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
展开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镁条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3.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A.分别取等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依次加入到试管底部并混合均匀
B.由上至下,从右向左组装仪器
C.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D.反应停止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5.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
6.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按体积算,氧气约占 21%
B.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氧气具有助燃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包装保护气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9.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引燃白磷;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 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 40mL 附近。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氢气,可选用④或者⑤的装置收集气体
B.用装置③收集氧气时,一般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
C.使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下
D.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
11.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加热质量相等的氯酸钾,B有催化剂,A无催化剂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时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时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伴随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平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8mL
③氧气具有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④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铁丝在空气中一般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以上反应都放热,都生成气体
⑤铁丝、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都应放水或细沙
⑥滴瓶可以用来盛放少量的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清洗
⑦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有的反应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
A.③④⑤⑥ B.②③⑥⑦ C.①③⑤ D.②③④⑥
二、填空题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3)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_____(填选项字母)。
A二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某黑色粉末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选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制取CO2,只能选用C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九年级同学在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时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破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按图 1 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 2)按图 2 所示装置,集气瓶内壁均匀涂有铁粉除氧剂,再在铁粉表面均匀涂一层水,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空气中其它成分不干扰本实验)。
(1)实验 1 中,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 K1,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 3、图 4 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______(填“实验 1”或“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 1 或图 2 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第一步: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瓶中,并将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 。
(1)上述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发现水面上升不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
(3)甲同学用碳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发现与上述实验现象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进方法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