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PPT
展开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三、应试指导考情分析备考策略本章内容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本考点进行考查。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比较突出,预计今后高考中本部分内容将会是不可回避的重点内容。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或表格等方式提供数据,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从考核内容上看,多集中在人口增长和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质量等问题上。
【课堂导学】四、要点精讲要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欧洲、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较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较快。思维警示:“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别: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由于外来迁移人口),即人口总数的增加;人口自然增长指该地区人口自然生老病死导致的人口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差值)。
3.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典题展示1】 (2020·新课标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
【答案】 D【解析】 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9~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
【答案】 C【解析】 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选C。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 B【解析】 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
要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合的人口数量。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前者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后者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主要是区域内理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例如,世界人口合理容量为60亿人,环境人口容量为100亿人;中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人左右。
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①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
②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人口问题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①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②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差异性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是一个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典题展示2】 (2021·浙江卷)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1)~(2)题。(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
【答案】 C【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解析】 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五、能力摸底(2021·浙江卷)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答案】 D【解析】 第1题,甲地区人口增长率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明该地区农业在全国中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019年间人口数减少,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地是东北地区,D符合题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符合题意。故选D。
1.甲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2.四大地区中(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答案】 B【解析】 第2题,结合表中数据,丙地人口增长率较低,说明人口增长较慢,结合上题分析,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丙地经济应该不发达,对人口吸引力不大,丙应该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大于中部地区,乙是东部地区,丁是中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A错误。东部地区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乙、中部地区——丁、东北地区——甲、西部地区——丙,C错误。东部地区——乙、西部地区——丙,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轻重工业较均衡,东北地区——甲以重型工业为主,D错误。故选B。
【名师点睛】 题目中的数据是2012年和2019年这7年的数据对比,人口增长率应该是综合考虑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一)]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1980~2015年,我国(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答案】 C【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数量波动减少,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与短时间内的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B错误。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负值,D错误。故选C。
4.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②子女养育成本高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解析】 第4题,总和生育率是新生儿数量与育龄妇女比值,与女性人口比重高低无关,①错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②正确。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影响人口平均寿命,对总和生育率影响不大,③错误。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生育观念发生变化,④正确。故选C。
(2020·天津卷)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5~6题。
5.据表格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答案】 B【解析】 第5题,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
6.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答案】 D【解析】 第6题,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六、课堂评价(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示意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月季变化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读图完成1~2题。
1.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 )A.受气候影响,流动时间较集中B.2~3月份小高峰主要是春节返回家乡C.流动周期一般为半年 D.9~10月份小高峰主要与农业活动有关
【答案】 D【解析】 第1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时间比较集中,影响其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A错误。2~3月份春节过后返城务工经商人群形成最大高峰,B错误。流动周期一般为一年,以春节为节点,春节前夕返回流出地,春节过后进入流入地城市,C错误。9~10月份的流出小高峰是返乡农民忙完秋收和冬耕后再次外出形成的。因此,流动主要受春节和农业活动的影响,D正确。故选D。
2.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在流入地长期居留意愿对流出地的影响是( )A.不利于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B.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进程C.降低人口老龄化 D.利于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
【答案】 A【解析】 第2题,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出人口大部分愿意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说明迁出地和迁入地经济差距巨大。两省区是我国边疆省区,总体上人口以迁出为主,两省区的边疆地区条件更差,人口迁出态势更明显,不利于边境的稳定和边疆巩固,A正确。迁出使得人口减少,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优化,B错误。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剧人口老龄化,C错误。迁出人口受外部影响大,进而影响迁出地,会导致地方性文化改变,D错误。故选A。
(2021·雅安三诊)下图是“腾讯迁徙”数据平台提供的2018年2月1日~3月11日(2月15日是除夕)期间,重庆、成都、上海、贵阳四个城市的人口净迁入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题。
【答案】 C【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2月15日是除夕,春节期间我国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主要为节前返乡与节后返岗,这一时期人口流量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差异和社会文化习俗,②④正确。如果交通便利但是经济没有差异的两个城市,不会有大规模人口流动,③错误。国家政策不会导致周期性的人口流动,①错误。故选C。
3.导致该时段内人口流动量大的主要因素是( )①国家政策②经济发展差异③便捷的交通运输④社会文化习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图中甲代表的城市是( )A.重庆B.成都C.上海D.贵阳
【答案】 C【解析】 第4题,甲城市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春节后人口净流入,且人口流量最大,说明当地吸引外地人员就业数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是上海,C正确。重庆、成都、贵阳都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A、B、D错误。故选C。
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地理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地理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地理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地理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应试指导考情分析,2降水的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迁移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迁移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