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必测--5.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5.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满分:18分 建议用时:15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历史悠久,有着5 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 的历史文献。要想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离不开考古。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珍品,更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甘泉。在中国文化的研究中,重大的考古发现 ,许多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民族自史前时代起,就是一个勤劳智慧、 、勇于探索的伟大民族。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考古方面的专业人才。对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他们钻深山、探遗迹,一把手铲、一支毛刷, ,不改初心。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发历史的谜底。中国考古因立足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历史的探索而高瞻远瞩,因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而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考古事业的春天里砥砺奋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汗牛充栋 层见叠出 生生不息 筚路蓝缕B.浩如烟海 层出不穷 自强不息 风餐露宿C.汗牛充栋 层出不穷 生生不息 风餐露宿D.浩如烟海 层见叠出 自强不息 筚路蓝缕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发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B.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C.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发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D.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3.下列诗句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文化常识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科举时代指乡试中试的人,分为三甲,即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致仕,因年老或衰病辞去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表示退休。C.太牢,指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具备。“牢”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牛、羊、豕,“少牢”只有羊与豕。D.行人,可指出征的人,也是使者的通称;作为官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的理想状态是:“ ,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 ”。(3)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二句,一方面是写敌人入侵的疯狂与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则说出了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而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1.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两者都有“多”的意思,但前者的适用对象是书籍,后者的适用对象是文献、资料等。根据后文的“历史文献”可知,应选用“浩如烟海”。第二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见叠出:屡次出现。“层见叠出”强调出现次数多,“层出不穷”强调无穷无尽,语意更强。根据语境,选用“层出不穷”更好。第三空,生生不息:滋生繁衍而不停止。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前者侧重客观上生命的延续,后者侧重主观上的努力。语境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努力向上,应选用“自强不息”。第四空,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强调的是考古工作者在野外工作、生活的艰苦,故应选用“风餐露宿”。2.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语句共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通过科学的手段……刻写文明”与“用手铲……谜底”互换位置;二是搭配不当,“揭发”与“谜底”不搭配,应将“揭发”改为“探寻”或“揭开”。3.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文物”,喻体是“甘泉”。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字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B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白发有三千丈长,极言愁多愁深。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澄江”比作“练”,把“翠峰”比作“簇”。D项,运用了设问、借代的修辞手法,“何以解忧”是问,“唯有杜康”是答;“杜康”代指酒。4.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科举时代指乡试中试的人”错误,“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5.答案 (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闻说北风吹面急 边上冲梯屡舞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竭诚”“傲”“屡”“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19.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17.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15.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