抗冲击、防潮性能的“HDPE”膜,这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膜。 同学们对“HDPE”膜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HDPE”膜由什么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 ①“HDPE”膜能燃烧,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②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再将4.2 g “HDPE”膜样品(不含杂质)在氧气中点燃,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C、D(假设装置中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氮气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测量装置A、 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并记录如下:
    装置质量
    A装置总质量
    C装置总质量
    实验前
    100.0 g
    100.0 g
    实验后
    105.4 g
    113.2 g
    【实验分析】 (1)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则装置A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2)装置B的玻璃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CO。
    【实验结论】 “HDPE”膜只由碳、氢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评价交流】 关于实验操作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完毕后,如果不继续通入氮气会使测定的“HDPE”膜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偏低
    C.若去掉装置D会使测定的“HDPE”膜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偏低
    D.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氮气可以防止装置C中NaOH溶液倒吸入玻璃管中,引起玻璃管炸裂
    探究二:反应后装置C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剩余?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装置C中的溶液,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反应后装置C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方案二
    步骤①:取少量反应后装置C中的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②:静置,取少量步骤①的上层清液,滴加Mg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评价交流】(1)方案一: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小华认为步骤②也可以用MgSO4溶液代替MgCl2溶液,大家不同意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
    (1)小组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了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
    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
    猜想三:生成物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______不正确。
    ②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发生后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______正确。
    (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兴趣小组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一段时间后变为浅绿色。甲、乙两同学为探究变为浅绿色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FeCl3 的溶液呈黄色。
    【实验1】甲同学认为生成的FeCl3可能与试管中的物质继续反应,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始终为黄色
    长时间放置,溶液逐渐从黄色变为浅绿色
    长时间放置,产生红褐色沉淀

    (1)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实验1,甲同学得出:溶液从黄色变浅绿色的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FeCl3和铁反应生成FeCl2。
    【实验2】乙同学用生锈程度、大小均相同的锈铁钉、5 mL盐酸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
    实验编号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时
    24 h后
    2-1
    从生锈铁钉上全部刮下的铁锈和2%盐酸
    铁锈、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
    2-2
    生锈铁钉和2%盐酸
    生锈铁钉、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2-3
    生锈铁钉和6%盐酸
    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浅黄色
    铁钉变得光亮,溶液变为浅绿色
    2-4
    生锈铁钉和10%盐酸
    铁钉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很快由无色变黄色
    铁钉变得光亮,溶液变为浅绿色
    (4)由乙同学的实验可得:生锈铁钉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 2-2 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变黄色,结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可能的原因为______。
    A.铁锈少,导致生成的FeCl3少,且立即与铁反应了
    B.稀盐酸的浓度小,导致反应生成的FeCl3少,且立即与铁反应了
    (6)基于上述实验推测,下列关于工业用盐酸除铁锈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除铁锈时,所用盐酸的浓度越大越好
    B.在除锈过程中,生成的FeCl3对铁也有腐蚀作用
    C.用盐酸除锈时,应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
    10.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易被氧化变质而泛黄。
    【提出问题】 (1)黄色物质是什么?
    (2)KI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资料一:
    物质
    KIO3
    KOH
    I2
    K2CO3
    固体颜色
    白色
    白色
    紫色
    白色
    溶液颜色
    无色
    无色
    黄色
    无色
    资料二: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
    【进行实验】 (1)向上述黄色物质中加入无色的淀粉稀溶液,溶液变蓝,由此可知黄色物质中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继续完成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实验




    现象
    固体表面微黄
    固体表面未变黄
    固体表面未变黄
    固体表面明显变黄
    【实验分析】 (1)KI的变质与空气中氮气无关。
    (2)对比实验________(填序号),可知KI的变质与H2O有关。
    (3)对比实验________(填序号),可知KI的变质与O2有关。
    【得出结论】 KI变质的条件是与H2O、O2接触,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CO2 在KI变质中起什么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O2对KI变质无任何影响
    B.上述实验已验证CO2作KI变质的催化剂
    C.CO2溶于水形成酸性环境,可能加快KI变质
    D.CO2溶于水形成碱性环境,可能加快KI变质
    【实验拓展】 熙熙将上述实验作了如图所示改进:已知集气瓶容积为a毫升,实验前关闭弹簧夹,注射器初始刻度在其最大值b毫升处,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刻度停在c毫升处,则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提示:液态水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空气中CO2和H2O的影响)

    11.兴趣实验课上,同学们完成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一样。
    Ⅰ.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Ⅱ.制取并测定氢气的生成速率,应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Ⅲ.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所用药品的状态和条件都不同。
    【提出问题】 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假设】 a.锌粒颗粒大小;
    b.硫酸浓度;
    c.温度。
    【设计实验】取四份等质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锌粒,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

    (1)实验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数据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A.20 ℃、 5%、丙、丁 B.30 ℃、10%、丙、丁
    C.20 ℃、10%、丙、丁 D.20 ℃、10%、丁、丙
    (2)如图是乙、丙、丁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曲线,请你在图中画出甲的曲线。

    (3)结合表格和图像可知,四组实验中__________都一定反应完全。
    (4)不测定气体的生成速率,利用精密设备测定________(填序号)变化也能判断反应速率。
    A.反应物质量 B.SO42-的数目
    C.溶液pH D.溶液中水的质量
    12.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
    A.盐酸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
    13.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 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 g 20%的NaOH溶液,无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 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Ⅰ.CaCl2溶液呈中性;
    Ⅱ.CaCl2+2NaOH=== 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一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查阅资料】 补钙剂中常加入糖类、维生素D等改善口感或增强药效。这些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
    【设计实验】 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①: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录数据如下:
    钙片质量/g
    空洗气瓶质量/g
    澄清石灰水质量/g
    反应后洗气瓶及瓶内物质总质量/g
    25
    100
    50
    150.4
    方案②:将钙片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放出气体的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空烧杯质量为100 g, 加入钙片质量为25 g):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100
    200
    300
    400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g
    222.8
    320.6
    418.4
    518.4
    【分析评价】 方案①和方案②中合理是方案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经过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回顾】 该小组同学没有使用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的方法(实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方程式:2NaCl+2H2O 2NaOH+H2↑+Cl2↑,这种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研究。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 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
    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做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甲同学做出此猜想的依据是氯化钠可能没反应完。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 小明同学提出:“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Ⅱ.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 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 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探究方案中未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探究方案中因缺少________(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16.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 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测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如图1所示:

    小黄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他碱溶液代替,如________________。
    (3)小平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黄同学的结论,应将①中稀盐酸换成__________。
    (二)定量分析: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首先称取8 g该样品放入图2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B→A→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所有操作、实验步骤均正确的前提下,若测得丙装置的质量增加2.2 g,则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红
    (2)2NaOH+CuSO4=== Cu(OH)2↓+Na2SO4 复分解
    (3)Ca(OH)2+CO2=== CaCO3↓+H2O
    反思与评价:2 氢氧化钙 氯化钙(合理即可)
    2.(1)【观察与讨论1】 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观察与讨论2】 ②NaCl、Na2CO3 ③CaCl2、HCl
    (2)【反思与评价】 ④错误
    【表达与交流】 ⑤Na2CO3+2HCl=== 2NaCl+H2O+CO2↑
    3.【猜想与假设】 C+CO2 2CO
    【实验过程】 (1)B (2)经过③之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uO+CO Cu+CO2
    (4)增加点燃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延伸应用】 通风
    4.【实验探究】 有CaO 酚酞溶液 不产生气泡
    【交流讨论】 (1)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3)CaO+H2O=== Ca(OH)2,Ca(OH)2+CO2=== CaCO3↓+H2O
    【反思应用】 (1)密封
    5.实验1:【实验探究】 (1)2NaOH+CO2=== Na2CO3+H2O
    (2)Na2CO3+BaCl2=== 2NaCl+BaCO3↓
    【得出结论】1
    实验2:【实验操作】 不再产生气泡
    【反思交流】 偏小
    实验3:Ca(OH)2
    6.【初步结论】(1)Fe3O4 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
    【交流讨论】(2)NaCl
    【猜想与假设】 (3)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探究与结论】 (4)产生白色沉淀
    BaCl2+Na2CO3=== BaCO3↓+2NaCl
    (5)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除尽碳酸钠,防止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 (6)BaCl2、NaOH、Na2CO3
    7.探究一:【实验分析】 (1)浓硫酸
    (2)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 6∶1
    【评价交流】 AC
    探究二:【评价交流】 (1)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
    (2)MgSO4也能和过量的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8.(1)Zn+2HCl=== ZnCl2+H2↑
    (2)① 一 ②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Zn+CuSO4=== ZnSO4+Cu 三
    (3)稀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9.(1)6HCl+Fe2O3=== 3H2O +2FeCl3
    (2)探究氯化铁是否与盐酸反应
    (4)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时间 (5)B (6)BC
    10.【进行实验】 (1)I2
    【实验分析】 (2)①② (3)①③
    【得出结论】 4Kl+2H2O+O2=== 2I2+4KOH
    【实验反思】 C
    【实验拓展】 ×100%
    11.Ⅰ.Zn+H2SO4=== ZnSO4+H2↑ Ⅱ.D
    Ⅲ.(1)C
    (2)
    (3)稀硫酸 (4)AC
    12.(1)酸
    (2)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且不褪色

    (3)氧气
    13.【实验1】 (1)B
    【实验2】 (2)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3)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溶于H2O也能使试管内压强减小,合理即可)
    【实验3】 (4)CaCl2与NaOH溶液反应也会产生沉淀
    (5)A中有气泡冒出 CO2+2NaOH=== Na2CO3+H2O
    14.(1)CaCO3+2HCl=== CaCl2+H2O+CO2↑
    (2)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漏斗上端逸出
    【分析评价】 ② 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含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很少
    【得出结论】 60%
    【反思回顾】 反应条件要求高,操作复杂
    15.Ⅰ.定性探究 【猜想】 2NaOH+CO2=== Na2CO3+H2O
    【实验设计】 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热 碳酸钠 氯化钠
    【交流与讨论】 不正确
    Ⅱ.定量探究 【设计实验】 91.5%
    【交流与反思】 洗涤
    16.(一)(1)NaHCO3+HCl=== 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稀硝酸
    (二)(1)C B A (2)偏大 (3)52.5%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中和反应: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中和反应,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化学与社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化学与社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核心素养专练: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