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19 咕咚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9 咕咚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中国语言文字,体会汉语之美。
语言运用: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讲故事。
思维能力: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审美创造: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结构:《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看了才明白:原来“咕咚”是成熟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从这个故事中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全文共7个自然段,4个插图,四幅图对应故事的四部分。
关注字词学习:本文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借助图画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猜字、识字,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共8个,其中4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书写规律。“家”“象”两个字撇画较多,教师示范时重点指导注意观察起笔位置和行笔的方向。
关于朗读:本课的朗读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第1、6自然段的第2句是长句子,可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小动物们的话可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害怕或冷静的语气,同时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8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家、象”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理清故事脉络,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看到了木瓜掉落。
预设2:听到了咕咚一声。
教师顺势引导: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19课《咕咚》,看看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咕咚
齐读课文题目。
教师指生领读,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由图片加音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4)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标出段落序号。
(出示课件5)出示课文,标注自然段。
2.学习字词。
(出示课件6)出示生字:咕 咚 熟 掉 吓 羊 鹿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
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进行补充:“命、领”都是后鼻音。
(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
咕咚 熟了 掉进 吓跑 山羊
小鹿 逃 命 大象 野牛 拦住 领着
教师引导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
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3.识字方法。
教师过渡并引导运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8)看图识字:羊、鹿、象。
(出示课件9)形声字识字:
教师引导:下面这些字也很有意思,请大家观察这些字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补充小结:都是形声字,它的读音与右边字相近或同音。
熟字比较:
(出示课件10)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识记:掉发、扔掉、阻拦、逃跑。
(出示课件11)组词识字:
(出示课件12)指导学生进行“吃木瓜”识字游戏:大家学的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是不是所有生字你都认识了。
预设学生做识字游戏,学生之间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互动交流,互动启发,丰富学习伙伴之间的识字方法,检测识字效果,让孩子们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培养学生识字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观察插图,找一找四幅插图对应的段落。
预设:第一幅图对应课文1、2自然段,第二幅对应课文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课文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课文6、7自然段。
(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根据图片和句子,按照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互动课堂
1.学习第1、2自然段。
(出示课件15)教师引导: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听到咕咚声,兔子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件16)课件出示句子:拔腿就跑
板书:跑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内容:兔子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指名朗读课文,抓住“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兔子的害怕心理。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引导学生对照第一幅图,先说说图意,然后自主梳理文本信息,体会兔子的害怕心理。
(出示课件17)课件出示仿写句子,学生填一填,体会“一边……一边……”连接的是可以同时做的两件事。
(出示课件18)朗读指导:自由读第2自然段,抓住“一边跑一边叫”、语气词“啦”和感叹号,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
2.学习第3-5自然段。
(出示课件19)其他小动物听到兔子的叫喊声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看第二幅插图,读读第3-5自然段。
(出示课件20)课件出示: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预设:动物们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谁,“咕咚”为什么可怕,只是看到别人要逃命,就认为一定非常危险,从而慌成一团的样子。
板书:跟着跑
(出示课件21)模仿第3自然段,看图说话。
大象一听,就 。他 , :“ !”
(出示课件22)指导朗读:想象着当时热闹的场面,再次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慌乱、热闹的场面。
2.学写字。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观察写字表:本课我们要学写八个字,请大家来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
上下结构——家,左右结构——吓、跟、怕、都,独体字——羊、象,半包围结构——起。
(出示课件24-25)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家”:上下结构,上短下长,宝盖头位于上半格中,第四笔短横紧跟宝盖头,位于上半格。,左边三撇有长短,间距均匀,最后两笔撇收捺放。
“象”:上收下放,一捺最舒展,重心要对正,形体偏长,下面三撇有长短,间距匀称,第六笔撇是从扁扁的“口”中斜出。
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吓、怕、跟、起、羊、都”6个字。
2.借助插图学习5至7自然段,了解故事内容。
3.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天它们又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27)教师出示游戏课件,检测学生第一课时学习效果。
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第一关游戏,大家表现非常好,那你们还记得课文内容吗?
预设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咕咚》。
教师板书:咕咚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通过复习词语、借助插图朗读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本节课继续学习5-7自然段做铺垫。)
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
1.学习第5自然段。
(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正当小动物们都跟着跑的时候,野牛是怎么做的呢?结合第三幅插图,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课件30)课件出示内容。
预设: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教师提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预设:野牛想知道“咕咚”到底是什么,于是他拦住了大伙询问情况。
教师提问:你会做“拦住”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你来做做动作。
教师引导: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后是怎样问的?
预设:野牛先问大象,再问小猴子、小鹿、狐狸、山羊,最后问兔子。
教师提问:那野牛是怎么问的呢?其他小动物们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预设:野牛很冷静地提出疑问,小动物们很着急、不知所措地回答。
(出示课件31)野牛问的大伙中都有谁,问的什么?请同学们分角色扮演,说一说。
预设:朗读中教师重点抓住疑问句,读出野牛冷静的语气。可以采用“野牛先问……再问……”的句式进行不断地追问,学生进入角色,初步感悟野牛很会思考,其他小动物不动脑筋,只是盲目跟从。
2.学习第6、7自然段,了解故事真相。
(出示课件32)教师引导:小动物们都没看见“咕咚”,却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自由读第6、7自然段,结合第四幅插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动物们来到湖边,终于知道了“咕咚”的真相,都笑了。
教师引导:大伙是怎样知道事情的真相的?(出示课件33)
预设:动物们来到湖边,发现木瓜熟了,掉进湖里。
板书:回去看
教师追问:“咕咚”究竟是什么?
预设:木瓜熟透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板书:熟透的木瓜
(出示课件34)教师提问: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动物们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从,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所以都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听到动物们的叫声,没有盲目地跟着跑,而是先问大象,再问大伙,然后问兔子,最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出示课件35)教师提问: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以后遇到事情一定不盲目害怕、瞎跑,要多动脑筋,认真思考,弄清楚事情真相。
预设2: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教师小结:是啊,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板书:遇事要思考 不要盲从
(出示课件35)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看课本插图讲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学生在思考中找寻答案,弄清事实真相。学生在朗读课文、追问问题中由疑惑到清晰,一步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自豪感。)
3.学写生字。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书写。
(出示课件37)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吓”,讲解书写: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口字旁靠近横中线,接近竖中线,第四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五笔竖较长。
(出示课件38)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怕”,讲解书写:左窄右宽,“白”字略短于竖心旁,第五笔竖位于竖中线上。
(出示课件39)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跟”,讲解书写:左右结构,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平,折后略往左倾斜,竖提较长,最后一笔捺的收笔略高于竖提。
(出示课件40)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都”,讲解书写: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日”的横折分别位于横中线和竖中线,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横,最后一笔收笔低于左边。
(出示课件41)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羊”:独体字,倒八头位于上半格中间,分列竖中线两边,三横间距均匀,第三横最舒展,最后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三、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3)
课文讲的是一只兔子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4)
朗读并积累形容盲目跟风的词语。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我通过播放咕咚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板书:咕咚。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围绕“咕咚”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开启学习之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讲故事,进行角色表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同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写字,规范书写,七自然段,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课文 619 咕咚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课文 619 咕咚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学写生字,再读课文,感知课文,阅读课文第6,总结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9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9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