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1 核舟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2 《诗经》二首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9 登勃朗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三首课件,共24页。
24 唐诗三首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卖炭翁》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诗人对于卖炭翁是满怀同情的,而对宦官及其爪牙则充满了憎恶。但这一切情感并未采取直抒性的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结尾处“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尺红纱一丈绫”之轻的强烈对比。作者的鲜明的爱憎之情都蕴含在其中了。三、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之处,如《石壕吏》的巧妙构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等。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石壕吏》 “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听”是诗人在“听”,“致词”是老妇“哭啼”着回答差役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差役的多次“怒呼”、逼问。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首先陈述了因战争失去两个儿子的沉重悲哀,“存者”二句流露出老人无限的辛酸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出入无完裙”一句说明这一家人的生活很困苦;最后老妇人主动请求应役。在这里,差役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话也就从侧面表现出了差役的凶狠残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阵阵寒意,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这是常年艰苦劳作留下的深刻印记,“两鬓苍苍”见其年高,“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见其极度劳苦,让人为之辛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个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偏偏”有轻快之意,用在这里写出了宫使肆意妄为、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情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恶面目。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精彩的描写 一、描写的概念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概括描写。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二、描写的种类(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1.分析文章(段落)的描写方法。2.文章(段落)运用了 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3.作者通过描写 来表达情感的,请并简要分析。三、考查形式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了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 ,寄寓了作者______ 的情感。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上片运用 描写,描绘了一幅 图画。 词作上片写景,景物描写。“碧云天”一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参考答案】四、背诵这三首诗。反复诵读→理解内容→背诵品味积累拓展改写指导: 1.注意诗与故事不同的文体特点,在将诗歌“散文化”的同时,注意保留一些原诗的神韵,如精彩的描写、真切的抒情等。2.抓住原诗的主要叙事线索,展开合理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 五、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如何将诗歌改写成小故事一、读懂原诗 只有读懂了诗歌,才能领略诗歌所叙述的故事与思想内容。二、试讲故事 读熟诗歌之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酝酿故事打腹稿,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三、突出三点1.渲染美点。美在整体构思的巧妙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讲述你的故事,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哪个地方最精彩……2.雕琢亮点。抓细节,细节就是亮点。只有细节描写,才能让故事生动感人。3.创新看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创造出一些新的内容来完善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参考答案】 山河依旧,寸土未改,本是春天,但是长安却满目荒凉,杂草丛生。战乱带走了安乐,带走了闹市,带走了昔日的繁华。唯一留下的,不过是满目苍荑,遍地尘叶。冷风过境,卷起漫天尘土飞扬,眼前一片迷茫,不觉泪涌,是风沙进了眼罢,是伤感至深也罢。清晨,鸟鸣花艳,本是好景,无奈心中苦楚,使得落泪惊心。 时过三月,战乱不断,心念家人,思乡心切。心中和火燎一般,却也无法。盼望着家人的音讯,即使珍宝也不能比。 亡国之痛痛断肠,离乡之愁愁白头。尽数青丝无几缕,竟连银发也稀疏。头发日渐脱落,快到不能插簪的地步了。 春天已至,可是真正的春天还未到。奈何,奈何,世事不回头;哀哉,哀哉,离乡又亡国;望断,望断,春天早日来。
24 唐诗三首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卖炭翁》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诗人对于卖炭翁是满怀同情的,而对宦官及其爪牙则充满了憎恶。但这一切情感并未采取直抒性的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结尾处“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尺红纱一丈绫”之轻的强烈对比。作者的鲜明的爱憎之情都蕴含在其中了。三、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之处,如《石壕吏》的巧妙构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等。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石壕吏》 “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听”是诗人在“听”,“致词”是老妇“哭啼”着回答差役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差役的多次“怒呼”、逼问。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首先陈述了因战争失去两个儿子的沉重悲哀,“存者”二句流露出老人无限的辛酸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出入无完裙”一句说明这一家人的生活很困苦;最后老妇人主动请求应役。在这里,差役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话也就从侧面表现出了差役的凶狠残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阵阵寒意,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这是常年艰苦劳作留下的深刻印记,“两鬓苍苍”见其年高,“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见其极度劳苦,让人为之辛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个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偏偏”有轻快之意,用在这里写出了宫使肆意妄为、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情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恶面目。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精彩的描写 一、描写的概念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概括描写。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二、描写的种类(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按叙述分可以将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1.分析文章(段落)的描写方法。2.文章(段落)运用了 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3.作者通过描写 来表达情感的,请并简要分析。三、考查形式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了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 ,寄寓了作者______ 的情感。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上片运用 描写,描绘了一幅 图画。 词作上片写景,景物描写。“碧云天”一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参考答案】四、背诵这三首诗。反复诵读→理解内容→背诵品味积累拓展改写指导: 1.注意诗与故事不同的文体特点,在将诗歌“散文化”的同时,注意保留一些原诗的神韵,如精彩的描写、真切的抒情等。2.抓住原诗的主要叙事线索,展开合理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 五、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如何将诗歌改写成小故事一、读懂原诗 只有读懂了诗歌,才能领略诗歌所叙述的故事与思想内容。二、试讲故事 读熟诗歌之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酝酿故事打腹稿,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三、突出三点1.渲染美点。美在整体构思的巧妙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讲述你的故事,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哪个地方最精彩……2.雕琢亮点。抓细节,细节就是亮点。只有细节描写,才能让故事生动感人。3.创新看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创造出一些新的内容来完善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参考答案】 山河依旧,寸土未改,本是春天,但是长安却满目荒凉,杂草丛生。战乱带走了安乐,带走了闹市,带走了昔日的繁华。唯一留下的,不过是满目苍荑,遍地尘叶。冷风过境,卷起漫天尘土飞扬,眼前一片迷茫,不觉泪涌,是风沙进了眼罢,是伤感至深也罢。清晨,鸟鸣花艳,本是好景,无奈心中苦楚,使得落泪惊心。 时过三月,战乱不断,心念家人,思乡心切。心中和火燎一般,却也无法。盼望着家人的音讯,即使珍宝也不能比。 亡国之痛痛断肠,离乡之愁愁白头。尽数青丝无几缕,竟连银发也稀疏。头发日渐脱落,快到不能插簪的地步了。 春天已至,可是真正的春天还未到。奈何,奈何,世事不回头;哀哉,哀哉,离乡又亡国;望断,望断,春天早日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