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0%, 化学实验中颜色变化丰富多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呼吸面具中一般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
B.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均呈碱性,可用作食用碱
C. 食物的腐败、钟乳石的形成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维生素C能够将人体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成较易吸收的Fe2+
2. 安全意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下列操作没有危害或安全隐患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用干燥的沙土扑灭
B. 用铝制餐具蒸煮酸性食物
C. 洁厕灵和漂白液混合能增强漂白效果
D. 新制氯水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无色玻璃试剂瓶中保存
3.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通过分类思想来学习可以化繁为简。下列关于物质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
酸
酸性氧化物
电解质
A
硬铝
HClO
SO3
NaOH
B
冰水混合物
HCl
CO
NaClO
C
漂白粉
H2SO3
CaO
NaCl
D
氢氧化铁胶体
HNO2
Al2O3
氯水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C. Na2O和Na2O2由相同种类的元素组成,互为同素异形体
D.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
5.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L氧气中,所含O2分子的数目为NA
B. 质量相等的S2和S8,所含硫原子的数目之比为1:4
C. 0.1mol614C含有的中子数目为0.8NA
D. 标准状况下,NA个Cl2与NA个H2SO4分子所占的体积比为1:1
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9
B. 该元素的金属性强于钠
C.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9.10%
D.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ⅠA族
7. 化学实验中颜色变化丰富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Na2O2固体中加入适量水后,用pH试纸检验,试纸变红
B. 向无色的淀粉−KI溶液中滴加适量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C.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一块绿豆粒大的钾,溶液显红色
D.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8. 下列指定情景下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模具在注入炽热的铁水之前如果不干燥:3Fe+4H2O(g)−高温Fe3O4+4H2
B. 用加热法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原理:2NaHCO3−△Na2CO3+CO2↑+H2O
C. 向变瘪的铝制易拉罐里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封严罐口,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恢复原样:2Al+2OH−+2H2O=2AlO2−+3H2↑
D. 将覆铜板放到FeCl3溶液中制作图案:Fe3++Cu=Fe2++Cu2+
9.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钠粒投入CuCl2溶液中
析出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为Cu
B
取适量NaHCO3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水并用温度计检测
试管内温度上升,NaHCO3结块变为晶体
NaHCO3溶于水放热
C
向可能含Fe2+的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在瓶口产生大量白雾
有HCl生成
A. A B. B C. C D. D
10.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只有K2S
B. 黑火药燃烧时的氧化能力比较:S>CO2
C. 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N2,则转移10mol电子
D. 若有3molC参与反应,则被S还原的C有0.25mol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
A
Fe
Al
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Cl2
HCl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
FeCl3溶液
FeCl2
加入足量的Fe粉,过滤
D
Fe2O3
Al2O3
加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三颈烧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把d中的H2O加入三颈烧瓶,发现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B. 干燥管c中无水CaCl2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和除去挥发的HCl,可以用碱石灰代替固体CaCl2
C. 拆除装置前,把f中NaOH溶液加入三颈烧瓶中可以消除余氯对环境的影响,所发生的反应为:Cl2+2OH−=Cl−+ClO−+H2O
D. 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浓盐酸体现还原性和酸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13. 某无色溶液仅由Na+、Mg2+、K+、Ba2+、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且各离子浓度相等,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且阴离子种类不改变;进行焰色试验显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未见紫色;
②取操作①后的溶液,加入过量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
B. ②中的白色沉淀只有BaSO4
C. 溶液中一定不含Fe3+、K+、Ba2+、CO32−
D. 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
14. 实验室模拟以含铁废渣(主要成分为FeO、Fe2O3,杂质为Cu2(OH)2CO3、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除铜”步骤的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
B. 含铁废渣中的FeO、Fe2O3、CuO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C. 实验室需要500mL0.1mol⋅L−1FeSO4溶液,需要称取7.6gFeSO4⋅7H2O配制
D. 铜器生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反应原理为:2Cu+O2+H2O+CO2=Cu2(OH)2CO3
15. 现有以下几种物质(或微粒):①Cu丝② 817O③ 818O④液态HCl⑤稀H2SO4⑥熔融NaNO3⑦KNO3溶液⑧饱和FeCl3溶液⑨消毒酒精。
回答下列问题:
(1)②和③之间互为 ______。
(2)以上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______。(填代号)
(3)⑤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
(4)利用⑧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用文字描述)
(5)向⑤中逐渐加入Ba(OH)2固体,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情况是 ______。
(6)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NO3)、二元酸(如H2SO4)、三元酸(如H3PO4)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2SO4)和一种酸式盐(如NaHSO4),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3PO4)和两种酸式盐(如NaH2PO4、Na2HPO4)。
①H2C2O4属于二元酸,写出它与KOH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H3PO3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只有一种,则H3PO3是 ______元酸;若反应生成正盐,则该正盐的化学式为 ______。
16. 价类二维图(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有利于我们分类研究物质,系统掌握物质的性质。如图为钠和氯的价类二维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由 35Cl和 37Cl形成的等物质的量的氯气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2)Na2O属于 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与CO2相遇会生成 ______(填化学式)。
(3)A、B两处分别对应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该物质具有 ______性,与氯气相比,其用于消毒的优点有 ______。
(5)将NaCl和NaClO3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稀硫酸酸化,能够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6)研究发现,HClO具有漂白性是因为HClO不稳定,会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原子[O],[O]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部分有颜色的物质氧化成无色(或白色)物质,则下列与[O]性质相似的物质是 ______。(填序号)
①MnO2
②H2O2
③活性炭
17. 氢氧化铁、高铁酸盐(如K2FeO4)均可用于净水。某化学兴趣班同学进行以下分组实验,在制得氢氧化铁的基础上制备高铁酸盐:
第一组:取100mL饱和FeSO4溶液,慢慢加入5mol⋅L−1的NaOH溶液,并不断搅拌;
第二组:取100mL饱和FeSO4溶液,滴加12%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再慢慢加入5mol⋅L−1的NaOH溶液;
第三组:在第二组实验的基础上用制得的Fe(OH)3合成K2FeO4,其装置如图(夹持仪器已略去):
已知:①Fe3+对双氧水的分解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②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碘。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
(2)第二组同学滴加双氧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黄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在溶液变成黄色的同时,看到不断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第二组同学完成实验后,及时对烧杯壁上附着的Fe(OH)3进行了清洗,但错把氢碘酸(HI)当成盐酸加入到了烧杯中,观察到清洗液偏棕色,并通过实验检测到了碘单质(I2)。他们认为一定是Fe(OH)3和HI反应的过程中,Fe3+氧化了I−,但也有人对生成碘单质的原因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该看法可能是 ______。
(4)第三组实验装置中的明显缺陷是 ______,用双线桥表示制备K2FeO4时的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生成1molK2FeO4理论上需要标准状态下的Cl2______L。
(5)实验发现,在制备氯气时,浓盐酸的实际加入量远超过理论用量,分析出现该情况的原因:______。
18. 废旧手机电路板中含有金、铜等金属,下面是某学校学生模拟工业上从废旧电路板中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Zn(OH)2遇到强碱溶液会转化成可溶性ZnO22−。
(1)上述流程中的操作①是 ______。
(2)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稀硫酸是用浓硫酸稀释而成。若实验需要200mL浓度为2.0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1的浓硫酸 ______mL。在配制过程中,除了烧杯、量筒、玻璃棒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在定容过程中,若视线仰视,则配得的溶液的实际浓度偏 ______(填“高”或“低”)。
(3)流程中的“X溶液”是 ______,在加入该溶液的转化过程中除了有少量硫酸被消耗、Fe2+被沉淀和进一步氧化外,还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4)有同学提出在分离Cu和Au的过程中,还可有甲、乙两种替换方案:
①甲方案的流程如图,该方案和原方案相比,存在的缺点是 ______;
②乙方案的流程如图,该方案和原方案相比,更加的节能,请配平获得CuS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Cu+______H++______O2−△______Cu2++______H2O,若生成0.05molCuSO4,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所以呼吸面具中一般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故B正确;
C.乳石的形成反应主要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能够将人体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成较易吸收的Fe2+,故D正确;
故选:C。
A.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乳石的形成反应主要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可用干燥沙土隔绝空气扑灭,故A正确;
B.铝能与酸反应,则铝制餐具不宜蒸煮酸性的食物,故B错误;
C.将漂白粉和洁厕灵一起使用能够产生氯气,氯气有毒能污染环境,故C错误;
D.氯水有氧化性,见光容易分解,需保存在棕色玻璃塞的细口瓶中,故D错误;
故选:A。
A.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使用水、干粉灭火器等来扑灭;
B.铝能与酸反应;
C.盐酸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氯气;
D.氯水有氧化性,见光容易分解。
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存放、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化学试剂的性质,选择正确的保存方法。
3.【答案】A
【解析】解;A.硬铝是合金,属于混合物,HClO是酸,SO3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NaOH溶于水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CaO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不同物质组成的的为混合物;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盐。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分类的分析判断,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有单质的生成和参与,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aCl溶于水受水分子作用而发生电离,电离不需要通电,故B错误;
C.两者都是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故C错误;
D.碱金属单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其熔沸点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A.同素异体之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D.Li、Na、K、Rb、Cs为金属晶体,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金属键。
本题考查了碱金属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同素异形体概念、电离条件等知识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及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气体状况未知,不能使用22.4L/mol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S2和S8都是由硫原子构成,依据n=mM可知,等质量的S2和S8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之比为1:1,故B错误;
C.1个 614C含有中子数为14−6=8,则0.1mol614C含有的中子数目为0.8NA,故C正确;
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标准状况下H2SO4分子为液体,所以不遵循阿伏加德罗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A.气体状况未知;
B.S2和S8都是由硫原子构成;
C.1个 614C含有中子数为14−6=8;
D.标准状况下H2SO4分子为液体。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故A正确;
B.该元素是钾,与Na同主族相邻,处于Na的下方,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其金属性强于钠,故B正确;
C.39.10是指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在地壳中的含量,故C错误;
D.钾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A族,故D正确;
故选:C。
A.由图可知,钾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
B.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
C.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D.钾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明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元素的信息即可解答,题目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7.【答案】A
【解析】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显碱性,所以用pH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又因为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所以最终试纸褪色,故A错误;
B.氧化性:Cl2>I2,故氯水与KI反应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故B正确;
C.K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KOH,则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溶液显红色,故C正确;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变成红色生成Fe(SCN)3为红色溶液,化学方程式:FeCl3+3KSCN⇌Fe(SCN)3+3KCl,故D正确;
故选:A。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结合过氧化钠漂白性解答;
B.氯水与KI反应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
C.K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KOH;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变成红色生成Fe(SCN)3为红色溶液。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模具在注入炽热的铁水之前如果不干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故A正确;
B.用加热法鉴别纯碱和小苏打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故B正确;
C.向变瘪的铝制易拉罐里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封严罐口,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恢复原样,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C正确;
D.将覆铜板放到FeCl3溶液中制作图案,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D错误;
故选:D。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D.该反应不满足电荷守恒。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A.钠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铜、氢气,生成Cu(OH)2蓝色沉淀,无红色固体析出,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加入少量水吸热,温度计示数下降,没有结块变为晶体,故B错误;
C.亚铁离子、氯离子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紫色褪去,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2+,故C错误;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发出苍白色火焰,并在瓶口产生大量白雾,故D正确;
故选:D。
A.钠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铜、氢气;
B.碳酸氢钠加入少量水吸热;
C.亚铁离子、氯离子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A.由反应知道:N和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为K2S和N2,故A错误;
B.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强于氧化产物,即S>CO2,故B正确;
C.由反应知道每生成22.4L即1molN2消耗3molC,转移12mol电子,故C错误;
D.S是氧化剂,如果3molC参与反应,则被S氧化的C有0.5mol,故D错误;
故选:B。
反应S+2KNO3+3C=K2S+N2↑+3CO2↑中,N和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氧化剂是S和KNO3,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C为还原剂,据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计算。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化合价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11.【答案】A
【解析】解:A.Al与NaOH溶液反应,Fe不反应,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故A正确;
B.氯气、氯化氢均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应选饱和食盐水、洗气,故B错误;
C.Fe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应通入Cl2,故C错误;
D.氧化铝、氧化铁均与盐酸反应,不能除杂,应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A.Al与NaOH溶液反应,Fe不反应;
B.氯气、氯化氢均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Fe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D.氧化铝、氧化铁均与盐酸反应。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解: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性,则把d中的H2O加入三颈烧瓶后红色布条颜色会褪去,故A正确;
B.氯化钙不能吸收氯化氢,不能除去挥发的HCl,另外碱石灰可以和氯气反应,B故错误;
C.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没有反应完的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10个氯化氢作还原剂,6个氯化氢中的氯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体现酸性,故反应中浓盐酸体现还原性和酸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故D正确;
故选:B。
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性;
B.氯化钙不能吸收氯化氢;
C.氯气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D.10个氯化氢作还原剂,6个氯化氢中的氯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体现酸性。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侧重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3.【答案】B
【解析】解:A.阴离子种类不改变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Cl−,故A正确;
B.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可能是生成BaSO4或者Mg(OH)2,故B错误;
C.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为:K+、Ba2+、Fe3+、CO32−,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故D正确;
故选:B。
无色溶液没有Fe3+,加入过量盐酸后无现象说明没有CO32−,阴离子种类不改变说明一定含有Cl−,由焰色试验可知含有Na+没有K+,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可能是生成BaSO4或者Mg(OH)2,SO42−和Mg2+须同时存在于溶液中才能满足各离子浓度相等且溶液呈电中性,Ba2+与SO42−不能共存,故原溶液一定没有Ba2+,一定有的离子为:Na+、Mg2+、SO42−、Cl−;一定没有的离子为:K+、Ba2+、Fe3+、CO32−。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侧重考查学生离子推断和离子检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4.【答案】C
【解析】解:A.“除铜”步骤的反应有Fe+Fe2(SO4)3=3FeSO4,Fe+CuSO4=FeSO4+Cu,分别为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故A正确;
B.FeO、Fe2O3、CuO均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m(FeSO4⋅7H2O)=cVM=0.1×0.5×(56+96+7×18)=13.9g,故C错误;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氧气和铜反应生成铜锈,方程式为:2Cu+O2+H2O+CO2=Cu2(OH)2CO3,故D正确;
故选C。
以含铁废渣为原料,来制备七水硫酸亚铁,首先用硫酸溶解原材料,随后加入单质铁来置换出铜离子,同时把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过滤并结晶后得到产物。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侧重考查学生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分离提纯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5.【答案】同位素 ⑥ H2SO4=2H++SO42−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沸水的烧杯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先变弱再变强 H2C2O4+KOH=KHC2O4+H2O二 K2HPO3
【解析】解:(1)817O和 818O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则二者互为同位素,
故答案为:同位素;
(2)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才能导电,则只有熔融的NaNO3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⑥;
(3)硫酸属于二元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H+和SO42−,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故答案为:H2SO4=2H++SO42−;
(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原理是在加热条件下,三价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其操作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到Fe(OH)3胶体,
故答案为: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沸水的烧杯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5)硫酸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加入Ba(OH)2固体后,生成难溶性BaSO4和水,溶液中导电的微粒逐渐减少,其溶液的导电性减弱,但过量后其Ba(OH)2自身能电离,其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先变弱再变强;
(6)①H2C2O4是二元酸,与KOH反应生成草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2O4+KOH=KHC2O4+H2O,
故答案为:H2C2O4+KOH=KHC2O4+H2O;
②H3PO3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只有一种,根据定义H3PO3是二元酸,若生成正盐,需要中和两个氢离子,则正盐中含有的酸根离子为HPO3−,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正盐的化学式为K3HPO3,
故答案为:二;K2HPO3。
(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里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3)H2SO4是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生成H+和SO42−;
(4)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5)Ba(OH)2与H2SO4反应生成BaSO4和水,BaSO4是难溶物,溶液的导电性弱,但随着Ba(OH)2固体的加入,其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
(6)①H2C2O4是二元酸,与KOH反应生成草酸钾和水;
②H3PO3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只有一种,说明H3PO3是二元酸,正盐中含有的酸根离子为HPO3−。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胶体的制备等知识,明确同位素概念、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操作、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侧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和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35:37 碱性 Na2CO3 ClO2 NaOH 强氧化 高效、安全、无异味 5Cl−+ClO3−+6H+=3Cl−+3H2O②
【解析】解:(1)分别由 35Cl和 37Cl形成的等物质的量的氯气的质量之比为35:37,
故答案为:35:37;
(2)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CO2相遇,会生成盐Na2CO3,
故答案为:碱性;Na2CO3;
(3)由坐标系中的物质分布看,A处属于氧化物、B处属于酸或碱,两处分别对应的物质是ClO2、NaOH,
故答案为:ClO2;NaOH;
(4)A处是高价态氯的氧化物,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与氯气相比,相同质量的该物质被还原时,能得到更多的电子,氧化能力更强,消毒能力大大增加;同时更安全: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排除了氯气本身的毒性,也减少了消毒时残留的氯气的气味。故答案为:高效、安全、无异味,
故答案为:强氧化;高效、安全、无异味;
(5)此反应会生成氯气,发生归中反应,其方程式为:5Cl−+ClO3−+6H+=3Cl−+3H2O,
故答案为:5Cl−+ClO3−+6H+=3Cl−+3H2O;
(6)HClO具有漂白性是因为HClO不稳定,会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原子[O],[O]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部分有颜色的物质氧化成无色(或白色)物质,H2O2会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原子[O],[O]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故答案为:②。
(1)分别由 35Cl和 37Cl形成的等物质的量的氯气的质量之比为35:37;
(2)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CO2反应生成盐Na2CO3;
(3)由坐标系中的物质分布看,A处属于氧化物、B处属于酸或碱;
(4)A处是高价态氯的氧化物,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与氯气相比,相同质量的该物质被还原时,能得到更多的电子,氧化能力更强,消毒能力大大增加;;
(5)此反应会生成氯气,发生归中反应;
(6)H2O2会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原子[O],[O]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7.【答案】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 让灰绿色固体充分和空气接触,便于该固体充分氧化为Fe(OH)3 2Fe2++H2O2+2H+=2Fe3++2H2O2H2O2−催化剂2H2O+O2↑空气中的O2氧化I−为碘单质 制备氯气缺少加热装置 33.6浓盐酸部分挥发(且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稀盐酸不会和二氧化锰反应
【解析】解:(1)第一组同学是直接在亚铁盐中加入碱,故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Fe(OH)3的氧化反应充分进行,
故答案为: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让灰绿色固体充分和空气接触,便于该固体充分氧化为Fe(OH)3;
(2)第二组同学滴加双氧水,直接先氧化亚铁离子,溶液颜色变成黄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在溶液变黄色的同时,看到不断有气泡产生,是双氧水被催化分解产生氧气,其方程式为2H2O2−催化剂2H2O+O2↑,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2H2O2−催化剂2H2O+O2↑;
(3)根据题中信息,可以推出,产生碘单质可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I−所致,
故答案为:空气中的O2氧化I−为碘单质;
(4)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故题中装置缺热源;用双线桥表示制备K2FeO4时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下:,生成1molK2FeO4理论转移3mol电子,需要标准状态下氯气1.5mol,其体积为33.6L,
故答案为:制备氯气缺少加热装置;;
33.6;
(5)因为反应要加热,使部分浓盐酸挥发,另外随着反应进行,当盐酸浓度下降到一定数值变为稀盐酸,反应会停止,故原因是:浓盐酸部分挥发(且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稀盐酸不会和二氧化锰反应,
故答案为:浓盐酸部分挥发(且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稀盐酸不会和二氧化锰反应。
首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杂质氯化氢,再将氯气通入到含有氢氧化钾溶液的氢氧化铁中制备高铁酸铁,最后尾气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侧重考查学生物质之间的转化和分离提纯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8.【答案】过滤 27.2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低 NaOH(或KOH)Zn2++4OH−=ZnO22−+2H2O(或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Cl2有毒,可能会污染环境 241220.1NA(或6.02×1022)
【解析】解:(1)上述流程中经过操作①后,分离得到溶液和固体,则该操作是过滤操作,
故答案为:过滤;
(2)容量瓶上只有1个刻度线,实验室没有200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250mL溶液,也只能选择250mL的容量瓶,而给出的浓硫酸浓度是质量分数,所以将其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ρωM=1000×1.84×98%98mol⋅L−1=18.4mol⋅L−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代入稀释公式c1V1=c2V2,即0.200L×2.0mol⋅L−1=V×18.4mol⋅L−1,计算得需要18.4mol⋅L−1的浓硫酸27.2mL;在配制过程中,除了烧杯、量筒、玻璃棒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在定容过程中,若视线仰视,溶液体积偏大,加水偏多,配得的溶液的实际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27.2;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低;
(3)流程中的“X溶液”是过量的NaOH(或KOH),能将Zn元素转化为ZnO22−,和铁元素分离进一步获得锌,在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除了有少量硫酸被消耗、Fe2+被沉淀和进一步氧化外,还会将Zn2+先沉淀,然后Zn(OH)2转化为ZnO2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或合并书写为:Zn2++4OH−=ZnO22−+2H2O,
故答案为:NaOH(或KOH);Zn2++4OH−=ZnO22−+2H2O(或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
(4)①甲方案和原方案相比,主要是引入了有毒的原料氯气,污染环境,使反应不绿色化,
故答案为:Cl2有毒,可能会污染环境;
②乙方案中获得C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Cu+4H++O2−△2Cu2++2H2O,若生成0.05molCuSO4,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或6.02×1022),
故答案为:2;4;1;2;2;0.1NA(或6.02×1022)。
(1)上述流程中经过操作①后,分离得到溶液和固体,则该操作是过滤;
(2)容量瓶上只有1个刻度线,实验室没有200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250mL溶液,也只能选择250mL的容量瓶,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ρωM,代入稀释公式c1V1=c2V2得出所需浓硫酸体积;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定容时若视线仰视,溶液体积偏大,加水偏多;
(3)流程中的“X溶液”是过量的NaOH(或KOH),能将Zn元素转化为ZnO22−,和铁元素分离进一步获得锌,在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除了有少量硫酸被消耗、Fe2+被沉淀和进一步氧化外,还会将Zn2+先沉淀,然后Zn(OH)2转化为ZnO22−;
(4)①甲方案和原方案相比,主要是引入了有毒的原料氯气,污染环境;
②乙方案中获得C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Cu+4H++O2−△2Cu2++2H2O,若生成0.05molCuSO4,转移0.1mol的电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涉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离子方程式书写、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题目中等难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5 ml Na2O与0,5 g HClB.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化学,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化学双向细目表doc、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化学答题卡doc、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