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核舟记》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作文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蒹葭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蒹葭》选自十五《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朗读诗歌,进行朗读设计 温馨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关注诗歌韵律和结构特点。 停顿/ 连读 —— 轻音 重音· 语速快☉ 语速慢△ 语气渐强< 语气渐弱>
蒹 葭苍苍 所谓伊人 溯 洄从之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水中坻 水之涘 水中沚
一读课文:感受诗的音乐美,感知内容大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指导】《蒹葭》以四言为主,兼以五言。四言的均两字一顿,五言的以“二三”形式进行停顿,要读出一唱三叹的意味。每章的第一句中,“苍苍”“萋萋”“采采”要重读;每章的第六句中,“阻”“长”“跻”“右”重读;每章的最后一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语调低缓,适度拖长声音。
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芦苇长得很茂盛,秋天的露水凝结成霜。我那所爱的人,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那所爱的人,在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高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那所爱的人,在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且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2.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二读课文,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
丛生茂密,秋来变黄,霜袭后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清冷、孤寂、凄迷、迷离的氛围
3.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的画面。
读 句,我仿佛看到了 ,让我 。
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围。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2)执着、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之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惆怅及对其强烈的思念之情。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3.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不同形态 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地 苍苍 为霜 一方 且长 水中央 凄凄 未睎 之湄 且跻 水中坻 采采 未已 之涘 且右 水中沚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三读课文:探究写法,比较阅读
《蒹葭》的重章叠句及其表达效果
反复写芦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凄苦的心情。
形象地勾画出时间发展的轨迹,表现了诗人焦急和惆怅的心情。
展现的是空间的转换,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辛和执着。
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语言形式,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文字简约。通过简约的文字将主人公那痴迷执着的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B.形象朦胧。虽然主人公的执着和追慕对象的高洁的形象令人深刻,但在外貌等方面却显得朦胧让人遐想无限。C.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文字简约、形象朦胧、余音绕梁
《关雎》和《蒹葭》的异同比较
《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①《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②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③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④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⑤都使用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 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人。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蒹葭》中,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作业:1、将《蒹葭》改编成现代诗。 要求:不改变原诗的意思;改编后的诗,要有“诗味”2、背诵这首诗,并写一段文字记录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授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风》,“芦苇”,读懂词义,读准节奏,失意伤感,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评优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词类活用,反复咏叹,在水一方,道阻且长,在水之湄,道阻且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教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