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1
    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2
    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五四学制)
    一、积累、运用
    1.(8分)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其一)》)
    (3)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在《诫子书》中,表达不把眼前的名利看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的句子是“   ,   。”
    2.(2分)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爱慕虚荣  缥缈  御骋  头衔
    B.神通广大  气慨  笼罩  凯歌
    C.骇人听闻  炫耀  闲游  暴燥
    D.眉开眼笑  勋章  精致  掺和
    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都是形容词)
    B.当我最后能正确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都是动词)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都是名词)
    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都是代词)
    4.(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猫》一文的作者是郑振铎先生,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诚子书》中的“书“是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
    C.《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寓意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10.(3分)七年级开展《西游记》名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   →   
    (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不得用“忠”“义”“情”这三个字),并简述理由。
    二、阅读
    5.(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
    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6.(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   》一书,作者是    。
    (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屠暴起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都表现了狼的狡猾。
    C.“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7.(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①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释:①感:怨恨。
    (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①或曰    
    ②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2)“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的原因是“   ”。(原句)
    (3)概括文中金忠的形象。
    8.(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ㅤㅤ①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ㅤㅤ②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ㅤㅤ③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ㅤㅤ④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ㅤㅤ⑤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ㅤㅤ⑥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hé)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ㅤㅤ⑦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看拼音写汉字:干(hé)    
    (2)“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作用是    。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写出一点即可)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B.标题“植树的牧羊人”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C.结尾段体现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D.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真实可信。
    9.(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马亚伟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苦旅,忍不住叹了口气:“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②麦畦真的是大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上,对我说:“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那时候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我欢呼起来:“吃饭喽!”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歇了回家,下午凉快了再来割。”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奔着目标一点点前进。父亲不停地对我说:“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遍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到了天部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我毕业以后,分配到一家单位,可是我的专业不对口,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我对自己说: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⑨这样开始此次的征程,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地学完了这些专业,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⑩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带给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阅读第①﹣⑥段,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时间
    我的行为
    我的心理
    天还没亮
    忍不住叹气
    ①   
    太阳升起
    彻底不想干了,赖着不动
    绝望(丝毫看不到希望)
    吃早饭前
    ②   
    充满希望和信心
    下午到天擦黑时
    大片麦子被割倒,顺利完成任务
    ③   
    (2)请具体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对第⑧﹣⑨段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毕业后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面心里犯怵。
    B.“我”用“插小红旗”的方法,攻克了工作中的难关。
    C.“我”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艰难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D.“我”给自己插上希望的旗子,一步步创造了奇迹。
    (4)标题“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的一方面指    ,另一方面喻指    。
    三、作文
    11.(50分)题目:美好的回忆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要抄袭。

    2022-2023学年上海市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8分)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
    (3)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在《诫子书》中,表达不把眼前的名利看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尚思为国戍轮台(重点字:戍)
    (2)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3)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
    (4)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2.(2分)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爱慕虚荣  缥缈  御骋  头衔
    B.神通广大  气慨  笼罩  凯歌
    C.骇人听闻  炫耀  闲游  暴燥
    D.眉开眼笑  勋章  精致  掺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A项“骋”应为“聘”;
    B项“慨”应为“概”;
    C项“燥”应为“躁”;
    D项正确;
    故选:D。
    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都是形容词)
    B.当我最后能正确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都是动词)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都是名词)
    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都是代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知识的辨析能力。结合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下”是方位名词,不是形容词。
    BCD.正确。
    故选:A。
    4.(2分)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猫》一文的作者是郑振铎先生,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诚子书》中的“书“是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
    C.《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寓意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选:C。
    10.(3分)七年级开展《西游记》名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鹰愁涧收白龙马 → 高老庄收猪八戒 → 流沙河收沙悟净 
    (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不得用“忠”“义”“情”这三个字),并简述理由。
    【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原著内容,唐僧在五行山下收猴子,取名为“孙悟空”,赐法号“行者”;在鹰愁涧收白龙马;在高老庄收八戒,赐法号“悟能”;在流沙河收沙和尚,赐法号“悟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综合阅读能力。唐僧师徒从大唐到灵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遭遇重重磨难,也在女儿国、四圣、荆棘岭那里经受住了诱惑,但都不改取经初心。由此可以看出唐僧师徒四人的“诚”或者“专”;其中虽有争执、争吵,但没有一个人脱离取经队伍。由此可以看出唐僧师徒四人的“恒”;既有悟空勇猛善斗,也有八戒、沙僧甚至白龙的从旁协助,无论面对的妖魔如何强大,始终勇敢无畏,与之斗争,才会得来各路神仙相助。由此可以看出唐僧师徒四人的“勇”“团结”或者“合作”。也可以从其他角度作答。
    答案:
    (1)鹰愁涧收白龙马 高老庄收猪八戒 流沙河收沙悟净
    (2)示例一:诚: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改初心,用诚心求取真经,最终感化天地,功德圆满。
    示例二:专:为了求取真经,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用心专一,毫不动摇。
    示例三:恒: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
    示例四:勇:师徒四人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勇敢面对妖魔鬼怪,具有大无畏精神。
    二、阅读
    5.(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的意思是  动荡不安 。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
    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分析】《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水何澹澹”的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动荡不安。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写秋景,但毫无悲伤落寞之感,反而呈现出辽阔壮美的海景。
    故选:C。
    答案:
    (1)动荡不安
    (2)C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6.(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一书,作者是  蒲松龄 。
    (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②屠暴起  突然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都表现了狼的狡猾。
    C.“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分析】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常识积累。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②句意为:屠户突然跳起来。暴:突然。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尽,没有。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句意: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
    A.有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B.有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
    C.正确。
    D.有误,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能让步。
    故选:C。
    答案: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①攻击;②突然。
    (3)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4)C
    7.(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①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释:①感:怨恨。
    (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①或曰  有的人 
    ②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原因 
    (2)“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的原因是“ 里人有数窘辱公 ”。(原句)
    (3)概括文中金忠的形象。
    【分析】参考译文:
    金忠一向因为对人和善而受称赞,即使平时与他有不同见解的人,金忠也对他很宽厚,从来也是称赞有加。有的邻居曾经多次羞辱他,他当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有的人说:“你难道不记恨他吗?”金忠说:“考虑到他的才能可以使用,怎么能因为个人恩怨来掩盖他的长处呢?”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有的人说。或:有的人;
    ②句意:怎么能因为个人恩怨来掩盖他的长处呢?故:原因。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里人张氏尝数辱公”可知,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张氏曾经多次羞辱金忠。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从文中内容来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表现金忠正直无私,“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看出其胸怀宽广,善用人才。
    答案:
    (1)①有的人;②原因。
    (2)里人有数窘辱公
    (3)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善用人才。
    8.(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ㅤㅤ①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ㅤㅤ②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ㅤㅤ③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ㅤㅤ④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ㅤㅤ⑤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ㅤㅤ⑥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hé)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ㅤㅤ⑦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看拼音写汉字:干(hé)  干涸 
    (2)“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句话运用了  动作 描写,作用是  生动 。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写出一点即可)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B.标题“植树的牧羊人”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C.结尾段体现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D.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真实可信。
    【分析】《植树的牧羊人》全文塑造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干 hé”写作“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枯。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该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益上泥土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挺拔与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坚持不懈:他多年如一日在荒芜的高原种树,从没有动摇;无私奉献:他一生致力于将荒漠变成绿洲,却从不求回报。沉默寡言:“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BC.正确。
    D.有误,“可见故事真实可信”表述有误,使用第一人称给人真实可信之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真实的事。
    故选:D。
    答案:
    (1)涸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照应,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3)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挺拔与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4)坚持不懈:他多年如一日在荒芜的高原种树,从没有动摇。
    (5)D
    9.(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马亚伟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苦旅,忍不住叹了口气:“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②麦畦真的是大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上,对我说:“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那时候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我欢呼起来:“吃饭喽!”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歇了回家,下午凉快了再来割。”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奔着目标一点点前进。父亲不停地对我说:“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遍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到了天部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我毕业以后,分配到一家单位,可是我的专业不对口,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我对自己说: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⑨这样开始此次的征程,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地学完了这些专业,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⑩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带给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阅读第①﹣⑥段,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时间
    我的行为
    我的心理
    天还没亮
    忍不住叹气
    ① 担心(或“抱怨”) 
    太阳升起
    彻底不想干了,赖着不动
    绝望(丝毫看不到希望)
    吃早饭前
    ② 卖力地割,一会儿就割到小红旗那儿并欢呼起来 
    充满希望和信心
    下午到天擦黑时
    大片麦子被割倒,顺利完成任务
    ③ 倍受鼓舞,有成就感(或“觉得有趣并有成就感”) 
    (2)请具体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对第⑧﹣⑨段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我”毕业后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面心里犯怵。
    B.“我”用“插小红旗”的方法,攻克了工作中的难关。
    C.“我”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艰难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D.“我”给自己插上希望的旗子,一步步创造了奇迹。
    (4)标题“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的一方面指  指小时候割麦时,父亲为鼓励“我”完成割麦任务插的那面小红旗 ,另一方面喻指  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
    【分析】这篇记叙文通过写“我”小时候跟随父母割麦畏难,父亲用“插小红旗”的方法鼓励“我”完成任务的事,表达了在人生道路上,要善于分解困难,用一个个小目标给自己勇气和希望,努力实现并收获成功的道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能力。结合“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苦旅,忍不住叹了口气”,①概括为:担心(或“抱怨”)。结合“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我欢呼起来”,②概括为:卖力地割,一会儿就割到小红旗那儿并欢呼起来。结合“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③概括为:倍受鼓舞,有成就感。(或“觉得有趣并有成就感”)
    (2)本题考查语句作用。该句写的是麦田环境,属于环境描写,写了麦田广阔,暗示任务之重,也点明“我”心情的绝望和引出下文父亲“插小红旗”的办法。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明显不符。
    BC.有误,在表达上缺乏深度。
    D.正确,项紧扣本文主题,并且表现出作者的积极主动和昂扬斗志。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含义的理解。回答时既要指明表层含义,又要指明深层含义。“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一方面指小时候割麦时,父亲为鼓励“我”完成割麦任务插的那面小红旗,另一方面,用“旗”喻指目标,更指在人生道路上,善于分解困难,用一个个小目标给自己勇气和希望,努力实现并收获成功。
    答案:
    (1)①担心(或“抱怨”);②卖力地割,一会儿就割到小红旗那儿并欢呼起来;③倍受鼓舞,有成就感(或“觉得有趣并有成就感”)
    (2)环境描写,写出了麦田的广阔无边,暗示割麦任务的繁重;烘托了“我”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我”不想干,父亲用插红旗的办法鼓励“我”作铺垫。
    (3)D
    (4)小时候割麦时,父亲为鼓励“我”完成割麦任务插的那面小红旗;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
    三、作文
    11.(50分)题目:美好的回忆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要抄袭。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美好的回忆”。“回忆”就是想过去的事。“美好”说明过去的事给你的印象深刻,对于你来说,这些“事”是幸福的、甜甜的,令人回想起来就能产生愉悦感。这些事可大可小,只要令你感到“美好”的都可以拿来写。比如: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哼唱一首歌,儿时只觉得动听,长大后发现这首歌里是母亲深情满满的爱!或者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我们需要一句话激励自己,不放弃,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与事件,重在表现出这一事件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美好”,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要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
    美好的回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一次,一张口,就是这首歌。每一次,一张口,就是离别。
    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在我们口中唱出,只不过和第一次唱这首歌时相比,已经物是人非了。
    第一次唱起这首《送别》。那是在小学三年级。那天是音乐课,老师说要教我们一首好听的歌曲,随着音乐老师的纤纤玉指在钢琴上飞舞出曼妙的音乐,我们在下面摇头晃脑地吟唱。那时的我们还不懂得歌词的意思,只是觉得旋律非常优美,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优美动听的歌声里。
    第二次唱这首《送别》是在小学毕业时,文艺委员提议让我们齐声合唱《送别》。开始没有几个人唱。但唱了几句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进去。那时,我们也许懂了些《送别》中蕴含的伤感以及不忍与朋友分离的情感。
    而这一次……我早已离开了稚嫩的小学时光。迈入了初中的大门。
    入学没几周。一个同学便因家庭原因转学了,他来领转学证明的那一天,我们都哭了,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不久。但彼此之间还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自发地把他送到了校门口。一片抽泣声中,不知是谁轻声唱起了那熟悉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们轻声地和着,和着……歌曲声中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脸颊。这时,不见了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这时的我,真正从心底里读懂了这首歌。哀而不伤,寄托了朋友真诚的情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一次,一张口,就是这首歌。每一次,一张口,就是离别。
    熟悉的旋律一次又一次轻轻从我们口中唱出,我们知道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离别是常态,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里慢慢长大。

    相关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庄子钓于濮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