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3615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等奖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濡以沫,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格物致知,不知所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第1段,第212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天下平。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起领导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本文是一篇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瞭望 缅怀 探察 探讨 检讨 彷 徨 激变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即心要端正。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1)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其弊端在于“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原因有三:(1)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2)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3)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实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的弱点,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良好愿望。
由获奖感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论题
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
2.叶圣陶说过:“文章思有路,循路识斯真”。请简析本文:层层推进,思路清晰特点。
作者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 脑,一用现象为证,一用作者个人的经历为例,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论证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而后,揭示其真正意义。结尾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提出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本文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中对“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绍,解释“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
1.借王阳明“格”竹苦思,结果因头痛而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2.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3.借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时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现状。4.借作者的亲身体验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以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第13段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将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例子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2.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举自己的亲身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1)演讲者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参考意义。(2)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
1.“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和“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这两句中的“格”“用功”都使用了引号,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
相同。“格”字加引号,起讽刺、否定效果。“用功”加引号表示否定,暗示做学问时只埋头读书而忽视动手实践,不是真正的用功。
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中“眼光”“勇气”“毅力”这三个词语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选择正确的目标,当选好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三个词语之间存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因此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体现了用词的严谨性。
3.“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中“唯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唯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除了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探索,别无他路,强调了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意义。
1.从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示例一:“两弹”元勋邓稼先数十年如一日,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为证实实验效果,经常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示例二: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一锅一锅地冶炼着成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终于提取出0.1克纯净的镭。(应突出“注重实验或实践”这一要点)
2、收集能够证明课文观点的名言警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除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读课文,论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试讲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整齐家政,阅读6-12自然段,课堂小结,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高分低能,思路清晰层层推进,针对性强,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