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第1页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第2页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确立和巩固——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总体

    特征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建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初步奠定,华夏文化认同形成

    政治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早期国家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形成了以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较为松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

    生产方式经历了由渔猎采集、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早期国家时期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器为主,青铜器很少用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使用,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由原始社会的氏族公有到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确立,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思想

    文化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崇尚礼乐教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逐渐形成,商代甲骨文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

    (1)主要特征: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2)文化遗址:元谋人和北京人。

    (3)组织形式: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2.新石器时代

    (1)主要特征: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定居生活

    (2)文化遗存

    时间

    文化遗存

    位置

    概况

    距今约

    7 000—

    5 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栽培粟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

    5 000年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黑陶

    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精美玉器、祭坛、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3)组织形式: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权贵阶层出现

    二、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中央机构:王位世袭制,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政治领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

    (2)地方行政: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扩大统治区域,维系统治;传播周文化,推动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郡县制、官僚制出现

    (3)边疆治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华夏认同感逐步增强

    (4)选官制度:西周至春秋,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战国,军功爵制,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5)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6)法律教化

    ①法律:夏商周时期“礼”调整贵族内部社会关系,“刑”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战国变法后,与君主集权制度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广泛贯彻,通过变法,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②教化:儒家强调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民意

    (7)货币税收: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海贝、仿制贝;大约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

    (1)农业: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铁犁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①原始社会:农作物——水稻和粟;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石、木、骨器;土地制度——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周: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不能随意买卖);耕作方式——石器锄耕;生产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经营方式——集体劳作

    ③春秋战国:耕作方式——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技术——精耕细作、垄作法、都江堰和郑国渠;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手工业:西周官营,青铜铸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的局面

    (3)商业: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出现,大工商业主出现

    (4)集镇与城市: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周朝城邑分等级,有等制,体现礼制要求;春秋战国中心城市商业繁荣

    (5)交通:天然通道→人工通道(经济发展推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文化认同,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2)文化: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文学——春秋时期,《诗经》

    (3)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的高等学府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

    文明起源的推动力

    (2014·上海卷,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解析:A 题干中“神农氏”“耕作方法”和“生产工具”体现了原始社会农业状况,而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故A项正确;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应与考古发掘相印证,排除B、C、D三项。

                     

    文明起源的特征

    (2022·山东潍坊期末)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原文明占据主导 B.早期国家雏形产生

    C.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解析:C 据题意可知,材料体现黄河流域的文化由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占据主导”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项;“早期国家雏形”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夏族形成的过程,并不能体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

    历史理解:结合以上题目,谈谈你对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与“一体”的认识。

    [提示] “多元”:

    ①空间: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均有分布。

    ②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③特征:不同文化遗存有各自的特征。

    “一体”:

    ①空间:中原核心。

    ②共性:各文化区域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一些相似的特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

    早期国家的治理

    最高统治权力继承秩序确立

    (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B 中国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与禅让有着本质的不同,禅让是“传贤”,世袭是“传子”,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都处于中国国家形成的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不大,人均寿命没有本质的差别,故 C 项错误;西周的宗法制度以血缘的亲疏来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社会组织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之上,从商至周,社会的血缘纽带关系日益增强,故 D 项错误;商朝延续了夏的世袭制,继承方式以兄终弟及为主,西周严格了宗法制,继承方式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从继承上讲为一代,而父死子继从继承上讲则为二代,从数据看商朝明显存在一代多王现象,即兄终弟及比较普遍,而西周实行宗法制之后,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得以确立,减少了王位传承上的纷争,也使西周的王从世代和数量上都较商朝少,故B项正确。

    历史理解:提炼宗法制影响的关键词,并谈谈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提示] 关键词:维护稳定、宗族观念、尊卑秩序、奠定民族心理、儒家文化的源头

    影响:①封建政治: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②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③思想观念:“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尊老爱幼、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形成“国”“家”一体的意识,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

    分封制作用

    (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A 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山东西南、北京,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西周分封制下,王权有限,排除B项;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所以C项错误;D项是宗法制的体现,排除。

    历史理解:提炼分封制作用的关键词。谈谈分封制是如何推动开疆拓土、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的。

    [提示] 关键词:巩固政权、扩大疆域、形成等级秩序、推动民族交融、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开疆拓土:通过分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开疆拓土。

    民族交融:被封子弟及率领的人与封地原来的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了一个多元的社会,促进了民族交融。

    文化认同:①分封制将周王室子弟分封到各个地方,推行周代的礼乐文化,各诸侯国都接受礼乐制度,使周朝中央文化得以随之扩散到各地。②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向周边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等。③分封制加强了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政治文化心理。

    早期国家的经济

    (2022·全国乙卷,2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解析:C 依据图示可知,商、西周政治中心及西周主要诸侯国分布在北方,青铜器在北方被大量使用,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多用作礼器,并未广泛用于农业,排除A项;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早期国家治国理念的变化

    (2021·湖南卷,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

    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解析:C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排除A项;“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表格中信息反映了人们对“天”的认识渐趋理性化与“天道观”无关,排除B项;这一变化体现出对“人”的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人文意识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表格中并未涉及对“人性”看法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历史理解:据任务2中的典例,从“制度”与“治国思想”方面,分析“商周之变”。

    [提示] (1)制度:王位继承——从商朝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有利于稳定统治;地方制度——从商朝内外服制到西周分封制,内外服制是一种松散的国家结构,而分封制相较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治国思想:商朝重视“天”,带有浓厚迷信色彩;西周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敬天保民”。

    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

    旧秩序的瓦解

    (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楚国兼并周边地区,楚国国君要求周王提升爵位等级被拒,随后自封为武王,这说明分封制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礼乐制度走向瓦解,但当时这一制度仍然存在,“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法制度,C项错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2·广东卷,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解析:B 根据题干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故选B项;A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一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C项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D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

    变法运动

    (2015·山东卷,47)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构建联系:用图示来展示你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理解。

    [提示]

    [深化拓展]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1.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商鞅变法为例)。

    (1)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提高地主阶级的地位,增强其实力,打击旧贵族势力。

    (2)推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3.频繁的战争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富国强兵,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改革。

    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

    争鸣的原因

    (2021·山东卷,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

    解析:B 题干材料中儒家认为乐能增进和谐,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墨家学派则主张非乐,认为乐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反映了儒墨两家的政治立场不同,故选B项;儒家和墨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所以主要是关于政治方面的,而不是文化取向方面的,排除A项;儒家和墨家对乐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治国之策的态度,而不是关于学术的观点,排除C项;西周时礼乐是用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的,而不是个人生活态度,排除D项。

    争鸣的实质

    (2020·山东卷,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解析:D 从“无礼义,则上下乱”来看,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社会就会混乱;从“义者,君臣上下之事”来看,韩非子认为“义”是保障君臣有序的工具。从两人的论述可以看出,“义”的实质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君臣等级秩序的工具,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战国时期”,故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义”属于国家统治层面的问题,不属于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上下”指的是整个社会,不单指统治阶层,故C项错误。

    争鸣中的融合趋势

    (2022·山东卷,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解析:A  战国时期,各家思想在争鸣中也出现了融合趋势,由田齐法家主张“从法”的同时也提倡“用礼”可知,其尚法存礼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外儒内法是汉代之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礼法之争

    (2015·全国Ⅱ卷,40,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答案:(1)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构建联系:据任务3、4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认识。

    [提示] 诸子百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诸子从不同立场、视角出发,围绕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不同的变法主张,彼此之间互相争鸣、辩驳,力图引起统治者重视,为其所采纳;诸子思想差异性很大,但都认为思想统一为社会稳定的前提。

    [深化拓展] 先秦国家治理对后世的影响

    1.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内容、思想)

    (1)从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西周的“天下共主”,为秦朝的君主专制奠基。

    (2)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为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基。

    (3)从商朝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礼乐制度,为秦统一思想奠基。

    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疆域扩大、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1)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推动民族交融,增强民族凝聚力。

    3.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推动先秦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促进中国文化认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1)从文化自信、文明传承角度看夏商周的贡献

    ①文字:甲骨文、金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

    ②宗法分封观念:分封思想和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三代萌生华夏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

    ④礼乐制度等促进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

    (2)对后世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国同构)和思想观念(积极:如尊祖敬宗,注重家庭建设;消极:如过分重视家庭人情关系、重男轻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凝聚力。

     

    相关学案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学案: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一课时明清时期的政治学案: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一课时明清时期的政治学案,共16页。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第二课时隋唐时期学案: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第二课时隋唐时期学案,共23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第一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先秦时期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