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现有NH4NO3和C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多选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
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水利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火箭点火升空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糖类、油脂两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则不能
C.葡萄糖酸锌和葡糖糖酸钙都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D.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必须食用加碘食盐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药本身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B.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雾霾天气
C.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
D.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使用无铅汽油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
4.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D.c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能达到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
B. 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
C. 证明CO2已集满
D.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加油站严禁烟火
7.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
C.t2℃时,60g物质a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
D.将t1℃时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
9.现有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的混合物,测得其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硝酸铵与尿素的质量比为( )
A.4:3 B.4:7 C.8:27 D.8:35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0.(6分)北方冬季的雪,就像鲁迅先生的作品学描述的那样,“┉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但是哈尔滨的雪,被车碾压之后,不但粘连,而且硬如磐石,很难清理,清雪人员只能动用机械﹣﹣雪豹牌清雪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雪豹牌清雪机采用的燃料是“国5”车用柴油,这种柴油优点是燃烧好,油耗低,污染物排放低,这种清雪机行驶的能量转化为:(用“→”表示转化) 。
(2)制造清雪机外壳用的最多的材料种类是 材料,这种材料表面要进行喷漆处理以达到防锈目的。其防锈原理是 。
(3)的雪铲是采用金属材料中的锰钢制成的,这主要利用锰钢的 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硬度大 B.韧性好,硬度大 C.密度小,熔点低
(4)清雪机的轮胎的材料是采用合成橡胶和钢丝等制成的,轮胎的材料属于 (填字母)
A.天然高分子材料 B.合金 C.复合材料。
11.(9分)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以草酸盐共沉淀法获得草酸氧钛钡晶体[BaTiO(C2O4)2.4H2O],煅烧可获得钛酸钡粉体。
(1)Ba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是 。
(2)“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A”的名称是 。
(4)“绿色化学”理念提倡循环利用,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5)现有394kg BaCO3,理论上可以制备 BaTiO3的质量为 kg.( BaT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2.(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等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①一组同学欲制取硫化氢气体:查阅资料知,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能否用D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并说明理由 。为了防止中毒和污染空气,多余的硫化氢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硫酸跟稀盐酸一样,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②二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 (填写字母序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8分)某废液 M 可能含有 NaCl、NaOH、Na2CO3、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信息】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2SO4
常温下溶液的 pH
7
13
11
7
【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
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变红色
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OH。
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
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判断依据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 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
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 M 中一定有 。
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
液,滴加过量的 溶液。
有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14.(7分)在质量为150g的烧杯中加入100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 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多选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
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水利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火箭点火升空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力发电是由于水的流动发电,无化学变化发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箭升空需要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燃料燃烧能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糖类、油脂两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则不能
C.葡萄糖酸锌和葡糖糖酸钙都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
D.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必须食用加碘食盐
【分析】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
C.根据人体元素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人体对元素的需求来分析。
【解答】解: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正确;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三大供能物质,故错误;
C.葡糖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错误;
D.高碘地区无需补充碘元素,不能食用碘盐,故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药本身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B.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雾霾天气
C.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
D.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使用无铅汽油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
【分析】A、根据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解答;
B、根据使用脱硫煤的益处分析解答;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解答;
D、根据汽车尾气污染物成分分析解答。
【解答】解:A、农药本身有毒,但是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不应该禁止施用,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错误;
B、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不能减少PM2.5的排放,不能有效的减少雾霾的产生,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色素与异味,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故正确;
D、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不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C.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D.c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分析】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根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d两种粒子分别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能达到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
B. 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
C. 证明CO2已集满
D.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B、图中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不同,不能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能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加油站严禁烟火
【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加油站的空气中均含有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的空气中均含有可燃性的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高层楼房着火的处理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
C.t2℃时,60g物质a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
D.将t1℃时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
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60g物质a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故C正确;
D、将t1℃时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b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Zn>Cu>Ag;根据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所以锌和铜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当锌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解答】解: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Zn>Cu>Ag,锌和铜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当锌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说明了锌全部参加反应,置换出部分硝酸银中的银,然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得到银和硝酸铜,但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
A、由于没有锌,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由于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只有当硝酸银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故B错误;
C、根据分析锌和铜都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现有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的混合物,测得其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硝酸铵与尿素的质量比为( )
A.4:3 B.4:7 C.8:27 D.8:35
【分析】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假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其中硝酸铵的质量为x,则尿素的质量为100g﹣x.则:
=40%
x=57g
则:混合物中硝酸铵与尿素的质量比为:57g:(100g﹣57g)≈4: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百分含量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0.(6分)北方冬季的雪,就像鲁迅先生的作品学描述的那样,“┉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但是哈尔滨的雪,被车碾压之后,不但粘连,而且硬如磐石,很难清理,清雪人员只能动用机械﹣﹣雪豹牌清雪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雪豹牌清雪机采用的燃料是“国5”车用柴油,这种柴油优点是燃烧好,油耗低,污染物排放低,这种清雪机行驶的能量转化为:(用“→”表示转化)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
(2)制造清雪机外壳用的最多的材料种类是 金属 材料,这种材料表面要进行喷漆处理以达到防锈目的。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
(3)的雪铲是采用金属材料中的锰钢制成的,这主要利用锰钢的 B 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硬度大 B.韧性好,硬度大 C.密度小,熔点低
(4)清雪机的轮胎的材料是采用合成橡胶和钢丝等制成的,轮胎的材料属于 C (填字母)
A.天然高分子材料 B.合金 C.复合材料。
【分析】(1)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2)根据制造清雪机外壳用了最多的是金属材料以及防止生锈的措施进行解答;
(3)根据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4)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这种清雪机行驶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故填: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2)制造清雪机外壳用了最多的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使用时外部进行喷漆处理,其目的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故填:金属;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3)用锰钢制作自行车架是利用了其韧性好、硬度大的特点;故填:B;
(4)清雪机的轮胎材料中使用了合成橡胶,故填:C
【点评】此题以清雪机为切入点,考查了材料、铁生锈的条件等多个知识点,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1.(9分)钛酸钡粉体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以草酸盐共沉淀法获得草酸氧钛钡晶体[BaTiO(C2O4)2.4H2O],煅烧可获得钛酸钡粉体。
(1)Ba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2)“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3)“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4)“绿色化学”理念提倡循环利用,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HCl 。
(5)现有394kg BaCO3,理论上可以制备 BaTiO3的质量为 466 kg.( BaT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分析】(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4)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解:(1)BaTiO3中,钡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Ti元素的化合价是+4;
(2)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4)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Cl;
(5)设理论上可以制备 BaTiO3的质量为x,
BaCO3﹣﹣﹣﹣﹣﹣﹣﹣BaTiO3,
197 233
394kg x
=
x=466kg
故答案为:(1)+4;
(2)BaCO3+2HCl=BaCl2+H2O+CO2↑;
(3)过滤;
(4)HCl;
(5)466。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2.(8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等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①一组同学欲制取硫化氢气体:查阅资料知,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字母),能否用D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并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 。为了防止中毒和污染空气,多余的硫化氢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2NaOH=Na2S+2H2O (氢硫酸跟稀盐酸一样,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②二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 BHGC (填写字母序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HCl+NaHCO3=NaCl+H2O+CO2↑ 。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因此不需要加热;不能用D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因为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先除杂质再干燥,最后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①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因此不需要加热;不能用D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因为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硫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B;不能,因为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H2S+2NaOH=Na2S+2H2O;
②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先除杂质再干燥,最后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HGC;HCl+NaHCO3=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除杂和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3.(8分)某废液 M 可能含有 NaCl、NaOH、Na2CO3、Na2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信息】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2SO4
常温下溶液的 pH
7
13
11
7
【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
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变红色
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OH。
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
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
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2CO3 。判断依据
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 Ba(NO3)2 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
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 M 中一定有 Na2SO4、NaCl 。
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
液,滴加过量的 AgNO3 溶液。
有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 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SO4,防止其干扰NaCl的检验 。
【分析】步骤一: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来分析;
步骤二: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步骤三:根据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防止干扰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步骤一: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该结论不正确;故填: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步骤二: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含有碳酸钠;故填: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步骤三: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 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静置,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硫酸钠;
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氯化钠;
故填:Ba(NO3)2;AgNO3;Na2SO4、NaCl;
【实验反思】步骤三中滴加的硝酸钡溶液一定要过量,这是为了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 Na2SO4,防止其干扰 NaCl 的检验;故填: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 Na2SO4,防止其干扰 NaCl 的检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14.(7分)在质量为150g的烧杯中加入100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 2 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解答】解: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所以质量依然为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0g+100g+2g﹣250.4g=1.6g
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答:(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 2g;
(2)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3.4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宁夏仁存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四川省内江市第八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关于资源能源叙述错误的是,2017年1月1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四川省绵阳市示范初中2019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二)(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