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春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技术为细胞学说早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小麦植株的组织、器官、系统是不同的生命系统层次
    C. 施莱登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D.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光学显微镜技术使得人们看到了细胞,为细胞学说早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正确;
    B、小麦是植物,没有系统,B错误;
    C、施莱登观察植物发现植物都是由植物细胞组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C正确;
    D、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氧气和CO2等,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D正确。
    故选B。
    2. 夏季,人们由于饮食不洁易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虽细胞较小,但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B. 细胞中具有拟核,且DNA呈环状
    C. 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
    D. 痢疾杆菌和酵母菌都属原核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虽细胞较小,但可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
    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具有拟核,且DNA呈环状,B正确;
    C、痢疾杆菌是细菌,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C正确;
    D、痢疾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D。
    3.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Ⅴ和Ⅵ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Ⅶ代表糖类和核酸
    B. 医用的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和Ⅴ
    C. 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Ⅴ和Ⅲ
    D. 上述物质中氧原子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Ⅲ
    【答案】B
    【解析】
    【分析】若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Ⅱ为有机物,Ⅲ为水,Ⅳ为无机盐,Ⅴ为蛋白质,Ⅵ为脂质,Ⅶ为糖类或者核酸。若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则Ⅲ为O元素,Ⅴ是C元素。
    【详解】A、Ⅱ为有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糖类,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即Ⅴ是蛋白质,若Ⅵ脂质,则Ⅶ代表糖类或者核酸,A正确;
    B、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Ⅳ无机盐、Ⅶ糖类或核酸,B错误;
    C、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Ⅴ蛋白质和Ⅲ水,C正确;
    D、上述物质中氧原子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Ⅲ水,D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④无机盐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 六项 B. 五项 C. 四项 D. 三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1、水: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
    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3、无机物: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①自由水能自由流动,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维持细胞坚实的形态,①正确;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②错误;
    ③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高,会引起肌无力,③错误;
    ④无机盐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的是糖类,④错误;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细胞的代谢强度有关,⑤错误;
    ⑥碘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必需的营养素,当碘缺乏时,就会造成甲状腺肿大,⑥错误。
    故选B。
    5. 对下图中人体细胞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组成四种细胞的元素大体相同,但所含大分子化合物的种类有差异
    B. 图示充分证明了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造血干细胞有增殖、分化的能力
    D. 细胞a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细胞a中Fe的含量远高于细胞b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红细胞,细胞b表示白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
    【详解】A、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红细胞中不含核酸,且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同,因此这四类细胞中大分子化合物种类有差异,A正确;
    B、图中只能观察到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但是并不能证明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B错误;
    C、造血干细胞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属于多能干细胞,C正确;
    D、细胞a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含有Fe,即红细胞的Fe含量较高,D正确。
    故选B。
    【点睛】
    6. 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我们要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行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胆固醇会导致血脂升高,不应摄入
    B. 生鸡蛋比煮熟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
    C. 服用核酸保健品可以直接补充DNA和RNA
    D. 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婴幼儿对钙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1、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详解】A、胆固醇是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应合理摄入,A错误;
    B、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松散,易被酶分解,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B错误;
    C、服用核酸保健品经消化道中水解酶分解后产物为核苷酸,被人体细胞吸收,不能直接补充DNA和RNA,C错误;
    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钙的同时也要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婴幼儿对钙的吸收,D正确。
    故选D。
    7. 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团)模式图,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完全正确”
    B. 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
    C. 丙说:“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D. 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是正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C、由A选项可知有三处错误,B错误,C正确;
    D、如果图中画的是RNA双链,则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
    故选C。
    8. 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是许多生物大分子具有差异性的原因之一,下列选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
    A.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之间的差异
    B. 细胞膜上不同载体蛋白之间的差异
    C. 细胞内RNA种类的差异
    D. 不同的生物细胞内DNA分子之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排列顺序有关,同样核酸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而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它的单体相同,多样性与单体排列顺序无关。
    【详解】A、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组成三种化合物的葡萄糖排列顺序不具有多样性,A错误;
    B、细胞膜上不同载体蛋白之间的差异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等有关,B正确;
    C、mRNA、rRNA和tRNA之间的差异与构成它们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等有关,C正确;
    D、不同的生物细胞内DNA分子之间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四图代表生物体内的四种化合物,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为人体内的某种氨基酸,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
    B. 图乙所示物质一定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C. 图丙可能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二糖
    D. 图丁为磷脂分子,其头部为亲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为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乙是核苷酸;丙是二糖,丁是磷脂分子。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图中X、Y中至少有一个是-NH2,另一个是R基,A正确;
    B、图乙是核苷酸,根据五碳糖的不同,乙所示物质名称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C、丙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图丙可能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二糖,C正确;
    D、图丁为磷脂分子,其头部为亲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尾部为疏水端,排列在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D正确。
    故选B。
    【点睛】
    10. 下列关于“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
    B. 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离不开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C. 治疗尿毒症的血液透析膜能够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是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1、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2、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等)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膜系统。
    【详解】A、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物如丙酮,A正确;
    B、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所以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离不开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分工合作,B正确;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膜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所以治疗尿毒症的血液透析膜能够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是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生物膜系统指细胞中膜结构,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D。
    11. 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存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内侧
    B. 将图乙铺在水面上,A端与水面接触
    C. 有②参加的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D.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③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以及多糖,其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多糖,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A端表示亲水一端,B端表示疏水一端。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多糖,①存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A错误;
    B、图乙中的A部分表示亲水端,B端表示疏水端,因此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B正确;
    C、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②为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协助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C正确;
    D、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均有关,D正确。
    故选A。
    12. 真核细胞细胞质中含多种细胞器,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协调配合,从而有序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核糖体,二者均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B. 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线粒体的供能
    C. 溶酶体内含大量水解酶,由双层膜包被
    D. 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接核膜,构成了胞间物质运输的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核糖体,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二者均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A正确;
    B、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B错误;
    C、溶酶体内含大量水解酶,由单层膜包被,C错误;
    D、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接核膜,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但并不是胞间物质运输的通道,D错误。
    故选A。
    13. 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甲中构成人体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1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D. 图乙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图甲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由图乙分析可知,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三个条形柱代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说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存在相互转换。
    【详解】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正确;
    B、在人体细胞中,图甲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氨基酸)最多有21种,b内质网中的产物是不成熟的分泌蛋白,需要经高尔基体的再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B正确;
    C、图甲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是通过囊泡进行的,图乙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三个条形柱代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说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存在相互转换,条柱▨可以代表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D。
    14. 下图为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其难溶于水。脂质体可包裹紫杉醇药物,将其运送到肿瘤细胞,通过脂质体与肿瘤细胞膜融合过程将药物释放到细胞内,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质体膜和细胞膜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无蛋白质
    B. 紫杉醇药物应处于图示脂质体的a位置
    C. 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 因外层是亲水性的,脂质体可随血液运输到肿瘤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该人工脂质体成分是磷脂分子,磷脂分子包括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
    【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据题意可知,该人工脂质体成分是磷脂分子,因此与细胞膜相比,不具备的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
    B、据图可知,该脂质体的内部和外部都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紫杉醇难溶于水,则紫杉醇药物应处于图示脂质体的a位置,避免被溶解,B正确;
    C、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
    D、磷脂是由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组成的,图示脂质体外层是亲水性的,脂质体可随血液运输到肿瘤细胞,D正确。
    故选C。
    15. 将同一植物的相同细胞分别浸在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0.4g/mL的KNO3溶液中,测得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A. 蒸馏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
    B. KNO3溶液、蒸馏水、蔗糖溶液
    C. 蒸馏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D. 蔗糖溶液、KNO3溶液、蒸馏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图形中,可以看出a曲线原生质体积增加,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曲线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说明溶质可以通过半透膜;c曲线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在题中所述几种溶液中,蒸馏水的浓度最低,远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有膨胀的趋势,对应曲线a;在0.4g/mL的KNO3溶液中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来由于细胞吸收K+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对应曲线b;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蔗糖不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对应曲线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识记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明确植物细胞在硝酸钾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即可解题。
    16. 如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代表三种物质运输方式
    B. ①与②③的区别是②③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故影响②③物质运输速率只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
    C. 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来转运物质,离子或分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 通道蛋白对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等没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自由扩散,②和③均是协助扩散,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图可知,①的运输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和③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②和③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影响②③物质运输速率除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外,也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有关,B错误;
    C、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其中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结合后,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来转运物质,离子或分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正确;
    D、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1~4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B.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氨基酸
    D. 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图2中,物质浓度为0,即没有物质运输,因此运输速率为0,起点为原点,图4中氧气浓度为0,也可以通过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因此起点不一定是原点,A错误;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因此图2中不能一直上升,不需要能量,因此图3中曲线与氧气浓度无关,B正确;
    C、氨基酸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与氧气浓度有关,且需要载体蛋白,不可能与物质浓度呈正比例,C正确;
    D、限制A点的因素为物质浓度,限制C点的因素为能量,限制B点和D点的因素均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D正确。
    故选A
    18. 水稻对土壤中低浓度镉的富集水平仅次于生菜。袁隆平团队将水稻的吸镉基因敲掉,创造了去镉大米,解决了中国人“吃得安全”这一难题。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镉离子进入水稻细胞的过程叫做渗透作用
    B. 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导致
    C. 水稻吸收镉离子的能力受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
    D. 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磷脂分子的特异性吸收镉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镉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水稻细胞,A错误;B、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导致的,B错误;
    C、水稻吸收镉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受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C正确;
    D、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吸收镉元素,D错误。
    故选C。
    19.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对比实验装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和温度,A错误;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酶的用量及过氧化氢的用量等,B错误;
    C、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分别说明无机催化剂和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20.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过程是基因决定的 B. 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 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 D. 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即基因决定的,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A正确;
    B、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B错误;
    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的凋亡小体是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的,C正确;
    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21. 图表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和C点处酶的结构相同
    B. B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
    C. D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D. 同一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具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其中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AB段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点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BC段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高温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甚至使其变性失活,故A、C点酶的结构不同,A错误;
    B、B点是曲线的最高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B正确;
    C、D点位于横坐标上,此温度下对应的酶活性最大,故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C正确;
    D、由题图可知,A、C点对应的温度不同,但酶的活性相同,故同一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催化效率,D正确。
    故选A。
    22.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与②过程所需要的酶并不相同
    B. 正常细胞中ATP 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C. ②过程所释放的Pi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
    D. ①过程的能量只能来自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的化学能再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变为ATP的化学能和热能。
    【详解】A、①为ATP合成,需要ATP合成酶,②为ATP水解,需要ATP水解酶,A正确;
    B、正常细胞中ATP 与ADP快速转化,比值相对稳定,B正确;
    C、②过程所释放的Pi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使得蛋白质磷酸化,C正确;
    D、①过程的能量可以来自光合作用,也可以来自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23. 秸秆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及乙醇生成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酵母菌完成该实验是由于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C. 乙瓶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D. 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研究其细胞呼吸过程的模式图,图示模拟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其中溴麝香草酚蓝可检测二氧化碳。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的真核生物,A错误;
    B、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应该待实验结束后从甲瓶取出部分液体进行鉴定,B错误;
    C、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二氧化碳,C错误;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能重加快乙醇产亩生的速率,但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正确。
    故选D。
    24. 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B. 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D. 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光作用的环境因素:光、 CO2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O2浓度、 CO2浓度、温度、水分等。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较少,因此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积累的糖分多,瓜果特别甜,A正确。
    故选A。
    25. 下图为某条多肽链被加工后的产物,原多肽链的第15位、16位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形成了两条多肽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箭头所指示的结构被称为二硫键
    B. 该产物至少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
    C. 两条多肽链可能盘绕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D. 该产物比原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15、16两氨基酸之间的肽键断裂,导致一条肽链变为两条。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箭头所指示的结构被称为二硫键,A正确;
    B、该产物含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B正确;
    C、两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可能盘绕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C正确;
    D、该产物比原多肽链少了一个肽键,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了18,D错误。
    故选D。
    26. 在高等动物细胞中,具有信息交流作用的结构或物质包括( )
    ①细胞膜②受体③核孔④胞间连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①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完成间接交流;②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进行信息交流;③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
    【详解】①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正确;
    ②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信号分子,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②正确;
    ③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③正确;
    ④高等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而高等动物细胞没有胞间连丝,④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7. 下图表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与b点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相同
    B. 在b点加入适量同种酶,b点位置会上移
    C. 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a点主要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反应物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可能是酶量、pH等,A错误;
    B、在b点加入适量同种酶,酶量增加,反应速率会上升,b点位置会上移,B正确;
    C、该图已经是最适温度的结果,C错误;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没有成正比,在b点之前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在b点之后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B。
    28. 海洋中的藻类,依其颜色可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分布大致依次是浅、中、深水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藻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三种藻类所含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存在差异
    C. 绿藻中的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呈现单峰曲线
    D. 海洋中的藻类存在这种差异是对不同光质条件适应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它们“反射”或者“几乎不吸收”或者“不吸收”的光,到达深水层的光线主要是蓝紫光。
    【详解】A、绿藻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不同水层的海洋藻类所含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差异。红藻中藻红蛋白(藻红素)的含量较多,绿藻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B正确;
    C、绿藻中的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主要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呈现双峰曲线,C错误;
    D、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体中的穿透力不同,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光部分吸收多于蓝紫光(即到达深层的光线相对富含短波长光),即蓝紫光可以到达深层,红藻主要吸收蓝光,因此红藻应分布在海水的深层,绿藻主要吸收红橙光,主要分布在海水的浅层,所以海洋中的藻类在水层中的分布差异是对不同光质条件适应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29.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生动描述了岁月催人老的自然现象。下列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
    B. 长白发的毛囊黑色素细胞衰老,黑色素合成减少
    C. 老年斑是皮肤细胞内色素积累的结果
    D. 皮肤皱纹增多是细胞内的水分增加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详解】A、老年人的成骨细胞衰老,代谢能力降低,骨折后愈合得慢,A正确;
    B、毛囊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导致都发变白,B正确;
    C、衰老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皮肤色素积累,导致老年斑,C正确;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皮肤皱纹增多,D错误。
    故选D。
    30.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野果是否含有脂肪时,染色后应用酒精洗去浮色后再观察
    B. 若野果种子中含有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红色
    C. 进行蛋白质检测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后立即使用
    D. 还原糖检测结束后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再次使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由氢氧化钠(0.1g/mL)和硫酸铜(0.05g/mL)组成,要现用现配,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氢氧化钠(0.1g/mL)和硫酸铜(0.01g/mL)组成。
    【详解】A、检测野果是否含有脂肪时,染色后应用50%酒精洗去浮色再观察,A正确;
    B、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B错误;
    C、进行蛋白质检测时,双缩脲试剂应先加A液再加B液,C错误;
    D、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D错误。
    故选A。
    31. 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2mL 3%淀粉溶液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2mL斐林试剂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A. 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 淀粉酶活性在40℃比60℃高
    D. 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因此无砖红色沉淀,A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糖,B正确;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60℃反应条件下,砖红色沉淀多,因此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60℃低,C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D错误。
    32.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 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
    33. 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需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需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
    B. 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
    C. 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
    D. 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白光透过三棱镜后光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竖直放置的水绵在上侧红光处及下侧蓝紫光处的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因此需氧细菌在这两处集中分布。
    故选B。
    【点睛】本题利用恩格尔曼的水绵的实验考查了色素的吸收光谱,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实验分析的能力。本题解答关键是能确定好氧细菌会分布在光合作用强的部位。
    34. 某同学绘出了4幅在不同光照下一个叶肉细胞中CO2与O2的产生.利用以及进出细胞情况的示意图,细胞呼吸利用的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均为葡萄糖.正确的一幅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叶肉细胞必须为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时,叶肉细胞表现为从外界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当光合作用等与呼吸作用时,叶肉细胞表现为没有气体的吸收与释放.
    解:A、叶肉细胞不可能同时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外界环境,A错误;
    B、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叶肉细胞表现为从外界吸收氧气,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大部分进入无菌环境,少部分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B正确;
    C、图示如果叶绿体从外界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则一定要释放氧气进入外界环境,C错误;
    D、叶肉细胞不可能同时从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5. 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是(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是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 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 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 制约Z点光合作用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出实验条件下温度适宜,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排除了温度的影响,光照条件是相同的,因此Y点时改变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限制因素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与Y点相比较,X点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C3消耗减少,又因为CO2浓度与Y点一样,C3产生不变,所以C3含量升高,A错误;
    B、曲线Ⅰ已经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减弱,光合速率会下降,B错误;
    C、X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也在增加,所以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错误;
    D、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限制因素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D。
    【点睛】
    36.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B.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甲紫溶液使其着色
    C.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D.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需要选择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符合条件。
    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且其液泡有颜色,因此可以用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情况,A正确;
    B、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可以对染色体和染色质进行染色,B正确;
    C、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碳酸钙可与细胞中的酸性物质中和,防止色素被破坏,C正确;
    D、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而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的台盼蓝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因此台盼蓝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D错误。
    故选D。
    37. 关于下面图形的叙述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 甲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曲线,通过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 乙图中①②③可分别表示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细菌三者之间的关系
    C. 若丙表示有氧呼吸,则其中的abc可分别表示葡萄糖、丙酮酸、水
    D. 若丁是在兔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则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2、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
    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与加入Fe3+相比,加入过氧化氢酶反应达到平衡点所用的时间最少,因此若甲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曲线,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
    B、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细菌,细菌和蓝细菌分别属于两类原核生物,但是细菌和蓝细菌有很多相似的结构②③应该有交叉,因此乙图中的①②③不能准确表示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三者之间的关系,B错误;
    C、结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题图丙可知,abc分别表示葡萄糖、丙酮酸、水,C正确;
    D、分析题图丁可知,该分子是二糖的分子式,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在兔体细胞(动物细胞)中不存在,D错误。
    故选C。
    38. 如图是一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图细胞核内可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 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C. e图细胞中分离的染色体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D. 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d两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b正在分裂为两个子细胞,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且核膜、核仁消失,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d中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d表示有丝分裂中期,e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均分到细胞两极,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间期细胞核内可发生DNA的复制,细胞质中完成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
    C、分析图可知,e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
    D、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a(间期)、c(前期)、b(末期),D错误。
    故选C。
    39.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
    B. 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
    D. 当pH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图示曲线有pH和温度两个变量,在分析曲线时,确定单一变量,如: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此时酶活性最强;在相同pH条件下,温度为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此时酶活性最强。
    【详解】A、分析曲线可知,温度约为35 ℃、pH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对较快,温度高于或低于35 ℃、pH大于或小于8时,酶促反应速率均下降,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A正确;
    B、当pH为8时,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同,此时温度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错误;
    C、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或降低,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5 ℃左右,C错误;
    D、当pH过高或过低时,酶变性失活,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此时温度已不再是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D错误。
    故选A。

    40.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

    A.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只进行有氧呼吸
    C. 只进行无氧呼吸
    D. 可能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
    41.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重要的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如表。
    生物大分子名称
    糖原
    纤维素
    (1) ______
    蛋白质
    元素组成
    (2) ______
    C,H,O,N,P
    C,H,O,N等
    单体
    葡萄糖
    (3) ______
    (4) ______
    生物大分子骨架
    (5) ______
    功能举例
    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人和动物细胞内的
    (6) ______物质,可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
    构成(7)____的主要成分,在人和动物体肠道内难以消化,而在草食动物体内可以借助微生物利用纤维素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如人的遗传物质是(8)______;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有些蛋白质有(9)______ 功能,如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10)______

    【答案】 ①. 核酸 ②. C,H,O ③. 核苷酸 ④. 氨基酸 ⑤. 碳链 ⑥. 肝糖原 ⑦. 细胞壁 ⑧. DNA ⑨. 运输 ⑩. 胃蛋白酶(写出酶即可,或者大多是酶,或其他酶的名称)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
    【41题详解】
    根据表格已有的信息可知: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组成元素为C、H、O、N、P。
    【42题详解】
    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
    【43题详解】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44题详解】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45题详解】
    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46题详解】
    人和动物体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
    【47题详解】
    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8题详解】
    人的遗传物质是DNA。
    【49题详解】
    有些有些蛋白质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有些蛋白质有催化功能,如胃蛋白酶(写出酶即可,或者大多是酶,或其他酶的名称)。
    42. 下表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实验步骤

    每个试管各加入2mL(A)溶液
    0℃冰水
    37℃水浴
    60℃水浴

    分别加入已恒温至0℃、37℃、60℃的(B)酶溶液2滴,混匀,维持各自温度反应5min

    每个试管各加入两滴(C),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
    b
    c
    实验结论
    d

    (1)步骤一的试管中加入的(A)是 ______溶液,步骤二中加入的酶溶液(B)是 唾液淀粉酶溶液,步骤三中加入的两滴(C)是 ______。
    (2)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 ______,因变量是 ______。
    (3)实验结果不变蓝色的试管是 ______号试管。酶活性降低但不失去活性的试管是 ______号试管。3号试管的酶失去活性,其原因是 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d是 ______。
    【答案】(1) ①. 淀粉 ②. 碘液
    (2) ①. 温度 ②. 唾液淀粉酶活性(或酶活性)
    (3) ①. 2 ②. 1 ③. 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4)唾液淀粉酶在37℃中活性最高
    【解析】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自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小问1详解】
    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步骤一的试管中加入的(A)是淀粉溶液,步骤二中加入的酶溶液(B)是唾液淀粉酶,步骤三中加入的两滴(C)是碘液,用于检验淀粉的剩余量。
    【小问2详解】
    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活性(或酶活性)。
    【小问3详解】
    1号试管放在0℃冰水中,2号试管放在37℃水中,3号试管放在60℃水中,其中2号试管中酶的活性最高,将淀粉水解后加入碘液不变蓝;1号试管中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去活性;3号试管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小问4详解】
    实验结果为1号和3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在37℃中活性最高。
    43.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提取a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a的方法是__________。
    (2)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e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3)g代表___________,③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产生ATP的过程有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若CO2浓度突然降低,则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会 ______,c的含量会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②. 纸层析法
    (2)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同时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3) ①. CO2 ②. 细胞质基质
    (4) ①. ①③④⑤ ②. 减少 ③. 增多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光合色素,b是氧气,c是ATP,d是ADP,e是NADPH,g是二氧化碳,f是C5,h是C3。
    【小问1详解】
    a表示光合色素,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小问2详解】
    ①表示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e是NADPH,NADPH可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同时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小问3详解】
    g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又可以与C5反应,故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小问4详解】
    图中①是光反应过程,②是暗反应过程,③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段,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产生ATP,故图中产生ATP的过程有 ①③④⑤;若CO2浓度突然降低,暗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减弱,生成的C3减少,而短时间内C3的还原不变,故叶绿体中h(C3)的含量将会减少;C3还原减少,消耗的NADPH和ATP减少,故c(ATP)的含量会增多。
    44.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一些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图2中 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2)图2中Ⅱ图表示的分裂方式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
    (3)就图2中Ⅰ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______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______。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请绘制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________。
    (4)图2中Ⅲ图在细胞板位置分布较多的细胞器是 ______。
    【答案】(1) ①. DNA的复制 ②. Ⅰ
    (2)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3) ①. 4 ②. 1:1 ③. 中 ④.
    (4)高尔基体(多写出线粒体不扣分)
    【解析】
    【分析】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中:I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II细胞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属于无丝分裂;Ⅲ细胞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变为两个DNA;图1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2中Ⅰ(有丝分裂中期)可与图1中的BC段对应。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Ⅱ图表示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小问3详解】
    图2中Ⅰ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I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特点是染色体形态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下一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移向两极,绘图如下。
    【小问4详解】
    Ⅲ细胞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板位置正在形成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