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必测--9.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9.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满分:21分 建议用时:15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何以惊艳了世界?从社会各界的解读以及主创团队的反馈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可以堪称完美。每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会 在开幕式上做文章,因此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奥运会开幕式。本次开幕式最具创意的一处当推点火仪式。一方面,主火炬是一个巨型“雪花”,由参赛各国的“小雪花”组成,寓意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微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火虽微 ,火炬虽小格局够大。这样的点火仪式,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第24届冬奥会,二十四个节气,又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以此倒计时,正是中国人的浪漫所在。科技赋能,点亮奥运梦想。二十四套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不断雕刻,历届冬奥会标志逐一被刻出来,最终定格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后,一个 的冰雪五环伴随着冰屑凋落破冰而出。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社会各界的反馈以及主创团队的解读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堪称完美。B.从社会各界的反馈以及主创团队的解读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可以堪称完美。C.从社会各界的解读以及主创团队的反馈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堪称完美。D.根据社会各界的解读以及主创团队的反馈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堪称完美。3.下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能发光的雪花引导牌,请结合上面材料简要说明其设计特点。(6分)答: 二、文化常识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B.丁内艰,丧制名,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皆称丁内艰。C.给事中,明代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D.乡勇,即乡兵,为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属地方武装。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是一位躬耕陇亩的田园诗人,《归园田居》中,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他“ , ”。(2)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国以很小的地盘而“ ”,最后却因为一个人发动叛乱而导致彻底灭亡,根本原因就是“ ”。(3)“雨”是古诗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唐宋诗词中有大量的诗词选用了这个意象。如“ , ”。1.答案 绞尽脑汁 生生不息 晶莹剔透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为“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奥运会开幕式”,应是强调冬奥会举办国为创作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开幕式而费尽脑筋,可以填入“绞尽脑汁”。绞尽脑汁:比喻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第二空,文中用来修饰“微火”,突出其火苗虽小却不会熄灭,可填“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第三空,修饰“冰雪五环”,突出其精致、光亮等,可填“晶莹剔透”。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2.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1)搭配不当。“社会各界”与“反馈”搭配,“主创团队”与“解读”搭配,应改为“社会各界的反馈以及主创团队的解读”。(2)成分赘余。“可以”与“堪”重复。应该删除“可以”。3.答案 ①体现了独特创意。每朵“小雪花”寓意各代表团,“小雪花”组成“大雪花”,体现世界团结,一起向未来。②体现了传统文化。雪花的“花瓣”融入了“中国结”的设计元素,寓意团结吉祥。③借助了科技力量。利用高科技力量提供光源,保证引导牌点亮发光。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①结合“主火炬是一个巨型‘雪花’,由参赛各国的‘小雪花’组成,寓意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分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能发光的雪花引导牌体现出独特的创意,赋予巨型“雪花”和“小雪花”不同的寓意,寓意全世界团结在一起。②这样的一个造型的设计灵感,一方面是迎合了冬季的雪花,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中国结”的图案,“中国结”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用一条绳子从头到尾地编成一个结,寓意团结吉祥。这个雪花在六角的设计中引用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就完美地融合了冬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③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引导牌能发光,体现科技赋能,借助科技的力量,保证引导牌点亮发光。4.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皆称丁内艰”错误,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5.答案 (1)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2)致万乘之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示例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示例二)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示例三)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耘耔”“致”“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19.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17.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考前必测--15.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