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联考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不会使氨基数减少
B.新型冠状病毒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
C.淀粉和脂肪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重要有机物
D.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如图为部分细胞结构及某些重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甲、乙、丙
B.结构甲消耗H2O的过程发生在内膜
C.结构乙中O2产生的部位是类囊体薄膜
D.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结构丙中
3.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的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克隆技术成功的关键是“去核”。下列关于克隆过程中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周期中,核膜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B.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时需要消耗能量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自由出入细胞核
D.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跑置于质量分数为0.3%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B.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质整分离实验时,先用低倍镜我到观察对象并移至中央后换高倍镜
C.将洋葱鳞片叶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0.3%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吸水能力会逐新增强
D.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液体浓度高于外界液体
5.颜色反应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有重要应用。下列有关颜色反应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某种糖类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可确定其为葡萄糖
B.台盼蓝将胚乳细胞染成蓝色,可判定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酒精可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呈黄绿色,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6.温度是常见的影响酶活性的环境因素,如图是温度对海鞘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曲线表示相关处理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超过60℃后,海鞘蛋白酶的肽键会发生断裂
B.海鞘蛋白酶最适宜温度是固定值,不会发生改变
C.处理10小时后,海鞘蛋白酶最适合在40℃保存
D.单位时间内溶液中生成的氨基氮越多酶活性越高
7.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转运蛋白都可以介导物质的协助扩散,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有关参与协助扩散的两类转运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类转运蛋白的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两类转运蛋白运输物质的速率均受到其数量的制约
C.载体蛋白介导运输的速率较慢是因为其需要消耗能量
D.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和K+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8.细胞内GTP是一种分子结构与ATP相似的高能磷酸化合物,GTP可为囊泡运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TP含有一个鸟苷、二个磷酸基团和三个高能磷酸键
B.GTP水解后生成的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单体之一
C.叶绿体光反应合成的ATP可用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
D.细胞呼吸过程中,[H]被消耗一定会使ATP含量增加
9.“米酒”因其口感好、酒精度低而获得老年人的青睐。下列关于其酿制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酿酒时用到的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无细胞核但合有核糖体
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过程时,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
D.供氧充足时酵母菌细胞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和水
10.植物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亦能进行呼吸作用,两代谢过程中存在多种相似物质的转化,如水的分解与合成、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给植株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能在体内检测出C18O2
B.若给植株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周围空气中会检测出C18O2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氢未储存活跃的化学能
D.CO2的产生和CO2的消耗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
11.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利用优化后的干细胞分化出功能完全的胰岛B细胞。下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是体内保留的多数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
B.干细胞具备增殖分化能力,不会出现细胞凋亡现象
C.干细胞增殖若干代后,不会出现染色体端粒缩短现象
D.干细胞分化成胰岛B细胞后,其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12.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间期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其中G1期和G2期主要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的复制。科研人员用猕猴桃根提取物处理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G1期细胞的比例
S期细胞的比例
G2+M期细胞的比例
对照组
(41.36±1.39)%
(44.07±2.37)%
(14.57±0.93)%
猕猴桃根提取液处理组
(32.53±2.23)%
(31.24±1.14)%
(36.22±2.84)%
A.乳腺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被激活
B.显微镜下能看到肿瘤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C.细胞在M期能进行翻译但不能进行核基因转录
D.据结果可知,该提取物能将肿瘤细胞阻止在S期
13.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做细胞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无丝分裂
C.细胞进行一次物质准备,只能分裂一次 D.人体红细胞通过增殖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
14.巧妙运用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下表是有关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与假说—演绎法内容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
假说—演绎法内容
A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正反交,F1均表现为显性性状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可表现出1:1的性状分离比
作出假设
C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演绎推理
D
F1自交,F2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
实验验证
A.A B.B C.C D.D
15.用基因型为Yyrr(黄色皱粒)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杂交( )
A.能够验证分离定律,但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B.能够验证分离定律,也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C.不能验证分离定律,但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D.不能验证分离定律,也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6.如图是在某果蝇性腺内不同时间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其中A、a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核DNA加倍
B.乙细胞在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乙、丙细胞均有可能是甲细胞的子细胞
D.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都将处于图甲细胞时期
17.马蛔虫(2N=4)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将雄性马蛔虫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甲、乙两个子细胞,再将甲、乙两个子细胞置于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得到8个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可发生中心体的倍增
B.甲、乙细胞中均有4条染色体含有放射性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均有一条染色单体没有放射性
D.减数分裂完成后,有放射性的子细胞占全部子细胞的一半
18.已知玉米有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阔叶品种,现进行下面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甲×乙→F1(窄叶)F2(162窄叶:126阔叶);
实验二:实验一F1(窄叶)×丙→F2(49窄叶:151阔叶);
实验三:乙×丙→F(阔叶)F2(240阔叶)。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该玉米的叶型至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一F2的窄叶植株中与其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若实验三的F1阔叶与甲植株杂交,则产生子代性状全为窄叶植株
D.若实验二的F2中窄叶与阔叶植株杂交,则后代窄叶:阔叶=1:2
19.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茧基因(G)与白色蚕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已知雄蚕产丝量大,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下列杂交组合中根据幼蚕体色从F1中选择出用于生产幼蚕效率最高的一组是( )
A.GgZtZt×ggZTW B.ggZtZt×GGZTW
C.GgZTZt×GgZtW D.GGZTZt×GGZTW
20.由于外界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直接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如图表示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以及基因的分布情况,图中字母表示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形成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乙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基因A完成了复制
C.丙的产生是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导致非等位基因组合
D.丁的产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21.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有翅和无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黑翅和白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现以黑翅雌性个体和无翅雄性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全部表现为黑翅;F1自由交配得F2,其表现型及数量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表现型
性别
黑翅
白翅
无翅
雌性
598
0
204
雄性
299
301
201
A.F2无翅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相同
B.F2黑翅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会出现白翅雌性
C.F2中无翅个体与白翅个体交配,子代可能出现白翅雌性
D.F2中无翅个体与无翅个体杂交可用于判断交配个体的基因型
22.21三体综合征又名唐氏综合征,高龄妇女随年龄增长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概率成倍增加。某基因型为tt的高龄妇女生育了一个基因型为Ttt的三体男孩。已知其丈夫的基因型为Tt,且基因T/t位于21号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三体男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该三体男孩多出的一条21号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C.若该三体男孩能生育,则其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2
D.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该三体男孩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t的具体位置
23.如图表示某果蝇细胞中染色体上发生的四种变异,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据图分析,①~④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 )
A.交叉互换、倒位、基因突变、重复 B.易位、倒位、基因突变、重复
C.易位、倒位、交叉互换、重复 D.易位、交叉互换、基因突变、重复
2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性状
B.三倍体西瓜一般不能产生种子,其无子性状也能遗传
C.通过离体培养同源多倍体的花药获得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
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对象和原理均相同
25.某家庭中出现了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狐臭,已知狐臭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家庭中相关个体的DNA用酶切后再进行电泳,得到电泳图谱如下(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狐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对Ⅲ9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2种或3种条带
C.若Ⅲ10是杂合子,与Ⅲ9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3/8
D.若对Ⅱ4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结果会出现基因类型2、3、4的条带
二、非选择题
26.胞内体是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转运胞吞作用新摄取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胞内体(具有质子泵)中的酸性环境在胞吞物质分选中起重要作用,与胞吞物到溶酶体降解、受体返回质膜有关。图示表示LDL(低密度脂蛋白)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胞内体的特征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将其分离,构成胞内体的膜成分和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相似,成分中的脂质有________________。
(2)胞内体运输通过胞吞作用摄入的物质,该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提供,胞吞物到溶酶体降解,降解后物质的去向是__________,溶酶体内酶的合成与加工过程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合成和加工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胞内体膜上ATP驱动的质子泵可保证胞内体的酸性环境,该过程说明H+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分析胞内体pH降低,可引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低密度脂蛋白转运至溶酶体,完成降解过程。
(4)细胞内囊泡的运输与细胞骨架直接相关,该结构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还参与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答两点)。
27.桑树是近些年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较大的树种,在脆弱生态区的植被恢复和林农经济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桑树和大豆的农林复合模式。研究人员以桑树—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桑树和大豆在间作共生期间干旱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部分结果如果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桑树叶肉细胞的叶绿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在吸收光谱上________________(颜色)光区域呈现暗带。
(2)间作能够有效降低干旱对桑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分析依据是____________。有人认为仅根据上图还不能得出间作在干旱条件下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结论,还需要测出_____________。
(3)间作通常选择形态互补的作物,如桑树和大豆具有一高一矮,根系一深一浅的特点,请你分析这样选择作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桑树和大豆间作的优势还在于大豆中的根瘤菌能够固氮,并且转移给间作的植物,一学生提出疑问,桑树的氮肥能否转移给大豆?现有15N标记的氮肥等材料,请你设计一实验进行探究(仅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28.剑白香猪是国家级保护猪种,是珍贵的小型地方猪种。已知剑白香猪染色体数为2n=38。图1为剑白香猪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剑白香猪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3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图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细胞①→②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生理过程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细胞③存在________________条Y染色体。若某精原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2种)。
(2)在观察剑白香猪体内细胞分裂图时,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图2甲到乙的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的交叉互换;与乙细胞同时形成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形态与图乙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若图3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则BC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若图3表示剑白香猪正常胞内染色体组数量变化,某细胞在AB段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联会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76条染色体)的现象。
29.棉花的纤维长度由2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显性基因A、B决定的纤维长度相等,基因a、b决定的纤维长度也相等。人工种植的棉花纤维均为白色,经太空育种后获得株粉红色棉花且其纤维长度为10cm,让该株棉花自交,分别统计F1全部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纤维颜色是白色:粉红色=1:2;纤维长度是12cm:11cm:10cm:9cm:8cm=1:4:6:4:1。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纤维长度,F1纤维长度为11cm的植株中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F1纤维长度为10cm的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相关研究表明,棉花纤维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用R/r表示)控制,F1中白色棉花:粉红色棉花=1:2,说明棉花种群中存在____________致死的现象。
(4)为进一步探究基因R/r、A/a和B/b是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选择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与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杂交,统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0cm白色:9cm白色:8cm白色:10cm粉红色:9cm粉红色:8cm粉红色=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R/r、A/a和B/b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0cm白色:9cm白色:9cm粉红色:8cm粉红色(或10cm粉红色:9cm粉红色:9cm白色:8cm白色)=_________,则说明基因R/r、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0.三黄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如图为Z、W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若某眼色性状由位于乙染色体上Ⅱ区段等位基因控制,羽色性状由Ⅰ区段的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控制芦花羽,B基因控制全色羽,D基因控制白色羽。现有白色羽雄鸡和全色羽雌鸡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羽雌性:芦花羽雌性:白色羽雄性:芦花羽雄性=1:1:1:1。回答下列问题:
(1)若眼色由位于Ⅱ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则该三黄鸡种群中眼色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只考虑该性状)种,该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与性别相关联。
(2)据羽色遗传的实验结果可知,A、B、D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三者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用“>”表示)。若F1中芦花羽雌鸡与白色羽雄鸡杂交,后代产生白色羽的概率是_____。
(3)有人发现某些三黄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研究表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胚胎不能存活)。按照此推测,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雄性个体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现欲验证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Ⅰ区段而不是Ⅱ区段上,现有雄性全色羽的纯合子(ZBZB),可选择________________雌性三黄鸡与之交配,若后代_______,则可证明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Ⅰ区段。
1.C
【分析】
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
A、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会使氨基数减少,部分氨基参与构成肽链,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即RNA,B错误;
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储存能量的物质,植物细胞内含有淀粉和脂肪,因此淀粉和脂肪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重要有机物,C正确;
D、细胞内的部分含氮化合物比如ATP等,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核酸也是含氮化合物,不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
据图可知:甲表示线粒体,乙表示叶绿体,丙表示细胞核。
【详解】
A、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甲、乙、丙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因此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甲、乙、丙,A正确;
B、结构甲表示线粒体,线粒体内能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消耗H2O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的光解能产生氧气,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结构乙叶绿体中O2产生的部位是类囊体薄膜,C正确;
D、结构丙是细胞核,细胞核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分布场所,所以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在丙中,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
A、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及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前期核膜消失,末期核膜重新出现,因此核膜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正确;
B、核孔不是简单的孔洞,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也不是自由进出,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要被孔内的蛋白质识别,识别的过程需要消耗ATP,B正确;
C、物质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时,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体杂乱分布,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解离(细胞死亡)、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
3、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
【详解】
A、0.3g/mL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用低倍镜观察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不需要使用高倍镜,B错误;
C、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加,C正确;
D、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液体浓度等于外界液体浓度,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
A、某种糖类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可确定其是还原糖,但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错误;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内,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台盼蓝将胚乳细胞染成蓝色,可判定胚乳细胞是死细胞,B正确;
C、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C错误;
D、酒精能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不能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CO2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详解】
A、温度超过60℃后,海鞘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可能被破坏,但肽键不断裂,A错误;
B、如图可知海鞘蛋白酶最适宜温度除了受温度影响外,还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B错误;
C、处理10小时后,海鞘蛋白酶最适合在低温环境中保存,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溶液中生成的氨基氮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酶活性越高,D正确;
故选D。
7.B
【分析】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
A、两类转运蛋白均参与协助扩散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据题意可知,两类转运蛋白运输物质方式都能参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受膜两侧物质浓度差与膜上转运蛋白数量的制约,B正确;
C、题中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较慢可能与其结构有关,C错误;
D、人红细胞吸收K+为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8.B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详解】
A、ATP是由一分子腺苷、二个高能磷酸键和三个磷酸基团,根据题意:GTP与ATP结构相似,推测 GTP含有一个鸟苷、二个高能磷酸键和三个磷酸基团,A错误;
B、GTP水解两个磷酸基团后,生成的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叶绿体光反应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H]和ATP一同被消耗,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该过程中[H]被消耗会使ATP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具有核膜包围的真正的细胞核,其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A错误;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丙酮酸转化为乙醇,B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完全相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供氧充足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化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产生大量 ATP 和水,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详解】
AB、给植物提供H218O,其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中的氧可以转变为二氧化碳中的氧,所以一段时间后周围环境中检测出C18O2,A错误,B正确;
C、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都储存了活跃的化学能,C错误;
D、CO2的产生在线粒体基质,和CO2的消耗在叶绿体基质,都不在生物膜上进行,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
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
A、干细胞是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A错误;
B、干细胞具备增殖分化能力,也会出现细胞凋亡现象,B错误;
C、生物体内所有正常细胞都会出现衰老现象,干细胞增殖若干代后,会出现染色体端粒缩短现象,C错误;
D、干细胞分化成胰岛B细胞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
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G1期:DNA合成前期,合成RNA和蛋白质。2、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3、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M期:细胞分裂期,完成细胞分裂。
【详解】
A、乳腺肿瘤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的突变或过量表达,或者抑癌基因突变,A错误;
B、肿瘤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B错误;
C、细胞在M期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花,则不能进行核基因转录,但在间期转录形成的mRNA还没有消失,所以能进行翻译,C正确;
D、据结果可知,猕猴桃根提取液处理组的G2+M期细胞的比例上升,则该提取液可能将肿瘤细胞阻止在G2+M期,D错误。
故选C。
13.A
【分析】
1、真核细胞分裂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为二分裂.
【详解】
A、真核细胞分裂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是主要的增殖方式,A正确;
B、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为二分裂,B错误;
C、细胞进行一次物质准备,能分裂一次或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C错误;
D、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进行增殖,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
孟德尔利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一对亲本正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同时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比例接近3:1,孟得尔重复了其它性状的实验,结果和豌豆茎的性状几乎一样,就此孟德尔提出了问题,尝试用假说解释,然后进行了验证。
【详解】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正反交,F1均表现为显性性状,是孟德尔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研究阶段,A正确;
B、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可表现出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阶段,B错误;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F1自交,F2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研究阶段,D错误。
故选A。
15.A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双杂合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根据后代分离比即可验证。
【详解】
双亲(Yyrr×yyRr)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均会出现等位基因分离现象,但由于每个个体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不可能因为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形成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因此,基因型为Yyrr(黄色皱粒)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杂交,能够验证分离定律,但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C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或极体。
【详解】
A、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核DNA没有加倍,间期DNA复制DNA才加倍,A错误;
B、乙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含有A和a,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B错误;
C、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已经完成减数分裂,所以乙、丙细胞均有可能是甲细胞的子细胞,C正确;
D、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将处于间期,不会处于图甲细胞时期,D错误。
故选C。
17.D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中心体的复制和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在前期向两极移动,A正确;
B、甲、乙细胞是精原细胞在含32P的培养液中进行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有一条链含有32P,故4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正确;
C、甲、乙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置于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为32P31P和31P31P,故每条染色体均有一条染色单体没有放射性,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有放射性和无放射性的染色体均为2条,由于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8个子细胞中有放射性的子细胞最少有4个,最多有8个,有放射性的子细胞占全部子细胞的比例不一定是 1/2,D错误。
故选D。
18.D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
A、实验一:甲×乙→F1(窄叶) ⊗→ F2(162窄叶:126阔叶)F2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可推测该玉米的叶型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设甲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A错误;
B、据A分析,F1窄叶基因型为AaBb,则F2中窄叶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其中与AaBb相同的概率为4/9,B错误;
C、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阔叶品种,则丙为aabb,乙×丙→F1(阔叶) ⊗→ F2(240阔叶),则F1基因型是aaBb,甲基因型为AAbb,则F1阔叶与甲植株杂交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不都是窄叶,C错误;
D、由C分析,则丙为aabb,乙是aaBB,则实验二:实验一F1(窄叶AaBb)×丙→F2(49窄叶:151阔叶)即窄叶:阔叶=1:3,则F2窄叶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1AB:1Ab:1aB:1ab),阔叶为aaBb、Aabb、aabb(产生的总配子比例为1Ab:1aB:4ab),则若实验二的F2中窄叶与阔叶植株杂交,后代窄叶为A-B-,共1/4+1/6×1/4+1/6×1/4=1/3,则后代窄叶:阔叶=1:2,D正确。
故选D。
19.B
【分析】
控制绿色和白色的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体色正常和油质透明的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即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选择ggZtZt×GGZTW作为亲本杂交组合,可在F1中直接选择体色正常的雄性幼蚕个体,其基因型为GgZTZt。
【详解】
A、若亲本为GgZtZt×ggZTW,子代雄性幼蚕个体既有结天然绿色蚕茧,也有结白色蚕茧,A错误;
B、选择ggZtZt×GGZTW作为亲本杂交组合,可在F1中直接选择体色正常的雄性幼蚕个体,其基因型为GgZTZt,B正确;
C、若亲本为GgZTZt×GgZtW,子代幼蚕无论雌雄,均有结天然绿色蚕茧,也有结白色蚕茧,C错误;
D、若亲本为GGZTZt×GGZTW,子代幼蚕无论雌雄,均有结天然绿色蚕茧,也有结白色蚕茧,D错误;
故选B 。
20.B
【分析】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详解】
A、甲为正常的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乙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不会发生基因复制,B错误;
C、丙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上出现了非等位基因b,而b基因一开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导致非等位基因组合,C正确;
D、丁细胞中在a的相同位置出现了新的等位基因a1,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21.C
【分析】
基因若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常常表现和性别有关。若子二代出现9∶3∶3∶1或其变式,可判断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F2中黑翅∶白翅∶无翅=9∶3∶4,是9∶3∶3∶1的变式,可见A/a基因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有翅个体中黑翅雌性∶黑翅雄性∶白翅雄性≈2∶1∶1,说明翅色的性状和性别有关联,故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F1基因型为XBXb和XBY,F2中有翅和无翅个体的比例无论雌雄均为3∶1,则F1中A/a相关基因型为Aa和Aa;综上所述,F1的杂交组合为AaXBXb×AaXBY,F2无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1∶1∶1∶1,其中纯合子(3/4)和杂合子(1/4)所占比例不同,A错误;
B、F2黑翅个体基因型为A-XBXB、A-XBXb、A-XBY,其自由交配后子代不会出现白翅雌性(A-XbXb),B错误;
C、F2中白翅个体基因型为A-XbY,与F2中基因型为aaXBXb无翅个体杂交,则子代会出现白翅雌性A-XbXb,C正确;
D、F2中无翅雌雄个体交配,由于无翅个体均含有aa,则子代均为无翅,故不能判断无翅个体X染色体上的基因,即不能判断亲本无翅个体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C。
22.C
【分析】
21三体综合征变异类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该三体男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只有21号染色体有3条,A错误;
B、母亲基因型为tt、父亲基因型为Tt,男孩基因型为Ttt,可能是T与tt配子的结合,也可能是Tt与t配子的结合,则男孩多出的21号染色体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父亲,B错误;
C、21号染色体有三条,在减数分裂时有两条分开、另外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所以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2,C正确;
D、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基因的位置,所以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该三体男孩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t的具体位置,D错误。
故选C。
23.B
【分析】
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详解】
分析图形信息可知:①染色体上的基因FGh变为KLM,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②染色体上的基因 FGh 变为hGF,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③染色体上的基因F突变为其等位基因f,属于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上的基因 AB 变为 ABA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因此①~④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易位、倒位、基因突变、重复,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4.B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详解】
A、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把原来的性状重新组合,因此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性状组合,A错误;
B、三倍体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正常情况不能产生种子,其无子性状可通过无性繁殖等方式遗传下去,B正确;
C、离体培养同源四倍体的花药得到的植株有2个染色体组,植株可育,C错误;
D、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对象不同,D错误。
故选B。
25.D
【分析】
由图可知:1、甲病父母有病,女儿全有病,可知狐臭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个体基因型为:I2AaXBXb,II3AaXBY,II4aaXBXb,II6AAXbY,II8AaXbY,III9aaXBXB或aaXBXb,II8AaXbY或者AAXbY;
2、电泳图谱为类型1为B,类型2为b,类型3为a,类型4为A。
【详解】
A、根据“父病女必病”,推测甲病为狐臭(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为女性”,推测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III9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对Ⅲ9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2种或3种条带,B正确;
C、若Ⅲ10是杂合子(AaXbY),与Ⅲ9(aaXBXB或aaXBXb)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aaXbXb或aaXbY)的概率为1/2×(1-1/4)=3/8,C正确;
D、II4基因型为aaXBXb,对Ⅱ4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结果会出现基因类型1、2、4的条带,D错误;
故选D。
26.(1) 差速离心法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等 磷脂、胆固醇
(2) 线粒体 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都通过核糖体合成,然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3) 主动运输 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分离
(4) 蛋白质 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细胞外的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囊泡,并转运至胞内体。在胞内体中,LDL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运到质膜,与质膜融合后重新分布在质膜上并被利用;分离后的LDL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等被细胞利用。
【详解】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胞内体是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因此为了研究胞内体的特征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将其分离,构成胞内体的膜可与细胞膜胞吞形成的囊泡融合,也能与溶酶体融合,因此构成胞内体的膜成分和结构与细胞膜、溶酶体膜相似。构成动物细胞生物膜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
(2)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胞内体运输通过胞吞作用摄入的物质,该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胞吞物到溶酶体降解,降解后的物质为胆固醇和氨基酸等,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内酶的合成与细胞膜上受体的合成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溶酶体内酶与细胞膜上受体都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3)胞内体膜上ATP驱动的质子泵可保证胞内体的酸性环境,说明该H+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胞内体的,故为主动运输。根据题意可知,胞内体(具有质子泵)中的酸性环境与胞吞物到溶酶体降解、受体返回质膜有关,因此胞内体pH降低,可使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分离,使低密度脂蛋白转运至溶酶体,完成降解过程。
(4)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
27.(1) 类囊体薄膜 红光和蓝紫光
(2) 与对照组相比,间作桑树在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降低速度更少 干旱胁迫对桑树-大豆间作模式中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两者有机物的积累量
(3)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资源,降低两种植物间的竞争
(4)用15N标记的氮肥单种栽培桑树一段时间,再将桑树与大豆间作种植,一段时间后检测大豆植株中是否含有15N,若有则桑树的氮肥能转移给大豆,否则不能
【分析】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详解】
(1)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这些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在吸收光谱上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呈现暗带。
(2)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间作桑树在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降低更少,因此间作能够有效降低干旱对桑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可知,本实验是探讨桑树和大豆在间作共生期间干旱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只测定了间作下桑树叶绿素的含量,还不能得出间作在干旱条件下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结论。要想知道间作在干旱条件下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结论,还需要测定间作在干旱条件下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两者有机物的积累量。
(3)间作通常选择形态互补的作物,如桑树和大豆具有一高一矮,以形成良好的时空层次的复合种植群体,通风透光,才可以实现光能和土壤资源的有效和最大化利用,保证产量,同时也降低两种植物间的竞争;根系一深一浅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
(4)要想探究桑树的氮肥能否转移给大豆,首先需要桑树中含有放射性的氮元素,然后两者间作,测定大豆中是否含有放射性的氮元素,因此实验思路为:用15N标记的氮肥单种栽培桑树一段时间,再将桑树与大豆间作种植,一段时间后检测大豆植株中是否含有15N,若有则桑树的氮肥能转移给大豆,否则不能。
28.(1)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①② 2 1或0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 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不同
(3)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①②
【分析】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精子的形成)
【详解】
(1)据图1分析:细胞①→②细胞生长,并且为减数分裂做准备,则需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和②;细胞②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细胞③是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则可能含有0或1条Y染色体。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精原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图乙中含有A和a基因的两条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应该相同,不同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乙进行的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表示次级卵母细胞,与乙同时形成的细胞是第一极体,第一极体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与图乙不同。
(3)若图3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则BC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则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引起的。正常分裂的细胞在AB段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则此时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及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所以可能发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但不会出现7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才会出现76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29.(1) 两对 F1棉花纤维长度表现型之比为1:4:6:4: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2 1/3
(3)显性纯合子或者R纯合致死
(4) 1:2:1:1:2:1 1:1:1:1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1)据题意可知,该株棉花自交,F1全部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纤维长度是12cm:11cm:10cm:9cm:8cm=1:4:6:4: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若只考虑纤维长度,F1全部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长度为11cm的个体基因型(含有3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因此F1纤维长度为11cm的植株中有2种基因型。F1纤维长度为10cm的植株基因型(含有2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比例为1:4:1,纯合子的比例为2/6=1/3。
(3)棉花纤维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用R/r表示)控制,亲代粉红花的基因型为Rr,F1中基因型为rr:Rr:RR=1:2:1,白色棉花:粉红色棉花=1:3,但白色棉花:粉红色棉花=1:2,说明棉花种群中存在显性纯合子或者R纯合致死的现象。
(4)①假定如果基因R/r、A/a和B/b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与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abRr=1:1:1:1:1:1:1:1,即10cm白色:9cm白色:8cm白色:10cm粉红色:9cm粉红色:8cm粉红色=1:2:1:1:2:1。
②假定基因R/r、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R基因位于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与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Rr:AabbRr:aaBbrr:aabbrr=1:1:1:1,即10cm粉红色:9cm粉红色:9cm白色:8cm白色=1:1:1:1。如果R基因位于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与基因型aabbrr的棉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rr:Aabbrr:aaBbRr:aabbRr=1:1:1:1,即10cm白色:9cm白色:9cm粉红色:8cm粉红色=1:1:1:1。
30.(1) 7 是
(2)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D>A>B 1/2
(3)1/5
(4) 纯合芦花羽(或纯合白色羽) 雄性都为芦花羽,雌性均为全色羽(或表现为雄性都为白羽,雌性均为全色羽)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1)据图可知,Ⅱ区段表示X、Y的同源区段,若眼色由位于Ⅱ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则该三黄鸡种群中眼色基因型ZEZE、ZEZe、ZeZe、ZEWE、ZEWe、ZeWE、ZeWe,共7种基因型。因为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因此该性状的遗传是与性别相关联。
(2)据题意可知,羽色性状由Ⅰ区段的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控制芦花羽,B基因控制全色羽,D基因控制白色羽,说明A、B、D基因在都位于性染色体Z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据题意可知,白色羽雄鸡(ZDZ-)和全色羽雌鸡(ZBW)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羽雌性(ZDW):芦花羽雌性(ZAW):白色羽雄性(ZDZ-):芦花羽雄性(ZAZ-)=1:1:1:1,据此可知,亲代白色羽雄鸡基因型为ZDZA,因此显隐性关系D>A,F1芦花羽雄性基因型为ZAZB,白色羽雄性基因型为ZDZB,因此显隐性关系为D>B,A>B,综上所述,三者的显隐性关系是D>A>B。若F1中芦花羽雌鸡(ZAW)与白色羽雄鸡(ZDZB)杂交,后代产生白色羽(ZD_)的概率是1/2。
(3)因为雌三黄鸡ZW产生的卵细胞为Z或W,各占1/2,如果卵细胞是Z,则形成的三个极体为1Z∶1W∶1W,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染色体组合为1ZZ∶1ZW∶1ZW,如果卵细胞是W,则形成的三个极体为1W∶1Z∶1Z,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染色体组合为1WW(不能存活)∶1ZW∶1ZW,因此雌ZW∶雄ZZ为4∶1,因此后代中雄性个体占的比例是1/5。
(4)探究基因位于Z、W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Z染色体上,可用纯合隐性雄性个体×纯合显性雌性个体→F1;(1)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同源区段。(2)若子代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本实验欲验证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Ⅰ区段而不是Ⅱ区段上,现有雄性全色羽的纯合子(ZBZB),可选择纯合芦花羽(ZAW或者ZAWA)雌性三黄鸡与之交配,若后代雄性都为芦花羽(ZAZB),雌性均为全色羽(ZBW),则可证明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Ⅰ区段。也或者是雄性全色羽的纯合子(ZBZB),和纯合白色羽(ZDW或者ZDWD)雌性三黄鸡与之交配,若后代雄性都为白羽羽(ZDZB),雌性均为全色羽(ZBW),则可证明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Ⅰ区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月考)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月考)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试题pdf、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月考)试题(一模)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月考)试题(一模)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试题pdf、教研室202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一模)(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试题(一模)(PDF版附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