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第1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第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共16页。
    专练10 常见的酸和碱
    【易错知识点汇总】
    1.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
    3.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氨水是一种碱,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在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硫酸铵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易错辨析】
    1.指示剂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颜色都会发生改变。(   )
    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   )
    3.酸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


    【易错过关】
    1.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醋可以除去热水瓶、水壶中的水垢
    B.醋酸是一种氧化物
    C.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D.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2.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更是一剂良药。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B.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
    D.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钠的药片进行中和
    3.下列图象中正确反映了其对应操作的是(  )
    A.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4.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向盛有50mL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
    A.如图表示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
    B.如图表示Ba(OH)2溶液中逐渐滴加稀H2SO4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
    C.如图表示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如图表示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7.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选项
    x
    y
    z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CO2
    H2O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紫色石蕊试液
    D
    CO2
    NaOH
    无色酚酞试液

    8.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 与空气中 CO2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到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酚酞,观察是否变红色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9.如图是水和NaOH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示意图。由此分析此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A.溶液中Na+数目大于OH﹣数目
    B.溶液中H2O数目大于OH﹣数目
    C.溶液中H2O数目大于H+数目
    D.溶液中OH﹣数目大于H+数目
    10.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不使用酚酞,HCl就无法和NaOH反应
    B.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C.滴加酚酞前溶液为无色,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仍无色,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D.若将酚酞换成石蕊,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1.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 NaHCO3
    C.图1中,pH=12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HCO3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12.某溶液由HCl、MgCl2、Na2CO3、Na2SO4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液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HCl
    B.一定含有Na2SO4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MgCl2
    D.一定不含Na2CO3
    13.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
    C.HCl和MgCl2一定有
    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
    14.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5.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16.若将50g 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g 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B.混合溶液的pH大于7
    C.混合液加入锌有气泡产生
    D.混合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17.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18.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D.能去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19.向某能共存的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加Ba(OH)2溶液,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A.硫酸、硫酸铜 B.硝酸、氯化铜
    C.盐酸、硫酸钠 D.硝酸、碳酸钠
    20.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变化的微观图解,由此图表达的含意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只生成了水,并没有氯化钠生成
    B.H+与OH﹣粒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他们相遇会结合成水
    C.此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归纳酸、碱、盐化学性质时,发现有些实验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需要进行改进或继续实验验证。
    Ⅰ.兴趣小组小觐同学提出,酸、碱中和没有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往上述试管中再逐滴滴入过量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2)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该同学又设计了实验二,将足量的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甲溶液,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甲溶液可以
    是   (指示剂除外)。
    (3)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例如稀硫酸与   反应就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Ⅱ.兴趣小组小琪同学提出: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实验三继续探究。(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
    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
    (4)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   。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Ⅲ.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的其他同学继续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制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6)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反思感悟]
    (7)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生成以及   变化等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
    (1)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对饱和石灰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差异进行了验证。
    【实验准备】实验装置如图 1,关闭 K1、K2,从   口通入二氧化 碳(填“A”或“B”),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
    【数据采集】实验图象如图 2,实验步骤如下:
    ①证明二氧化碳集满后,A 口用橡皮塞塞紧,B 口连接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生成图象。
    ②打开 K1,向瓶内注入 50mL 饱和石灰水,关闭 K1,略微振荡。
    ③待曲线平稳后,打开 K2,向瓶内注入 50mL 浓氢氧化钠溶液,关闭 K2,略微振荡。
    ④待曲线平稳后,充分振荡。

    【图象分析】
    ①起点至a点:反映的是瓶内原始气压。
    ②a点至b点:曲线上升,是由于加入饱和石灰水对瓶内气体形成挤压。
    ③b点至c点:曲线下滑,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点高于a点,说明  。
    ④c 点至d点:曲线又上升,是由于  。
    ⑤d 点至e点:曲线下滑幅度很大,是由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正快速吸收瓶内 CO2。
    ⑥f 点至g点:曲线又进一步下滑,是由于充分振荡,浓氢氧化钠溶液又充分吸收了瓶内 残余的二氧化碳。
    (3)15.4g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固体,与 2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 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 22.8g,则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A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注射器中装有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盛有足量稀盐酸。小明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将氢氧化钠浓溶液全部注入A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乙中调节杠杆平衡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1:加热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观察到铜丝团下降,原因是   。实验2:用手抬起砝码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t1℃时,将质量均为30g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以及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烧杯①中的溶质
    是   (填名称);将两烧杯内的物质温度升高到t2℃(不考虑水的蒸发),充分搅拌后两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确定”)。
    三.计算题(共1小题)
    25.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点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   。
    (2)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   g。
    (3)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四.推断题(共2小题)
    26.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   ,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   。

    27.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   色;
    (3)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质是(从微粒角度)   
    (5 )探究上述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盐酸是否过量:甲同学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证明盐酸不过量。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其理由是   ;乙同学选取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了盐酸过量。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其理由是  ;
    (6)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CuSO4、BaCl2、Na2CO3)中的   ,写出X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X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

    五.解答题(共3小题)
    28.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消毒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84”消毒液常用于公共场所杀菌消毒。
    (1)测得稀释后的消毒液pH=9,实验室测定该数据可选用   (选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 B.pH 试纸 C.无色酚酞 D.红色石蕊试纸
    (2)作为学生,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做   。
    29.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日常清洁消毒的重要性,医用酒精、84消毒液成为每个家庭必各的消毒用品。
    (1)已知75%的医用酒精的消毒效果最佳,该医用酒精的溶质是   
    (2)有关84消毒液,根据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84消毒液主要用来给环境以及物体表面消毒的
    B.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且使用时应戴手套
    C.84消毒液可以消毒,医用酒精也可以消毒,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D.已知84消毒液呈碱性,洁厕灵呈酸性,所以两者不能混合使用
    (3)84消海液的主要成分是NaC1O,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与Cl2反应制取,同时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②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断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   。
    A.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镁粉反应
    C.其水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E.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2 化学与生活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2 化学与生活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共6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09 溶液的形成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09 溶液的形成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共9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1 盐 化肥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练11 盐 化肥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易错必杀题(学生版),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