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课件+教案 课件 12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 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19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16 表里的生物 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13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课件+教案 课件 12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课件+教案+素材 课件 14 次下载
小学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课题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课型 | 精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等12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5.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 ||||||||
教学 重点 | 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 ||||||||
教学 难点 | 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等12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7)分钟 |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
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 |||||||
新课 教学 (30 )分钟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4】: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 3. 出示词语:【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词语。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① 石蕊试纸的发明。②蚯蚓活动发现大陆与海洋的分布。③做梦时眼珠转动。 第6、7自然段: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找到真理。 |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 )分钟 |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
|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2.能够仿照课文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梦圆在今朝》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5 )分钟 |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司空见惯 花圃 盐水 石蕊试纸 搜集 蚯蚓 领域 | 复习前课,做好衔接。
| |||||||
新课 教学 ( 25 )分钟 | 二、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二件写的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第三件写的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出示课件10】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全班交流,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板书) 【出示课件11】 ① 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课件12】 ② 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板书:见微知著)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深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出示课件13】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会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本文所用的证明事例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
抓住发现事物的顺序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这一设计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联系前课,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10 )分钟 | 四、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出示课件14-15】 下面我们来阅读《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精神。写一写。 | 群文阅读,巩固提升
| |||||||
板书 内容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见微知著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 |||||||||
【答案】 1.因为那些找到真理的人都是从身边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的。 2.要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 |||||||||
教学反思 | |||||||||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运用事例, 证明观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 科学真理的发现,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 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二件事例写的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于海洋的形成。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最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 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却都发现了真理. 因此, 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 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 也不遥远, 关键在于“知微见著”, 不断探索,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区分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域( ) 诞( ) 疑( )
或( ) 延( ) 凝( )
惯( ) 观( ) 圃( )
贯( ) 砚( ) 葡( )
二、我能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缩句:缩句
2.在外国租界,谁又敢怎么样?
改为陈述句:句:
3.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改为反问句:句
4.今天天气异常糟糕。今天静静还是按时到校上课。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话:
三、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普通 普遍
1.洗澡是一件非常( )的事情。
2.这是一种非常( )的现象。
兴趣 趣味
3.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超大( )
4.这是一道( )性很强的物理题目。
著名 出名
5.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 )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的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6.一场选秀活动,使它( )了。
欣赏 鉴赏
7.聚会后,全班同学约好了一起到西湖边( )绝美的景色。
8.现在的很多节目都在帮人们( )一些民间收藏的稀世珍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中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课文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成才有路勤为径”的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参考答案
一、领域 诞生 怀疑
或者 延时 凝神
习惯 观看 苗圃
贯通 砚台 葡萄
二、1.波义耳向实验室走去。
2.在外国租界,谁也不敢怎么样。
3.没有大胆的猜测怎么能做出伟大的发现呢?
4.虽然今天天气异常糟糕,但是静静还是按时到校上课。
三、1.普通 2.普遍 3.兴趣 4.趣味
5.著名 6.出名 7.欣赏 8.鉴赏
四、1.含义是指人要多问,勤思考,留心生活。
2. 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3.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略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叶永烈,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自主学习,检测预习,再读课文理清脉络,默读课文,理清脉络,并发明石蕊试纸,“大陆漂移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x、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6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x、统编版6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统编版6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