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PPT+教案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 2.6 透镜和视觉(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3.1 机械运动(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3.3 重力(教案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3.4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3.5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节 力的存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个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3.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现象和生活经历或者是所展示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确认力的存在”的各种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科学,亲近科学。2.“力能使物体发生微小形变”和“气球实验”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感知力的作用效果;2.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课件、2只不同颜色的气球、橡皮筋、磁铁、铁球、小车、直尺、橡皮、溜冰鞋、气球火箭。六、教学设想本课时主要学习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体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学习力作用的相互性。初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能力,但有的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学生对于力的学习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例如:学生认为有些力能产生作用效果,有些力不能产生作用效果: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这些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细微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通过充分的实验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感知力,体验力,认识力,利用力,解释力。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压气球活动中感受、体验、关注科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活动后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听取和分析不同的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整节课中,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科学原理,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像:神八升空师:对于火箭升空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生:是什么推动火箭上天的?【设计意图】:由录像画面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科学与现代科技接轨。(二)新课教学视频:撑杆跳 踢足球 观察思考:撑杆和足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撑杆变弯,足球运动方向改变。 师:将手对撑杆或脚对足球的作用叫做力。师: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力能让撑杆变弯,让足球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1.力的作用效果活动:利用手头器材,演示说明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举例亦可。记录:怎么用的力和力产生了什么效果。(不超过10个字)例:手捏瓶,瓶变扁小组分工:贴、演、说展示:手捏球,球变形;手拍球,球弹出去;手推车,车运动;手拉皮筋,皮筋伸长;手压直尺,直尺变弯;磁铁吸铁球,铁球运动分类:实验中,力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吗?请你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板书: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思考:你认为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参与? 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能产生力吗?看图:两车之间有力产生吗?为什么会两败俱伤?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举例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经历举例或用手头器材设计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展示:用红球压绿球,红球也扁了;滑冰时,人推墙,人被墙推出去;打别人自己也要痛;游泳转身时用力蹬岸【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力的相互性现象,引导他们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能用结论来解释相关的现象。呼应开头:是什么推动气球火箭上天的?师:想不想现在在教室里发射火箭?演示:气球火箭小结:学的开心吗?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困惑?【设计意图】气球火箭是我淘宝网上购买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课后都跑来问我要一个,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三)、巩固练习学案反馈练习(四)、课堂总结10 (五)、作业作业本《第3节 力的存在》八、板书设计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我以火箭发射为引课素材,激发学生的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火箭上天的”,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优点有以下几方面:1.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两大块内容:一是力的作用效果,二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多媒体展示、学生实验展示、学生举例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3.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非常积极。4.问题指向性较明确。如开头的提问:“撑杆和足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回答撑杆变弯了,足球运动方向在改变。如果将问题改成:“你从视频中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的角度有很多种,不一定会朝着你设定的方向回答。后来又问道:“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能产生力吗?”如果将问题改成:“两个物体间产生力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就很难回答。5.首尾呼应。课堂最后呼应开头,让学生用本节课知识解释火箭升空的力量来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用发射气球火箭再一次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在一篇欢笑声中结束,同时也让学生将学习科学的兴趣带到课外。不足之处有:1.课前准备不足。视频声音放不出来,导致视频效果打折,点火不够。最后的气球火箭发射了2次都没有成功,如果在课前先选择好气球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2.对“运动状态”这个概念没有讲透。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什么叫运动状态,课后反馈练习错误率很高。3.在说明“力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作用”时,学生只举了磁铁吸引铁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再举几个加深理解。而且这个实验改用磁铁吸引小磁针可能现象更明显。作为一名从教4年的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缺乏一定的钻研精神。对教材的钻研,对实验的钻研,对题目的钻研,对学生的钻研都远远不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更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多积累教学素材,多挖掘教学深度,多去了解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让自己的课堂能够被前辈认可,被学生喜欢。通过这堂课,看到学生活跃的思维,积极的表现,欢快的课堂气氛,我又一次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我想,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教案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